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麗云
繼2007年的《奮斗》、2009年的《我的青春誰做主》之后,趙寶剛導演的“青春三部曲”終結(jié)篇《北京青年》正在全國多家衛(wèi)視熱播。這部由李晨、馬蘇、杜淳、姚笛等主演的電視劇講述了四位在北京土生土長的堂兄弟——“公務(wù)員”何東、“醫(yī)生”何西、“海歸”何南、“混混”何北在對于令人羨慕的現(xiàn)狀中感到很壓抑、不高興、不痛快,決定“重走一回青春”改變自己不成熟的心態(tài)和性格。追隨他們腳步的還有女博士、精神科醫(yī)生、酒吧妹、神經(jīng)病。他們從北京出發(fā)一路經(jīng)過煙臺、深圳、麗江,最終在玉龍雪山完成了精神之旅。
該劇播出幾天就引發(fā)爭議,“重走青春”的主題讓很多觀眾直呼“不現(xiàn)實”,有人直批北京青年純屬不靠譜青年,也有人表示打算同樣出走。每個人的青春都是一樣的,卻也是不一樣的?!爸刈咔啻骸保瑢а葳w寶剛、劇中各位主演以及眾多網(wǎng)友都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詮釋。
如果可以,你的青春,敢不敢重走一次?
趙寶剛提供的影視作品戴著現(xiàn)實主義的面具,展示的是未來青春的生活狀態(tài)。與其說趙寶剛在《北京青年》里替代“80后”重走青春路,莫不如說是提前穿越到未來展示愛恨由己、恣意揮霍青春的圖景中,更準確地表述應該是合理想象一個美好的未來。
趙寶剛:關(guān)于“青春”系列劇理念都來源于我1998年行走的經(jīng)歷。那年,我走了25個城市。在行走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每天在一個城市里容易隨著慣性走,沒有時間靜下來去思考。一些都市人甚至為欲望所役,并為欲望不斷付出。這種體驗讓我體悟到“行走”的價值——其實在人生中,應當給自己安排一些行走的時間,去了解社會,了解生活。
我曾在倫敦看到一塊墓碑,上面一段碑文這樣寫道:“當我年輕時,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后,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我發(fā)現(xiàn)我不能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后愿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F(xiàn)在,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边@段碑文啟發(fā)了我創(chuàng)作《北京青年》。我們想通過《北京青年》告訴青年人:不要蹉跎歲月,要勇于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而《北京青年》是講述年輕人如何改變自己的故事。從4個主人公的名字就可以知道,這不僅是北京青年的故事,而是中國一代青年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不僅是給青年看的,也是給父母看的。《北京青年》不是京味電視劇,“北京”在劇中只是一個載體。
何東27歲,當了5年公務(wù)員,不想重蹈父母的覆轍,在與博士女友權(quán)箏領(lǐng)證結(jié)婚的當天反悔,想重走一回青春。辭職離開北京后干過快遞員、當過服務(wù)員,經(jīng)營過酒吧,當過背包客爬雪山過草地,在重走青春的路上,重新認識了自己,改變了心態(tài),最后成為一名體驗式培訓師,用自己“在路上”的經(jīng)歷影響了新一代的青年的觀念。
李晨(飾演 何東):對何東的表演,我更希望觀眾能看到他身上的矛盾對立,一方面他想要改變,一方面又受著來自家庭的壓力。何東就是一個“作男”,特別能“作”,全劇最能作的就是他。而我生活在單親家庭,從小也是個叛逆的孩子,曾有過青春困惑,甚至離家出走。但人生就是這樣,只有在摔倒中不斷成長。對我來說,所謂重走一回青春,也不是簡簡單單的辭職悔婚離家出走。我曾經(jīng)在拍《北京愛情故事》的時候說過一句對白:我這一輩子能拿得起放得下的除了筷子就沒有別的了,吳狄那個人也真的很像25歲之前的我。我覺得真的很多事情是需要放下的,不去計較得失,不去計較輸贏,更不去在意對錯。
