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禮 劉 禹 姬賜祥 聶子牧 童安榮
(寧夏醫(yī)科大學·銀川 750004)
血尿是慢性腎小球腎炎常見癥狀之一,西醫(yī)臨床尚無非常有效的措施,治療較為棘手。祖國醫(yī)學及諸多名家普遍認為腎小球腎炎中的血尿癥狀可以歸于中醫(yī)的溺血,尿血范疇。其病因可概況為外感內傷,其中外感主要為風熱之邪,內傷主要為脾腎正氣虧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所致。治療應以補益脾腎為本,用藥平和,辯證論治,總結有效的治療腎炎血尿的方法。
自2011年來筆者隨師侍診,導師運用中醫(yī)辨證治療原發(fā)性慢性腎小球腎炎,以血尿癥狀為主患者49 例,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本組病例均系2010年01月—2012年03月在本院就診的門診住院患者,其中男26 例,女23 例:年齡35~72 歲;病程最短為10 個月,最長煩人14年;表現為肉眼血尿和鏡下血尿交替者12 例;鏡下血尿者37 例,或者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其中有19 例曾進行腎穿刺及病理檢查:其中IgA 腎病患者8 例;局灶節(jié)段性腎炎患者7 例;膜增生腎炎患者4 例。均已排除了其他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
根據患者病因辨證論治,49 例患者分為下列四組,并給與不同治療方案:
外感風熱型: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惡風發(fā)熱,眼瞼、下肢均浮腫,咽喉腫痛、咳嗽,尿紅赤,舌淡紅,苔薄黃,脈浮數。治法:疏風宣肺,涼血止血。方從銀翹散加減。組方:連翹20g,牛蒡子20g,淡竹葉15g,玄參15g,桔梗10g,甘草10g,防風12g,黃芪20g,白術15g,小薊30g,藕節(jié)15g,蟬蛻10g,白茅根30g。
陰虛火旺: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神疲乏力,顴紅潮熱,小便短赤帶血,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涼血止血、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湯加減。組方:山萸肉15g,金櫻子15g,枸杞子15g,旱蓮草15g,炒白術12g,地骨皮15g,胡連10g,丹參30g,知母10g,黃柏10g,生地12g,炒山藥15g,茜草15g,女貞子12g。
氣陰兩虛: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乏力、氣短、自汗,動則加重,口干舌燥,五心煩熱,大便秘結,腰膝酸軟,尿紅赤,舌紅,苔薄少津,或少苔,脈細弱。治法:化瘀止血,益氣養(yǎng)陰。方用大補元煎加減。組方:黃芪20g、炒白術15g、太子參15g,麥冬15g,生地15g,茯苓20g,山萸肉15g,炒山藥15g,蒲黃10g,阿膠10g,生地榆15g,丹皮15g。
脾腎氣虛:患者主要癥狀表現為食少納差、乏力、肢體浮腫、腰膝酸軟,腹脹痞滿,便溏,尿色淡紅,舌胖邊齒痕,苔白滑,脈沉弱。治法:固攝止血,健脾益腎。方用無比山藥丸合補中益氣湯合加減。組方:黃芪20g,黨參15g,炒白術15g,山茱萸15g,茯苓20g,炒山藥20g,陳皮12g,杜仲20g,菟絲子15g,仙鶴草15g,桑螵蛸20g,益母草15g,砂仁10g后下。
根據全國第二次腎病學術會議制定標準判定:顯效24 例,有效22 例,無效為3 例,總有效率共占94%。
本病病位脾腎,與肺、膀胱、肝等臟腑均有關,屬本虛標實之證。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在早期,病因多為外感風熱之邪,循經傷腎及膀胱經,迫血妄行而致,以實證為主。若失治誤治,遷延不愈,則邪積日久,耗氣傷津,損傷正氣,而致氣陰兩傷,陰虛火旺,脾腎氣虛,脾不統(tǒng)血。
