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古代孝論文獻綜述

2013-04-13 00:45:45劉曉玲
湖北工程學(xué)院學(xué)報 2013年1期
關(guān)鍵詞:孝經(jīng)諸子禮記

劉曉玲

(湖北工程學(xué)院 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子曰:“人之行,莫大于孝。”自有了人類文明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永恒不變的主題,是中國社會倫常關(guān)系中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幾千年來,中國古人紛紛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了他們對“孝”的見解,這些孝論少部分以專著形式出現(xiàn),大多數(shù)散見于一些著書之中。中國古典文獻按照四部分類法[1]可以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個部分。本文從經(jīng)、史、子、集四個部分入手,以時間為綱將中國古代有關(guān)孝論的文獻整理出來,為現(xiàn)代孝文化研究提供文獻資料。

一、經(jīng)典孝論

經(jīng)典在這里主要指儒家的經(jīng)典和后世儒生解說經(jīng)書的著作,還包括與學(xué)習(xí)經(jīng)書有關(guān)的讀物如“小學(xué)”之類的書籍。[1]儒家經(jīng)典文獻談?wù)f孝道比較重要的有:

1.《易經(jīng)》。中國古代討論孝道最早的儒家文獻是西周初年文獻《易經(jīng)》,語句不多,只有幾處,但足以體現(xiàn)出西周時期人們的孝行觀。如《易·蠱·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說明孝子對父母的作用。又如《易·萃·彖》“王假有廟,致孝亨也”說明祭祀先祖的重要性。

2.《尚書》。《尚書》中論及孝道的語句比較多,可見于《尚書·商書·太甲中·王懋乃德》、《尚書·康誥·元惡大憝》、《尚書·酒誥·用孝養(yǎng)厥父母》、《尚書·君陳·王若曰》等語篇。《尚書》認為“孝”即“奉先”, 是中國古典文獻中最早對孝行的內(nèi)容進行規(guī)定的文獻。

3.《詩經(jīng)》?!对娊?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里面也有很多詩句甚至是整章整篇的詩歌談?wù)f子女對父母的眷念和孝心。如《詩經(jīng)·小雅·小宛》首章結(jié)尾:“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詩經(jīng)·唐風(fēng)·鴇羽》首章:“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藝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又如《詩經(jīng)·小雅·蓼莪》整篇。這些詩句或詩篇大多在描寫勞動人民苦于兵役,不能終養(yǎng)父母的痛苦情懷,其中尤以《詩經(jīng)·小雅·蓼莪》最為盛名,被古人譽為“千古孝思絕作”,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誦。

4.《禮記》?!抖Y記》是我國重要的典章制度文獻,里面談及孝道的語句非常多,有對孝行進行具體規(guī)定的,如《禮記·曲禮上·夫為人子者》、《禮記·內(nèi)則·曾子曰》、《禮記·祭義·孝子之有深愛者》、《禮記·祭義·曾子曰》、《禮記·祭義·故君子頃步而不敢忘孝也》、《禮記·祭義·眾之本》、《禮記·祭義·夫孝》、《禮記·中庸·夫孝者》、《禮記·中庸·孝之至也》、《禮記·大學(xué)·為人子》等;有強調(diào)“孝”對個人對國家的重要性的,如《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禮記·大學(xué)·所謂治國》、《禮記·大學(xué)·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禮記·冠義·故孝弟忠順之行立》、《禮記·鄉(xiāng)飲酒禮·民知尊長養(yǎng)老》等?!抖Y記》是中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把“孝”和政治聯(lián)系起來的文獻。

《禮記》注本中也有很多解說孝道,強調(diào)孝道的重要性的,如《禮記注疏·孝為眾行之根本》等。

《禮記》的其他版本中也有關(guān)于孝道的闡述和說明。如《大戴禮記·曾子大孝·第五十二·孝有三》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yǎng)?!睆娬{(diào)尊敬父母在“孝行”中的地位?!蹲雸D互注禮記·父母有過》最早提出 “孝”不是盲從父母這一觀點。

