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娟
【摘 要】共同海損制度是船方在海上運輸中為了歸避風險而與各利益方公平分擔的制度。隨著海上保險和國際航運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該制度存在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由于許多不確定因素,是否用海上貨物保險取代共同海損制度以及共同海損制度的完善修訂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爭議。本文從共同海損制度的產生入手,重點論述現行共同海損制度實踐的情況,并探討其發(fā)展趨勢。
【關鍵詞】共同海損制度;海上保險;發(fā)展趨勢
1.共同海損制度的產生及其定義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共同海損從一種航海習慣發(fā)展為法律制度,并且是航海運輸中最為重要的法律之一。早在古希臘時代,腓尼基人就用小型木船從事海上貿易,海上環(huán)境變幻莫測,加之當時航海技術及其落后,每一次出航都是拿生命來冒險,一旦在海上遭遇到風險,為了保證貨物,船舶或人員的共同安全,人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把船上貨物拋入海中,以減輕船舶的載重量。對于從事航海貿易而言的船方來說本身就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如果為了全船的利益而犧牲的貨物費用也要船方獨自承擔的話,將會造成很大的不公平。于是由船方和貨方共同分攤相關損失開始形成一種制度,并在海上貿易中得到廣泛應用,從而大大推動了海上貿易的發(fā)展。最早的成文法《十二銅表法》記載“為了大家犧牲的財產,應由大家來補償”,這就是著名的共同海損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有多部調整共同海損制度的法律法規(guī)相繼出臺,其中調整共同海損關系最為典型的一部規(guī)則就是《約克-安特衛(wèi)普規(guī)則》。通過對其規(guī)則的解讀,我們得出要構成共同海損必需同時具備以下四個因素:一是同一航程中船貨遭到共同危險;二是采取的措施必需是有意和合理的;三是作出的犧牲必須是特殊的,支出的費用必需是額外的物質損失和產生的費用;四是采取的措施必需是由效果的。
2.現今共同海損制度的實踐情況
2.1理算時間長,工作效率低下
眾所周知,船舶發(fā)生共同海損一般都會委托專門辦理海損理算業(yè)務的理算師進行理算。理算師的任務,就是對受委托理算的共同海損案件,根據收集的文件和單證,對案情進行調查研究,按照運輸契約規(guī)定的理算規(guī)則,確定案件的性質。如果共同海損成立,對損失和費用按其性質進行劃分和計算,并編制共同海損理算書。據統(tǒng)計,理算師從接受理算委托到最終理算工作完成編制好理算書往往需要一年甚至幾年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理算師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從各利害關系方收集各種證件、賬單和其他有關資料,同時,我國共同海損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也導致理算工作的效率不盡人意,主要體現在《海商法》中,對共同海損有關方提供證件的期限根本未作限制,由此,理算時間長,工作效率低也就不難理解了。
2.2船舶保險與共同海損制度不協(xié)調
船舶保險中海上運輸保險合同是由保險公司和船舶所有人雙方簽訂的一項損失賠償契約,由船舶保險人交付議定的保險費,由保險公司承諾對發(fā)生承保范圍的危險造成海上運輸保險標的的損失、產生的責任和引起的有關費用給予賠償。然而,保險人對共同海損風險的承保范圍,并不是指船舶這一保險標的所遭受的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而是指船舶應分攤的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這就意味著船舶所有人所支付的共同海損費用,要等很長一段的理算時間,才能從船舶保險人處取得部分補償,另一部分則要通過多種途徑向貨方收取。如此的曲折索賠,對船舶所有人來說是件極為痛苦的事情,這就阻礙了共同海損制度在保險體制中的健康發(fā)展。
2.3國內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不一致
