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秀亭
納蘭成德殿試、館選事實考
趙秀亭
康熙十五年三月,成德補殿試,中丙辰科二甲七名進士。成德的策對卷曾獲清圣祖特別關(guān)注。四月,成德期選翰林庶吉士,未得。館選失意,對成德的打擊極大,深刻影響了他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也標志著他人生悲劇的開始。
納蘭成德;補殿試;選庶吉士
康熙十五年是納蘭成德短暫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年。是年三月殿試,四月館選,成德列十名內(nèi)高第進士,卻出乎意料地失選庶吉士,甚且被逼棄文就武,多年期盼入翰林“陟清華以領(lǐng)著作”的理想終告破滅。“殆難意計”的結(jié)局,令他遭遇空前的挫敗,受到沉重打擊。成德為何執(zhí)著要入翰林,是什么原因使他館選失意,館選事件對他的生活、思想與創(chuàng)作有著怎樣的嚴重意義,都是納蘭研究不能無視也不能繞過的問題。本文擬通過對殿試和館選史料的考察和梳理,就以上問題作出初步的回答。
本文摘編自筆者專著《納蘭成德年譜》(稿),系該譜“康熙十五年”一節(jié)的兩個段落。重心雖在館選,但殿試一段內(nèi)容也未做刪節(jié)。在行文體例方面,還保留著年譜文體的特點,摭列資料較多,議論比較簡短。文中所謂“本譜”,即指拙撰《納蘭成德年譜》。
成德應丙辰科貢士策試——是為“補殿試”,中該科二甲第七名進士。
徐乾學《成德墓志銘》:歲丙辰,應殿試,……名在二甲賜進士出身。
《八旗通志初集》卷一二六選舉表二:舉人:康熙十一年壬子科,正黃旗,成德,滿洲,癸丑進士,丙辰補殿試。又卷一二五選舉表一:進士:康熙十二年,成德,未殿試?!滴跏迥辏傻?,補殿試。
朱保炯等編《明清歷科進士題名錄》、江慶柏編《清朝進士題名錄》等書俱列成德名于丙辰科二甲第七。
丙辰科補殿試諸情節(jié),略述如下。
《圣祖實錄》卷六十康熙十五年丙辰:三月壬寅,策試天下貢士彭定求等于太和殿前。制曰:“朕惟自古帝王承乾立極,綏理萬邦,莫不以厚風俗、正人心為久安長治之本。其時化理敦龐,民生樸茂,海內(nèi)群黎咸享豐亨豫大之休,洵府事修和之成效也。朕荷天眷佑,嗣纘弘基,夙夜孜孜,期登上理,十有五年于茲矣。乃風俗未盡丕變,人心未盡還淳;閭閻之蓋藏未裕,軍興之輸挽猶繁,豈振興愛養(yǎng)之未得其道歟?何郅隆之難復也。夫俗尚澆漓,人多狙詐,君子長者之行不少概見,而告訐時聞,未能率迪于仁讓,其故何歟?且忠孝者,人生之大節(jié)也,知之明則不惑于邪正,守之固則不昧于順逆。乃人心不古,奸宄潛滋,所關(guān)世道,良非細故,豈親親長長之誼素未講究歟?抑司教者之訓飭未備也?經(jīng)國之道,不諱言財,況今戡定方殷,軍需孔亟,議生議節(jié),亦既籌畫多方矣。而度支未見充盈,施行尚鮮實效,何道而使上有裨于經(jīng)費、下無妨于休養(yǎng)歟?爾多士讀書懷古,留心經(jīng)濟久矣,其各抒所見,詳切敷陳,朕將親覽焉?!?/p>
“壬寅”為三月廿日?!爸圃弧币韵录幢究频钤嚒安邌枴鳖}。“太和殿前”,為殿試地點,在太和殿之東西閣階下。陸隴其《三魚堂日記》記康熙九年庚戍科殿試:黎明進至太和殿前,行三跪九叩頭禮畢,殿上傳策問下,皆跪受。起,就位,單東雙西,皆立書。丙辰科當亦如是。
按,明清鄉(xiāng)會試,皆考制義(即八股文,又稱時文),所謂“士以制義起家,閱三年有春秋二試,別以鄉(xiāng)、會之目”。[1]殿試則只考策問一道,不考制義。另,鄉(xiāng)會試都設(shè)考官;殿試則由皇帝親試天下貢士,名義上的考官僅皇帝一人,所以策文末句稱“朕將親覽焉”,不另設(shè)考官。策問卷的閱卷官員只叫“讀卷官”(意為讀卷給皇帝聽),不能叫考官。
張任政《納蘭性德年譜》記本年成德應試考題為“君子義以一節(jié)”等三道八股題,主試考官為吳正治等四人,大誤。張任政所記實是丙辰科會試考題及主考官,與殿試全無關(guān)涉①。成德癸丑會試中式,僅須補行殿試,決無再應丙辰科會試之理。
殿試與鄉(xiāng)會試的最大區(qū)別,在于無淘汰率。貢士只要參加策試,便全員獲中進士,縱有犯規(guī),也不黜落。這等于說,會試中式,已具穩(wěn)獲進士的保證。所以,當科貢士可全部算作該科進士。如果該科貢士因病因事不能參加策試,還允請假,隨以后幾科補殿試,并重新計入新科進士人數(shù)。文獻記成德是康熙十二年癸丑進士,又記是康熙十五年丙辰進士,兩種說法其實并無齟齬。翁叔元說成德“壬子舉京兆,明年成進士”,乃就其癸丑科通過會試而言;張玉書說成德“歲丙辰,以對策登上第”,則就成德本年補殿試而言[2]。張吉午《康熙順天府志》卷七列成德為癸丑進士,吳廷燮《北京市志稿》“選舉表”記成德為丙辰進士,都不為錯?!栋似焱ㄖ尽犯鼘⒊傻虏⒂嬙诠锍蟆⒈絻煽?,也不為錯。惟《清史稿·性德傳》謂“康熙十四年成進士”,則完全錯誤。
