佚名
古人寫詩,十分講究煉字,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下面就古詩的“煉字”藝術(shù)作一點簡要介紹。
1. 一字傳情。即用最凝煉的文字表達豐富的意思。如“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著一“盡”字,寫出了征人思鄉(xiāng)的人數(shù)之多,佇立盼望的時間之長。
2. 化靜為動。如“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一個“綠”字寫出了春風(fēng)的氣勢、力量和作用,境界開闊,色彩鮮明,給人以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美感。
3. 以動寫靜。如“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宋·張先《天仙子》)。月本是相對靜止的,但因為有了云的飄動,“月”也仿佛動了起來,著一“破”字,寫出了明月沖破云層的動感;“花”本也是相對靜止的,但著一“弄”字,便將它寫得搖曳多姿起來。從云縫中探出頭來的月亮,將月光灑在嬌花上,投下婀娜多姿的花影,晚風(fēng)輕輕地撩撥著含羞帶嬌的花,就好像花兒在月光的映照下擺弄著自己的倩影。“破”“弄”兩字,將云、月、花三種景物都人格化了,極富生命感。
4. 以實顯虛,以有形顯無形。如“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宋祁《木蘭花》)。“春意”本是只可感知,不可聽聞的。春天來了,紅色的杏花擠滿枝頭,詩人就在這幅春景圖上著一“鬧”字,用擬人手法,把春景寫活了。這一“鬧”字既是繪景,又是寫情,它不僅描繪了杏花盛開的艷麗景色,還寫出了在春風(fēng)吹拂下,杏枝搖曳、花兒微動的活潑動態(tài),以及自己欣喜的心情。
5. 以樂襯哀。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鳥語花香,本是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色,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淚落心驚。以樂景襯哀情,就使哀情更哀了。
6. 一語顯旨。如“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宋·林升《題臨安邸》)。這兩句表面上是說那些宴樂西湖、流連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風(fēng)而逍遙自得,實際上一“醉”字寫透了那些忘懷故國者的可恥嘴臉。這些人不但志氣喪失,甚至連骨氣也沒有了。一“醉”字凝聚了作者滿懷的感慨和激憤。
“煉字”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目的是選擇最恰當?shù)淖盅蹃肀砬檫_意,鑒賞時須根據(jù)詩意仔細琢磨體會,學(xué)習(xí)詩人的“煉字”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