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隱喻與諺語文化認知

2013-04-06 17:19:14寇福明王彥君
關鍵詞:諺語隱喻概念

寇福明,王彥君

(山西大同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

隱喻作為語言現(xiàn)象和大腦認識世界的方式,是一種復雜的、產(chǎn)生于隱喻性思維過程的文化現(xiàn)象。決定隱喻產(chǎn)生、使用和理解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可以推斷出產(chǎn)生文化的價值觀念不同,正因此,隱喻可以從一個側面揭示出不同民族文化的認知特點。

一、隱喻是連接語言和文化的中介

語言與文化可以通過隱喻相結合。首先,當抽象概念需用具體形象表現(xiàn)時,隱喻是最常見的使用方式之一。人們生活中的概念來自于文化體驗,反過來,基于文化體驗上的概念又是我們獲取新知識的基礎。其次,之所以說隱喻是語言和文化的中介,是因為其產(chǎn)生的基礎是反復出現(xiàn)的體驗形式。隱喻隨著人類文化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再次,概念隱喻從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人類的文化世界,它將概念與文化世界相連,將文化因素投射到該世界中,從而影響著人們對該文化世界的理解和體驗。總而言之,作為人們對文化世界理解和認知的工具,概念化和范疇化成為隱喻的特點之一。

隱喻是一個能動的、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人類用已知理解未知,或者對我們已經(jīng)認知的活動進行重新理解。它是一個動態(tài)和靜態(tài)相結合的認知系統(tǒng)結構,將本體和喻體在兩個概念領域之間進行映射與關聯(lián),通過這樣的過程幫助我們理解未知或陌生的事物。也就是說,人類的親身體驗和切身經(jīng)歷為隱喻的產(chǎn)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基于這些體驗或經(jīng)歷產(chǎn)生了概念,而這些概念反過來又成為新的手段和方法幫助我們獲取新的知識,而所有這一過程大多數(shù)都由隱喻完成。兒童因為年少,隱喻運用多出于心理因素,而非語用因素;而成年人運用隱喻既出于心理因素又含有語用因素。因為隱喻以心理和經(jīng)驗為基礎,對隱喻概念的理解必會涉及文化經(jīng)驗,所以它成為語言與文化之間的一個紐帶。

隱喻是認知主體通過心理意象根據(jù)事物之間的相似性產(chǎn)生的,而認知主體處于具體文化語境下,所以隱喻不可避免會打上文化烙印。形象思維是中國人的擅長,形象類比的手法也是中國人較多運用的寫作手法之一。比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jīng)》)

雎鳩求魚與男子求女的相似性都在于“求”,在此基礎之上用雎鳩求魚來隱喻性地表達男子求女。再如:

“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保ㄌ瞥n愈《昌黎集·卷三十二·柳子厚墓志銘》)

三個要點“柳宗元(才子)”、“年少已德才兼?zhèn)洹薄ⅰ敖艹霾拍埽既∵M士第)”凝練為成語“嶄露頭角”,比喻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才能。又如:

掛羊頭,賣狗肉(漢語諺語)

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英語諺語)

漢諺比喻以好的名義做招牌,實際上兜售低劣的貨色。英諺用不同的喻體比喻類似的意思。

由此不難看出,漢語諺語和英語諺語的比喻義雖然大體類似,但不能說是完全相同。其原因是基于不同文化之上喻體的選擇不同造成的。對于西方人而言,羊頭、狗肉并不為他們所熟知。在英美國家,狗是朋友,是家庭成員,“賣狗肉”是完全不可被理解的。

在西方國家,獅子被看做是猛獸的代表,勇敢而又令人恐懼,同時又由于其全身金黃、擁有火紅的鬢毛與強大的力量,與太陽頗有幾分類似,人們便常把它和太陽相聯(lián)系。由此,它的形象經(jīng)常被雕刻在皇室的寶座上,嵌印在一個國家的國旗上,象征著權力。在基督教里,獅子既是上帝的衛(wèi)士,同時也是上帝的化身。在很多文學作品里,獅子不僅作為勇士出現(xiàn),也是我們?nèi)祟惖呐笥?。英語里有很多與獅子有關的諺語。比如:

March comes in like a lion and goes out like a lamb(三月來如猛獅,去如羔羊)

A lion may be beholden to a mouse(老鼠也能幫獅子,弱者也能幫強者)

Though thy enemy seem a mouse,yet watch him like a lion(即使敵人小如鼠,也要防他如防虎)

相比起獅子,在我國,老虎更被人們所熟知?;⒛税佾F之王,人們對虎既愛又怕。在古代,人們高懸虎像,鋪坐虎皮,披穿虎衣,方能彰顯力量與氣概。所以虎常被用來比喻有力量、威武、雄壯的人。漢文化中有許多與虎有關的諺語。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初生牛犢不怕虎