鄉(xiāng)會試考生眾多,取錄名額有限,考中甚難,故主考官(鄉(xiāng)試稱主試官,會試稱總裁)權(quán)力極大。士子若有幸獲中,終生視主考為恩公,稱之為“老師”、“座主”,自稱是考官“門生”、“學生”②。成德稱徐乾學為“座主”[2],明珠說:“熊老師是小兒老師”[3],即因徐乾學為康熙十一年壬子順天鄉(xiāng)試主考,熊賜履為康熙十二年癸丑會試總裁。殿試由皇帝自任試官,故世稱進士為”天子門生“,殿試讀卷官與新進士之間則不被認作師生關(guān)系。讀卷官無黜落權(quán),只負責預定進士等次(一甲、二甲、三甲)和名次,最后還要經(jīng)皇帝認可,權(quán)力相對較小。所以如《清秘述聞》等專記科考史事的書籍,只詳記鄉(xiāng)會考官人名,不記讀卷官。康熙間讀卷官以內(nèi)閣大學士二人居首,據(jù)《康熙起居注》本年三月二十三日乙巳記,丙辰科居首讀卷官為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學士索額圖、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李霨。其馀尚有工部尚書冀如錫等,共十四人。
三月廿二甲辰,讀卷:殿試后三日早,上御中和殿,讀卷各官入殿內(nèi)東西序立。各讀卷官以次進讀。讀三卷畢,如奉旨免讀,即退出。候上裁定試卷,御批第一甲三名。其馀各卷,發(fā)內(nèi)閣官領(lǐng)收。上還宮。以上引自伊桑阿、王熙等撰、約康熙三十年刊《大清會典》卷四十五。同書卷二又記:殿試畢,讀卷大學士等公同閱定,于傳臚前一日揀選上卷進至御前奏讀。欽定一甲三名;其二甲以下名次,讀卷大學士等奏請欽定。是夕批定試卷名次,中書寫成大小金榜。
據(jù)知,讀卷僅由讀卷官奏讀一甲數(shù)卷,并不全讀;除一甲三人皇帝親定外,其馀一般均用讀卷官預擬名次;新進士本人不到中和殿讀卷現(xiàn)場。所以,成德對策卷應不在例行宣讀范圍內(nèi)。徐乾學、韓炎艸說成德“廷對敷事析理諳熟”,“廷對勁直切靡累累數(shù)千言”,[2]都是就策對卷文而言,非謂成德曾有機會與皇帝直面對話。
三月廿三乙巳,傳臚?!妒プ鎸嶄洝肪砹饺拢阂宜龋嫌偷顐髋F,賜殿試貢士彭定求等二百九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另據(jù)《大清會典》卷五十三:讀卷后一日,皇上御殿傳臚。鴻臚寺官宣制,張掛黃榜于長安左門外。傳臚的主要內(nèi)容是唱名(宣布新科進士名次),禮儀隆重繁復,不備述。
三月廿五至廿九日,有賜恩榮宴、頒賞、謝恩、謁先師行釋菜禮等節(jié)目,成德隨眾如儀,亦不須詳敘。
殿試后新科進士分三甲排名,一甲稱“進士及第”,三人;二甲稱“賜進士出身”,丙辰科二甲進士五十名;三甲稱“同進士出身”,丙辰科三甲進士一百五十六名。進士不做總排名,但前十名人選拔擢極慎,皇帝有時要過問,社會也極為關(guān)注。成德以補考身份得中二甲七名,恰居總排名第十,確為難得的“高第”名次。
四月下旬,遴選庶吉士后數(shù)日,前門外民間印坊刊《丙辰進士履歷便覽》,是反映該科資訊最早、最可靠的文獻。茲據(jù)國家圖書館所藏《便覽》原件,再掇拾成德及同年進士數(shù)人的材料。
《便覽》首記會試考官名單,與《清秘述聞》同。接記往科貢士補殿試人數(shù)及本科貢士請假不赴殿試人數(shù):庚戍科補殿試一人。癸丑科補殿試五人。丙辰科未殿試六人。
“癸丑科補殿試五人”,成德當為其一。
之后題:康熙十五年丙辰進士三代履歷。再按直省分題,首列:北直隸五十一人,順天府二十二人。指丙辰科北直隸進士共五十一人,其中順天籍二十二人。成德屬二十二人之一。
然后列北直隸進士履歷。先列旗人(八旗進士都列在北直隸籍),按旗分為序,上三旗居前,下五旗居后,共十四人。成德位居最先,履歷全文如下:
成德曾祖祖父父
詩經(jīng)年月日生正黃旗
鄉(xiāng)試名癸丑會試三十六名
補殿試二甲七名
成德父祖三代名及出生年月日俱空缺,當與其“高干”家世之特殊身份有關(guān),本譜康熙十二年項下已有說明。
“正黃旗”為成德旗籍。
