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古典與現(xiàn)代:一種惆悵,兩樣風情——李商隱《錦瑟》與張棗《鏡中》的比較閱讀

2013-04-07 15:02:28張星星李建國
關鍵詞:錦瑟情思抒情

張星星,李建國

(三峽大學 文學與傳媒學院,湖北 宜昌 443002)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跺\瑟》[1]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危險的事固然美麗/不如看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澀。低下頭,回答著皇帝/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鏡中》[2]

唐詩是我國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高峰,在經歷了初、盛、中不同時期對詩歌的充分探索、開拓與挖掘后,到晚唐已是氣象不再、創(chuàng)造性不大。然而正是在這一片詩的退潮中,李商隱旁逸斜出,“以其善感的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xiàn)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xiàn)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chuàng)造了唐詩最后的輝煌。”[3]誠如羅宗強先生所言,“是唐詩發(fā)展中的最后一個高峰,是一個余韻悠揚、令人神往的尾聲?!保?]6獨特的意象與語言表達形式,詮釋人類共通的理想壯志、進取精神,憂國傷時的現(xiàn)實關懷與人生苦難,對愛情的忠貞不渝與迷惘失落,尤其是其通過詩歌、文字對人類心靈的深層探討,細渺幽微,曲折深致,使得李商隱的詩歌歷時千年仍然能夠引起我們的深深共鳴。

《錦瑟》為李商隱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品。自古以來對《錦瑟》一詩的解讀眾說紛紜,有從其主旨的朦朧性與多義性入手,有從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表現(xiàn)手法分析,也有用英美“新批評”理論觀點從“張力”、“復義”、“意象組合”等角度對其解構,也有學者從現(xiàn)代性角度將其與西方許多詩人詩歌進行比較。筆者擬通過《錦瑟》一詩與當代詩人張棗的代表作《鏡中》進行比較閱讀,簡略探討這兩首抒情寫意詩在詩歌情境、意象選擇、表達方式方面的“同中之異”與“異中之同”。

張棗,男,1962年出生,湖南長沙人,當代著名詩人,中國先鋒詩歌的代表人之一。1986年出國,常年旅居德國,曾獲得德國圖賓根大學文哲博士,后在圖賓根大學任教,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0年因肺癌去世。著有詩集《春秋來信》,代表作包括《鏡中》、《邊緣》等。張棗的詩被評價是傳統(tǒng)詩歌與現(xiàn)代詩歌的完美結合,從詩歌的抒情源頭上繼承了“風”、“騷”傳統(tǒng),并將這一傳統(tǒng)完美地展現(xiàn)在當下的語境中,柏樺稱“在用字的唯美上,我則始終認為他是自現(xiàn)代漢詩誕生以來的絕對第一人,至今也無人匹敵?!保?]

一、《錦瑟》與《鏡中》情境上的相似性

閱讀《錦瑟》與《鏡中》,我們首先都會陷入一種揮之不去的惆悵之中,一種無法明確言說卻始終縈繞心間,有質感、量感的積壓的徒勞與感傷。兩首詩在閱讀中給人們以相似的心靈契合與碰撞,這種感覺尤其是在品悟《鏡中》時顯得格外深長而似曾相識,這是筆者此文的靈感所在。

1.“追憶”與“后悔”:內在情感的一致性

對于《錦瑟》主題雖然歷來爭論甚多,莫衷一是。然而無論是對其風流說、失戀說、奏樂說、客思說、自題說、悼亡說、自傷身世說還是政治寄寓說,我們都無法摒除其內在的感傷與惆悵基調?!板\瑟無端五十弦”,詩歌起始一句劈頭蓋來,莫名而孤孑,“無端”二字,似無理而有深致。詩人信手拈來,卻不禁令人深思,錦瑟自是五十弦,何來“無端”之說?“無端”,有種無奈,有種嘆息,更似乎是在賭氣,如此輕巧、隨意,卻奠定了全詩基調。隨之便是解說為何會有此“無端”感慨,因著這“一弦一柱”都讓“我”懷思那逝去的美好年華。抽除中間四聯(lián)純粹片段意象的組合,尾聯(lián)直接呼應了首聯(lián),由“思年華”而深入“追憶”,追憶往昔那“此情可待”,而這“此情”又是怎般情可待“我”今日之“追憶”?再陷入追憶深處,昔日已遠,徒留“我”今日徒勞追思傷情,然而怎知這般情在當時便已惘然了啊!今日追憶之“惘然”,與只是當時已“惘然”,濃郁而深刻的情思,讀來不得不令人郁結綢繆,迷惘傷感。

