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婧怡
教師如何誘導和啟發(fā)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將思維導向深入,促使學生產(chǎn)生頓悟,越過障礙,流暢思維,體現(xiàn)了教師的點撥藝術?!耙箤W生從不知到知,從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重要的不是講述,而是點撥。”那幺,教師該怎樣恰到好處地點撥呢?下面談幾種做法。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教學中矛盾總是客觀地存在于教材實際與學生實際之間。語文教學中一般存在著“知”與“不知”、知得“深”與“不深”的矛盾。當學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現(xiàn)思維障礙時,教師抓住矛盾的癥結,巧妙揭示,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他們圍繞矛盾定向思維,從而找到解決矛盾的辦法,提高認識能力。
如教學《登山》一文,當巴果茨基走過險路,回頭看列寧時,嚇得險些掉進深淵。為什幺會這樣?這是一個“知”與“不知”的矛盾,學生圍繞這一問題,閱讀上下文,就可以弄清,因為列寧緊跟在他后邊,而且在最險的地方停住了(頭昏目眩),列寧是俄國革命的最重要領導人,真遇到危險,那將是革命的巨大損失,巴果茨基當然嚇得險些掉進深淵。這一句話看出了他當時十分緊張十分擔心的心情。
又如教學“麻雀”第三自然段,開頭寫道:“風猛烈地搖撼著路旁的梧桐樹。”學生一般只認識到這一句在寫什幺,而沒有注意為什幺寫,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后面寫小麻雀樣子的語句上。這里就存在一個知得“深”與“不深”的矛盾。教師質疑:“為什幺要寫風?不寫可以嗎?”這一提問立即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這一句上,迅速地開動思維機器去主動地尋找答案,思維非?;钴S。有的說,從“猛烈”和“搖撼”可以看出風很大。正因為風大,小麻雀才會從巢里掉下來。這一答案找到了事情的因果關系。有的說,獵狗鼻子雖然很靈敏,可它能嗅到麻雀氣味,發(fā)現(xiàn)小麻雀,風肯定也幫了忙。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前后聯(lián)系。有的說,風吹樹搖,這一景象襯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憐的樣子。這一答案從寫作技巧來分析,認識更進一層。這些答案比僅僅知道這句在寫風大風猛的認識要深得多。
從這兩例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師善于抓住矛盾,巧妙點撥。
二、搭橋鋪路,由淺入深
在思維訓練中,環(huán)節(jié)之間距離太遠,或問題之間跳躍太大,都會出現(xiàn)思維障礙。教師應該有機地補充學生認識過程中的環(huán)節(jié),完備解決問題所必需的前提,在跳躍的距離中搭起過渡的“橋”,鋪設通幽的“路”,接通思維之線,使之由淺入深,流暢貫通。
《倔強的小紅軍》描寫陳賡同志終于被小紅軍說服,騎馬朝前走。可當他想到了那些打過交道的窮孩子時,突然意識到自己受騙了。這是為什幺呢?大部分學生答不上來(思維出現(xiàn)障礙),有的說,因為那些窮孩子騙過他(這種思維偏離方向),顯然,在學生認識事物、分析現(xiàn)象的過程中,由于環(huán)節(jié)之間距離太大而出現(xiàn)思維障礙。這時教師應及時增加環(huán)節(jié),補充前提為暢通思維搭橋鋪路??梢赃@樣做:①弄清背景,窮孩子為什幺參加革命?②縮短距離,講述一兩個窮孩子參加革命不怕苦不怕死的小故事,問,窮孩子身上都有什幺精神?③尋找聯(lián)系,小紅軍跟這些窮孩子有什幺相似之處?通過設置這樣幾個“梅花樁”,學生的思維一下子連接起來,障礙得以突破,偏向得以撥正,思維沿著目標正常運行。
三、總結規(guī)律,促進遷移
語文作為一門學科,不管是知識內(nèi)容本身,還是獲取知識的方法手段,都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比如,怎樣學習漢字?怎樣寫比喻句?怎樣使用“的”、“地”、“得”?什幺是主要內(nèi)容,怎樣概括?寫文章怎樣詳略得當,突出重點……這些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從一篇篇課文的理解,一道道習題的解答,一次次技能的訓練中,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促進知識的正遷移,提高學生認識,形成語文能力,用以指導再學習。
比如為了指導學生掌握正確使用“的”、“地”、“得”的規(guī)律,教師可出示下面三組材料:
親愛的媽媽輕輕地唱歌跑得像離弦的箭
美麗的姑娘飛快地奔跑感動得熱淚盈眶
幸福的童年勤奮地學習高興得手舞足蹈
動聽的樂曲仔細地觀察捧得高過頭頂
教師提問:用“的”、“地”、“得”的這三組材料之間有什幺區(qū)別?學生通過比較辨析,不難總結出規(guī)律:“的”的后面都是表示名稱的詞(名詞),“地”的后面都是表示活動的詞(動詞),“得”前面不是表示活動的詞(動詞),就是表示形態(tài)的詞(形容詞),學生掌握了這一應用規(guī)律,就能利用知識的正遷移,在類似的習題訓練或寫作過程中,正確使用“的”、“地”、“得”。
四、創(chuàng)設情境,激起共鳴
有些課文記敘的人或事,因為離學生生活的時代較遠,或者因為學生的社會知識、生活體驗的欠缺,閱讀時,往往理解困難,出現(xiàn)思維停滯。比如《麻雀》一文,龐大的獵狗,面對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戰(zhàn)而退,這是為什幺?從十來歲孩子的生活體驗來看,顯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師僅憑講述使學生知道,是麻雀面對兇殘的獵狗,面對強者,敢于搏斗,敢于犧牲的精神和氣勢嚇退了獵狗,這樣做,學生僅僅是囫圇吞棗地記下答案,而沒有真正地逾越思維障礙,突破教學上的難點。這里一種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現(xiàn)。通過幻燈再現(xiàn)三個情景:獵狗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奮不顧身地飛下來掩護小麻雀,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慢慢后退了。②音樂渲染環(huán)境,準備一段節(jié)奏鮮明強烈表現(xiàn)激烈搏斗的音樂,隨畫面的變換、事情的發(fā)展,音樂由弱到強,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戰(zhàn)勝強者的緊張氣氛。③教師伴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這幾個步驟,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的情感因素被調動起來了,在不知不覺中與麻雀產(chǎn)生感情共鳴,意會出“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這種情境給學生思維流程的暢通,提供了最優(yōu)化條件。
五、反復吟誦,展開想象。
小語教材里,有很多課文文字生動優(yōu)美,為我們構建了深遂的意境,刻畫了飽滿的人物形象。學生由于知識能力的限制,不能很好領會(出現(xiàn)思維障礙),教師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即讀想結合的辦法,暢通思維,提高認識與鑒賞能力,往往也取得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