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樹
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學美術教學中中國畫教學的現(xiàn)狀,從中國畫的內(nèi)涵、臨摹、指導創(chuàng)作三個維度對中國畫進行詮釋。
關鍵詞: 中小學美術教學 中國畫 筆墨情趣 意境表達
中國畫作為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以其自身魅力獨步于世界藝林,無論是從思想內(nèi)容還是表現(xiàn)形式上,都與西畫有本質的區(qū)別。中國畫注重意境、情感的表達,特別是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工具、造型手段及不拘一格的構圖方式,越來越為世界其他民族所喜愛。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畫就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大力倡導國學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美術教師在國畫教學上都能很好地詮釋中國畫,進而使本來具有獨特魅力的中國畫教學失去應有的教化育人功能。甚至有個別學校在美術課教學上完全拋棄中國畫教學。這不能不說是美術教育的悲哀?;诖?,筆者呼吁,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應倡導中國畫教學,讓中國畫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上占應有的重要地位。在中小學美術課的中國畫教學上,美術教師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對中國畫進行詮釋。
一、在欣賞課上交代好中國畫的內(nèi)涵
一般來說,中小學的美術欣賞課,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看,甚至讓學生間相互交流、探討,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學生并不具備審美素養(yǎng),單憑學生間的交流、探討根本毫無意義可言。對于獨具特色的中國畫,學生自己欣賞能領悟中國畫的真諦嗎?一定不能。學生如此,回過頭來,再說一下我們的美術教師,大部分教師基本功尚可嗎?筆者曾在一期“美術骨干教師”培訓課上,和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教師交談、切磋,從大多數(shù)教師的言談中,不難聽出,他們對中國畫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有的認識非常片面,基于此,他們不得不讓學生自己去欣賞。這樣的欣賞課學生根本無法了解中國畫的內(nèi)涵。所以,筆者認為,教師首先要加強基本功、提高文化理論素養(yǎng),深諳民族傳統(tǒng)文化,在美術欣賞課上才能科學地、準確地解讀中國畫。教師應利用欣賞課從以下幾個方面交代中國畫的內(nèi)涵:
(一)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一。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其自身文化博大精深。在燦若星河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當中,中國畫以其自身的特點、語言形式、文化體征區(qū)別于其他文化。從某種程度上,它可以和《四書》《五經(jīng)》、四大名著、程朱理學、唐詩宋詞相提并論。古往今來,涌現(xiàn)出眾多的書畫名家,他們的傳世之作享譽中外,雋永長新,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并為中、西方文化藝術的交流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畫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之一。
(二)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所謂特有,是說世界上其他民族都不具備的,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的有機結合,注重意境的表達。和西方繪畫大相徑庭,西方繪畫注重光、影、色的科學組合及機理的處理。中國畫講究“隨類賦彩”、“氣韻生動”,追求“神似”,更主要的是“形神兼?zhèn)洹?、“抒胸中意氣”。從這個角度上講,這是世界其他民族望塵莫及的。所以,中國畫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
(三)在表現(xiàn)形式上,中國畫是以筆、墨、紙、絹、硯為主要表現(xiàn)工具的藝術。西方繪畫以畫布、畫板、畫框、油彩或其他材質為主。而中國畫所使用的工具主要以本民族特有的毛筆、宣紙、絹布、石硯、墨汁,這里的工具每一件都蘊含豐富的文化,甚至有些是千年以上的歷史。用這些工具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中國畫為世界繪畫的繁榮寫下了濃重的一筆。難怪一提起毛筆、墨汁、宣紙或絹布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作品,人們就說那一定是中國畫??梢姡袊嬍且怨P、墨、紙、絹、硯為主要表現(xiàn)工具的藝術。
(四)中國畫是以線造型為主的藝術,是強調感性的藝術。西方繪畫講究光影、明暗、透視,是一套較為理性的、科學的并以塊面造型為主(不是單一、絕對的)的藝術。一般情況下,能較真實地表現(xiàn)客觀物象。而中國畫大多不受透視法則的約束,以線造型為主,講究線條的流暢、用筆的輕重緩急,同時強調主觀感受,以小觀大,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最高境界。
二、在中國畫的臨摹練習上,體驗中國畫筆墨情趣。
臨摹是學習美術最基本的有效途徑之一。中國畫講究“傳移摹寫”,臨摹中國畫是學習中國畫所必不可缺的必修課(指專業(yè)學習)。在中小學美術課的教學上,學生通過臨摹,掌握毛筆的各種運筆,知道用毛筆蘸不同的墨汁,可在宣紙上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體會“墨分五色”。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練習,了解墨色的形成、線條抑揚頓挫,明白不同文化修養(yǎng)、不同境遇的畫家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進而明晰大師們所追求的筆情墨趣,領悟中國畫所說的那種超脫自我的“物我兩忘”。
三、在中國畫的創(chuàng)作上,領悟中國畫注重意境的表達
中國畫所謂的意境是指一幅畫中所體現(xiàn)的思想感情的境界,即意是指主題思想、感情,境是指境界。如果教師枯燥地講,學生不會輕易地明白,教師可通過對一兩幅范畫實例進行分析,讓學生學會“造境”,然后按著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一般過程進行指導,學生便會自覺不自覺地主動立意,然后構思、構圖、繪制。這樣學生在頭腦中便會形成這樣一個模式,即在“創(chuàng)作”中國畫時,必須先考慮如何營造意境,怎樣畫能表現(xiàn)所思所想,如此經(jīng)過深思熟慮后所表現(xiàn)出來的作品勢必生動感人。
意境深遠、富含生活內(nèi)容,追求崇高目標的中國畫不僅能感染一代代人、流芳千古,而且能激發(fā)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中國畫創(chuàng)作時,一定要求學生注重意境的表達。
總之,中國畫蘊意豐富,神圣莊嚴,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文明與進步已走過幾千年,為世界藝術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所以,在中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上有必要對其詮釋,使這一燦爛的藝術代代相傳,永遠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
參考文獻:
[1]中國美術簡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第1版).
[2]談中國畫.人民美術出版社,1980,9(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