誠然,詩歌主題朦朧多義,而這一縷傷感迷惘的情思卻是如此清晰。誠如羅先生分析:“由五十弦的錦瑟而思華年,錦瑟喻什么?是喻‘斷弦’因之是悼亡,或者喻行年五十而為慨嘆身世遭際?喻體錦瑟所要喻的本體并未出現(xiàn),代替本體出現(xiàn)的是一縷悵惘情思。莊生夢蝶喻什么?代替本體出現(xiàn)的是一種迷??畤@的情思。杜鵑啼血出現(xiàn)的是一種凄惻哀傷的情思。以下的兩個喻體情形也類此所流露的哀傷情調,迷茫希望與迷茫失望的情思卻極其濃烈。全詩所表現(xiàn)的是濃重的悵惘、迷惘、感傷的朦朧情思!”[4]288-289同時“這情思,并非專指一事。它要豐富得多,有對身世遭際的慨嘆,有對往日情愛已成夢境的傷悼,或者還有別的什么。追憶往事,百感交集,圖像聯(lián)翩疊現(xiàn),情思錯綜糾結,當時已經朦朧,后來當然更難確指?!保?]289由首尾四句,我們將其抒情定格于“此情可待”,亦即全詩的情致所歸。

張棗的《鏡中》從一開始,“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主題分明,是對一生過往的悔恨與無奈,是“悔不當初”。伴隨著往事的若隱若現(xiàn),那天“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那只她“登上的松木梯子”、那時“她騎馬歸來,面頰溫暖/羞澀。低下頭”,回憶重重更疊,時空深處的那些畫面,一幕一幕,夢里落花般恬靜美好得令人不忍觸碰。稍一觸念,那些輾轉心頭的遺憾、悵惘、悔恨、不甘紛繁交織,望向窗外,那些歡笑、那些過往伴隨著而今形單影只的追憶,分明艷麗的春天,似乎連梅花也不勝其愁,伴隨著美麗的悔恨,輕輕地、輕輕地飄落。鏡子是一道斷了的橋,彼岸的韶華美好,歷歷重現(xiàn),一點一滴近在咫尺,卻只是再也無法企及。所以最后,他或她,縱然在往事的溫馨旖旎中漸漸紓解,望向窗外,已是溫暖的南山,卻仍無法揮去心頭的落梅般很輕很輕的,只如一聲嘆息般卻無法抵擋的飄落命運的惆悵?!巴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最后一語道來總讓人有種想哭的沖動,一切都已過去,心底再多的惆悵與惘然,也只能任這繽紛的梅花美麗的悔輕輕地輕輕地落滿整個南山,正如柏樺所說“《鏡中》只是一首很單純的詩,它只是一聲感喟,喃喃地,很輕,像張棗一樣輕。”[5]

許多解讀者發(fā)現(xiàn),張棗這首《鏡中》雖然主題很明確,是悔恨,是“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無法釋懷的追憶與悔恨,然而到最后仍無法確定其悔恨的內容,然而“后悔”的主題卻已深入到每一個意象、每一幅畫面,正如李商隱的《錦瑟》,即使我們讀到最后仍無法確知詩人想要傳遞的是怎樣一種情思、心境,而伴隨著那些唯美凄迷的畫面,我們心頭所剩只是那一抹淡淡的傷感與惘然。從某種意義上說,《鏡中》與《錦瑟》從主體情感上給了我們相同的情感沖擊,無論是“此情可待”抑或“悔不當初”,二者都是陷入了對往事?lián)]之不去的追憶與懊惱中,讀《鏡中》仿佛是現(xiàn)代語詞的一種古老回歸,古典情致中也只有《錦瑟》能給我們以同樣的郁結綢繆,乍隱還抒的情感契合。