5.《左傳》?!蹲髠鳌防锩嬉灿泻芏嗟胤秸摷靶⒌?,主要是討論“孝德”的重要性,如《左傳·文公二年·孝者禮之始也》、《左傳·文公十八年·孝敬忠信為吉德》等語篇?!蹲髠鳌分械谝淮翁岢觥皭圩印碑?dāng)教之以孝道,具體可見《左傳·隱公四年·臣聞愛子》。

6.《論語》?!墩撜Z》是儒家最重要的經(jīng)典文獻之一,記錄了孔子的仁孝思想。孔子第一次指出:孝子鮮有作奸犯科者,意即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如《論語·學(xué)而·其為人也孝弟》。在《論語》中孔子對孝行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如《論語·學(xué)而·弟子入則孝》、《論語·學(xué)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論語·學(xué)而·慎終追遠》、《論語·為政·今之孝者》、《論語·為政·子夏問孝》、《論語·為政·孟武伯問孝》、《論語·為政·季康子問》、《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論語·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論語·里仁·事父母幾諫》、《論語·顏淵·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等篇目。他再三強調(diào)“孝”的內(nèi)容還體現(xiàn)在對待父母的態(tài)度上,“孝”不僅僅是“養(yǎng)”而且要“敬”,“孝”也不是百依百順,如果父母有了過錯,一定要“幾諫”。

7.《孝經(jīng)》?!缎⒔?jīng)》是我國第一部孝論專著,第一次詳細而全面地對“孝”的內(nèi)容進行了規(guī)定:“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痹诖嘶A(chǔ)上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以“事親”、“忠君愛國”、“廣揚名”為核心的仁孝倫理體系,是對中華民族孝道建設(shè)影響最大的古典文獻?!缎⒔?jīng)》認為,“孝”是德行的根本,是世上最偉大的德行,對社會風(fēng)氣、政治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如《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第一·夫孝德之本也》、《孝經(jīng)·三才章·第七·甚哉孝之大也》、《孝經(jīng)·圣治章·第九·敢問圣人之德無以加于孝乎》、《孝經(jīng)·天子章·第二·愛親者不敢惡于人》、《孝經(jīng)·孝治章·第八·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孝經(jīng)·廣要道章·第十二·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孝經(jīng)·紀孝行章·第十·孝子之事親也》、《孝經(jīng)·廣揚名章·第十四·君子之事親孝》、《孝經(jīng)·諫諍章·第十五·若夫慈愛恭敬》、《孝經(jīng)·感應(yīng)章·第十六·恐辱先也》等?!缎⒔?jīng)》還最早提出,愛惜自己的身體是孝道最基本的內(nèi)容。如“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除此之外,《孝經(jīng)》還指出,只要有“孝”念,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孝”,在“孝”面前,沒有身份和地位的區(qū)別,如《孝經(jīng)·庶人章·第六·此庶人之孝也》。

8.《孟子》?!睹献印肥侨寮抑匾牡浼唬撐墨I有大量的語句討論了何為孝,如何盡孝等,孝行對人生存于世的意義,孝對國家建設(shè)的重要性等問題。具體可見《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壯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孟子·萬章上·惟順于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孟子·離婁上·事親為大》、《孟子·離婁上·此之謂大孝》等篇目?!睹献印愤€第一次明確對“不孝”進行了詳細的規(guī)定,如《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孟子·離婁下·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孟子和孔子都意識到了“孝”對治國的重要性,他們在各自的著述中極力論說“孝”對國家和社會的重要作用,其觀點對后世影響深遠??酌详P(guān)于“孝”和政治的關(guān)系的觀點影響甚至決定了中國自漢代以來整個封建時期歷代王朝統(tǒng)治者的施政方針:君主以“孝”自我約束并把“孝”作為考量官員德行的核心標準,在民間大力表彰孝行,引導(dǎo)人民向孝。即使到了今天,“孝”也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chǔ)。

除了以上一些論孝篇目之外,還有一些論孝經(jīng)典名句可散見于后世儒生解說經(jīng)書的著作之中,通過對具體詞句的解釋來表達注疏者對孝道的見解。如《爾雅·釋訓(xùn)·第三·善父母為孝》和《論語釋疑·自然親愛為孝》等,解釋什么叫“孝”;又如《說文解字注·順于道不逆于倫是之謂畜》,解釋什么叫“畜”,指明“畜”和“孝”的差別。

