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44年滿清貴族入主中原,于此后的數(shù)年間先后滅掉各南明小朝廷和農(nóng)民起義軍,一統(tǒng)江山。康熙帝即位后,在政治文化上都做了諸多調(diào)整,有效地緩和了滿漢關系,收攏了諸多漢族有識之士,讓他們?yōu)榍逭?quán)建下了汗馬功勞。而李光地是這些人中的典型代表。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清政權(quán)統(tǒng)治成熟后,漢族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和思想傾向。這對我們研究滿漢民族關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同時對于我們更好的處理當前民族關系以及民族問題也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關鍵詞】李光地;清朝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生于崇德七年(1642年),卒于康熙五十七年(1717年)。“康熙九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此后,李光地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步步高升,近五十年內(nèi)一直在為康熙王朝服務。康熙帝對其評價極高,贊其為:“久任講幄,簡任綸扉,謹慎清勤,始終如一。且學問淵博,研究經(jīng)籍,講求象數(shù),虛心清益。知之最真無有如朕者,知朕亦無有過于李光地者”。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李光地實為康熙朝一代名宦。作為漢族知識分子,在異族統(tǒng)治下,處身于文字獄頻繁的清王朝時期,能夠做到皇恩不衰,這同李光地個人的能力有著很大關系,但更重要的是清朝統(tǒng)治者,特別是康熙皇帝確立的漢族政策的轉(zhuǎn)變,對以李光地為代表的漢族士子群體產(chǎn)生了極大地影響。
1644年,滿清地主馳向關內(nèi),并于此后的數(shù)十年間,先后鏟除掉明王朝政權(quán)、大順政權(quán)以及數(shù)個南明小朝廷和起義軍殘余,建立政權(quán)一統(tǒng)中原。此時的清政府在政治上尚未成熟,在處理滿漢關系問題上存在誤區(qū),企圖利用武力達到統(tǒng)治國家的目的。
強烈的手段刺痛了漢族知識分子敏感的神經(jīng),讓他們原本就抵觸異族統(tǒng)治的心理更為堅定。顧炎武(1613—1682)明清三大家之一。明朝滅亡以后,他致力于抗清復明斗爭。抗清無望后到江南歸隱,至死不仕清,是典型的前明遺民。時人大多推崇其愛國主義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證明此時滿漢民族矛盾極其尖銳。
1661年,愛新覺羅·玄燁繼位,定年號為康熙。康熙帝漢學程度極高,通曉滿、漢、蒙三種語言又涉及西方科學技術,在思想上兼容并包??滴醯垡庾R到對待文人只可智取、不可強奪,純粹的武力鎮(zhèn)壓只會加大難度,得不償失。他親政后結(jié)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和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譬如親自祭祀孔廟,開設博學鴻儒科,重修《明史》等。
康熙皇帝的這些施政手段,對漢族知識分子產(chǎn)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他對漢文化表現(xiàn)出極大的尊重,在感情上努力與漢族士子們接近,弱化了滿漢對抗的激烈程度,加強了文化的凝聚力,網(wǎng)羅了大批人才。
此時涌現(xiàn)出的大批漢族官僚儼然已經(jīng)是新朝臣子,以自己的一技之長為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這些人中較為著名的主要有:李光地、陳廷敬、熊賜履、施瑯等等。在這里我們主要以李光地為例,探析清朝統(tǒng)治穩(wěn)固后漢族知識分子總體的心態(tài)和地位。
康熙九年(1669年),28歲的李光地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李光地為人甚是謹小慎微,在其長達的四十八年中的政治生涯中,始終能夠做到進退有度、常伴于君側(cè),為清政府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光地的成就大體可以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獻策平三藩之功。李光地真正得到重用,是在獻蠟丸策平三藩之后??滴跏辏?673年)三藩叛亂,耿精忠起兵造反,李光地被困于福建,叛軍邀其一同造反,其力辭不受。李光地親書平亂之策,謀劃平亂方法,放置于蠟丸之中。從此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李光地自稱為“臣”,稱鄭氏為“賊”,稱康熙為“圣”,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拳拳之意,表明了自己的忠君之情愛國之心。皇帝有感于李光地的忠心不貳,任其為侍讀學士,這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轉(zhuǎn)折點。
還有,薦賢舉能之功。李光地薦舉賢能之心并非只是體現(xiàn)在收復臺灣時舉薦施瑯一事上,他曾經(jīng)薦舉過不少名家大儒,包括楊名時、梅文鼎、方苞等名動一時的精英,在他們的輔佐下康熙朝滿漢關系進展迅速,滿漢一體化進程加快。從內(nèi)閣大臣的角度來看,李光地不遺余力的為朝廷選賢舉能,符合一個大臣應有的胸襟和見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國為民作出了實事,不枉費康熙帝對其的深深眷顧。
李光地出生于明王朝滅亡的前兩年,成長在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下,至其成年,清政府的統(tǒng)治已臻成熟。從李光地這樣一個杰出人物為清政府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本人對清朝統(tǒng)治的態(tài)度,我們可以看出:此時的漢族士子可以跳出歷史局限,冷靜地看到清王朝的幾代統(tǒng)治者如多爾袞、順治、康熙治世之才以及胸襟氣度,是明代末期昏庸無度的正德、嘉靖、萬歷、天啟遠不可及的。加之一系列合理的施政政策,使?jié)h族知識分子的心態(tài)發(fā)生極大的改變,對滿清的統(tǒng)治不再有極端的抵制心理,而是愿意出仕,為國為民做出一點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清史稿·李光地傳》.中華書局.1986.9895.
[2]《清史列傳》(卷10).中華書局.1987.718.
[3]《清史稿·李光地傳》.中華書局.1986.9896.
作者簡介:朱曉菲,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研究方向:歷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