2.意象的跳躍性與迷離性

《錦瑟》一詩朦朧多義,筆者認為源于其中間四聯(lián)的獨特的意象組合。由“錦瑟”而衍生出的“追憶”到“此情”,再衍生出“莊生夢蝶”、“望帝托心”、“鮫人泣淚”、“藍田玉暖”這四個子意象,獨特的意象疊加,意象間的恣意的跳躍性和迷離性,一個個意象邈不相及而又各自獨立成境,這一切令詩歌的內容變得撲朔迷離。這兩句共同構成一個似是而非、可解而不可解夢幻般的存在,如果實在要說其相通之處,便在于共同的虛幻和迷蒙的色彩,似是而非,似近實遠。每一個意象又深層用典,通過簡練的文字承載無限豐富的內蘊,加之詩人的巧用妙用,而更加夢幻迷離?!扒f生夢蝶”,人生如夢之虛幻者也;“望帝托心”,傷春悲情者也;“鮫人泣淚”與“藍田玉暖”,這些意象組合毫無邏輯關系,憑空而出,恰如神游幻境的天馬行空。同時迷惘、虛幻、情境冷暖,典故的串聯(lián)與典故本身所具有的意蘊是如此錯綜復雜,無所羈絆,不受時空限制而又渾然一體,令詩人的本意更加難以捕捉。片段式的意象組合,不具備本體與喻體內在的相關性,而是一系列情緒感覺的跳躍變化。而情緒本身稍縱即逝,用以承載的主體也是虛幻而不可捉摸,這便構成了《錦瑟》一詩凄婉迷離的外衣。

《鏡中》一詩同樣如此,從“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象由境出,引出“梅花便落了下來”這一“落梅”的意象,到“河的另一岸”、“松木梯子”、“看她騎馬歸來”到文本最重要的意象“鏡子”,只是破碎畫面的疊加,一幅幅看似那么清晰的畫面,似乎就是“鏡中”過去生活的映射,卻又給人感覺那么遙遠,那樣迷惘,那樣不知所措。到底所“后悔”的是什么?是曾經做過的那些“危險的事”?還是“鏡子的永遠等待”?可詩人又否認了這種可能性,他說“危險的事”是美麗的,縱然她已不在了,還是在心底讓她“坐在鏡中常坐的位置”。從“游泳”、“登上一只松木梯子”到“騎馬歸來”,從“危險的事”到后來充滿溫暖旖旎的“面頰溫暖/羞澀。低下頭,回答著皇帝”,這里無論是鏡中的“她”、“他”抑或“皇帝”的突兀出現(xiàn),都顯得這樣自然而又出人意料。這便是詩歌意象的跳躍與迷離,與《錦瑟》一詩令人目不暇接的畫面交疊一樣如此可親,而又充滿著距離與不可觸碰。

二、《錦瑟》與《鏡中》意象與技巧上的差異性

閱讀者在初始閱讀時或許并不能將二者緊密結合、聯(lián)想,因為兩首詩無論在形式、語言、風格、內容、手法諸多方面有著天壤之別,而且在情感的撞擊中若非深入體會,靜心品悟,也是難以捕捉的。作為古典詩歌與先鋒詩人的“朦朧詩”,二者在意象選擇、表現(xiàn)手法與抒情方式上確實存在著諸多不同。

1.意象選擇的“內向”與“外向”延伸

有學者認為,“傳統(tǒng)詩歌意象的組合是‘意’隨‘象’出,興象明了,詩歌《錦瑟》的意象卻是‘象’從‘意’出,意象朦朧。《錦瑟》以情感對象為審美意象,情感起由是李商隱個人人生‘遭遇’的感受,但它也恰巧是整個人類對生命的感嘆?!保?]以情感為對象的詩歌是對傳統(tǒng)詩歌意象組合的一種突破。也就是這里筆者所認為的意象選擇的“內向”抑或“向內”,馮文炳認為“李商隱的典故就是感覺的串聯(lián)”[7],筆者深以為然?!跺\瑟》詩中所有意象的選擇、意境的營造最終都指向了內心。這種由“蝶”、“杜鵑”、“滄海”、“明月”、“珠”、“藍田”、“日”、“玉”、“煙”這些可觀、可想、可觸的實景交疊起來,卻變成一幅幅鏡花水月般虛幻而又不可企及的畫面;另一方面,這些畫面雖看似那么遙遠,不可企及,卻又直指人的內心,通過“曉夢”、“迷”、“春心”、“托”、“有淚”、“暖”這些有著溫度,有著色澤,有著觸覺的語詞的選用,在一重凄迷不著邊際的幻境中又讓人感覺其親切可感性,那樣遙遠的“鮫人泣淚、藍田暖玉”似乎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心底,而恍惚間“莊生夢蝶、望帝托心”也都成了我們自己。由于意象選擇的“內向”性,整首詩構成的意境、畫面雖然遙遠卻是可親、可近、可觀、可感的。