二、史書孝論

史書主要是指歷史類書籍[1]。這些書籍論說孝道在唐代以前語句非常零散,不成系統(tǒng),唐代以后,從《晉書》開始,均專門列出孝友傳、孝義傳、孝行傳、孝感傳、孝義列傳、孝義等來記錄孝行故事或論說孝道。

1.《國語》。《國語》是我國最早述論孝道的史書,具體孝論可見《國語·周語一·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dǎo)訓(xùn)諸侯者》、《國語·齊語一·子與子言孝》等篇目,主要討論了孝道對政治的作用,體現(xiàn)出當(dāng)時的統(tǒng)治者對“孝”的重視。

2.《戰(zhàn)國策》?!稇?zhàn)國策》中論及孝道的地方與其他史書相較比較少,具體可見《戰(zhàn)國策·楚策·孝子之于親也愛之以心》等。但卻是中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出“孝不僅僅是養(yǎng)、順、敬,同時還包括用心去愛父母”觀點的文獻。

3.《史記》。司馬遷在《史記》中繼續(xù)提出了“父母是人之本”的觀點。如《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卷八十四》:“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狈饨ㄉ鐣惓jP(guān)系規(guī)定人倫順序當(dāng)為“天、地、君、親、師”。親即父母排第四位,在人君之下,意喻父母子女關(guān)系如果和君臣關(guān)系相沖突,父母子女關(guān)系當(dāng)服從或后于君臣關(guān)系?!案改甘侨酥尽钡男⒌烙^念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在孝道履行過程中父母可以越過人君,把父母提到和天同等的地位。

4.《漢書》和《后漢書》。漢代歷代帝王重視“以孝治天下”,所以《漢書》非常重視把“孝”和政治聯(lián)系起來,強調(diào)“孝”對政治的作用,要求“孝”為政治服務(wù),具體語句可見于《漢書·宣帝紀·第八·導(dǎo)民以孝則天下順》、 《漢書·晁錯傳·卷四十九·其行賞也以勸天下之忠孝》、《漢書·張敞傳·卷七十六·逸樂而忘國事非忠孝之節(jié)也》等。

《后漢書》的仁孝觀念基本上繼承《漢書》,具體可見于《后漢書·江革傳·卷六十九·夫孝者眾善之始也》、《后漢書·卷一百九·儒林傳·悉令通〈孝經(jīng)〉章句》、《后漢書·延篤傳·卷六十四·夫仁人之有孝猶枝葉之有本根也》等。

但《后漢書》中所倡導(dǎo)的“孝”在《漢書》基礎(chǔ)上也有所發(fā)展,《后漢書》第一次把“忠”和“孝”放在對等的地位,要求侍奉君主猶同侍奉父母,具體可見《后漢書·傅燮傳·卷八十八·臣聞忠臣之事君猶孝子之事父也》等。

5.《三國志》?!度龂尽芬郧暗牡浼劦叫r,核心思想一般為該如何用全部身心去侍奉父母,強調(diào)孝行對個人對國家的重要性?!度龂尽酚兴煌度龂尽诽岢?,愛惜自己的身體,以待將來有大為,這也是孝行重要的組成部分,如《三國志·魏書二十七·王昶傳·夫人為子之道莫大于寶身全行》等。《三國志》假設(shè),當(dāng)“忠君”和“孝行”發(fā)生沖突時該如何處理,如《三國志·魏書十一·邴原傳·君父各有篤疾》、《三國志·魏書二十二·陳群傳·忠孝者其本一也》等?!度龂尽愤€提出讒言毀親這一觀點,該書認為,即使父母再慈愛,兒女再孝順,父子親情也會被讒言離間,如《三國志·蜀書十·劉封傳·有讒間其間雖孝子不能變之于父者也》。

