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坤,王 萌,朱金鳳,王桂竹
(通化師范學院 制藥與食品科學學院,吉林 通化134002)
乳香來源于橄欖科植物膏氏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h Birdw)或鮑達乳香樹(Bosweliabhaw-dajiaaa Birdw)及野乳香樹(Boswellia neglectaM)皮部滲出的或經(jīng)刀割滲出的樹脂.乳香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損傷,瘀滯疼痛,瘡瘍癰腫,瘀血阻滯所致的心腹疼痛癥瘕積聚,風濕痹痛等病癥.乳香的主要成分為樹脂60%~70%,樹膠27%~35%,揮發(fā)油3%~8%,其揮發(fā)油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和強烈刺激作用,多炮制后入藥.本研究利用水蒸氣蒸餾-氣質聯(lián)用法對乳香炮制前后的揮發(fā)性成分進行分析,為進一步探討乳香炮制的科學內(nèi)涵奠定基礎.
GC-MS聯(lián)用儀;真空鼓風干燥箱;調溫電熱套(北京中興偉業(yè)儀器有限公司);電炒鍋;燃氣灶;MP21001型電子天平(上海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揮發(fā)油提取器;球形回流管;圓底燒瓶(1000ml);25ml量筒;1000ml量杯;研缽.乳香購于吉林通化醫(yī)藥大廈,經(jīng)由通化師范學院于俊林教授鑒定為橄欖科植物膏氏乳香樹皮部滲出樹脂.
(1)生乳香:取乳香,凈制除去雜質,切制大塊搗碎即得.
(2)酒制乳香:取生乳香100g置鍋內(nèi),用文火加熱,炒至冒煙,表面微熔,噴淋10g黃酒,再炒至酒液被吸盡,表面呈油亮光澤時,迅速出鍋,攤開放涼.
(3)烘乳香:取生乳香500g,均勻攤開到平盤中,厚約0.5cm,置已衡溫的烘箱內(nèi)140 ℃烘15min左右,迅速取出,放涼即得.
(4)乳香揮發(fā)油的制備.取生品及各炮制品60g,分別放入圓底燒瓶中,加入250ml水,加玻璃珠數(shù)粒,接揮發(fā)油提取器與回流冷凝管,加水使充滿揮發(fā)油測量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燒瓶時為止,置電熱套中緩慢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5h,至測量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熱,放至室溫,開啟揮發(fā)油提取器下端的活塞,將水緩緩放下,至油層上端到達刻度0線上面5mm處為止,放置1h以上,再開啟活塞使油層下降至其上端恰與0線平齊,讀取揮發(fā)油總量.揮發(fā)油為淡黃色透明的油狀液體,具有特殊的濃郁香味.用乙醚萃取,密封后冷藏,待測.
(1)色譜條件.GC:Agilent 19091S-433毛細管色譜柱(30m×0.25mm×0.25um);進樣口溫度250℃;載氣為氦氣;流速為1.0ml/min;分流比為10:1;進樣量為1.0ul;升溫程序:初始溫度為40℃,最高溫度為280℃,升溫速率以15℃/min升至150℃,以5℃/min升溫至280℃,保持2min,運行時間37.33min.
(2)質譜條件.MS:離子源:EI源;離子源溫度:230℃;四級桿溫度:150℃;電子能量:70eV;質量范圍m/z30-550全程掃描;溶劑延遲:3min.
采用NIST02 標準質譜圖庫進行數(shù)據(jù)檢索,僅計算匹配度大于80%的鑒定結果,并用峰面積歸一化法計算樣品中各組分的相對含量.
SD-GC-MS 分析乳香炮制前后的揮發(fā)油成分.SD-GC-MS 分析乳香及各炮制品揮發(fā)油的總離子流見圖1~3,檢測結果見表1~3.
圖1 生乳香揮發(fā)油組分總離子流
圖3 烘制乳香揮發(fā)油組分總離子流程
結果顯示,生品乳香揮發(fā)性成分中碘代十八烷含量比較高,占55.797%,酒制乳香揮發(fā)性成分中含量比較多的是三十烷,占29.733%,生品乳香與酒制乳香從揮發(fā)性成分種類看基本為烷烴類化學組分,炮制前后沒有明顯變化;烘制乳香揮發(fā)性成分中正辛醇、醋酸辛酯含量較高,分別占9.518%、37.889%,與生品比較看,揮發(fā)性組分變化較大,一些衍生物類成分經(jīng)過烘制后產(chǎn)生較多,含量較高.
表1 生乳香揮發(fā)油化學組分及其相對含量
表2 酒制乳香揮發(fā)油化學組分及其相對含量
表3 烘制乳香揮發(fā)油化學組分及其相對含量
生品乳香與酒制乳香揮發(fā)性成分多數(shù)為烷烴類組分,在較長的保留時間中,一些烷烴類化合物又再次出現(xiàn),其相對含量有所增加,由此可見,經(jīng)炮制后,盡管揮發(fā)油的含量及組分變化不大,但組分的含量有所改變,說明酒制乳香對其揮發(fā)性成分影響不大,提示乳香的酒制炮制機理研究應從其他方面進行探討.烘制乳香揮發(fā)性成分GC-MS分析, 得到一些烷烴衍生物類化學組分,且多為小分子的化合物,分析可能與高溫處理使得生品中烷烴類成分發(fā)生結構改變有關,應該對其炮制機理、炮制工藝作進一步的研究,為乳香的臨床合理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盧兗偉,王琦,李勝群,等.氣質聯(lián)用法分析炮制對乳香揮發(fā)油的影響[J].中成藥,1996,18(11):20-22.
[2]錢百炎.乳香炮制方法及成分分析的探討[J].中成藥研究,1982(12):15-17.
[3]崔銳,周金云.乳香化學和藥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學雜志,2003,38(6):407-410.
[4]劉超.淺談乳香的炮制方法[J].中成藥,1990,12(1):17.
[5]侯嶸嶠,李春英,郭曉昕.沒藥炮制方法的改進[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1997,14(3):221-223.
[6]蔣珠花.乳香去油炮制方法的工藝改革[J].華夏醫(yī)學,1997(6):769-770.
[7]蔡立明.乳香等含揮發(fā)油樹脂類中藥炮制方法改進[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0,11(4):304-304.
[8]劉洪玲.乳香揮發(fā)油化學成分的氣相色譜-質譜分析[J].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2):2.
[9]王勇,潘國梁,陳彥,等.4種方法提取乳香化學成分及其GC-MS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05,40(14):1054-1056.
[10]石上梅,田金改,王寶琴.進口乳香藥材的檢測方法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2,27(3):17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