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炳康
(渭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陜西渭南714000)
箭峪,秦嶺名峪,這里曾是關(guān)中通往商洛、豫西、楚地的古道之一。新中國成立后,山區(qū)交通有了大的改善,特別是改革開放、西部大開發(fā)以來,關(guān)中東部通往陜南、豫西南、鄂西北的公路、鐵路交通發(fā)展較快;加之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山川秀美工程和退耕還林等政策,秦嶺諸峪的山民已陸續(xù)搬出山外,如今箭峪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逐漸得到了恢復,而古道基本廢棄。近年來戶外運動異常火熱,據(jù)稱陜西的驢友有50-60萬,在全國也處于前列,每周出入秦嶺的驢友有20萬之眾。[1]由于種種原因,來箭峪旅游觀光、穿越暴走、休閑度假的驢友略為冷清。究其原因,不是線路不好,不是景色不美,也不是交通不便,主要是宣傳不夠,推介不力,認識不到位所致。筆者分不同季節(jié)從不同線路4次走進箭峪實地考察,并參考和修正了一些名驢、強驢、戶外資深驢頭們登臨箭峪的感受和建議撰成此文,旨在全面解讀箭峪的游旅風光及戶外價值,宣傳渭南的名山大川,重新認識身邊頗具觀賞性與挑戰(zhàn)性的箭峪,以期給廣大驢友及旅游者提供科學的指導,為當?shù)卣蛟煳寄先嗣竦暮蠡▓@提供理論依據(jù)和技術(shù)支持,促進本地戶外運動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帶動附近山民發(fā)展經(jīng)濟和脫貧致富。
箭峪是秦嶺七十二峪之一,位于渭南市臨渭區(qū)橋南鎮(zhèn)境內(nèi),屬于東秦嶺華山山系。主峪道北起渭南市臨渭區(qū)橋南鎮(zhèn)箭峪口村之南的箭峪水庫,東臨華縣山嶺,翻越峪道深處的箭峪埡口(山神廟),南至西安市藍田縣霸源鎮(zhèn)青崗坪村。全長約100余華里,是東秦嶺地區(qū)最長的峪道。箭峪北坡舒緩,峪闊水長(70里),山勢巍峨,地勢險要,溝岔、溪流無數(shù),水量豐沛,潭瀑相間,氣候濕潤,灌木叢生,物產(chǎn)豐富。埡口東南部的箭峪嶺(海拔2449米)是渭南市臨渭區(qū)境內(nèi)的制高點,在東秦嶺地區(qū)處于三甲之列。分水嶺上云蒸霞蔚,多高山草甸、石海等冰川遺存。南坡(九道溝、青崗溝)陡短(30里),喬木滿坡,綠樹成蔭,其間山溪潺潺。箭峪嶺南北流淌的河流分別是灞河和赤水河的源頭,從不同方向匯入渭河。
箭峪自古不僅是翻越秦嶺的官道之一,也是附近鄉(xiāng)民常行過往的一條便道。過去每逢臨渭區(qū)橋南鎮(zhèn)集會,南山鄉(xiāng)民便攜帶山貨特產(chǎn),經(jīng)此前來趕集交易;北邊的鄉(xiāng)民也時常進山伐木、采藥以補貼家用。而今交通便利了,古道荒廢了,箭峪僅成為驢友們休閑、穿越和攀登箭峪嶺的必經(jīng)之地。
箭峪因何得名,說法不一。其一,是說箭峪氣候濕潤,水草豐美,善長竹子,不論河谷還是嶺頂,幾乎到處都是竹子,故為竹峪、竹山。其二,是說在古代,筆直挺拔的毛竹莖干是做箭桿的良好材質(zhì),故又名箭峪。其實,竹子、毛竹、箭竹本屬同科,叫竹峪、箭峪都在情理之中?,F(xiàn)在水庫尾部還有一片較大竹林,山澗、嶺頂?shù)募裥切屈c點,也算名副其實。