6.《全后漢文》?!度鬂h文》主要談了“孝”和“違”的關(guān)系?!靶ⅰ辈⒎敲?,該書一共列舉了五種違背父母卻又不違背孝行的情況:“父母咎人不以正……可違;父母欲與人以官位爵祿,而才實不可,可違;父母欲為奢泰侈靡……可違;父母不好善事,惡子孫交之,可違;士友有患故,待己而濟,父母不欲其行,可違。”(《全后漢文·卷八十九》)《全后漢文》的作者仲長統(tǒng)認為只要符合道義,違抗父母就不算不孝。

7.唐代及以后的史書。到封建社會中后期,孝已經(jīng)成了中國封建倫常關(guān)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所以自唐代以后,中國歷朝歷代修史幾乎都會專門為孝行立傳。如《晉書》、《舊唐書》、《新唐書》、《金史》等有孝友傳,《宋書》、《南齊書》、《周書》、《隋書》、《南史》、《宋史》、《元史》有孝義傳,《梁書》、《陳書》、《北史》有孝行傳,《魏書》有孝感傳,《明史》有孝義列傳,《清史稿》有孝義等。

這些傳記往往在序言里闡明孝道的地位,強調(diào)孝德的重要性,表示孝道是人的天性,如《晉書·卷八八·孝友傳·序·大矣哉孝之為德也》、《梁書·卷四十七·孝行傳·序·夫孝德之本也》、《陳書·卷三十二·孝行傳·序·孝者百行之本人倫之至極也》、《宋書·卷九十一·孝義傳·序·夫仁義者實忠孝之所資》、《南齊書·卷五十五·孝義傳·序·人之含孝稟義》等。

此類史書在孝行傳序言以后,皆是孝行故事。中國現(xiàn)存世的史書大多為官史,此類史書專門為“孝”立傳,體現(xiàn)出封建時期統(tǒng)治階層對“孝”的重視和倡導(dǎo)。

三、諸子孝論

諸子指的是《漢志·諸子略》所包括的先秦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nóng)、小說等九流十家的諸子。[1]在諸子文獻里,有很多論及孝道的言論,闡明諸子對孝道的理解和認定。

1.先秦諸子孝論。先秦時期包括秦代諸子的孝道主要為:規(guī)定孝道的具體內(nèi)容,如管子(《管子·形勢·孝者事父之高行也》)、莊子(《莊子·漁父·事親以適為主》等;闡明孝道的地位,如呂不韋(《呂氏春秋·孝行覽第二·務(wù)本莫貴于孝》、《呂氏春秋·孝行·民之本教曰孝》)。先秦時期各家學(xué)說林立,對孝道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道家認為孝道建立的前提是拋棄一切仁義道德,只有不孝才能顯示出孝,孝愛父母是每個人的天性,如《老子·十八章·六親不和有孝慈》、《老子·十九章·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莊子·人間世·子之愛親命也》等。墨家認為孝道的建設(shè)要依靠父母、兒女雙方的共同努力,如《墨子·兼愛中·父子相愛則慈孝》。儒家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和墨家相似,除了強調(diào)父慈子孝外,還強調(diào)父母要為子女做行孝的榜樣,父母仁孝子女才會仁孝,如孔鮒的《孔子家語·三恕·第九·君子有三恕》等。法家認為,對父母俯首帖耳、言聽計從并不是孝,只有堅持原則,服從道義,以道義為行為標準,免于陷入不仁不義,才是真正的“大孝”,如《荀子·子道·孝子所不從命有三》。

2.漢代諸子孝論。西漢尊儒,主張以“孝”治天下,諸子基本上繼承了儒家的孝道觀,如劉向(《說苑·卷三·建本·人之行莫大于孝》)、陸賈(《新語·慎微·曾子孝于父母》)、賈誼(《賈子·道術(shù)·慈惠愛親為孝》)、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父母者人之本也》)等。西漢諸子對儒家的孝行觀有所弘揚。如桓寬(《鹽鐵論·孝養(yǎng)第二十五·以己之所有盡事其親孝之至也》)指出對朋友講信義,也屬于孝的內(nèi)容:“閨門之內(nèi)盡孝焉,閨門之外盡悌焉,朋友之道盡信焉,三者,孝之至也?!边@是最早把“信”歸為“孝”的觀點。