“詩經(jīng)”,指成德鄉(xiāng)會試認習選考的五經(jīng)題為《詩經(jīng)》題。清制:鄉(xiāng)會試首場考四書三題,五經(jīng)每經(jīng)四題(士子選考一經(jīng),稱“認習”),共須作時文七篇,稱“七藝”。
成德順天鄉(xiāng)試名次失載,原因不明。癸丑會試第三十六名,本譜康熙十二年據(jù)該科《便覽》已有介紹。
成德認習《詩經(jīng)》事及會試名次湮沒已久,今由《便覽》發(fā)現(xiàn)始得以知曉。
成德丙辰同榜進士中,關(guān)系密切者有翁叔元和葉舒崇,《便覽》記其履歷為(父祖三代略):
翁叔元鐵庵書經(jīng)癸未年三月初二日生
永平衛(wèi)籍,常熟縣人壬子二十四名
會試六名一甲三名探花及第
欽授翰林院編修
按,“鐵庵”,叔元之字。叔元本字寶林,此以號充字。履歷名下當具字,成德字未列。叔元認考五經(jīng)題為《書經(jīng)》。叔元舉壬子順天鄉(xiāng)試,名次第二十四。“會試六名”,指叔元丙辰科會試名次??滴跏旯锍笫逶獣嚥恢?,丙辰再應會試方登第。叔元在《納蘭君哀詞》中說:余與君定交自壬子同舉京兆始也。方是時,君未弱冠……明年成進士。余落第,君時過從,執(zhí)手相慰藉。……迨余丙辰幸登第,留都門,往來逾密。叔元與成德鄉(xiāng)試、殿試同年,會試不同年。
葉舒崇元禮書經(jīng)庚寅年七月二十日生
平湖人乙卯十一名會試一百十八名
二甲五十名
按,“元禮”,舒崇字。鄉(xiāng)會試認考《書經(jīng)》題。康熙十四年乙卯舉人,丙辰會試貢士。進士與成德同在二甲,名次較后。成德妻盧氏的墓志銘出元禮手,《銘》中稱成德為“同年生”,是就丙辰同榜進士而言;若論鄉(xiāng)會試,則葉、成不同年。元禮與成德都未被選庶吉士。
在癸丑、丙辰兩科的《履歷便覽》中,祖父三代、出生日期、鄉(xiāng)試名次俱闕者,僅成德一人。
前文曾云,成德中二甲七名,其策對不在讀卷范圍。但三月廿二日中午,圣祖玄燁卻突然關(guān)注到成德試卷。
據(jù)彭文,讀卷官初擬彭定求第三名探花,圣祖特拔置狀元。關(guān)于成德卷,彭僅說曾奉命進呈御覽,未記圣祖作何反應。
皇帝檢看一甲三卷,乃屬慣例。點名抽閱二甲第七名卷,則頗為特別(康熙二十四年乙丑科后,才有將前十名卷進呈欽定之例。見蕭《永憲錄》卷二)。成德為重臣吏部尚書明珠之子,玄燁當然知道;讀卷官擬予成德二甲名次,上午已經(jīng)奏明,他亦不至忘記。但還要親自閱看成德策卷,意味非常。如果與他執(zhí)意不選成德入翰林,之后又逼充侍衛(wèi)相聯(lián)系,此番閱卷更不能看作等閑細事。成德廷對卷決不至不堪,有《通志堂集》的全部作品為他的撰作水平作證。成德的鄉(xiāng)會試卷也未必不可觀,有他存世的時文“窗課”及那清安評語為證(事具本譜康熙十一年)。事實上,圣祖似也未否決讀卷官給成德的高第名次。但越是如此,便越顯示其閱卷動機之難測。
有關(guān)成德生平史事諸文獻中,從未見到成德與圣祖在具體語境交集的記錄。有之,彭定求《自訂年譜》是迄今所見的惟一一例。僅從這一點看,這一記載也不應被納蘭研究界忽視。至于“閱卷”事件所具的深層意蘊,猶待學者做導窾洞微的探尋。
百余年后,清朝的另一皇帝,對成德科舉更有武斷的看法。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二月二十九日內(nèi)閣奉上諭:四庫全書館進呈補刊《通志堂經(jīng)解》一書,朕閱成德所作序文,系康熙十二年,計其時,成德年方幼稚?!澚钴姍C大臣詳查成德出身本末,乃知成德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中式舉人,十二年癸丑科中式進士,年甫十六歲。徐乾學系壬子科順天鄉(xiāng)試副考官,成德由其取中。夫明珠在康熙年間柄用有年,勢焰熏灼,招致一時名流如徐乾學等,互相交結(jié),植黨營私。是以伊子成德年未弱冠,即夤緣得取科名,自由關(guān)節(jié)。[4]
康熙十二年成德十九歲(若從其生年順治十一年算起,是二十歲),不是十六。乾隆皇帝的軍機大臣調(diào)查失實。而且十九、二十歲掇取功名,原屬常見,昭《嘯亭雜錄》卷九“青年科目”條即列舉清乾隆前二十歲以下進士二十馀人。查康熙癸丑科《進士便覽》,就有成德貢士同年徐元夢,位居該科會試第十八名,名次比成德更優(yōu);而其生年,則為順治十四年丁酉,時方十七歲,比成德更“幼稚”。但未聞弘歷疑其“夤緣”。相反,還曾在乾隆六年降諭將徐元夢大大褒譽了一番。[5]事到成德,為何便一定是“自由關(guān)節(jié)”?