另一方面,《鏡中》一詩,所有意象、畫面的選擇除卻“皇帝”的突兀駕到,其他一切也似乎都是近在眼前的生活圖景,“游泳”、“登高”、“騎馬”、“對鏡”,一切都是這樣真實,是我們所親歷的現(xiàn)實生活?!按巴狻?、“梅花”、“河的另一岸”、“松木梯子”、“騎馬歸來”、“皇帝”、“鏡子”,所有意象都充滿了距離感與疏離感,似乎時刻都在漸行漸遠,消逝于遠方。這種疏離感在詩中讀來,尤其是通過一個回環(huán)性的人稱轉化后,更為深刻而明顯。一如“后悔”,回憶的不可把觸,在隱隱綽綽繽紛的落梅中,在水月鏡花般的往事追憶中,似乎一切又都開始變得遙遠而不真實,誠如上文所說,一切的溫馨、旖旎,抑或曾經的憂慮、擔心,種種情感都被一面冰冷、真實的鏡子割裂開來,再也遙不可及。

所以,《鏡中》一詩,雖然從表象上看,其意象、意境組合都是清晰可見的“外向”型生活圖景,然而營造的卻是一種被時空、被距離割裂開來的不可企及;而《錦瑟》種種幻象,通過外在的游弋與迷惘,最終仍是回歸了內心。

2.單向抒情與雙向抒情

最后要提及的是二者的抒情特色。《錦瑟》一詩,說是睹物思人也好,傷懷往事也好,追悼年華也罷,都只是一個人看到“五十弦”的錦瑟,聽到凄清哀怨的瑟聲而觸動心弦,由此而生出的一系列追思感慨。是年華消逝的徒勞,往昔愛情的追悼,內心迷惘的虛妄,無不通過內在的意象延展渲染成一幅幅具有幻滅主題的傷感。然而無論是其追憶對象,抑或追憶主體,都只是單向抒情,是一個人的惘然,一個人,一張瑟,一段華年,一個故事。而正是這種獨角戲式的個人抒懷,對往昔的追懷與而今的惘然,都能夠讓人去想象詩人欲語還休的種種情狀,那段“此情可待”的歡樂時光、美好韶華。往昔種種,終成云煙,而今只剩我在獨自追憶,回憶的合歡更加訴說了現(xiàn)實的孤獨,如此單向的抒情方式,更加渲染了詩歌傷感凄美的惘然情思,令人不禁唏噓遺憾,扼腕嘆息。

然而《鏡中》從“一面鏡子永遠等候她/讓她坐到鏡中常坐的地方”抑或從“面頰溫暖/羞澀。低下頭,回答著皇帝”開始抒情主人公已不知不覺由“他”過渡到“她”,“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是他在后悔,抑或她在后悔,或者是她在他的意念中后悔,抑或他們都在追悔、感傷?讀者無由得知,然而這里的抒情、回憶卻是雙方互動的雙向抒情,或者僅僅是他的追悔,其形式表現(xiàn)卻是雙向抒情,這一手法匠心獨運地提高了整個詩藝,也構成了整個詩歌迷惘模糊的原因。這是詩人為讀者設置的一個圈套,這正是張棗所擅長的戲劇化手法,即詩歌中人稱的不停轉換,張棗的許多詩,如《秋天的戲劇》、《燈芯絨幸福的舞蹈》中都廣泛運用了這種渾然天成戲劇化手法。情感互置、人稱轉換這種手法在我國傳統(tǒng)詩歌里自古有之,最早可溯源及《詩經·卷耳》中“思婦”與“征夫”的思懷呼應,這種不留痕跡的人稱轉換讓戲劇沖突表現(xiàn)得更為強烈,使得詩歌更加地韻味悠長而動人心弦。

