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新芳,錢彩華,鐘紫外
(湖州市中心醫(yī)院,浙江湖州 313000)
肥胖癥是指體內(nèi)脂肪堆積過多和分布異常,體重增加,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肥胖癥患者由于代謝異常,使膽囊炎、膽石癥發(fā)病率增加[2]。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后黏連發(fā)生率低、恢復快等優(yōu)點,已成為治療膽結石的首選方法。由于肥胖癥患者胸腹部堆積大量脂肪,胸肺順應性降低,加上腹腔鏡手術時,CO2氣腹致腹腔內(nèi)壓力增高,且CO2經(jīng)腹膜吸收引起高碳酸血癥,以及手術體位、麻醉等因素影響患者呼吸功能,嚴重時導致呼吸功能衰竭,因此,做好患者呼吸道護理尤為重要。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普外科對36例肥胖癥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現(xiàn)將呼吸道護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36例,均符合肥胖癥診斷標準[3],男17例,女19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9.5±8.5)歲;體重指數(shù)(BMI)平均(30.2±1.2)kg/m2;慢性結石性膽囊炎23例,急性結石性膽囊炎13例;合并高血壓病5例、心律失常3例、糖尿病2例、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1 例,20例有鼾癥;肺功能檢查顯示:輕度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4例,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輕度1例、中度1例。本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建立人工氣腹,CO2氣腹壓力10~12mmHg,采用三孔法操作16例、四孔法操作20例。
1.2 結果 術后發(fā)生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2例,肺不張1例,誘發(fā)嚴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OSAHS)1例,經(jīng)積極治療均痊愈出院;住院時間7~16d,平均住院(8±1.65)d;出院后隨訪3月,患者預后良好。
2.1 術前呼吸道護理
2.1.1 完善術前評估 了解患者有無夜間打鼾、睡眠中覺醒及日間嗜睡等病史;對20例鼾癥患者采用Alice 4 多導睡眠呼吸監(jiān)測,并根據(jù)OSAHS診斷和外科治療指南,判斷患者是否伴有OSAHS及其嚴重程度[4],結果4例患者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shù)(AHI)為5~14.5 次/h,最低血氧飽和度(SaO2)>86%,為輕度OSAHS,1 例患者AHI 22次/h,SaO284%,為中度OSAHS;觀察OSAHS患者睡眠,嚴密監(jiān)測呼吸狀態(tài),一旦患者發(fā)生嚴重呼吸暫停時,盡快將其喚醒[5];評估患者有無呼吸道感染、有無活動后呼吸困難及咳嗽、咳痰等情況,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術前存在陣發(fā)性咳嗽、咳白色黏液痰,術前3d 遵醫(yī)囑預防性應用抗生素;測量患者的頸圍、頭后仰度、枕寰活動度、顳頜關節(jié)活動度、舌體大小、張口度等,為麻醉師評估是否插管困難提供依據(jù);常規(guī)行肺功能測定、動脈血氣分析檢查,患者均在仰臥位30min 后采集動脈血,以判斷患者的肺功能及其儲備能力,及時將測定結果反饋給麻醉師,選擇合理、有效的通氣方式。本組OSAHS患者未發(fā)生夜間憋醒情況;1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經(jīng)上述處理3d 后,咳嗽、咳痰明顯減輕;動脈血氣分析顯示4例輕度低氧血癥,PaO270~80 mmHg,其中1例伴高碳酸血癥,PaCO249mmHg,立即報告醫(yī)生予低流量間歇吸氧,氧流量2L/min,鼓勵患者行深呼吸,2d后復查動脈血氣正常