徐乾學阿附明珠,事或有之。但由此斷定成德必經(jīng)徐氏“關(guān)節(jié)”才遂科名,卻難有說服力。乾學僅為順天鄉(xiāng)試副主考,縱有援手,只能助成德獲取舉人;至會試,已非徐氏鞭長可及。然而成德會試依然告捷,不知南面天下者更作何說。
四月,欽選翰林庶吉士,成德期選,未得。
丙辰科進士,一甲三人四月庚申(初八)直授翰林官職:狀元彭定求授翰林院修撰,榜眼胡會恩、探花翁叔元授編修。癸酉(廿一),另點二甲、三甲進士三十二人為庶吉士。
《清通典·職官》:庶吉士無定員。凡每科殿試傳臚后,集諸進士于保和殿而試之,錄其佳卷進御。掌院學士乃以諸進士引見,凡入選者改為庶吉士。
《圣祖實錄》卷六十:(夏四月)癸酉(廿一),諭翰林院:選拔庶常原以作養(yǎng)人材。今科進士,特加簡閱,取魏希征、沈三曾、沈涵、顧藻、彭會淇、熊賜瓚、沈旭初(下略)等三十二員,俱著改為庶吉士。
該名單中無成德。且須注意:庶吉士名單以進士名次先后排列,魏希征至熊賜瓚六人,是二甲第一至第六名;熊賜瓚之后為沈旭初,名列二甲第九名。其間只有第七名成德、第八名王頊齡落選。王頊齡生于明天啟七年(1627),年屆五旬,不合庶吉士“年少才美”的要求,落選有故。惟二十二歲高第的成德被擯,不能令人無惑。
殿試后,庶吉士曾有一項預選,擇年貌適合的新進士于內(nèi)院考試。復考上等(即《清通典》所謂“佳卷”)者,才進入引見欽選范圍??滴蹙拍旮频那樾问牵菏悄陜?nèi)院承旨會吏禮二部選新進士六十人,試以文字,擬上、中、下三等入奏。上親定二十七人為庶吉士。[6]丙辰科當與之類似。成德或因預考不佳而出局?
按,《通志堂集》卷十九“附錄”成德師友記述:
徐乾學:當入對殿廷,數(shù)千言立就,點畫落紙無一筆非古人者。薦紳以不得上第入詞館為容若嘆息。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者別有在也。(納蘭君墓志銘)
杜臻:丙辰廷對高第,方且陟清華領(lǐng)著作矣。天子以君勛戚之賢,簡任心膂,欲君常在左右,遂復補珥貂貴秩,率環(huán)衛(wèi)侍禁近焉。(納蘭君哀詞)
徐倬:因豹尾之須才,特留禁御;為虎賁之得士,竟奪花磚。(納蘭君哀詞)
董訥:遂以子丑聯(lián)鑣,為名進士,余方與同館諸公抃手慶快,為玉堂得人賀。已而天子以侍衛(wèi)禁嚴之地,需才品卓犖之員,特簡吾公秩居首列,蓋謂扈從蹕警,疏附后先,非此莫勝其任也。(納蘭君誄詞)
徐乾學:秋賦獻書,春卿擢桂。僉謂之子,宜郄詵第。事有不然,殆難意計。金張珥貂,簡在惟帝。嗚乎?。{蘭君祭文)
如果預考不佳,則成德由自身原因提前出局,與皇帝“欽點”無關(guān),不應說是“特留禁御”、“天子欲君常在左右”。而且,必經(jīng)之考試尚未過關(guān),諸友不應預先便“與同館諸公抃手慶快”;落選后,也不應有“竟奪花磚”、“為容若嘆息”等深表意外語。成德因復考落選的可能不存在。
上引師友文字,可以表見:(一)成德有入選詞館的熱切愿望,且為眾人悉知。聞其將入館,便“抃手慶快”;又聽說“不得上第入詞館”,便為“嘆息”,都以成德本人有此宿愿為前提。否則便成無的放矢。(二)成德失選庶吉士,師友無不驚詫,說明這一結(jié)果不合常情預期。本應必選無疑,最終卻“竟奪花磚”。所謂“知上之所以造就者別有在”、“天子簡任心膂欲君常在左右”等,都是事后表現(xiàn)“正確理解”、“保持一致”的話。(三)遮斷成德館選之路的,是清圣祖玄燁。“簡在惟帝”,欽點翰林,俱在“朕躬”一人。除了皇帝,別人無此權(quán)力,也無此動機。若與玄燁抽看成德策對卷聯(lián)想,即悟不選成德決非無意疏忽?!犊滴跗鹁幼ⅰ繁灸晁脑率巳眨骸吧嫌:偷?,引見新進士,親選庶吉士。”又十九日:“上御保和殿,引見新進士,新選庶吉士?!币贿B兩天,“上”都將時間主要用于“親選庶吉士”。當成德接受引見,按掌院學士唱名,跪拜丹陛時,仍滿懷期待,但天子對匍匐階下的同齡表弟,早已獨具圣裁。
圣祖為何堅執(zhí)不允成德入詞館?其時明珠方荷倚重,為何不肯恩準其子充一無品秩的庶吉士?徐健庵說“事有不然,殆難意計”,然而,從事后看,圣祖之舉似不無理由。
