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長期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學習非常被動,一旦老師沒有作業(yè)布置就無所事事。上課也是如此,只要老師沒有提出具體要求,他們就不知所措。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學習被動的局面呢?究其根源,是學生不愛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倘若我們只從學生不主動學習這一面分析,勢必就會把責任都推到學生身上,最終也是無果,因為學生確實不知道要學什么;從學生學習的情形分析學習原因,是因為教師給學生布置了明確的任務(wù),那么布置給學生什么樣的任務(wù),能讓學生主動學,從而不斷學習呢?我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三·四”自學任務(w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何謂“三·四”自學任務(wù)法呢?“三”,即學生課前的預(yù)習,課中的自主學習,課后的拓展學習這三個自主學習層面;“四”,即這三個層面中各有四個任務(wù)需要學生自己主動完成。
一、課前的預(yù)習
步驟是:(1)學習生字新詞,初曉課文主要內(nèi)容。(2)了解作者及其簡歷。(3)掌握本課寫作背景。(4)劃出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從而為課堂教學做好有效準備。如,《紫藤蘿瀑布》一課,課堂上,我從學生預(yù)習情況的了解中獲知:學生通過工具書,課文注解,學習和掌握了“迸濺、綻開、忍俊不禁”等字詞的音、形、義,為學習本課鋪平了道路。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很快地從文章中找出中心句:“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然而作者為什么有如此的感慨是學生難以揣摩的。但后來學生借助課外學習資源,了解到作者及其簡歷,尤其是了解到作者寫此散文的背景:當時因其小弟身患絕癥,作者悲痛不已而徘徊于庭院中,悠然見得盛開的紫藤蘿花,聯(lián)想到十年前的紫藤蘿花的稀落與被毀,從而“睹物釋懷”,感悟到人生如紫藤蘿花一樣苦難難免,終而發(fā)出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之感嘆。這樣學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學生還劃出了自己喜愛的句子,如“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等句,使課堂教學中“閱讀欣賞”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了賞析內(nèi)容;學生劃出的不懂的句子,如“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guān)系”等,使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了自主探究的主題,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了課堂面向?qū)W生實際的教學原則。
二、課中的自主學習
步驟是:(1)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2)作者是怎樣寫的?(3)作者寫得怎么樣?(4)同學自主交流有哪些問題不能解決或分歧?從而為深化課堂的學習交流與問題探究作好鋪墊。如《藤野先生》一課,從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可知: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課文,歸納出藤野先生關(guān)心“我”的四件事:①添改講義,②糾正解剖圖;③關(guān)心解剖實習;④了解女人裹腳。贊揚了藤野先生正直、熱誠、沒有狹隘民族偏見的高尚品質(zhì),抒發(fā)了作者對他真摯、深沉的懷念之情。學生初步理清了魯迅先生是以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組織材料的。課文按“我”在東京—“我”在仙臺—“我”離開仙臺后三個部分分別寫“我”在東京的見聞及感受;“我”在仙臺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和離別,以及“我”棄醫(yī)學文的原因;“我”離開仙臺后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對我的激勵與鼓舞。同學們覺得全文組織嚴密,脈絡(luò)分明,選用了典型事例,運用了白描、對比、映襯等方法刻畫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同學們在自主交流時對《藤野先生》主題的看法出現(xiàn)了分歧:有同學認為是贊揚藤野先生優(yōu)秀的品質(zhì)、崇高的精神和偉大的人格的;有同學認為是表現(xiàn)作者獻身祖國人民、不畏艱苦、不斷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的;還有同學認為是既贊揚了藤野先生的高貴品質(zhì),又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這一主題看法的分歧是課堂教學中合作探究的主要議題之一。
三、課后的拓展學習
步驟是:(1)摘錄課文佳詞麗句。(2)完成本課作業(yè)。(3)與相關(guān)閱讀課文對比學習,找出異同處。(4)預(yù)習下課學習內(nèi)容。從而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并將本課學習所獲得的知識能力遷移到課外閱讀和下一篇課文的學習之中。如《濟南的冬天》一課結(jié)束后,我檢查學生課后自主學習情況,學生摘錄的佳詞麗句有:澄清、寬敞、溫晴、空靈,“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等等,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的生字新詞,又為寫作語言的靚麗、生動儲備了豐富的詞匯。學生通過課堂同步練習的自我訓(xùn)練,進一步加深了對陽光朗照圖、雪后初晴圖、雪后遠山圖和空靈水晶圖四幅景物圖等課文內(nèi)容,濟南冬天的溫晴特點,寫景抒情的寫作特色,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等的感受與理解。在“比較閱讀”中,有的學生比較的是本單元的《春》和《濟南的冬天》的異同。學生比較出其相同的是:抓住特征安排順序,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營造意境,情景交融;其不同的是:《春》從多種角度描寫,描寫的季節(jié)也不同。也有同學比較的是《濟南的冬天》與《冬景》的異同。其相同的是:抓住冬天季節(jié)的特征,營造了意境,都有關(guān)于春天的描寫。其不同的是:《濟南的冬天》多濟南山水的描繪,虛實結(jié)合;《冬影》多細節(jié)描寫,有人物對話,實景較多。還有同學比較閱讀的是課外閱讀魯迅《雪》,體會到魯迅與本課別樣的寫雪方法:起筆有意發(fā)問,并且由此通貫全篇:一是把“雨”和“雪”作對比,借以引出下文的“江南的雪”;二是將具有冰冷、堅硬、燦爛雪花的“朔方的雪”聯(lián)系起來,為結(jié)尾用“雨”收束全文布下伏線。朔方的雪象征魯迅一樣的孤獨但有奮斗精神的革命者,而江南的雪則象征一些美好的但不能長久的事物……在對比閱讀中,學生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閱讀與寫作能力。最后運用自學方法自主閱讀《夏感》,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了知識與能力的遷移。
多年來,我通過“三·四”自學任務(wù)法,巧妙地將學生課前、課中和課后自主學習聯(lián)結(jié)一體,既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又不出現(xiàn)學習重復(fù)現(xiàn)象,并能把前后課文的學習有機地聯(lián)結(jié)起來,不斷地遷移學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自覺學習語文的習慣和閱讀能力,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既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又提升了學生閱讀水平與探究能力。學生的閱讀考試成績非常喜人:無論是平時的期中、期末考試,還是中考,學生閱讀題得分率均高于85%,受到同行及領(lǐng)導(dǎo)的贊譽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