2.1.2 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訓練 肥胖癥患者腹部膨滿、胸椎后伸、腰椎前凸明顯,致肋骨運動受限、胸廓相對固定、膈肌升高,限制了呼吸運動[6]。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是改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術后呼吸功能恢復[7],因此,術前指導患者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訓練。深呼吸訓練: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用鼻吸氣,吸氣時盡量挺腹、膈肌收縮、胸部不動,縮唇呼氣,腹部內(nèi)陷,膈肌松弛,讓氣體均勻地通過縮窄的口型呼出,呼氣與吸氣時間比為2∶1或3∶1,以不感到費力為適度,呼吸頻率8~12次/min,2次/d,每次堅持10~20min。有效咳嗽訓練:患者坐位,身體前傾,手按壓上腹部,深吸一口氣后屏氣3~5s,然后用胸腹部的力量作最大幅度咳嗽,咳嗽的聲音應以胸部震動而發(fā)出,15~20下/次,3~4次/d。
2.1.3 其他呼吸道準備 由于肥胖癥患者胃食管反流率高,大多數(shù)胃液殘留量>25ml,pH<2.5,一旦麻醉期間發(fā)生反流與誤吸,對肺的損害比較顯著[8]。因此,術前l(fā) h 靜脈緩慢注射奧美拉唑鈉針40mg,安置胃管,減少誤吸的風險;注意保暖,預防感冒;絕對禁煙2周以上,以減少呼吸道分泌物。
2.2 術后呼吸道護理
2.2.1 體位護理 肥胖癥患者對平臥位的耐受力差,術后麻醉未醒即將患者置于頭高斜坡位,床頭抬高20~30°,將患者頭偏向一側;術后6h取舒適的半坐臥位,定時改變體位,半臥位、坐位或側臥位交替;注意觀察OSAHS患者夜間睡眠姿勢,密切監(jiān)測呼吸狀況及脈搏氧飽和度(SpO2);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減少膈肌受壓,有利于氣體交換,但活動量不宜過大、活動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增加耗氧量。
2.2.2 氧療護理 肥胖癥患者行外科手術使氧耗、CO2量增加,堆積脂肪使胸壁、腹部負荷加大,產(chǎn)生靜態(tài)、動態(tài)做功改變,使呼吸阻力增加,呼吸道相對狹窄,易誘發(fā)肥胖性低通氣量綜合征[9]?;颊咝g后回病房予雙腔鼻導管低流量給氧,氧流量2~3L/min,避免吸入氧濃度過高而加重CO2潴留;觀察呼吸頻率、節(jié)律、深淺度的變化以及有無呼吸困難和紫紺;定時作血氣分析,監(jiān)測SpO2,以判斷氧療效果,并根據(jù)血氣分析結果及時調(diào)節(jié)氧濃度、給氧方式或停止給氧;對自我感覺良好、PaCO2<45mmHg、PaO2>80mmHg的患者,吸氧16~20h 后改間斷低流量給氧,以后視病情需要決定是否吸氧。本組平均吸氧時間(24.5±5.0)h,停氧后未發(fā)生呼吸困難及紫鉗。
2.2.3 保持呼吸道通暢
2.2.3.1 有效鎮(zhèn)痛 腹部切口疼痛影響患者腹式呼吸,使通氣量減少。因腹腔鏡手術患者疼痛程度較開腹手術減輕,本組患者未用PCA 持續(xù)鎮(zhèn)痛,用視覺模擬評分評估疼痛[10],2例評分≥3分,遵醫(yī)囑予鹽酸曲馬多注射液100mg 肌內(nèi)注射,用藥后密切觀察鎮(zhèn)痛效果和打鼾等情況,注意有無惡心、眩暈等副作用,如出現(xiàn)上述癥狀及時報告醫(yī)生,2例鎮(zhèn)痛效果好,未出現(xiàn)惡心、眩暈等副作用。
2.2.3.2 輔助排痰 患者全麻清醒后,鼓勵其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予氧氣霧化吸入,2 次/d,20min/次,持續(xù)3~5d。本組霧化吸入,22 例用等滲鹽水10ml加溴環(huán)己胺醇15mg,13例用等滲鹽水10ml加糜蛋白酶1 支、慶大霉素4 萬U ,1例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用異丙托溴銨溶液500μg、硫酸沙丁胺醇溶液5mg 加等滲鹽水稀釋至8ml,通過霧化吸入達到稀釋痰液、擴張支氣管平滑肌、抗感染作用。霧化吸入時囑患者緩慢地深吸氣、呼氣,使藥液充分吸入至遠端終末支氣管;注意觀察呼吸變化,對體弱者注意霧氣不宜過大,以免發(fā)生窒息;若痰液在氣管及咽喉部無力咳出,用食指和中指按壓天突穴刺激氣管引起咳嗽,同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叩背,使痰液咳出。
2.2.4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2.2.4.1 肺不張 由于肥胖癥患者口咽部、腹腔內(nèi)堆積脂肪直接影響呼吸道的通暢,減低有效通氣,常伴肺不張等并發(fā)癥[11]。本組發(fā)生1例,術后第1 天,患者痰液黏稠、咳嗽無力、呼吸急促,25次/min,口唇紫紺,右側呼吸音減弱,SpO287%~92%,胸片顯示右側單肺葉不張,立即經(jīng)口咽部及鼻腔吸出大量黏稠痰,提高氧流量為5L/min,準備搶救藥品及簡易呼吸器備用,40 min 后患者呼吸困難緩解、口唇紫紺消退、SpO2>92%,繼續(xù)吸氧,降低氧流量為2~3L/min,遵醫(yī)囑予拉氧頭孢針2g加入等滲鹽水100ml中靜脈滴注2次/d,等滲鹽水10ml加糜蛋白酶1支、慶大霉素4萬U霧化吸入3次/d,協(xié)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導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經(jīng)治療及護理,于術后10d 康復出院。