伴君如伴虎

從上面的例子不難推斷出,漢語“虎”的概念和英語“獅子”的概念是對等的,兩種語言的諺語分別用“虎”與“獅子”做喻詞。這充分說明了不同文化在隱喻思維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隱喻與諺語文化認知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這些文化進入語言體系中被賦予固定意義,成為諺語的素材。隱喻本質上是人類感知、理解世界、形成概念的工具。文化通過隱喻被留在人們的腦海,人們的認知和行為也受其影響。體驗是隱喻的基礎,反映著文化世界中文化的某些成分。所以說隱喻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文化內(nèi)容。隱喻和隱喻思維的聯(lián)系密不可分,前者是后者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后者也影響著人們對前者的理解和運用。

認知語言學認為,人類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產(chǎn)生了語言。隱喻思維又產(chǎn)生了詞義的延伸或擴展。諺語是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是一種重要的文化信息載體,它凝聚著人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以精華的語言形式被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諺語以概念隱喻為根基,是語言中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其形成機制依賴于概念結構的映射。進一步說,諺語的理據(jù)性是人類的身體經(jīng)驗:一方面,人們對客觀世界的感覺經(jīng)驗是聯(lián)系概念隱喻中源域與目標域的基礎;另一方面,人們對外部世界的感覺經(jīng)驗直接產(chǎn)生了概念隱喻中的源域概念。因此,以人們最直接的身體經(jīng)驗為基礎的諺語被認為是最普通常見的習語。諺語有著超出文化背景差異的共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們對諺語的運用常常建立在它的比喻義的基礎上,而不是字面意義。下面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睘槔齺碚f明隱喻在建構和理解話語空間中的作用。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矢V疄榈?,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淮南子·人間訓》)

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與“塞翁失馬,焉知非?!毕囝愃频那闆r,如:

最近,英國的好好先生格蘭特聲稱,1995年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洛杉磯嫖妓丑聞曾經(jīng)極大地推動了他的演藝事業(yè)。當時格蘭特正準備到好萊塢發(fā)展,嫖妓事件大大增加了他在美國的知名度,后來他順利地接拍了《諾丁山》、《藍眼睛米奇》等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對于明星來說,緋聞未必是壞事,甚至還被認為是快速提高知名度的好辦法。(《環(huán)球時報》2001年4月24日)

“塞翁失馬,焉知非?!迸c話語感知空間的整合過程較為復雜的原因是諺語空間是由復雜的因果關系和內(nèi)部事件構成的。通過隱喻和轉喻,比喻在一定條件下壞事可以變成好事。在該例中,明星格蘭特發(fā)生緋聞本不是好事,但恰恰是這件不好的事情,在他身上卻變成了提高知名度的好事。在該例中,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笔菍Ω裉m特事件的總評,而緊隨諺語后面的話是對該諺語的闡釋和說明。在該例句中,對空間的因果關系和事件結構進行整合既可以來自于話語感知空間又可以來自于諺語空間。諺語空間和話語感知空間是基本一致的。

除此之外,有些諺語是通過日常生活的觀察和體驗得出來的觀點、看法或經(jīng)驗。比如a leopard can't change its spots.(豹子難改身上的花斑;本性難移。)這句諺語之所以用豹子而不是老虎之類的動物形象作為喻體,是基于不同民族的文化認知的。在西方,豹子是人們比較常見的,而老虎的產(chǎn)地在東方,尤其在中國較多,對于西方人,老虎不如豹子出現(xiàn)的頻率高,所以英諺里用豹子做喻體體現(xiàn)了英語國家文化下人們的認知習慣。有的諺語源自文學作品,尤其是寓言的諺語。寓言和諺語都源自民間,易于上口,廣為流傳,因此一些富有智慧和教益的寓言容易被精煉為諺語,如it is not the fine feathers that make fine birds.(外表美未必內(nèi)在美。)這句諺語的字面意義是“好的羽毛不一定能造就一只好鳥”,用“鳥”這一意象喻指“人”,“好的羽毛”暗指“外表”,該諺語暗指“一個人擁有好的外表不一定代表其也擁有美的心靈”。該諺語之所以用“鳥”作為喻體是因為鳥的羽毛相比起其他動物的皮毛與身體的分離性更強,且羽毛比其他動物的皮毛更華麗,與“外表美”更貼近。有的諺語是有關家庭、婚姻的,家庭總能給人以溫暖和安全的感覺,所以英國人把家比作城堡(an Englishman's home is his castle.),漢語也有“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草窩”的說法,英諺里用castle,漢諺里用“窩”,是源于漢英文化認知的不同。英諺里castle隱喻“溫暖安全之所”,因為城堡在西方具有堅固、穩(wěn)定之意象,給人以安全感,但該意象在中國人眼中很陌生,中國的城堡建筑少之又少,人們腦海里對此沒有概念,更談不上感覺。相反,“窩”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的農(nóng)村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氖挛?,但同樣,該意象在西方不會被很好的理解?/p>

