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隨著城鎮(zhèn)化的快速發(fā)展,私家車數(shù)量急劇上升,無論是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南京、溫州這樣的二、三線城市,堵車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通病,不僅讓人心情沮喪、影響工作效率,還對環(huán)境造成極大危害。這中間存在著大量空載的私家車,使這一問題雪上加霜?!绊橈L車”的理念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提出的,實踐順風車顯然比尾號限行、征收擁堵費等強制措施更加人性化,它在緩解交通擁堵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打擊黑車、建立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無疑是解決城市交通、促進節(jié)能減排的良藥。
順風車一詞流行于21世紀,是指搭便車、順路車、拼車的意思,是指私家車主上下班途中在不影響自己行進方向的情況下,順路捎帶他人到達目的地。一般來說,順風車不以贏利為目的,只收取少量成本費或不收費。有資料顯示,多數(shù)大城市的私家車使用效率非常低,每輛車平均每天使用時間低于73分鐘。如果社區(qū)之間采取汽車共享,一部小轎車一般可以滿足10~15人的正常需求。
眾所周知,順風車在國外早已成為一種時尚出行方式被人們廣泛應用。在英、美等國家,順風車作為一種行業(yè)已發(fā)展得相當成熟。在英國,政府向各大城市推廣“拼車專道”。這條“拼車專道”是設在公路上的一種快速車道,車里有兩人以上(包括司機)才能進入。在德國,搭乘順風車也是十分普遍的行為,要想拼車有兩種途徑:找拼車中心和拼車俱樂部等中介。這些服務機構通常設在大學、大型超市的周邊,方便易找。德國對順風車的管理比較嚴格,要通過一些行政手段來引導拼車出行,在一些城市,如果你在交通高峰期空車上路被警察逮住的話,將會被罰款。美國這個汽車大國,拼車也十分流行,標志之一是拼車網(wǎng)站盛行。在網(wǎng)站上,乘客與車主可以互相瀏覽對方的照片,了解雙方年齡、愛好等,然后進行雙選。隨著智能手機的發(fā)展,人們還可以通過手機上的軟件隨時搜索附近有拼車需求的人。甚至在一些交通樞紐點,司機會把車停在路邊,在車窗上放一個牌子注明自己的目的地,等湊夠了人數(shù)才開車。
在我國,順風車在五六年前在一些大中城市已經(jīng)出現(xiàn)?,F(xiàn)在,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順風車業(yè)務已經(jīng)開展起來,但正處于初級階段,順風車交流平臺建設也尚未成熟,所提供的只是一小部分地區(qū)的拼車業(yè)務。像“順風車公益基金”這樣的公益組織也非常少,還有很多擁堵狀況嚴重的城市沒有加入其中。此外,國內還欠缺關于這方面的法律規(guī)定來保護和區(qū)分搭、乘人的權利和義務,例如搭順風車時一旦出現(xiàn)事故,雙方該如何處理賠付等隱患問題。
另外,順風車尚未被大多數(shù)國人所認可。對于一向行事謹慎的中國人來說,搭順風車可能會感覺難為情,怕被別人拒絕;而對于開車的人來說,又怕萬一發(fā)生交通事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如果我們能夠克服這些障礙,把搭順風車當成一件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會發(fā)現(xiàn)它也許并不像大家擔心的那樣,我們會在搭車的過程中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美好,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感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只有我們在心理上真正接受它、理解它,順風車才會在中國發(fā)展更迅速,更加生活化和常態(tài)化。
令人欣喜的是,順風車已經(jīng)得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在北京,已率先對高峰時段車載3人或3人以上走八達嶺高速進京方向回龍觀清河主站的私家車免繳高速公路費進行了試點,“順風車”也有望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當然,“順風車”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除了需要社會各界的合力推動之外,關鍵還是我們要有此意識,然后實實在在地去實踐,去行動。我們相信,假以時日,它必然能像其他國家一樣得到廣泛的認同,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