拍完《北京青年》后我要參加新疆環(huán)塔摩托車拉力賽,我下定決心去重拾舊夢,我相信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決定這樣去做的。上完趙寶剛的戲是你最火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商業(yè)價值和他的所有的價值都是最高的,這是最好的黃金時間,商業(yè)活動、廣告代言全都來找你,這正是在最熱的時候,而我卻在最熱的時候選擇退場,我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選擇離開?因為我想真正把《北京青年》的精神做一個延續(xù)。
“權(quán)箏”這個27歲的女博士,原本是大學老師,想把一輩子都交付給何東。其實是權(quán)箏點出了何東優(yōu)柔寡斷的性格才讓他有勇氣去重新走一回青春。陷入到失戀的痛苦之后,權(quán)箏也辭職去追逐自己的愛情,開始干各種零活,開酒吧后的她在創(chuàng)業(yè)中快速成長,贏得了何東的求婚。
馬蘇(飾演 權(quán)箏):權(quán)箏是這部戲里改變最大的人,我覺得自己和權(quán)箏相似的地方都是比較傳統(tǒng),按照家里的安排長大??赡芨逃嘘P(guān)系吧,小時候聽爸媽的話,但是覺得缺點兒自己的東西。我晚回家的話,爸爸就坐著等我,我回來他才睡覺,讓我特別有壓力。有人說,你不覺得這個戲不切實際嗎?可是我覺得我們很多人都有這個重走青春的沖動。
改變后的權(quán)箏像我自己。女人肯定要有自己的天地,應該讓他們男人有些壓力,但傳統(tǒng)不能丟?;橐龅木S系也是應該這樣吧,應該學會做游戲,婚姻要自己想辦法玩起來?!巴娌皇恰白鳌?,要有互動,在很簡單的生活中,你可以安排一些事情,生活中有很多游戲跟朋友玩的也可以跟愛人玩。
以前連旅行的時間都不會給自己留下,總怕錯過戲,錯過機會?,F(xiàn)在心態(tài)有一些變化,這是跟導演學的,想先去個有海的地方,曬太陽,純度假。等九月份王麗坤回來,加上姚笛,我們姐仨兒打算出去玩一趟,找落地簽方便的地方。我們拍了戲之后成了閨密。以前三人都是勞模,一直在拍戲,不約而同想到,我們能去玩玩嗎?豐富一下自己的人生嗎?
網(wǎng)友赤葉青楓:從2007年的《奮斗》、2009年的《我的青春誰做主》到現(xiàn)在的《北京青年》,趙寶剛導演用“青春三部曲”將年輕人從初入社會的迷茫到青春末尾的掙扎這些過渡狀態(tài)都毫無遺漏地展現(xiàn)了出來。不過與前作不同的是,《北京青年》不再青蔥,它像一首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搖滾樂。在勵志與思考之余,更有吶喊。土生土長在北京的這四個堂兄弟都是標準的社會人,青春已經(jīng)悄然走遠,卻幾乎在一夜之間推翻現(xiàn)狀,放下一切,說走就走,去尋找真正的自我。這么做當然很冒險,但年輕沒有失??!
在此過程中,兩代人價值觀激烈對撞是最大的看點。趙寶剛抓住內(nèi)核,就是當代年輕人看似衣食無憂,但其實在精神層面上一再陷入成長困局——父母的珍視讓這一代人被剝奪了冒險的可能性,幾乎每個人都被報以“安逸度日”的期冀。年輕人在看似一切都通往幸福的軌道上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實則生活空間的狹小與平淡已經(jīng)讓他們無法喘息,而最終下決心與所擁有的一切告別,重新選擇自己青春的可能性被放大之后,他們選擇了出走,并經(jīng)歷洗禮與新生。
自己想走的那條路,注定會很曲折坎坷??嗬鄞驌簦y(tǒng)統(tǒng)包括。但無論如何,都不要等到像臺灣大眾銀行廣告里的那一行老年人,垂垂老矣才想要去環(huán)島旅行,完成青春未竟的夢想。就像《北京青年》告訴我們的:成長,遠遠比成功更重要。
讓我們掙脫牢籠展翅高飛,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吧—— 趁你我尚未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