語言與民族文化密不可分,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反過來民族文化也會在該民族語言上有所體現(xiàn)。眾所周知諺語的文化內(nèi)涵相當豐富,它不僅概括了一個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總結了該民族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同時也記載了該民族的歷史事件和風土人情。一方面,諺語的運用扎根于人腦中的認知結構,同時,由于自然、人文等各種因素的差異,不同民族的諺語所具有的文化內(nèi)涵不同,可以說諺語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人們間接經(jīng)驗形態(tài)和對世界理解的特殊性。也就是說,隱喻是在心理聯(lián)想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一個民族的心理聯(lián)想模式與該民族的文化有著直接的關系。由于人們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不同,且長期受該社會環(huán)境文化的影響,其審美角度和方式也因此形成并被固化下來,而這些都無一例外的體現(xiàn)在諺語的使用中。

民族文化認知特征體現(xiàn)在諺語中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諺語體現(xiàn)了該民族的心理和價值觀念;二是諺語體現(xiàn)了該民族的歷史文化特性。舉例來說,用動物來作為喻體體現(xiàn)在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諺語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漢英兩種民族的文化特點。比如漢語中與“狗”相關的諺語多數(shù)是貶義,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眼看人低”;“掛羊頭,賣狗肉”等。然而對于西方人而言,狗被視作人類的寵物、朋友或伴侶。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絕大多數(shù)沒有貶義,比如“Love me,love my dog”(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都有得意時)等。古代神話、傳說、語言、歷史故事等是漢語諺語多數(shù)選取的素材,使?jié)h語諺語含有很濃的漢民族的風格特色。比如表示“好也是他,壞也是他,事情都由他一人所為”這種意思,采用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諺語來表達。同樣,反映歷史事件的諺語在英語中也很常見?!癆ll roads lead to Rome”(條條大路通羅馬)、“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鄉(xiāng)隨俗)都記錄了英格蘭被羅馬征服的歷史。

三、結語

作為認知現(xiàn)象和特殊的語義現(xiàn)象,隱喻研究不僅涉及到普通語言學問題,同時也涉及到哲學問題。從共時的角度看,作為語用現(xiàn)象,隱喻是一種意義發(fā)生沖突和新意義誕生的過程;從歷時的角度,隱喻是語言變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從哲學角度看,隱喻理論的研究能有助于指稱理論和認識論問題的發(fā)展,對二者都具有重要意義。人類的概念系統(tǒng)具有隱喻性,同時系統(tǒng)性和規(guī)律性又都是隱喻形式與概念隱喻的特點。隱喻的基礎是人類的認知、思維、經(jīng)歷、語言和行為,隱喻本身作為人類認識世界和表達思想的主要工具,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方式。隱喻與文化、民族語言息息相關,它是文化的構成要素之一,體現(xiàn)了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化,可以說隱喻是語言中與文化相關度最高的要素,而文化中的許多內(nèi)容又都是通過隱喻這種特殊的語言形式世代相傳。

諺語是人類所使用的語言與人們的經(jīng)驗相結合的產(chǎn)物,是語言的精華,具有高度的凝練性和傳承性。作為語言組成部分的諺語同樣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樣具有隱喻的特征。諺語不僅承載著明確的民俗文化信息,更隱含著深層的民族文化內(nèi)涵。

在諺語修辭的使用中,隱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隱喻修辭中喻體意象的選擇則與不同語言的文化認知息息相關。可以說,隱喻、諺語與文化認知三者密不可分,彼此影響。但目前從文化認知的角度來解釋諺語中的隱喻的嘗試還有其局限性,本文目前只做了初步探討,后續(xù)研究將會在該層面繼續(xù)深入分析。

[1]Fauconnier.G.and M.Turner.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2002.

[2]John Simpson.牛津英語諺語詞典[Z].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陳嘉映.語言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4]鄧炎昌.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5]桂詩春等.語言學方法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6]郭建民.英語諺語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

[7]胡壯麟.認知隱喻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8]束定芳.隱喻學研究[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9]王德春等.漢英諺語與文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10]趙艷芳.認知語言學概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諺語隱喻概念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幾樣概念店
《活的隱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養(yǎng)生諺語也要“更新升級”(上)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說說諺語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劍南文學(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德里達論隱喻與摹擬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6
周口市| 碌曲县| 西林县| 沙田区| 区。| 勐海县| 南陵县| 定边县| 永福县| 大洼县| 思南县| 木兰县| 浏阳市| 罗江县| 农安县| 泰州市| 五指山市| 中阳县| 鸡东县| 海盐县| 通江县| 株洲县| 平原县| 安溪县| 望奎县| 舒兰市| 壤塘县| 定襄县| 英德市| 台州市| 独山县| 海门市| 大港区| 衡南县| 馆陶县| 辉县市| 靖远县| 桐庐县| 富阳市| 鄂托克前旗|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