《錦瑟》和《鏡中》是兩首跨度極大的作品。一般認為,中國新詩與古典詩歌傳統(tǒng)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甚至可以成為中國文化傳統(tǒng)斷裂的表征。考慮到張棗的學習教育背景,這種差異應該更加顯著。這兩首詩看上去好像毫無關聯(lián),但深入的細讀和體味,卻使人有了似曾相識之感。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追憶、夾雜著一絲悔恨的悵惘,是這個民族最刻骨銘心的詩性體驗之一,是這個民族每個個體心靈深處最不可觸碰的柔軟之處。也許,它是人類普遍的詩意情懷,然而只有在中國古典文學傳統(tǒng)中,它被如此廣泛而深刻地抒寫,凝聚為一個原型的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題[8]。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如何巨變,乃至對文學和詩歌的要求與期待如何不同,有一點我們可以確證——這個民族的一縷詩心未斷絕!

作為原型母題,追憶和悵惘必然會在新的詩歌書寫中不斷復現(xiàn),而且不僅僅是以一種情緒和體驗的元素出現(xiàn),它還會必然伴隨著一系列的意象和表現(xiàn)方式,也就是語言的形態(tài)。究其實,維系著那一縷詩心的正是、也只能是共同的語言文字。誠然,張棗的《鏡中》并未使用義山詩中的任何意象語辭,但是“梅花”、“南山”、“鏡”、“窗外”、“河岸”等,無一不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常見意象。每個用漢語從事詩歌創(chuàng)作的人,都無法回避這個龐大而豐富的詩歌傳統(tǒng)。義山詩的朦朧與跳躍,又恰好是古典詩歌中最具有“現(xiàn)代色彩”的一類語言形態(tài),更容易進入現(xiàn)代詩人的視野,或者說,更容易從他們的潛意識中被激活。張棗寫作《鏡中》時是否想到義山的《錦瑟》,我們已不得而知,但在中國詩這樣一個互文體系中,這兩首詩的意義是在相互的映射中產生的。古典詩歌,包括它的情感體驗和語言,在互文性中復活。而張棗詩作的獨特形態(tài)和當代風貌,也就成了這個詩歌傳統(tǒng)不斷延伸更新的一部分。

[1]周振甫.李商隱選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

[2]張 棗.春秋來信[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1.

[3]袁行霈,羅宗強.中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76.

[4]羅宗強.唐詩小史[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

[5]柏 樺.張棗《鏡中》的詩藝[J].東南學術,2010(3).

[6]陳力士.情感對象化與詩歌審美維度的內轉——從《錦瑟》的朦朧多解說起[J].美與時代,2010(5).

[7]馮文炳.談新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39.

[8]宇文所安.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xiàn)[M].鄭學勤,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4.

猜你喜歡
錦瑟情思抒情
春 日
一湖情思
心聲歌刊(2019年5期)2020-01-19 01:52:52
十月情思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12期)2019-09-21 08:53:18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8:59:48
會抒情的灰綠
錦瑟別彈
中華詩詞(2019年9期)2019-05-21 03:05:08
錦瑟
北極光(2018年5期)2018-11-19 02:23:52
當歸寄情思
簡論抒情體
治县。| 宝清县| 建湖县| 东阳市| 吉木乃县| 新宾| 松溪县| 西宁市| 河西区| 滨州市| 旅游| 盖州市| 涟源市| 金塔县| 栾城县| 鄂托克旗| 江都市| 阿巴嘎旗| 黎城县| 城固县| 六枝特区| 滨州市| 常州市| 新宾| 含山县| 乌什县| 台江县| 黄浦区| 阜康市| 海林市| 祁东县| 边坝县| 阿拉善盟| 三亚市| 大城县| 长乐市| 汨罗市| 大竹县| 桐梓县| 西平县| 泗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