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謂“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教師課堂上的教學,考查學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要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收獲又不大,就是低效教學或無效教學。因此,探究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技巧和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認真?zhèn)湔n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關(guān)鍵
提高課堂效率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制訂出周密的教學計劃,恰當?shù)匕才藕媒虒W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1.備教材。
教師要認真地學習教學大綱,系統(tǒng)地研究教材,明確各單元、各課的教學目標、要求、重點及難點,分析教材中練習題的難易及類型并進行適當?shù)脑鰟h;教師要認真、合理安排好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避免出現(xiàn)前緊后松或前松后緊的情況,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分散難點。
2.備學生。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xiàn)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可通過課堂提問、作業(yè)、適當?shù)目荚嚰罢n后交流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業(yè)基礎、學習態(tài)度等。教師要通過多渠道的反饋信息弄清哪些地方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共性問題,哪些是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有摸清學生的真實情況,才能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確定課堂教學的起點、難點、深度和廣度;才能面向全體、兼顧少數(shù);才能自如地駕馭教材、駕馭課堂。
3.備方法。
備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至關(guān)重要的一環(huán),教學任務和內(nèi)容要靠教學方法去實施。教師要根據(jù)每一課時的教學目的、要求、重點和難點,選定合適的教學模式,安排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各個步驟之間的銜接,確定好教學內(nèi)容的先后,設計出呈現(xiàn)新內(nèi)容的教學方案,選定突破口,以舊串聯(lián),使學生易于接受。此外,教師還要留出適當?shù)臅r間給學生思考和操練并注意操練形式的多樣化。
二、提高教師自身素質(zhì)
1.心理素質(zhì)。
英語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才能敢于探索英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才能具有克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在教學上才能取得成就。心理素質(zhì)較差的教師,要在學校設置的各種活動和比賽中,抓住機會,勇于挑戰(zhàn),表現(xiàn)自己,這是提高心理素質(zhì)的極好機會。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演講等其他活動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
2.綜合語言水平。
英語教師應該是專業(yè)的英語教師,具有系統(tǒng)而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和相應的聽、說、讀、寫的語言基本技能。教師的語音、語調(diào)要純正、流利、準確,并要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在課堂上要能聽出學生的語音錯誤并給予及時糾正,能就熟悉的題材進行說課并發(fā)表一些見解,能閱讀有關(guān)英語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能初步聽懂英語廣播與新聞。
3.組織教學能力。
教師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的語言組織要簡練、明確和有彈性。簡練是指語言簡短準確;明確是指意思清楚;彈性是指符合實際注意使用的輕重。
4.教學能力。
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固然需要教師精湛的教學技藝,于簡單中見精湛更能體現(xiàn)教師的水平,簡筆畫、即興表演、制作課件、使用多媒體和組織課外活動都能熟練掌握,需要教師進行長期艱苦的努力。目前,大學教材內(nèi)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主要形式是“情景會話”,趣味性主要依賴于對它的興趣。教師必須利用綜合教學能力,貫穿課堂,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教學“有度”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
不管做什么,都要有度,課堂教學也不例外。教師要把握好課堂密度,教學坡度。同時,教師還要注意教學適度。
1.課堂密度。
獲得時間上的最佳效益是課堂教學最根本的目標和出路。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經(jīng)歷反復訓練、實踐運用,才能真正獲得,這就要求英語教學以實踐為原則。在課堂上,教師要科學地分配時間,注意講練的時間與質(zhì)量,注重學生學習興趣和情緒的激發(fā),盡量做到安排有序。教學要以學生動口、動手的時間多于教師講授時間為原則,學生能練的要盡量組織學生進行訓練。
2.教學坡度。
教師的教學不可平鋪直敘。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要盡量做到以舊串新,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杜絕先難后易的現(xiàn)象,更要避免出現(xiàn)跳難現(xiàn)象。
3.教學適度。
教師的教學一方面應力求達到基本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要做到使授課內(nèi)容符合大多數(shù)學生的水平,照顧到各層次的學生。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關(guān)心學困生,對他們在學習中取得的任何進步應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促進課堂評價機制
1.及時贊揚、多加鼓勵、減少批評。
課堂上,教師真實、親切的表揚會帶給學生愉悅和興奮,會使他們對英語學習充滿自信、充滿激情。但贊揚不能過于平凡,教師要在學生能回答出有較大難度的問題或表現(xiàn)得比較出色或?qū)W生有所進步時,才能給予表揚。對回答不完整的學生要多加鼓勵,不能批評,引導學生把問題回答完整。即使學生回答錯誤,教師也不能傷害他們的自信心,不能抹殺他們的學習興趣,而應鼓勵他們重新思考。
2.評價要多元化、多樣化。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從評價客體轉(zhuǎn)向評價主體。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在學生以多種方式積極地參與評價過程。教師可以把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營造開放、寬松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使參與評價的學生在評價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們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效地調(diào)控自己的學習過程。
課堂應成為師生情感交流、思想互動的樂園。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情感和健康的心態(tài),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陶醉于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從而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增強師生間情感交流,使學生充滿學習熱情
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引導者,要注意和學生及時溝通,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一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二要容忍學生的錯誤。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它當成一次學習機會;三要加強情感投入,教師要以自己真摯的愛去感動學生;四要相互尊重和接納;五要講究課堂提問技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注意問題的多樣性。對于有些問題,教師不必要求學生給出唯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