古時候箭峪是貫通關(guān)中與商州等地的官道之一,清雍正十年(1732)岳冠華《渭南縣志》載:“諸山之峪,為箭峪大,南通商洛諸山,又東南通武關(guān),故其北有獨孤莊鎮(zhèn)(今崇凝鎮(zhèn)),蓋縣之東南地險也?!保?]4今箭峪中部的古棧道遺址尚存。
據(jù)說早先峪道里住有不少當?shù)厣矫?,其中有兩戶家境殷實的財主,各占一座山。每到年關(guān),兩家就以比賽放鞭炮炫富,鞭炮能從大年三十晚上,一直響到正月初一中午,有時會更長。炮聲響徹山谷,名震山外,時常招來一些土匪竄至箭峪燒殺搶掠。竹林不復存在,山民不堪其擾,陸續(xù)搬遷山外,兩戶財主也逃離他鄉(xiāng)隱姓埋名。[2]4天災人禍,年饉不斷,后來在這里落腳的山民大多是翻山越嶺從商洛、河南等地過來躲避戰(zhàn)亂或逃荒要飯的外鄉(xiāng)人。
經(jīng)過反復比對和嚴格篩選,箭峪除了秦嶺眾多峪道所具備的遠離喧囂的鬧市,原始而古樸的山野,人跡罕至的靜謐之地,氣候潤澤的天然氧吧,荊石遍布、喬灌滿坡、云蒸霧繞的幽谷,山重水復、經(jīng)年不息流淌著的河水,峰回路轉(zhuǎn)、層巒疊嶂的山嶺,破敗不堪、滿目瘡痍,令人懷舊的房舍、石磨、古棧道遺址外,能稱得上獨特旅游風光和戶外看點的當屬以下八景:
一是北峪口波光粼粼的箭峪水庫,二是北坡的奇石和白色花崗巖山體,三是北峪中段蕩氣回腸的水體潭瀑群,四是傲立于埡口山梁上的山神廟,五是云山霧罩的箭峪嶺和高山草甸,六是南坡遮天蔽日的天然林,七是南峪嘆為觀止的二龍?zhí)?,八是南峪口倒而不朽的龍頭松。
箭峪水庫位于渭南市臨渭區(qū)橋南鎮(zhèn)東南的箭峪口,[3]3壩高 58.6 米,壩址以上流域面積 31.1 平方公里,總庫容300多萬立方米。水庫于1969年12月動工修建,在防洪、灌溉等方面發(fā)揮了作用。由于當時資金和技術(shù)力量所限,該水庫存在滲漏和壩坡不穩(wěn)等安全隱患,長期處于低水位運行。2004年以來,省、市水利部門專家組聯(lián)合會診,提出了處理建議,得到了有關(guān)部門的有效采納和資金支持。目前大壩加固、更新、改造工程已經(jīng)完成,箭峪水庫的防汛、交通、通訊設施煥然一新。兩山夾一水,高峽平湖,碧水藍天,湖光山色,碧波蕩漾,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幽雅,一群野鴨在水中央追逐、嬉戲,幾個垂釣者耐心地在岸邊守候。箭峪水庫不僅為渭南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水源,也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箭峪的山石稱得上是一絕,尤其是靠近北峪口的一段,峪道開闊,群山起伏,懸崖峭壁,怪石嶙峋,千姿百態(tài)。正面河谷里的“石上石”,酷似黃山上的飛來石;東邊山崖上的“外星人”“獅子頭”“青蛙觀天”等會引來不少回頭率;西邊山梁上的“烏龜石”惟妙惟肖,引人入勝。
過庫尾不久,連片的華崗巖山體默默地矗立在箭峪河左邊的東梁上,與周圍的山石形成明顯的對比。山勢偉岸,連綿數(shù)里,通體雪白,氣度非凡,其上零星點綴著綠色的植被,宛如一幅實景山水畫。從局部來看,完全可以與西岳華山相媲美,或許是華山的余脈吧?這個推斷也許是成立的。