清入關(guān)后,滿人上層迅即漢化,重文事、崇風雅的習尚浸染日深。新一代耽于“專心習文”,體格與意志均趨向柔弱,八旗兵的衰苶在三藩亂起后暴露無遺?;謴秃捅3职似熳拥艿膽?zhàn)斗力,重整武備,扭轉(zhuǎn)滿人尤其是上三旗子弟溺文棄武的風氣,即成為圣祖治略的重要方面。本年十月,降旨停止旗人科考,原因即:“朝廷定鼎以來,雖文武并用,然八旗子弟尤以武備為急??謱P牧曃?,以致武備懈怠。今值用武之際,若令八旗子弟仍與漢人一體考試,必偏尚讀書,有誤訓練?!盵7]成德今年登第,今年即有停八旗科舉之旨,或許議政王等正從圣祖不取成德入館覘知圣意,才提出停考的建議。成德為重臣之子,令成德由高第文進士改就武職,于體現(xiàn)圣祖意圖更具典型意義。
此外,清初官吏實權(quán)在旗員,旗人憑軍功、勞績、封蔭、閥閱等當官,無須科名。在滿族上層看來,科舉只為撫安漢族士人而設(shè),以至心存輕鄙;賈政逼賈寶玉科考的情況,原不存在。滿洲公卿大臣子弟最企羨侍衛(wèi),尤其御前侍衛(wèi)和乾清門侍衛(wèi),仕途前景最為看好。侍衛(wèi)為皇帝近侍,較易獲得擢用,重臣大僚從侍衛(wèi)簡拔者數(shù)不勝數(shù),索額圖、米斯翰、明珠等,俱出身侍衛(wèi)。所以,在庶吉士與侍衛(wèi)之間,圣祖選成德為侍衛(wèi),似是對特權(quán)子弟的優(yōu)渥關(guān)照,應非故意為難。杜臻說“天子實重愛君,雅欲君習勤勞、練繁劇,然后畀以政事”,認為圣祖有一番“先鍛煉、后提拔”的善意設(shè)計,也屬合理。這可從圣祖后來“旗下大臣子弟當令為侍衛(wèi)執(zhí)事勤勞效力……上三旗以侍衛(wèi)執(zhí)事選用,俟伊等父兄不在見任時,再行補用部院衙門”[8]的諭旨中得到印證。
然而,圣祖的關(guān)照和“重愛”卻與成德的愿望全然相反。
據(jù)今學者周汝昌考證,成德之友、包衣旗人曹寅,在壬子鄉(xiāng)試后入侍殿廷,由侍衛(wèi)步入仕途[9]。成德當然明了侍衛(wèi)的好處,他身見的榜樣太多了。他若愿意照一般“官二代”的軌轍,走“侍衛(wèi)而高官”的捷徑,決無任何阻難。他可以在康熙十二年(甚或更早)就置身珥貂之行。他卻偏偏付出三年苦等,惟求補應殿試?!爸^華其足樂兮,夫焉察君之中情?”[2]皇上不能察其中情,還是乃父明珠稍知其志趣:癸丑“會試中式,將廷對,患寒疾。太傅曰:吾子年少,其少俟之?!痹试S他等侍三年再補殿試,而不立逼他效仿曹寅。
成德執(zhí)意搏取高第,必有其非此不達的目的。若求當官,出任侍衛(wèi)即可,不必等殿試;若僅求進士之名,優(yōu)游坐待即可,殿試不黜落,好歹撈個“三甲同進士出身”。非殿試高第不達的目的,只有一個,即入選翰林庶吉士。非進士不入翰林,非新科進士不選翰林。進士選庶吉士的機會,僅止及第當年一次。二三甲進士館選,有年齡、相貌儀度、書法等若干要求,但首先必須廷對高第、文章優(yōu)等。丙辰同榜進士葉舒崇(元禮),二十六歲,有才名,美風儀,卻未獲館選[10],即因殿試名次靠后(二甲最后一名)。成德全力取高第,只為抓住唯一機會,躋身翰林。
介紹清代翰林庶常制度的著作很多,如《清文獻通考》(職官七)、商衍鎏《清代科舉考試述錄》(第三章)、邸永君《清代翰林院制度》等,而專記康熙初情況,則以成德友人葉方藹的一段文字最為扼要。葉方藹在《贈嚴胡李三吉士序》中說:
庶常之設(shè)仿于前明而本朝仍之不改。每三歲殿試諸進士后,必選其年少才美者入館讀書,命學士二人為教習,官給筆札,供廩餼,日月無間。蓋遴之之精,而待之之渥如此。夫士起徒步之中,躋侍從之列,優(yōu)游禁近而人不以為嫌,揖讓公卿而眾不以為傲,故儒生學士皆嘆為極榮。然今之人見為是官者拘謹端飭、無所短長,其事權(quán)不足制人榮辱,其議論不足摻人緩急,則又群訾謷之,曰:“是何所職業(yè),而奚足重輕為!”而其人亦遂因之嗒然自喪。嗚乎!是殆未取國家用人之意而深思之歟!夫朝廷之官,內(nèi)自部寺之長,外迄郡縣之吏,無不各有所司。獨以儲才育賢之地,不可以簿書期會之數(shù)縈其思慮,使之虛靜純明以居其德器,而潛心于六經(jīng)百氏之書,熟究乎天人古今、治亂成敗、沿革興廢之故,優(yōu)而休焉,漸漬以深焉。學既有成矣,而后亓之重任,以當天下之事,而無顛蹶不克勝之患。(《葉文敏公集》卷二)
