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燕
一、背景
1. 物理課標中對實驗教學的要求。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多樣化。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信息技術滲透于物理教學之中。
2. 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對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的研究,是現(xiàn)代物理教師進行教學改革的一個艱巨任務。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和繼承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 實驗教學的開展現(xiàn)狀?,F(xiàn)在任何學校、任何教師對探究性實驗給予都最大程度的重視并開展著。但由于學校硬件條件限制,比如實驗室的條件、器材配備、損耗的補充等,使得實驗不能順利進行;又如,因為課時安排與各班級同時授課的沖突原因,不能使所有班級在有限的時間內依次進入實驗室;再如,進行實驗復習課時,實驗回顧容量大,每個實驗臺準備器材過多成問題等等,因此并不是教師心中設計的所有實驗都能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進行的。
二、研究狀況
對于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問題,無論上級培訓還是教學交流,包括全國、市、區(qū)電教部門組織的學科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比賽,一直都在開展。但對于信息技術在課堂中所占的比重,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個“度”需要教師自己去把握。尤其對于實驗教學,幾乎所有教師都會忌諱用信息技術代替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的過程。那么,網絡模擬實驗室的出現(xiàn),更多地應用于網絡學校和學生自學的環(huán)境,而對于實際的課堂教學能否使用或是哪些內容適合使用,很少有物理教師去思考和嘗試。
這就需要廣大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物理教師積極思考和嘗試,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更充分有效的為我們物理教學、為實驗教學服務。
三、目的及意義
1. 通過課程研究,優(yōu)化教學方案。通過課程研究,使教師明確什么樣的情況、哪些教學內容適合使用網絡實驗室,使教師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實驗教學設計獲得一個最優(yōu)化的方案。
2. 根據情況,提出教學新思路。使教師面對學校的信息教學環(huán)境優(yōu)越、而實驗教學環(huán)境受阻的情況能有新的思路和想法。
3. 為學生創(chuàng)造觀察和實驗的機會。在真實實驗室不能滿足需求時,退而求其次,為學生盡可能創(chuàng)造更多的觀察和實驗機會,同時從真實實驗室轉到模擬實驗室,也有助于學生從真實實驗的經驗中轉向書面答卷的形式,不失為一種對應試能力的一種訓練。同時,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再現(xiàn)性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避免實驗的“一過性”。
四、實施過程、策略
(一)遇到的問題
1. 物理教師對微機室的操作平臺不熟悉。其實,微機課老師一直都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授課的,只要我們像他們一樣操作師生間的互動平臺,就可以組織教學了。可我們物理教師正常教學是用不到這種形式的,因此教師對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控制是一個問題。
2. 學生對模擬實驗室操作不熟悉。有些學生信息技術操作能力較差,導致使用模擬實驗室不能得心應手。
(二)具體實施
1. 物理教師主動學習控制平臺的操作。
2. 對模擬實驗室的操作方法像學生做介紹。這方面的培訓非常容易,學生們多數(shù)很容易接受,然后他們自然地就指導身邊的同學了。其實學生面對軟件就像面對網絡游戲一樣,很容易被吸引,學的也非常快。只要教師把困難想到前面,這個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3. 由于學生的游戲表現(xiàn),激發(fā)教師設計教學的過程,以任務驅動的形式進行。因為《電路故障的判斷》有別于其他的探究實驗,目的是能夠進行判斷,因此任務驅動的形式對這節(jié)課很有效。
4. 授課過程中,教師通過控制平臺可以讓所有同學看到教師的機器,布置任務??梢宰屆课粚W生進行獨立操作;可以讓大家看某位同學的操作和分析講解等。
5. 其他類型的電學授課中,模擬實驗室成為電學教學中的得力助手?,F(xiàn)象明顯,可視性好,全體學生觀察現(xiàn)象清晰。
(三)分析評估
使用模擬實驗室,教師不用給學生更換器材,不怕?lián)p壞和損耗,實驗現(xiàn)象明顯,實驗課容量大,現(xiàn)象可保存等。
現(xiàn)在的仿真實驗都做得很逼真,例如在網上都能搜到的“初中物理實驗室1.0”里,能體現(xiàn)器材使用不當時的損壞,損壞的器材需要先維修再歸還,不整理器材不能繼續(xù)下一個實驗等,使學生能規(guī)驗操作。我最后使用的是東師理想給提供的另一個實驗平臺,功能更完備。
曾選的《電路故障的判斷》課題很適合使用模擬實驗室,因為這節(jié)課主要目的不是學會簡單地使用基本器材,而主要是通過使用器材觀察現(xiàn)象,進行判斷。因此,網絡平臺使我們教學目的更為明確,直入正題。
其他類型的授課,如《歐姆定律》等新授課,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作為對實驗的回顧和復習,模擬實驗室也能讓學生更為清晰地觀察分析現(xiàn)象,對教學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