箭峪河灘多灣急,水量豐盈,瀑布、水潭隨處可見。從水庫上行約3個小時到箭峪河中游,山高、坡陡、林密,地勢明顯升高,河道下切形成峽谷,水流落差較大,此時又相繼匯入了多條支流,就形成了壯觀的水體景觀群。王家臺至迷岔一帶是箭峪水體最為經(jīng)典、壯觀的一段,三瀑連珠潭、珍珠潭、游泳池、五彩池等乃箭峪水景之奇觀,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1.三瀑連珠潭
在王家臺下方,緩緩而來的溪流從3米多寬,足有20米長的鵝黃色河床上順流而下,突然間從6米多高的懸崖峭壁上飛流直下,跌入巨石為岸的大水潭(龍?zhí)?之中,發(fā)出悶雷一般的轟鳴,造化了箭峪中部獨特的潭瀑景觀。大潭近乎圓形,直徑少說也有7至8米,水體墨綠,深不可測。大潭之水橫溢,又向二潭瀉去,銀鏈飛舞,水花四濺。待積蓄力量,又沖出石堰躍向三潭,白浪滔天。大小潭瀑前后相接,首尾相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連綿不絕,恰似一條銀鏈將三顆翡翠串聯(lián)成的巨型首飾,珠光寶氣,光彩照人。整個潭瀑群氣勢如虹,如雷貫耳,蔚為壯觀。
2.珍珠潭
王家臺稍向上就是珍珠潭,瀑布雖不及前者那么大,池潭也不及龍?zhí)赌敲瓷?,但卻小巧玲瓏,小家碧玉般平易近人。同樣是寬闊的清流從淡黃色的河床上流過,水流在往下跌落的過程中遇到尖石的阻擋后凌空飛濺,似無數(shù)顆晶瑩的珍珠噼里啪啦落入綠色的長潭之中,非常養(yǎng)眼。周圍水石掩映,兩岸白樺與青松點綴,只留下頭頂一小片藍天,置身其中,如入仙境。
3.游泳池
稍往上走就是傳說中的游泳池,只見桀驁不馴的溪流到這里突然舒緩了下來,也許是由于長期水蝕的結(jié)果,在石質(zhì)河床上形成了一個扁長形的大水池(長10余米,深1-2米)。周邊地勢開闊,水池南深北淺,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實屬一處難得的戲水和天然游泳場所。如果是炎熱的夏季,看到眼前的一汪碧水,會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做一回浪里白條,到中流擊水。
4.五彩池
溯溪而上,濤聲依舊,在核桃溝(三木橋)與迷岔(古棧道遺址)之間深藏著一個五彩池。尋聲而去,撥開茂密的灌木叢來到水邊,只見小瀑布下方是一個橢圓形的大水池,水體清澈透亮,就連水下幾塊圓形的彩石、細沙、游魚、蝌蚪,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在周圍山體、林木、河床、天空的映襯下,大水池呈現(xiàn)藍、綠、黃等色,五彩斑斕,變幻無窮,讓人流連忘返。
箭峪嶺南北便道交匯處,建有一座山神廟(海拔2230米)。山神廟不大,卻異常堅固,雕琢十分考究。小廟由七塊石板搭建而成,故有“七十一間廟”(諧音)的美名。小廟高約1.5米,寬窄和入深1米余,正面中間開有一小拱門,里面不見了神像,只有一個酒瓶子。廟門兩旁刻有一幅楹聯(lián):“廟小神通大,天高日月長。”橫批:“有求必應”。此廟建于何年無證可考,自古至今,巍然屹立于箭峪埡口,任憑電閃雷鳴、風霜雪雨等風云變幻,它都巋然不動和悄無聲息地矗立于箭峪之巔,默默地充當著過往的香客、山民、驢友,甚至夜間從它身旁經(jīng)過的生靈的保護神。今天的山神廟,已成為箭峪嶺的圖騰與重要標志,它是箭峪嶺的靈魂,是驢友心中的圣殿,是每個苦行僧旅途中的里程碑和加油站。