東漢諸子主要還是秉承儒家的孝行觀,但也有所弘揚。揚雄認為,父母是子女的天地,如《揚子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揚雄第一次提出了“孝子愛日”觀點,認為因為父母年壽有限,孝子一定要珍惜時間,好好奉養(yǎng)父母,如《揚子法言·孝至·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東漢末年,社會風(fēng)氣敗壞,很多人在父母生前不好好奉養(yǎng),父母去世后卻大操大辦博取“孝”聲。針對這種現(xiàn)象,王符在他的《潛夫論·務(wù)本》中指出:“養(yǎng)生、順志,所以為孝也。今多違志儉養(yǎng),約生以待終,終歿之后,乃崇飭喪紀以言孝,盛饗賓旅以求名,誣善之徒,從而稱之,此亂孝悌之真行,而誤后生之痛者也。”痛斥了這種不正常的孝行觀。東漢時期著名的醫(yī)學(xué)家張仲景還第一次從一個醫(yī)生的角度談了醫(yī)生眼中的“孝”:作為一個醫(yī)生最大的職責(zé)就是要治好父母的疾病,如《傷寒雜病論·自序·作〈傷寒雜病論〉上以療君親之疾》。

3.魏晉南北朝諸子孝論。魏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孝論典籍當(dāng)屬李密的《陳情表》和顏之推的《顏氏家訓(xùn)》。對李密的《陳情表》蘇軾曾評價曰:“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顏之推的《顏氏家訓(xùn)》也是中國古代孝論名篇,顏之推認為:“孝”的教育應(yīng)注意胎教,父母對待子女既威嚴又慈愛,子女才會孝順父母,如《顏氏家訓(xùn)·教子第二·子女畏慎而生孝矣》、《顏氏家訓(xùn)·治家第五·是以父不慈則子不孝》等。

魏晉南北朝討論孝道的諸子還有曹植(《仁孝論·且禽獸悉知愛其母知其孝也》)、左思(《七諷·說孝而不從》)等,主要說明了“孝”道的重要性。南北朝著名的醫(yī)學(xué)家皇甫謐指出,作為一名醫(yī)生,如果不精通醫(yī)學(xué),當(dāng)父母身陷疾患的時候卻無力挽救,這就是不孝,如(《針灸甲乙經(jīng)·序·若不精通于醫(yī)道》)。

4.隋唐諸子孝論。隋唐討論孝道的諸子有孫思邈、王梵志、慧能等。孫思邈和前代所有的醫(yī)生一樣,強調(diào)了醫(yī)生精技對行孝的重要性,如《備急千金要方·本序·君親有疾不能療之者非忠孝也》。王梵志強調(diào)了如何做一個“好兒”,為世人規(guī)定孝行的基本內(nèi)容,如《雜題俗詩·你若是好兒》?;勰苤赋鲂㈨樃改钢皇莾号诨貓蟾改傅酿B(yǎng)育之恩,并不偉大,屬人分內(nèi)之事,這和各家強調(diào)孝的偉大有很大的不同,如《壇經(jīng)·恩則孝養(yǎng)父母》。

5.宋代諸子孝論。宋代諸子的孝道觀基本還是儒家以“侍親、忠君愛國、顯親”為核心的孝道觀,如林逋(《省心錄·孝于親則子孝》)、包拯(《宋史·卷三一六·包拯傳·包拯家訓(xùn)》)、司馬光(《司馬光上皇帝疏·治身莫先于孝》)、張載(《西銘·純乎孝者也》)、程顥(《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二十三·人無孝悌不可》)、王安石(《將母》)、程頤(《河南程氏文集·卷八·論漢文殺薄昭事·古人謂忠孝不兩全非至論也》)、蘇轍(《古今家誡序·慈孝之心人皆有之》)、陸游(《農(nóng)家嘆》)等。但宋代諸子為宣揚孝道作出了很多努力。如袁采、王應(yīng)麟、文天祥等為宣揚孝道或?qū)iT立書告誡后人,孝子會受到天地的佑護,孝會給孝子帶來福瑞;或為宣揚孝行而書寫碑文,如《袁氏世范·卷上·睦親·篤孝感動天地》、《袁氏世范·卷上·睦親·為人豈可不孝》、《小學(xué)紺珠·卷三·孝則生?!?、《文天祥書“孝”字碑》等。