葉文頗為新朝翰林地位的低落生慨。結(jié)合諸種記載,對清初庶常有三點了解。(一)職司庶吉士(習稱翰林)的任務(wù)是“入館讀書”,即在翰林院讀書學習,別無職司。到三年期滿畢業(yè)(稱“散館”),才授予官職。三年之內(nèi)“事權(quán)不足制人榮辱,議論不足摻人緩急”,無實際權(quán)力。別人求不著他,他也給人辦不了事。遭人鄙夷,只能“嗒然自喪”而已。(二)待遇“官給筆札、供廩餼,日月無間”,“待之之渥如此”,這是就明朝情況而言,清朝已大不如昔。“廩餼”(即生活費用)不敷使用,必須自家貼補。貧寒庶吉士經(jīng)常柴空米少,甚至無錢租房。尤侗《艮齋續(xù)說》卷八記:“翰林雅號‘一條冰’,言其冷也。若今日賃屋,問是翰林,有搖首不應者。長安居大不易,豈止索米艱難耶!”這種日子,要足足熬三年。(三)前景庶吉士散館,經(jīng)考試,予以分撥。二甲授編修,三甲授檢討,所謂“庶吉士非官也,散館乃授七品職”。[11]失名《國初品級考》:“康熙九年定:翰林院編修為正七品,翰林院檢討為從七品?!痹跐h人來說,這出路或?qū)俨羁?,若與三旗侍衛(wèi)比,仍相距夐遠。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最低等)就是正五品,還戴單眼花翎。[12]
既然如此,則說明成德希求館選決非為爵祿考慮。他追求的,必是另外的好處。翰林獨具的所謂“好處”,沒有別的,“入館讀書”而已。成德的期望,盡在于此。翰林院是當時國家的最高學府,有資深學優(yōu)的學士、侍讀任教習,庶吉士專以讀書學習為任,“不以簿書期會縈其思考,使之虛靜純明以居其德器,而潛心于六經(jīng)百氏之書”,乃成德久存夢寐的治學佳境。順治間制定的《庶吉士進學規(guī)條》要求:庶吉士習經(jīng)必須“熟讀背誦”,“一經(jīng)既明,乃再治一經(jīng),期以三年,五經(jīng)皆遍”,“務(wù)求實有心得”;習文則“古文、詩賦俱當舉法前代大家,務(wù)須典雅醇正”,“漢書諸士每月作課四篇,文二、詩二。滿書諸士半之,愿全作者聽。務(wù)令館師當面看作,即日交卷,呈館師批改?!雹塾羞@樣全面的學業(yè)和嚴格的訓練,足使向慕學問的成德視作極樂福地。
成德寄望館選,更與他的人生理想有關(guān)。他的知己顧貞觀曾說:“人生百年一彈指頃,富貴草頭露耳。容若當思所以不朽,吾亦甚思所以不朽容若者。夫立德非旦暮間事,立功又未可預必,無已,試立言乎!而言之僅僅以詩詞見者,非容若意也?!盵13]反映成德有強烈的生命自覺,不愿意如草露般湮沒。傳統(tǒng)典籍中“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以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等人生價值觀,激勵起他不甘平庸、追尋永恒意義的豪杰情懷。他選定“立言”為理想,即決心以學術(shù)與撰著成就來達至“不朽”。他認定,入館讀書,將為他增進學識、專精著述提供最佳條件與機會,使他能與碩學宿儒朝夕相處,切磋經(jīng)史、推敲文字,成為師友們的風雅同道。成德以“立言”著述為志向,當然首先和他個人的氣質(zhì)稟賦和好尚有關(guān),但也與滿族在特定時代的發(fā)展進化相一致。哈佛學者歐立德即指出:“漢文化本身很有魅力……一旦進入漢語文化圈以后,你就會想留在里面?!瓘臐M人的角度去考慮,他們肯定也想擁有這么豐富、悠久的文化,成為它的一部分。自清代早期開始,就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例子。漢文化令滿人的生活更豐富、更美,令他們更滿意。”[14]納蘭成德就是清早期最執(zhí)著“想留在里面”的代表。了解這一點,對于理解成德渴盼入選庶吉士的“中情”,至關(guān)重要。
然而,皇帝的安排,使他的夢想頃刻破滅。一個月內(nèi),高第的大喜緊接著館選無望的大挫,多年期待的目標看看已到眼前,倏忽間竟又消逝。想得到的不容得到,不愿得到的卻不得不接受,富貴榮華無所不有的納蘭公子第一次嘗到了命運不能自主的苦味??涨暗拇煺?,使他陷入無從傾訴的悲涼。之后的全部生活表明,館選失敗的打擊,奠定了成德悲劇人生的基調(diào),以此為起點,他才變成后人熟悉的悲情詞人。
清圣祖不允成德入館的原因,上文已有過介紹,但都屬于宏觀層面。八旗子弟雖以武備為重,何至要逼勒一名文進士屈就武職。留在“侍衛(wèi)禁嚴之地”或許出于善意關(guān)照,但在知悉明珠父子心愿的情況下,仍堅執(zhí)“特留禁御”,這“善意”未免過分。事實上,康熙十二年癸丑科庶吉士,有正黃旗滿洲人徐元夢;本年庶吉士,有漢軍旗人高琯、卞永寧??梢娛プ嫖丛^對不選旗人(甚至滿洲上三旗子弟)入翰林。那么,成德被擯于庶吉士,便是圣祖針對成德的特意之舉,已不能全用宏觀原因來解釋。是否圣祖對明珠及其子在和諧親近的表象之下,還有一些更深隱的心機?文獻無,尚難揣測。
