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淑景 石麗萍 張云
血鏈球菌是口腔鏈球菌群的重要菌種[1],是人口腔中固有的主要微生物之一,在維持牙周微生態(tài)中起重要作用。從亞急性心內(nèi)膜炎血培養(yǎng)中分離出此菌,但從化膿性患者膿汁中分離出此菌卻少見,報告如下。
患者,男,35 歲。主因吸毒10 年,自行于臀部注射“杜冷丁”而感染。7 d 前出現(xiàn)左臀部疼痛,行走受限,伴低熱,自行口服“歐意”膠囊,3 粒/次,2 次/d,癥狀無緩解。于2012 年3 月12 日來我院就診,以“臀部軟組織感染”收入院。查體:體溫38.2℃,心率90 次/min,血壓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白細胞總數(shù)16.7×109/L,中性粒細胞90.5%。淋巴細胞7.2%,嗜酸粒細胞1.3%,單核細胞1%,血紅蛋白125 g/L。左臀部外上象限有散在針眼,局部隆起,皮膚不紅、無破潰,觸感較硬,面積10 cm×10 cm 大小,皮溫稍高,有深壓痛,無波動感。左下肢活動受限,右側(cè)無異常,余狀況可。13 日行穿刺,抽出膿汁12 ml,黃褐色,較稠,味臭,送細菌培養(yǎng)。14日局部麻醉,行切開引流術,膿腔位于臀大肌下間隙,15 cm×15 cm,引流膿液約750 ml,黃褐色,伴惡臭,復送細菌培養(yǎng)。15日觀察傷口,一側(cè)隆起,疼痛加劇,又抽出5 ml 膿液送檢。術后清創(chuàng)、換藥、青霉素靜脈滴注,21 日疼痛減輕,27 日病情好轉(zhuǎn),自述無疼痛,體溫36.5℃,白細胞總數(shù)8.6×109/L,中性粒細胞68.5%。淋巴細胞29%,嗜酸粒細胞1.3%,單核細胞1.2%,血紅蛋白125 g/L。于3 月28 日治愈出院。
培養(yǎng)及鑒定:膿汁分別接種于血瓊脂平板、伊紅美蘭瓊脂平板,放35℃溫箱,培養(yǎng)24 h,觀察結(jié)果:伊紅美蘭瓊脂平板上不生長。血平板上:有α 溶血,較干,針尖樣菌落生長。涂片,染色,鏡檢:革蘭陽性球菌,菌體呈球形或卵圓形,呈單個,成對或短鏈狀排列。生化試驗采用杭州天和細菌生化微量反應管,結(jié)果:七葉苷、精氨酸、乳糖、菊糖、葡聚糖均陽性;尿素、淀粉、VP、甘露醇、山梨醇、棉子糖均陰性,6.5%氯化鈉不生長,觸酶陰性,桿菌肽耐藥。鑒定結(jié)果:血鏈球菌。藥敏試驗(K-B 法)結(jié)果:復方新諾明、克林霉素、青霉素、菌必治、氧氟沙星、奧格門汀、西力欣、萬古霉素均敏感;丁胺卡那、紅霉素均耐藥。
血鏈球菌常寄居于鼻咽、口腔、消化道及女性生殖道,偶見皮膚[2],因最早是從亞急性心內(nèi)膜炎患者的血培養(yǎng)中分離出而得名。
血鏈球菌屬口腔鏈球菌群,其產(chǎn)生的過氧化氫和血鏈素等成分有拮抗引起齲齒的口腔致病菌的作用[3]。是早期牙面定植菌之一,但又屬條件致病菌,當拔牙或摘除扁桃體時,寄居在口腔或齦隙的細菌可侵入血流,少量細菌可被吞噬細胞清除,若心臟瓣膜有損或人工瓣膜者,細菌可停留繁殖,引起心內(nèi)膜炎[4]。有免疫缺陷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可導致敗血癥,亦可感染其他部位如肝、腦、腹腔而發(fā)?。?,6]。
血鏈球菌在口腔中的作用已毋庸置疑,從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患者血液中分離出也多有報道,但作為條件致病菌引起化膿性感染至今少有報道。此例患者吸毒10 年,自行注射“杜冷丁”時,未經(jīng)消毒,主因免疫力低下而感染,因?qū)俸币姴±貓蟮?,以供探討學習。
1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主編.臨床微生物學檢驗.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763-764.
2 吳波.血鏈球菌致感染性心內(nèi)膜炎的機制.國外醫(yī)學:口腔醫(yī)學分冊,1999.262-264.
3 周村,李穎,黃萍,等.血鏈球菌在不同牙周狀態(tài)下的分布及相關研究.中國微生態(tài)學,2002,14:150-152.
4 黃志基,陳為歡.從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分離出血鏈球菌.上海醫(yī)學檢驗雜志,1996,11:45.
5 魏宏蓮,李娜,王鑫.從腹水中分離出血鏈球菌1 例.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0,19:1520.
6 李潔,陳愉,孫繼梅,等.尿抗原測定快速診斷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臨床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