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磊
(東北石油大學 機械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8)
自高考制度恢復以來,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就一直在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大學生的數(shù)量也在逐年增長.但是,由于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不均衡,造成城鄉(xiāng)、沿海和內(nèi)陸形成較大貧富差距.由此,形成了一類特殊的群體,即貧困大學生.這類群體的出現(xiàn)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這些問題也引發(fā)了關于貧困大學生的新一輪的思考.
貧困大學生大多來自偏遠的農(nóng)村和收入低下的城市下崗職工家庭,在他們的家庭生活中常常面臨著巨大的經(jīng)濟壓力.由此引發(fā)的家庭矛盾也比普通家庭來的頻繁和激烈的多.貧困大學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自身素質(zhì)往往不高,容易忽視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造成的的不良影響.貧困大學生在從小缺乏心理教育和正確引導的情況之下,容易形成自卑和焦慮等心理問題.同時,沉重的家庭負擔會給貧困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因為面對這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父母常常將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通過學而優(yōu)則仕或高學歷的方式來改變家庭困境.父母將大部分收入用于供給子女上學,并希望子女以學習成績好的方式予以回報.當父母未能滿意子女的學習狀況時,就會以打罵等方式進行懲罰.這容易造成貧困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形成扭曲的心理.使他們對于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進行心理放大.如過分看重學習,一旦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就會過分的自責或自我貶低.長此以往,容易引發(fā)心理上的健康問題.
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生存成本也越來越高.導致人們的心理愈加浮躁,不能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得與失.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得以接觸社會上的各種思潮,社會上的一些不良觀念也會給貧困大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沖擊.如社會上的拜金主義,官本位等思想,以及大學生畢業(yè)后面臨的就業(yè)形勢和壓力等問題.同時,在大學生活中,人際交往日益頻繁,生活中的交際應酬也比越來越多.然而每個大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彼此之間必然會形成一定的差距.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同學生的生活方式也會影響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在這種情況之下,他們要么因自身家庭環(huán)境而感到自卑,要么因強烈的自尊心而形成攀比心理.這都不利于大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自卑是對自身能力的否定和對現(xiàn)狀的不滿所引發(fā)的.據(jù)調(diào)查,貧困大學生感到自卑的比例很高.這常常是由于經(jīng)濟上的困難所帶來的問題.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容易對自身感到不滿,心理比較脆弱.當他們的情緒長期無法得到宣泄時,他們就會將個人情緒發(fā)泄到他人身上或引發(fā)對社會的不滿.長此以往,會毒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自卑感會引發(fā)學生多疑的性格.比如他會將同學的幫助看做是憐憫和嘲諷;同學之間的交流會讓他以為別人是在背后議論他;周圍老師和同學不經(jīng)意的話會讓他聯(lián)想到自身,長期難以釋懷.他們很介意別人的看法,不能正確看待周邊發(fā)生的一些事.
貧困大學生在學習上比較刻苦,他們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對自己的肯定.因此,他們往往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在他們生活中談論最多的就是學習,他們需要通過學習贏得獎學金來緩解家庭的壓力,需要不斷通過學習來讓自己找到存在感.他們渴望通過學習來得到別人的認可.正是這么多的渴望,讓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焦慮.他們不愿浪費一分一秒用于娛樂,長期的焦慮感引發(fā)了他們抑郁的心理,危害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已成為各高校不可忽視的內(nèi)容之一.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結果,需要我們細心開展心理輔導工作.為大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基礎,讓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
第一,完善資助體系.經(jīng)濟問題是引發(fā)貧困大學生的主要問題,因此要首先解決貧困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經(jīng)濟問題.這就需要通過國家、各省市、高校提供多種方式,緩解學生的經(jīng)濟壓力,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條件.目前,各高校已建立的學費減免、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和獎學金制在很大程度上給予了學生幫助.但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zhì).在授予獎學金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要更多的關注于學生的生活,而不是學習狀況.號召全校師生幫助貧困大學生度過困難,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給他們帶來的溫暖,擺脫自卑心理.
第二,提供心理咨詢服務,提升心理素質(zhì).學校要重視心理課程、心理咨詢服務和心理講座的開展.首先,通過開展相應課程,能夠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他們的心理素質(zhì).培養(yǎng)他們形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讓他們正確看待生活中的困境和自身的不足.通過細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認清生活中的誤區(qū).讓他們從精神上散發(fā)出自尊、自信和自強的光彩.同時,還要幫助他們樹立崇高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一個崇高的目標能夠給人提供不竭的動力,用于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其次,要正確引導學生宣泄內(nèi)心的壓抑.在此,可為貧困大學生提供一些調(diào)節(jié)心理的技巧.如適當?shù)淖鲆恍﹦×疫\動、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大聲吶喊等方式.這些都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積極組織活動,構建和諧校園.通過開展集體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同學之間的情感.通過豐富的大學生活,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到集體之中,增進同學之間的理解和包容,不斷增進人際關系.同時,這還能有效的避免同學之間一些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通過形成一種和諧的氛圍,讓貧困大學生更多的參與到集體事物中,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感覺被人重視,幫助他們擺脫自卑和孤僻等不良性格.
針對貧困大學生的所產(chǎn)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的教育工作要做好解決對策,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對策,要從客觀方面幫助大學生改善心理,首先是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為貧困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其次是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做好必要的服務保障工作.
第一,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心理環(huán)境.大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與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息息相關,校園文化的建設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zhì),如團結的集體榮譽感、積極的群體凝聚力、和諧的人際關系等,這些良好的校園文化因素的建立對幫助樹立貧困生健康的心態(tài)十分有益,可以有效地增強貧困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保持開朗的心境,對現(xiàn)實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第二,關心貧困大學生的物質(zhì)需求,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完善貧困大學生資助體系及各項管理制度.高校要成立專門的助學機構,充分、有效地利用好國家、省和學校的相關救助貧困大學生的政策,進一步完善“獎、貸、助、補、減、免”的貧困生資助體系及各項管理制度.
拓寬助學渠道,提供就業(yè)支持.面對貧困大學生生活窘迫和日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對貧困大學生的支持應側重于能力培養(yǎng)和就業(yè)信息提供兩個方面.動員社會廣泛參與,建立各種“愛心基金”或保障基金,充分發(fā)揮政府和學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時,動員社會團體和個人捐款資助貧困生.
貧困大學生屬于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需要引起廣大社會和高校的關注.只有通過全社會共同的努力,才能讓當代大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才能塑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大學生來建設我們的家園.
〔1〕劉金麗.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9(04).
〔2〕肖楠.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透析及對策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01).
〔3〕林華冬.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對策[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
〔4〕安曉紅.艾克拜爾·米吉提.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引導淺析[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