我國目前處理共同海損案件,除了依據國際上的約安規(guī)則之外,國內主要是依據1975年中國貿促會制定的《北京理算規(guī)則》和1992年頒布的《海商法》。但由于這兩部法律文件在有些規(guī)定上還存在著一定的沖突,所以給某些實際問題的解決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比如,在《北京理算規(guī)則》第二條規(guī)定了理算人在正式理算之前,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首先明確責任,如構成共同海損案件的事故確系運輸契約一方不能免責的過失所引起的,則不進行共同海損理算。筆者認為對共同海損不進行理算,說明共同海損案件不成立,按照這一理算規(guī)則,體現的是“先定性,后理算”的原則,可以避免在某些情況下不必要的理算,維護了利害關系人的利益。但我國《海商法》第197 條卻作了與此相矛盾的規(guī)定:“引起共同海損特殊犧牲、特殊費用的事故,可能是由于航程中一方的過失造成的,不影響該方要求分攤共同海損的權利”這一規(guī)則采用了“先理算、后分攤;先分攤、后追償”的原則,只要存在共同海損犧牲和費用的事實,就不影響共同海損的成立和分攤的權利。這種法條的競合,不但增加了法院在處理該類案件時的審理難度,同時也降低了共同海損這一法律制度應有的嚴肅性
3.未來海上保險取代共同海損的可行性分析
3.1海上保險取代共同海損制度具備理論條件
現代海上保險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主張取消共損制度者多提議以海上保險來取而代之。他們認為,由于船和貨一般都是投保的,所以共損分攤的權利和義務最終將由各分攤方的保險人享受和承擔。保險人在既承保貨物又承擔船舶的情況下不難得到公平合理的賠償。即使他在某一案件中吃了虧,但是在多次的案件處理中則可以得到自然的調節(jié),從而使大家的益趨于平衡。甚至有人認為,若廢除共損,只要稍微調整一下現行的海上保險費費率就可以了。
3.2海上保險取代共同海損面臨諸多實踐困難
首先,這樣做將與承運人在現行責任制條件下所享有的權利和豁免發(fā)生予盾,只有使承運人放棄各項豁免的權利,接受絕對責任制的原則。而這在目前尚無法辦到;其次,海上保險幾乎均以自愿為基礎,并非所有的船、貨都必須投保,況且保險人和投保人之間亦在充分的自由對保險范圍及條件進行協(xié)商,情況復雜難以用簡單方法解決;再次,各國海上保險法規(guī)和世界各保險市場承保的險別、條件以及對同一標的、險別所適用的保率等均不盡相同,其經濟效益必然差很大。在過失責任制條件下若廢除共損制度,一旦出現共同危險,將沒人甘愿做出犧牲或主動負責籌措錢款或墊付費用,因為保險費率往往是根以往的賠付率調整或確定的。以保險取代共損需要整個國社會采取一致行動,迄今世上尚無關于海上保險的國際公約,甚至還沒有一套統(tǒng)一的保險條款,在此情況下,要使整個國際社會都接受這一主張,采取一致行動,真是談何容易。盡管以保險取代共損的主張本身非常誘人,而且從理論上講也不絕對不可以的;然而要將其變?yōu)楝F實卻絕非易事。
3.3借鑒海上保險制度完善共同海損制度
共同海損制度作為一項古老的海上制度,經歷了其輝煌的歷史進程,至今仍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并發(fā)展變化著。然而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人們抗御海上能力的增強,共同海損制度存在的基礎已發(fā)生了動搖,共同海損制度本身存在的在理算和分攤方面的弊端也成為“共同海損廢除論”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只是單純的簡化理算和分攤程序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共同海損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鑒于海上保險制度的發(fā)展和其在承保共同海損風險方面的時間,有人主張用海上保險制度取代共同海損制度。其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但在實踐中卻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無論是主張取消共同海損制度還是保留,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決海上風險的存在問題,使各利益方的利益得到最大的保護,因此需要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更加促進海上貿易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司玉琢.海商法[M].法律出版社,2003.
[2]司玉琢.海商法專題研究[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
[3]賴少勇.海上保險的保險利益辨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