6.元代諸子孝論。元代諸子討論孝道基本上將“忠”和“孝”視為一體,強調(diào)“忠孝”在人倫中的地位,規(guī)定“忠孝”的內(nèi)容,如張養(yǎng)浩(《牧民忠告·卷上·戒貪·中貽親辱》)、許名奎(《勸忍百箴·孝之忍第十九·父母之恩與天地等》等。

7.明代諸子孝論。明代諸子論說孝道的有:陳獻章(《示兒》)第一次從家庭分工的角度來論說子女該如何履行孝道:“姑也須烹婦也飲,采薪負水是男兒?!敝枷爰依钯?《續(xù)藏書·忘私忘家又忘身正孝之大者》)對中國封建社會進行了千年的“丁憂”行孝方式進行了否定,認為只要心有孝念,盡孝不在形式,為國效力才是最大的孝。黃宗羲(《明儒學(xué)案·孝子之愛親》)認為“孝”的內(nèi)容不僅包括盡心贍養(yǎng)父母,讓父母聲名顯赫,同時也包括為父母立傳,把他們的思想留傳給后人,讓父母具有永恒的生命體,如果“沒而不傳道”,則“謂之物其親”。

8.清代諸子孝論。清代諸子討論孝道多繼承儒家的孝道思想,如鄭燮(《寄弟墨書·吾輩讀書人入則孝出則弟》)、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林則徐(《十無益·父母不孝敬神無益》)、王永彬(《圍爐夜話·百善孝為先》、蔣士銓(《歲末到家》)和黃仲則(《別老母》)等。

清代諸子對孝道有著自己獨特見解的當(dāng)屬方苞和曾國藩。方苞 (《書孝婦魏氏詩后》)大膽地指出,媳婦和公婆之間沒有血緣關(guān)系,媳婦不可能如親生子女般親近孝愛公婆,只要媳婦有兒子對父母的一半孝心,仍不失為孝順(“婦常得子之半,不失為孝婦”),不能拿親生子女的孝道標準來要求兒媳。曾國藩(《曾國藩家書·為人子者》)則指出,在履行孝道時要顧及兄弟姐妹,不能因太突出而讓父母有了比較導(dǎo)致家庭的不和諧,只有兄弟姐妹一起孝敬父母,家庭和諧,這才是真正的孝。他第一次把孝由個人上升到整個家庭。

四、集部作者孝論

集部《四庫全書總目》分為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五類。[1]中國古典文獻集部作者的孝道觀多繼承儒家孝道觀,幾乎都是對儒家以“侍親、忠君愛國、顯親”三大內(nèi)容為核心的孝道觀的解說和弘揚,如:

唐代文獻集部作者有孟浩然(《孟浩然詩全集·卷一百五十九·仲夏歸漢南園寄京邑耆舊游》)、李白(《李太白集·卷二十六·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孟郊(《孟東野詩集·第一卷·游子吟》)、韓愈(《昌黎先生集·送浮屠文暢師序·親親而尊尊》)、柳宗元(《柳河?xùn)|集·卷二十四·送從弟謀歸江陵序·凡士人居家孝悌恭儉》)、白居易(《白氏長慶集·卷二十四·此誠孝子順孫之道也》)等。

宋代文獻集部作者有蘇洵(《嘉祐集卷十四·譜·孝弟之心可以油然而生矣》)、邵雍(《孝父母三十二章》)、朱熹(《四書集注·為政注·以父母之心為心》)、陸九淵(《象山先生全集·語錄·事父自能孝》)、郭茂倩(《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木蘭詩》)等。

元代文獻集部作者有馬致遠(《邯鄲道省悟黃粱夢第一折·楔子·千經(jīng)萬典忠孝為先》)、 張養(yǎng)浩(《牧民忠告·卷上·戒貪·中貽親辱》)、高明(《琵琶記·說什么全忠全孝》)、許名奎(《勸忍百箴·父子之忍第九十一·父子之性出于秉彝》)等。

