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芳
中國正處在反腐敗斗爭的關鍵期,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在跟進反腐倡廉建設的實踐進程中,“一強三高”狀態(tài)呈現(xiàn)在眼前:部門和地方治理腐敗“力度強”,具有各自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正加緊構建;公眾對于腐敗問題“關注度高”,通過親歷或耳聞感知和針砭著腐敗現(xiàn)象;社會對于治理腐敗“參與度高”,從多種途徑以多種方式介入了反腐倡廉建設進程;人民對于反腐敗成效“期盼度高”,在肯定治理腐敗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也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治理腐敗問題,社會大眾關注中有疑惑,參與中有議論,期盼中有焦慮,諸多不容回避的問題提到面前,需要冷靜心態(tài)來對待,更要有客觀事實來回答。
面對眾說紛紜的社會輿論,如何看待公眾對腐敗問題的“痛感”與“麻木感”?近年來,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中,腐敗問題高居前位。由于價值觀、評判標準和地位利益不同,不同社會群體對于腐敗問題的主觀感覺出現(xiàn)差異,“痛感”和“麻木感”并存。應當看到,有著“痛感”的人們,持有對廉潔標準的堅守和清廉風氣的向往,信奉公共權力源自人民且須服務于人民的基本價值觀,對于濫用公權謀取私利的腐敗現(xiàn)象敏感而痛恨,也有極少數(shù)人把自己感到不如意的事情都歸咎于腐敗而產(chǎn)生腐敗泛化心理。有著“麻木感”的人們,有“只要經(jīng)濟發(fā)展了有些腐敗也算正?!钡倪^度寬容心,而當“自己有事情要辦”時也可能加入到不當交易的行列中。社會對于腐敗狀況的感知評價和行為選擇,是反腐倡廉建設必須觀察的“晴雨表”。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社會對腐敗現(xiàn)象存在的“寬容心”或“麻木感”,要清醒地認識和防范腐敗病毒蔓延擴散的風險;應始終高度重視廣大人民群眾對腐敗現(xiàn)象表示出的“痛感”,將其作為對腐敗分子的巨大壓力,更作為反腐倡廉建設的強大動力。
(摘編自《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2》,作者系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理事長、《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