近世以來,研究者一直對成德的濃重悲感迷惑不解,多方尋找他悲傷情緒的來源。一種看法是所謂“悲情性格”說,認為他的哀傷源自性格,如同基因一樣與生俱來:
容若的詞,以含蓄蘊藉的小令為佳。但我們要知道這個人有他特別的性格。他是當時一位權(quán)相明珠的兒子,是獨一無二的一位闊公子,他父母又很鐘愛他,就尋常人眼光來看,他應該沒有什么不滿足。他不曉得為什么總覺得他所處的環(huán)境是可憐的。他的夫人早死,算是他極慘痛的一件事,但不能便認為總原因;說他無病呻吟,的確不是。他受不過環(huán)境的壓迫,三十多歲便死了。所以,批評這個人只能用兩句舊話,說“古之傷心人,別有懷抱”。(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xiàn)的情感》),《飲冰室文集》卷七一)
這種說法禁不起推敲。悲傷是情感反應,而非性格。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刺激,任何性格都生不出悲傷。既然知道“受不過環(huán)境的壓迫”,就應該承認“環(huán)境的壓迫”才是悲傷之因。在成德一生中,出現(xiàn)最早、最強烈、影響最長久的壓迫,就是生活道路的選擇權(quán)被剝奪。館選失意,志愿不遂,壓迫驟臨,傷心懷抱即此而生。
另一種看法,是所謂“喪妻生悲”說。認為成德在盧氏去世前是沒有悲傷的,因盧氏病逝,才產(chǎn)生惟一的悲哀④。這種說法也不成立。成德詞中的悲哀,并不都是在抒發(fā)喪妻之痛。而且,一個頗有抱負的二十三歲青年,很難想像會因喪偶而被徹底擊倒,永遠不再振作。事實上,成德還曾再娶甚至納妾。個人感情之痛會隨時間的沖刷變淡,理想的破滅才是永遠的傷痛,歷久彌深。
本譜作者曾在一篇論文中就以上兩種看法提出質(zhì)問:如果說成德的悲苦來于喪妻之痛,誰能證明他喪妻之前、之外沒有悲痛?如果說來自先天稟賦,所謂“生來就背負著人世間的愁與苦”,誰能舉出他丙辰登第之前愁苦的事實?[15]但未見有人回應。
館選受挫之后,成德的精神狀態(tài)發(fā)生了顯著變化。這可從朱彝尊給成德《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作的序中一見端倪:吾友納蘭侍衛(wèi)容若,以韶年登甲科,未與館選,有感消息盈虛之理,讀《易》淥水亭中,聚《易》義百家插架于……一十八家之說有取焉,合而訂之,成書八十卷?!Оl(fā)雕,而容若溘焉逝矣?!萑羟宀乓荼?,……豈意短命而終。讀其書,不禁蘭摧而蕙嘆也。[16]成德《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自序,署時康熙十六年二月,可知其書作于本年至下年初。因?qū)ΜF(xiàn)實遭際失望而讀《易》,是舊時知識分子排解苦悶的常法。朱彝尊所謂“登甲科未與館選”而讀《易》,準確指出了館選對成德心靈的重創(chuàng)。“消息盈虛之理”,語出《易·豐》:“日中則仄,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又見《莊子·秋水》:“年不可舉,時不可止,消息盈虛,終則有始?!瓱o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依這些道理,人生的一切追求都變得虛妄無謂。人只有在徹底絕望之際,才會將一切看空;絕望本身即是對現(xiàn)實極端怨忿的產(chǎn)物。成德的無奈怨抑,從朱序中隱微地反映出來。朱文語涉“違礙”的蘊意,在一百年之后,竟被審查朱文的四庫館臣覺察,遂將“以韶年……消息盈虛之理”一句從朱著中全予刪除[16]。
但成德的怨懟并非僅見于朱序,在他自己的作品中也有表露。他本年冬寫的名作《金縷曲》(贈梁汾)中說:“德也狂生耳。偶然間、緇塵京國,烏衣門第?!硎烙朴坪巫銌枺湫χ弥?。尋思起、從頭翻悔?!彼麨楹蚊镆暺溟T第身世?“翻悔”何事?若和他館選遭受的打擊相聯(lián)系,便看得一清二楚。
