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式育兒法層出不窮,當指導我們的聲音越來越多,我們需要沉靜一下,回歸初心。于是,我們發(fā)現(xiàn),無論成就有多大,內(nèi)心多堅強,在孩子面前依然有措手不及的那一刻。世上本來就沒有完美媽媽!但我們或暴露或潛伏的好媽媽基因,隨時被激活!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b>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
從教多年,現(xiàn)從事家庭教育研究
及咨詢工作。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說,女性天生都是有母愛的。不過也有些女性在對待自己的孩子時,不知道怎樣去愛。這大多和她們自己的童年經(jīng)歷有關。她們在小的時候可能曾有比較不幸的童年,受到過精神虐待。于是她會把自己經(jīng)歷過的行為轉(zhuǎn)嫁到孩子的身上。很多人并不想這樣,但卻無能為力。然而,做媽媽是可以學習的。我們可以不斷讓自己完整,讓自己好媽媽的部分顯現(xiàn)出來。
“父母的時間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b>
馬慧敏 大女兒8歲,二兒子5歲半,小兒子8個月,
香港維多利亞幼兒園家長教師會副會長
大約在三四年前,我還是一位職業(yè)女性,每天上班,五六點才下班。這幾年,我放了很多時間在孩子們身上,也不是做了什么特別的事情,就是和他們多在一起生活。他們問我很多問題;我看見他們做了一件事情,或者看見別人做了一件事情,都有機會跟他們分析這件事;或者跟他們一起去體驗。我覺得這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好的長大的經(jīng)驗。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家庭允許我把那么多時間投資在孩子的身上。如果大家希望把一件東西投資給孩子,一定不是金錢,或者是禮物,其實,最寶貴的就是時間。
“善待自己,其實每位媽媽都是公主。”
蔣佩蓉大兒子19歲,二兒子17歲,小兒子11歲,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
商務禮儀和兒童禮儀培訓專家
不要得罪自己
剛當媽媽的時候我也手足無措,焦頭爛額。但其實,孩子能有的成績超乎我們的想象。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有一次,她喂奶的時候,累得不行,結果把孩子掉在了地上。即使這樣的狀態(tài),孩子還是可以活很好。所以無論你犯怎樣的大錯,只要用心了,肯定會做得很好。雖然說不用太焦慮眼前的細節(jié),但我們中國人大多會有一種超大的內(nèi)體系傾向。那就是,我們很容易得罪自己。哪怕只有一點點錯,我們都會很內(nèi)疚自責,其實,這才是最大的敵人。要是媽媽時刻焦慮,時刻內(nèi)傷,那么孩子也會被這種情緒傳染到。
做公主,不做直升機媽媽
直升機媽媽指的是那種不管孩子發(fā)生了什么問題,都立刻趕赴現(xiàn)場,并且指導個沒完的媽媽。美國有研究顯示,學歷比較高的媽媽,她們的孩子都比較弱。因為媽媽太能干了!所以孩子們的能力得不到發(fā)展,而且也會不夠自信。所以我覺得,女人在外越有成就,能力越強,越要學習在家里弱化自己。讓自己做公主多好!
我的性格比較溫順,但我也會刻意地讓孩子們來幫我。比如出去購物,我一定要控制,不拿任何東西。你瞧,這次出遠門,60多千克的東西都是男士們負責的,而我只要拿好自己的小皮包就可以了。對于孩子們來說,他們也明白了扛重是男人的責任。不是我不行,而是我們要制造機會讓孩子們能夠幫助我們,況且孩子能幫媽媽做事情,他們自己也會很高興。剛開始很難,我也有“拯救者”的欲望,但我堅持了一段時間,現(xiàn)在就會比較輕松。所以,我們不要老是抱怨:“他們這些人根本沒有用!”其實,沒用的人是我們自己制造出來的。
媽媽團隊很重要
每當有苦惱需要發(fā)泄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互助的團隊,那就會好很多。因為緣分,我們有一個媽媽團。每個禮拜我們都會聚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有時候會有主題,有時候也會比較隨意。因為我們都是職業(yè)人士,所以各種背景的朋友都可以聊自己的專業(yè)。最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共同面對問題。我記得有一個心理學教授,她的兒子便秘,7天都沒有大便,她不敢跟婆婆或者媽媽講,怕她們覺得她是壞媽媽。我們都很著急,幫她去找資料,醫(yī)生成員也紛紛出意見。等到下個禮拜,得知她兒子大便了的消息時,我們都為她高興。我們的團隊有相同的價值觀,互相保密、聆聽,支持不指責,充滿正能量。
