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媛,賀向東
(1.陜西中醫(yī)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省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01)
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治療混合痔術后肛門腫痛療效觀察
惠 媛1,賀向東2
(1.陜西中醫(yī)學院2011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省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01)
目的:觀察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治療混合痔術后腫痛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隨機分為兩組各30例,治療組用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對照組用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結果:與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相比,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可更好地減輕創(chuàng)面腫痛,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結論: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治療混合痔術后肛門腫痛臨床療效優(yōu)于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
混合痔;術后;三黃湯;熏洗
我們用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治療混合痔術后腫痛60例,取得良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齡25~58歲,平均41.3歲。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29~56歲,平均42.1歲。兩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臨床表現(xiàn)、術后創(chuàng)面情況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組用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黃芩15g,黃連15g,黃柏15g,大黃5g,槐米10g,苦參25g,五倍子30g,花椒15g,芒硝10g等。加水1500mL,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煎15min,水煎2次兌勻取2000mL藥液,排便后及睡前,先趁熱熏洗,待藥液溫度合適時坐浴20min。
對照組用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操作同治療組。
按《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顯效:疼痛減輕,創(chuàng)面水腫消退。有效:疼痛服藥才能減輕,肛緣突起腫物縮小。未愈: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疼痛較重,持續(xù)時間長,需用止痛藥,肛緣突起腫物明顯。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24例、占80%,有效6例、占20%。對照組顯效11例、占37%,有效19例、占63%。兩組顯效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疼痛及水腫消失時間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及水腫消失時間比較 (h,)
表1 兩組疼痛及水腫消失時間比較 (h,)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疼痛消失時間水腫消失時間治療組304.6±0.7△5.1±1.1△對照組305.9±1.17.0±0.9
吳某,女,35歲。入院后行混合痔內(nèi)扎外剝術,術程順利,術后給予抗炎、止血及營養(yǎng)支持治療。術后第5天出現(xiàn)肛旁局部腫痛,大便艱難,努掙后少量便血,納差,腹脹,寐差,舌質紅苔黃薄膩。局部見截石位9點、11點水腫,創(chuàng)面有少量滲血,表面有少量膿性分泌物。證屬濕熱下注,氣血凝滯。治宜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活血。用三黃湯加減熏洗坐浴。水煎先熏后洗,早晚1次。熏洗7天后肛門腫痛消失,便血止,分泌物消失。
混合痔術后的疼痛、腫脹多因肛門局部和直腸下段氣血凝滯、壅于肛門,導致肛門腫痛。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言:“先痛而后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后痛者,形傷氣也?!备亻T區(qū)域末梢神經(jīng)豐富,術后損傷導致局部血循、淋巴回流受阻,血管通透性增高,糞便經(jīng)過刺激傷口、大便干結或腹瀉頻繁,或蹲廁過久,以及傷口分泌物潴留過多均可導致括約肌痙攣、局部組織增生引起腫痛[2]。中藥熏洗可借藥物水煎液的熱氣熏蒸肛門,熱力和藥力雙重作用直接接觸創(chuàng)面,進而刺激肛門局部皮膚或創(chuàng)面的肉芽組織吸收,加速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進而促進局部氣血暢通、水腫減退。
三黃湯方中黃芩、黃連、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大黃清熱通腑、導瘀熱而下,槐米涼血止血、清肝瀉火,苦參、花椒燥濕止痛、殺蟲止癢,五倍子清熱解毒、止血消腫、收濕斂瘡,芒硝清熱瀉火、止血消腫、收濕斂瘡。黃芩、黃連、黃柏合用,類似黃連解毒湯,但并無郁火,故不用梔子,大黃釜底抽薪,增加清熱解毒作用[3]。諸藥合用,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之功,故治療混合痔術后并發(fā)癥如疼痛、水腫效果較好,可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32
[2]徐偉祥,劉祥節(jié).肛腸病防治指南[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218-236.
[3]宋孝瑜,郭潤田.名醫(yī)名家用藥心得匯講(外科篇)[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8-20.
R244.957.15
B
1004-2814(2013)07-576-01
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