明代文獻集部作者有劉基(《誠意伯文集·怡怡山堂記》)、宋濂(《宋學(xué)士文集·答郡守聘五經(jīng)師書·茍于孝道有闕》)、王恕(《石渠意見·孝弟乃是為人之本》)、王守仁(《王陽明全集·卷三·夫人子之孝莫大于顯親》)、顧炎武(《亭林文集·卷六·答友人論學(xué)書》)、夏完淳(《夏完淳集·獄中上母書》)等。

清代文獻集部作者有顏元(《顏元集·辟異錄·為子不孝他父母》)、魏源(《魏源集·上·君子之言孝也敬而已矣》)、吳敬梓(《移家賦·講孝友于家庭》)等。

宋代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木蘭詩》寫的雖然是女子木蘭代父從軍之事,但其實質(zhì)仍然是對儒家“侍親、忠君愛國、顯親”三大內(nèi)容的體現(xiàn)。

五、結(jié) 語

在中國古代孝論文獻中,蒙書是子、集部中自成系統(tǒng)的一類孝論文獻。蒙書是中國古代兒童教育系列典籍。按照儒家思想教育兒童向孝是蒙書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比較重要的勸孝蒙書有《勸孝歌》、《勸報親恩篇》、《千字文》、《神童詩》、《名賢集》、《童蒙須知》、《三字經(jīng)》、《教兒經(jīng)》、《小兒語》、《女小兒語》、《朱子治家格言》、《女兒經(jīng)》、《閨訓(xùn)千字文》、《弟子規(guī)》、《格言聯(lián)璧》、《改良女兒經(jīng)》、《重訂增廣賢文》等。這些蒙書中均有大量體現(xiàn)儒家孝論的語句。因駱承烈的《中國古代孝道資料選編》已經(jīng)比較詳細地列出和注釋了[2],在這里就不一一贅述。

總體而言,中國古代文獻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立,關(guān)于“孝”的核心觀點是一致的,都是對儒家以“侍親、忠君愛國、顯親”為核心的孝道觀的貫徹和弘揚。但具體觀點卻不盡相同,在“侍親”、“忠君愛國”、“顯親”三者的地位方面分歧尤其明顯,當(dāng)三者之間發(fā)生矛盾沖突的時候,以何為主,何為最大,何為最末,大多文獻采取的辦法是回避對三者地位的認定,只分說三者的具體內(nèi)容和重要性。對三者之間的矛盾,雖有少數(shù)文獻論及,但并無明確表述。

[參 考 文 獻]

[1] 張三夕.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3:84-87.

[2] 駱承烈.中國古代孝道資料選編[M].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2003:214-253.

猜你喜歡
孝經(jīng)諸子禮記
SOUNDS OF THE VILLAGE
漢語世界(2022年5期)2022-10-15 12:32:58
周文疲弊與諸子起源——論牟宗三的諸子起源說
《禮記·祭統(tǒng)》孝道觀的神圣意蘊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38
半途而廢
《孝經(jīng)叢書》與《孝經(jīng)總類》異同考
——從明代朱鴻《孝經(jīng)》類編著來看
《孝經(jīng)鄭注》輯本三種平議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0
先秦諸子談大小
文明
蒙古文《孝經(jīng)》及其詞語釋義研究
先秦諸子的人性論與德教的闡證
临高县| 阳谷县| 砚山县| 牟定县| 平度市| 张北县| 刚察县| 建始县| 黑山县| 高陵县| 兴和县| 滨州市| 益阳市| 桂林市| 高尔夫| 榆树市| 宿州市| 宁陵县| 商丘市| 东莞市| 龙川县| 偃师市| 河南省| 遂昌县| 准格尔旗| 介休市| 浑源县| 和平县| 襄垣县| 玉门市| 许昌县| 循化| 阜阳市| 图们市| 精河县| 海丰县| 吴旗县| 新巴尔虎左旗| 锡林浩特市| 高邑县| 台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