2.2.4.2 重度OSAHS 由于全麻氣管插管,OSAHS患者術后更易發(fā)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指導患者夜間避免仰臥位,防止舌后墜或軟腭及懸雍垂阻塞氣道;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深淺度、節(jié)律,注意是否出現(xiàn)呼吸困難、紫紺等癥狀;準備開口器、拉舌鉗、氣管切開包,必要時備呼吸機。本組1例術前為輕度OSAHS,手術當天夜間呼吸時發(fā)出強弱不等的鼾聲,吸氧狀態(tài)下患者突然憋醒,心電監(jiān)護示心率132次/min、SpO275%,口唇紫紺,自覺胸悶、出汗,即調(diào)高氧流量至5L/min,15min 后,心率102次/min,SpO295%,30min 后入睡狀態(tài)下患者再次出現(xiàn)類似癥狀,立即遵醫(yī)囑予無創(chuàng)呼吸機面罩輔助通氣,采用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CPAP)治療,以增加氣道壓力,改善通氣,患者經(jīng)CPAP治療后睡眠時生命體征平穩(wěn),SpO2>95%;以后每晚進行CPAP 治療,治療時間為6~7h,預防夜間氣道梗阻,連續(xù)治療1周,停用CPAP治療3d,未出現(xiàn)夜間憋醒情況。
由于肥胖癥患者胸肺順應性降低,腹腔鏡手術CO2氣腹,加上手術體位、麻醉及部分患者合并OSAHS,影響患者呼吸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術前完善呼吸系統(tǒng)評估,訓練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防止胃食管反流;術后給予患者舒適體位,合理氧療,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是維護患者圍手術期呼吸功能、促進康復的關鍵。
[1]郭劍津,饒華祥,柳杰,等.神池縣城鄉(xiāng)居民超重和肥胖及其危險因素現(xiàn)況調(diào)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8,16(6):620.
[2]鄭達武,胡虞乾,莫瑞祥,等.膽源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分析[J].重慶醫(yī)學,2007,36(12):1192-1193.
[3]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807-809.
[4]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學會,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診斷和外科治療指南[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4(2):95-96.
[5]王培.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8:105-114.
[6]劉金剛,王勇.代謝性疾病病人圍手術期呼吸功能管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1,31(2):129-131.
[7]陳躍梅,鄭雪紅,馮偉.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8):734-735.
[8]牛澤軍,王世端.肥胖患者的麻醉管理[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8,2(1):89.
[9]孫敏,潘紅霞,周承孝.肥胖外科手術的術前評估及術中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8):1690.
[10]姜安麗.新編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255.
[11]張愛珍,馬圣君,李靜,等.肥胖外科手術后病人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9,28(9):1153-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