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賢平,葉慧萍
(1.上海市崇明縣廟鎮(zhèn)畜牧獸醫(yī)管理站,上海崇明202153;2.上海市崇明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崇明 202150)
2011年8月至10月期間,崇明縣部分養(yǎng)羊戶的羊群發(fā)生以口角、口唇周圍發(fā)生小紅斑點、水皰、膿皰為特征的一種傳染病,通過臨床診斷及時采取藥物治療、環(huán)境消毒等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fā)病情況 某養(yǎng)羊戶飼養(yǎng)崇明白山羊100多只,自繁自養(yǎng),散放飼養(yǎng),病初1~2頭羊發(fā)病,一周后有80%左右的羊均發(fā)病,若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均預后良好;不采取有效治療措施的,病程長的病羊逐漸消瘦,一般死亡率在1%左右。
(二)臨床癥狀 病羊以口唇部感染為主要癥狀。病初在口角、上唇上發(fā)生散在的小紅斑點,以后逐漸變?yōu)榍鹫?、結節(jié),繼而形成水皰或膿皰,其破潰后形成黃色或棕色的疣狀硬痂。1~2周后病情較輕的病部痂皮干燥、脫落,留下紅斑;病情嚴重的,齒齦、舌面及頰部黏膜上出現大小不等的潰瘍,繼而形成丘疹、水皰、膿皰及痂垢,并互相融合,形成大面積痂垢,痂垢不斷增厚,痂垢下伴有肉芽組織增生,病羊整個嘴唇腫大、外翻,呈桑葚狀隆起,嚴重影響采食。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表現流涎,精神萎頓,食欲減退或廢絕,反芻減少,口腔升溫,齒齦紅腫,被毛粗亂無光,日漸消瘦。若不及時治療,病羊繼發(fā)感染而死亡。
(三)病理變化 病死山羊極度消瘦,口唇有黑色結痂,結痂延伸至面部,口腔內有水泡、潰瘍和糜爛,面部皮下有出血斑,口角、唇、舌面等部位有結痂、潰瘍,氣管環(huán)狀出血、充血,肺臟充血、腫脹,顏色變暗,心肌和心外膜有點狀出血,小腸壁變薄,輕度出血,其他部位無特征性變化。
(四)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癥狀和病變可初步作出診斷,確診需采集病料制片電鏡檢查。
(五)治療 首先隔離病羊,對圈舍、運動場、用具進行徹底消毒;減少羊群密度;給病羊柔軟、易消化、適口性好的飼料,保證充足的清潔飲水。
隔離病羊的處理,將病羊口唇部的痂垢剝除干凈,潰瘍刮去,用淡鹽水或0.1%高錳酸鉀水充分清洗創(chuàng)面,然后用紫藥水或碘甘油(將碘酊和甘油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即成)涂抹創(chuàng)面,每天1~2次,直至痊愈。
每只病羊肌肉注射利巴韋林2~10 ml、復合維生素10 ml,每日2次;病情嚴重者每只肌肉注射青霉素2萬單位/每千克體重、硫酸鏈霉素1.5萬單位/每千克體重,每日1~2次,連用3 d為一療程;或注射雙黃連注射液和長效土霉素,每千克體重1 ml,每日1次,可有效防止繼發(f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