“處理好自己的內(nèi)在小孩?!?/b>
陰麗萍 兒子7歲,CCTV編導
孩子剛出生時,我曾經(jīng)在冰箱上貼了一張條子:我要做個70分的媽媽。如今孩子7歲了,我越來越意識到,生了孩子只是我們作為母親的一個小小開始,當媽媽是一個不斷修煉、充盈的過程。在孩子成長的過程里,我們有時生氣、悲傷、害怕、孤獨、感覺不到愛、不自信,這個“內(nèi)在小孩”模式控制了我們很久,何時發(fā)作似乎也不由我們決定,面對它我們常常感到無力。然而我們還是要感謝它,愛它,它代表我們的成長歷史,它需要我們肯定它,然后攜起它一起前行。我想,如果能夠處理好自己和自己的關系,當好自己內(nèi)在小孩的好父母,就能放下焦慮、從容自在了。這樣才有能量滋養(yǎng)自己、滋養(yǎng)孩子。
“不要忘了做父母的本能?!?/b>
胡萍 兒子20歲,獨立研究人
每個動物都有愛自己孩子的本能,人類也不例外,當然,這種愛的理念和方式可能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我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其實本能才是最重要的。比如我的心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感覺到他不舒服,這就是本能,并不是從理論中能夠?qū)W來的。當我感覺到我這樣做使得他很痛苦,就得去想一下他的痛苦到底是為什么?是不是我真的做錯了?還是我沒錯,他該受這個痛苦?在反思的過程中,本能又會上升到理性的思考。但本能是不可以丟棄的重要元素。
“法國媽媽說她們什么也沒做?!?/b>
Pamela Druckerman
美國人,3個孩子的媽媽,現(xiàn)居住在巴黎
專欄作家,曾任美國《華爾街日報》記者
為什么法國孩子不亂扔食物?為什么法國父母從不訓斥孩子?那圍繞在法國家庭搞得不可見的文明力量究竟是什么?大多數(shù)法國媽媽都號稱她們什么也沒有做。那種我暫時看不見的無招勝有招的魔力,激發(fā)了我的母性和身為記者的好奇心。在一番探險之后,我發(fā)現(xiàn),想要擁有自己的教養(yǎng)風格,根本不需要什么特別的理論,需要的只是觀察“孩子究竟是什么”的不同視角。
“我不是萬能媽媽,但我可以和寶寶一起成長?!?/b>
李少林 兒子5歲,《貝瓦淘奇包》主編
主動嘗試各種方法
有了兜兜以后,我一直是帶孩子的主力。在月子里我就開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我覺得我是孩子的媽媽,這是太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之前已經(jīng)有了一些知識儲備,但后來還是遇到了很多問題,但我始終相信,我是最了解我的寶寶的,只要用心,我一定可以找出適合自己寶寶的辦法。
尊重不是選擇那么簡單
我常常看到育兒書里說要“尊重”孩子,我也特別認同這個觀點。但尊重是什么?讓孩子自己選擇去哪里吃飯?彈不彈琴?我總覺得,尊重并不是選擇那么簡單。
友好的環(huán)境布置
把家里的環(huán)境布置得更安全,把寶寶的用品收拾在他夠得到的地方,為他準備自己的書架、玩具盒。這些都是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減少不必要的干擾
我們一般不當著孩子的面看成人電視節(jié)目。如果看的話,就跟他一起看動畫片。3歲以后,會和他一起看看新聞。另外,也不會當孩子的面談論家庭教育、娛樂八卦等話題。我認為這些對孩子是一種干擾,對他并沒有什么幫助。
孩子不是玩具
有些大人喜歡逗孩子,比如非得指著男孩子說:“你是女孩吧?”其實這個年齡的孩子早就知道了自己的性別,對于大人這樣的發(fā)問會很困擾,或者不想回答這樣的傻問題。孩子不是我們的玩具,平等對話也是對他們的尊重。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
兜兜3歲以后,每天會問無數(shù)的問題。無論他問什么問題,無論表面看起來有多“傻”,我都會很認真地對待和回答。有時候我也不知道答案,我會坦率地告訴他媽媽也不知道,然后和他一起去利用資源找答案。我不是萬能媽媽,但我可以和寶寶一起成長。
寶寶給我學習的機會
和許多巧手媽媽相比,我的廚藝實在是很差。但自從有了寶寶,我希望寶寶吃得更營養(yǎng)一些,于是也開始學著做面包,烤蛋糕,烤餅干,烙餅。后來他學鋼琴、學圍棋,我也跟著學。原來我美工方面也特別差,手特別笨,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我竟然在媽媽當中還算是比較“心靈手巧”的,給我一個廢品,隨便就可以當玩具來創(chuàng)造、發(fā)揮,這些都是跟孩子一起慢慢發(fā)展出來的。所以,從這個角度,我真的很感謝寶寶,給了我這么多機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