外感風熱:外感風熱之邪,邪熱壅滯于肺,肺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肺宣發(fā)速降功能失調,水道不利,氣機上逆發(fā)為嘔血,氣機不上逆,熱毒之邪向下循經傷及腎與膀胱,故發(fā)為血尿。
陰虛火旺:外感風熱之邪遷延日久,耗傷陰液;或素體本陰虛,腎水不足;或服用溫補燥熱之品過多,而致使體內陰陽失調,陰虛火旺,迫血妄行而致尿血。
氣陰兩虛:外感風熱邪毒,日久不愈,邪熱循經入里而耗氣傷陰;或久病氣血虧虛,耗傷陰液,而致氣陰兩虛。脾虛不能運化,統(tǒng)攝失司,氣虛不攝血,陰虛而生內熱,迫血妄行導致尿血。
脾腎氣虛:腎病日久,正氣不足,或飲食不節(jié),情志內傷,勞倦過度,房室不節(jié)等耗損正氣,使脾氣虛弱,運化失司,氣血生化不足,氣虛不能攝血,則尿血。腎精虧虛,腎氣不固,精血下泄,導致尿血。
慢性腎小球腎炎血尿病因病機錯綜復雜,臨床上應謹守其病機,辨證與辨病結合,辨證論治。其主要病機雖以腎陰虛虧為多見,但是仍有久病不愈等原因導致的脾虛下陷、陽虛火衰、氣不攝血之證。治療應兼顧五臟,在治療腎炎血尿中,以調節(jié)臟腑的功能為主。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血尿多因慢性耗損,日久致陰陽失衡,故用藥貴為平衡陰陽,尤其補益脾腎之劑為甚,切忌過于溫燥猛烈;補氣攝血切忌滋膩留瘀,以防變生其它癥。在腎小球腎炎血尿治療中應把化瘀利水始終貫穿。“離經之血必有瘀”,腎小球腎炎血尿多遷延日長,久病入絡,多瘀,故活血化瘀為治療腎小球腎炎血尿的重要治療方法。
4.2.1 審證求因重在補益脾腎 祖國醫(yī)學重視人體正氣盛衰,最早內經上就提到過“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認為正氣的盛衰決定著臟腑功能的正常與否,以及機體的抗病能力。慢性腎小球腎炎,從現代醫(yī)學方面來說,主要算是一種免疫系統(tǒng)疾病,中醫(yī)提到的“正氣”從某種方面可以看做一種免疫力,所以扶助正氣,對于本病來說尤為關鍵。
李東垣于《脾胃論·脾胃盛衰論》中說過:“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景岳全書·論脾胃》說“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養(yǎng)”因為腎是先天之本,元氣之根,水火之宅,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fā)。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中精氣依賴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養(yǎng),才能不斷充盈、成熟。
腎者先天之本,脾是后天之本,兩者相輔相成、相互資助,且相互促進。若脾腎的功能失調,氣血陰陽虧虛,臟腑功能紊亂,百病由此生。所以在治療腎小球腎炎血尿時,尤其應重視調補脾腎。
4.2.2 用藥平和補益切忌溫燥 腎小球腎炎所致血尿,多是因日久不愈,傷及脾腎根本。治療絕不可以急于速效。宜淡味健脾,滋補腎精。《難經》“損其腎者,益其精”治療上應該根據腎臟虛損之陰陽偏勝,靈活的辨治。不論溫補腎陽或是滋補腎陰均不宜于峻補。
4.2.3 分期論治治病以求其本 對于血尿治療,應該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分清病因以及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階段,辨證論治。
腎炎血尿若在外感風熱期則不宜急于止血,應以疏風宣肺,涼血止血為法,止血與疏風宣肺并重,因為疾病早期風熱毒邪循經傷及腎與膀胱經,僅止血而不疏風宣肺的話會導致熱毒血瘀滯留體內,使病情遷延難愈。
腎炎血尿后期熱毒祛除,久病體虛,此階段患者表現以正虛為主,故應注意扶助正氣,治療上以收斂止血為主,佐以滋陰涼血,益氣攝血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