成德任侍衛(wèi)在館選之后兩年多。久拖不任,顯示他未肯輕易就范,或許還曾有過掙扎。但最終還是屈服認命,出任乾清門三等侍衛(wèi)。康熙十七年秋,他首次扈從赴邊時,高士奇贈詞有云:“誰識胸中才八斗,任浮沉、執(zhí)戟鸞旌下?”嚴繩孫贈詞更云:“鳳城東去,一片斜陽,千里紅葉。便不凄涼,早是凄涼時節(jié)。云驄漸拋珠汗?jié)n,桃花鞭影明滅?!彼跞问绦l(wèi)苦悶落漠的心境,表現(xiàn)得清晰如畫。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傳出成德將轉(zhuǎn)任他職的消息。成德興奮地對文友姜宸英說:“吾行從子究竟班馬事矣,子謂我何如?……吾此行以八月歸,當偕數(shù)子為文字之游?!庇终f:“吾倘蒙恩得量移一官,可并力斯事,與公等角一日之長矣?!盵17]他以為劫波渡盡,從事學問撰述的日子終于來臨,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然而命運卻再次逞露殘酷。就在五月底,他一病不起,溘焉長逝。臨終前,與徐乾學訣別,泣而言曰:“性德承先生之教,思鉆研古人文字,以有成就,今已矣?!韵沧髟娾牛y止。今方欲從事古文,不幸遘疾短命,長負明誨,歿有馀恨!”[2]念念在茲,對他的人生追求做了最后一次陳述。侍衛(wèi)生涯,至死也未能改變。
本年館選,給成德的傷害是終生性的。他的摯友嚴繩孫說:“使成子得中壽,且遲為天子貴近臣,而舉其所得之歲月,肆力于六經(jīng)諸史百家之言,久之浩瀚磅礴,以發(fā)為詩歌古文詞,吾不知所詣極矣。今也不然。”[2]另一摯友顧貞觀說:“吾哥所欲試之才,百不一展;所欲建之業(yè),百不一副;所欲遂之愿,百不一酬;所欲言之情,百不一吐。實造物之有靳乎斯人,而并無由畢達之于君父者也?!盵2]
納蘭成德的一生被毀了。這一悲劇,就從本年館選開始。
注釋:
①今學者惟劉德鴻已指出張任政之誤。見劉著《清初學人第一——納蘭性德研究》第三章第三節(ji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②清初曾有考官、考生不得修師生禮之禁,但未能實行。參見王士禛池北偶談卷一。
③庶吉士進學規(guī)條,轉(zhuǎn)引自邸永君《清代翰林院制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130。
④持此觀點的論著很多,茲不列舉。
[1]吳應箕.杭州書某考廉事[M].樓山堂集卷十九.貴池二妙集本.
[2]納蘭性德.通志堂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3]李光地.榕村續(xù)語錄(卷十四)[M].北京:中華書局,1977.
[4]纂修四庫全書檔案[M].第一○九四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5]清史稿(卷二八九).徐元夢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
[6]清史稿(卷二六二).魏裔介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
[7]圣祖實錄(卷六三)[M].北京:中華書局,1977.
[8]圣祖實錄(卷二○一)[M].北京:中華書局,1977.
[9]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七章康熙十一.十二年)[M].北京:譯林出版社,2012.
[12]伊桑阿,等.大清會典(卷四十八)[M].康熙內(nèi)府本
[13]張純修.飲水詩詞集序.飲水詞箋校附錄[M].北京:中華書局.
[14]歐立德.歐立德談滿文與滿族認同[N].東方早報,2013-06-02.
[15]趙秀亭.納蘭成德康熙十七年始任侍衛(wèi)考[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4).
[16]曝書亭集(卷三十四)[M].康熙刻本.
[17]姜宸英.納臘君墓表.飲水詞箋校附錄[M].北京:中華書局本.
I206
A
2095-3763(2013)04-0001-07
2013-05-23
趙秀亭(1946-),男,山西定襄人,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