從山神廟沿嶺脊向東南方向攀爬,穿過茂密的灌木叢,翻越不大的幾個山包,多至40分鐘,寬廣的馬鞍形箭峪嶺及第四紀冰川遺存就展現(xiàn)在眼前。左側(cè)的嶺腳下生長著少量箭竹,右側(cè)的山腰上分布著幾小片石海,綠地毯一樣的高山草甸鋪滿山坡,山花爛漫,競相開放,幾棵小樹頑強地生長在其間,就像守護在草甸上的忠實衛(wèi)士。藍天白云下,幾塊白色的飛來石像盆景一樣鑲嵌在草甸中央,捍衛(wèi)著箭峪嶺至高無上的地位(海拔2449米)。這里是臨渭區(qū)、華縣、藍田縣三地交界之處,故有“一腳踏三地、雞鳴喚三縣”之說。箭峪嶺上的草甸是臨渭區(qū)僅有的乃至東秦嶺地區(qū)為數(shù)不多的幾處高山草甸,站在的箭峪嶺之巔,腳踩毛茸茸的草甸,登頂?shù)母惺芎涂鞓冯y以名狀??膳c太陽對話,可與白云握手,群山匍匐在腳下,極目遠眺,藍田縣的灞源、臨渭區(qū)的橋南鎮(zhèn)盡收眼底。箭峪嶺的四季變化無常,有時云蒸霞蔚,難識廬山真面目;有時暴風驟雨,令人生畏;有時白雪皚皚,寒氣逼人;能趕上晴空萬里,天高云淡,綠草如茵,煙波浩渺的景色實屬罕見。箭峪嶺的風光的確很美,但云山霧罩,狂風肆虐,缺少水源,沒有一塊適于扎營平坦地帶的避風港,是箭峪嶺的又一特點,一般不宜在此久留。
箭峪南坡(九道溝)天然林保護較好,山澗溪水淙淙,小氣候濕潤,古木參天,藤蔓纏枝,四季景色,韻味不同。春意盎然,萬物復蘇;綠樹成蔭,鳥叫蟬鳴;秋高氣爽,層林盡染;銀裝素裹,童話世界。箭峪南坡的彩林很漂亮,它的霧凇更迷人,若要欣賞東秦嶺的四季的容顏和五彩霓裳,何須舍近求遠?
從清峪面進入青崗溝,一條近似筆直的羊腸小道纏繞在山坡上,小路右側(cè)的土崖下就是非常隱蔽的二龍?zhí)丁0情_齊腰深的蒿草,從土坡下到河谷,就能看見清清的小河,進而是急促的流水與聲響??邕^小河從左側(cè)進入陰暗潮濕的峽谷中,只見一上一下,一大一小,兩瀑兩潭,二龍戲珠,高唱低和,發(fā)出和諧的轟鳴聲。小潭在峽谷近處,直徑3米余,清翠碧綠,小瀑布(小龍)寬闊而舒緩,落差不過2米,風生水起,嘩啦啦地像淘氣的孩童嬉戲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大潭在峽谷深處,直徑4米多,清幽深邃,大瀑布(大龍)更是藏而不露,只聞其聲,不見其影,要涉水過潭或爬高到瀑布上面才能見到真跡。崖壁濕滑,上去時要特別謹慎,從大潭邊涉水過去較為安全,卻免不了要遭受冰冷刺骨之苦。大瀑布有3米高,銀鏈高懸,在石峽中特殊的聲效下,像一個底氣十足的老人在侃侃而談,在嗡聲嗡氣地吟唱。不入龍?zhí)?,難見真容,二龍戲水,神奇無比。
出南坡峪道,在青崗坪村西的河岸上,有一棵攔腰折斷的枯樹橫臥于小道旁。這是一棵古松,樹冠很大,盡管失去了枝葉,其形狀的確與眾不同,骨干硬朗,躺在那里活像一只龐大的草龍。據(jù)說當年劉秀被王莽追趕,無處藏身,曾在這棵松樹的庇佑下睡了一覺,躲過一難,后來人們把這顆神樹稱作龍頭松。神樹一向靈驗,常年香客不斷,不幸的是幾年前小小香火釀成大禍,將神樹攔腰燒斷。此事過去好多年了,香火不再繚繞,只有驢友路過時朝其頂禮膜拜。畢竟是神樹,還有不凡的傳說,盡管今非昔比,但當你走近它時,還是能被一種神圣的氣場所震懾,敬畏之余,喃喃自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1]李浩.百年松樹被砍取暖 驢友直說“太可惜”[N].華商報,2012-09-21(A14).
[2]王朝陽,相偉.秦嶺七十二峪探秘[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11.
[3]星球地圖出版社.陜西省地圖集[M].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