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們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的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們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教育專家的話讓我們深思,給我們以啟迪,課堂教學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途徑和主要形式,而素質教育的核心內涵則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激活課堂,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現(xiàn)代教學的首要任務。
一、導入激活式——帶著興趣,帶著思索
從教十多年來,有效地導入課文,激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興趣學習英語、理解課文,一直是我探索的目標,鉆研的課題。因為我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從教十多年來,我采用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力求尋找最佳的教學方式。例如:(1)課前播放一曲奧斯卡百年經典歌曲。(2)挑選發(fā)音標準的同學介紹課文的背景材料。(3)讓學生課前在網(wǎng)上查找與課文有關的資料,課堂上相互討論,暢所欲言。(4)如果課文有較強的故事情節(jié),就讓學生在講解課文之后,以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表演?,F(xiàn)代教學論強調的是創(chuàng)造力,要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讓學生既能拓寬思路,又能以最佳狀態(tài)進入課文的學習。比如在講授新目標八年級上冊時,我用影碟機播放了墨西哥歌星里奇·馬丁神話般的世界杯足球主題曲,一石掀起千層浪,一下子把學生的熱情點燃,學生的注意力也完全回到課堂。接著我趁熱打鐵,引出話題,問題簡單、主題熟悉,學生的學習熱情澎湃,紛紛訴說各自的夢想。我把他們的夢想用彩筆以樹圖的形式掛在樹干上展示在黑板上。每個學生的夢想都很美好,他們有著高遠的志向。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聯(lián)想是豐富的,人人參與,很快就掌握了要學的內容,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無論是掌握課文的質量還是速度,都是驚人的。
二、形式活潑式——方式多樣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饋暢通
說起課堂教學,人們就會想到這樣的教學模式:復習—導入新課—講授新課—練習—布置作業(yè)。課堂活動為:(1)聽。聽老師、聽錄音、聽同學。(2)說。背誦、回答、小品表演。(3)讀。讀課文。(4)寫。作業(yè)鞏固。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有它的合理性。教師和學生已習慣此教學方式,但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缺乏生氣,學生缺乏熱情和活力。學生為學而學,枯燥沒興趣。
1.建立全新的腦圖——頭腦風暴。
實踐證明,每個人都有一種偏愛的學習方式。有些人是視覺學習者:當他們看到學習的內容以圖像形式出現(xiàn)時,他們學得最容易、最好。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通過交談的聲音或音樂學習。有些人則是觸覺/動覺學習者,通過觸摸或者親身運動,體驗和實驗時會學得更好。美國馬里蘭州洛克維勒斯特市特殊診斷研究公司董事林恩·奧伯來恩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中小學生在運動時學得最好,而大多數(shù)成年人則有視覺偏愛。但是,我們中大多數(shù)人把所有三種類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組合。只有當我們把大腦的許多巨大能量連接起來時,才能學得更快更好。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運用不止一個感觀進行學習,盡量通過其他感觀牢記信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一行一行地記筆記,但大腦不是以此方式運作的。大腦是將信息存儲在樹狀的樹突上的,它以類型和關聯(lián)存儲信息。因而,當你用大腦自身的記憶方法工作,就會學得容易、迅速。絕大多數(shù)學生在根據(jù)腦圖理解全篇課文后表示,學得更輕松,記得更牢固。
三、探索有活力——思維有深度,見解有創(chuàng)新度
教育學家卡羅爾、布盧姆、哈爾施費格等人多年來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進行深入研究,他們的研究表明:(1)教學活動情況應以學生參與的程度衡量。(2)學生的參與情況體現(xiàn)在積極學習時間的長短上。(3)學習機會和動機是參與的決定因素。(4)教學直接影響將學習機會轉化為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動機等其他因素。
在某些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只是被動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參與的動機不明確,老師只是讓學生以指定的方式參與指定的活動,盡管參與人次多,課堂活躍,但學生毫無主動性。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因而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如果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參與的活動就具有交際性,通過活動能收到明顯的學習效果,那才是學生的有效參與。而教師能做的就是: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在學習時進行積極思維,激活學生已有的圖式,并能準確、恰當?shù)乇磉_自己的見解和思想。
四、結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著懸念
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質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想提高課堂活動的質量,首先要靠教師精心設計課堂及課后的活動內容,且須遵循以下原則:(1)學生在做中學習。(2)學習應該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相關聯(lián)。(3)學習應該和課堂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相關聯(lián)。
在當今信息時代,光靠課堂上學習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光靠課堂上老師的灌輸也是遠遠不行的。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一切便利及當代高科技賦予的各種快捷的信息服務,自我充實,把課本知識及外界的現(xiàn)實世界相聯(lián)系。比如講授soccer的話題時,soccer是學生熟悉、熱衷的話題。學生中有不少球迷,他們遠遠不滿足學習有限的課本知識。因此,在學生學習課文之后,我讓她們去圖書館或上網(wǎng)翻閱、查詢有關足球的資料,合作制作一份關于球類的poster。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所需資料。學生們的張張poster圖文并茂,制作精美,內容豐富,涉及面廣。短短的一個星期教學,學生們獲得的知識遠遠超過我的想象,從范志毅到Ronaldol,Beckham;從甲A戰(zhàn)火到世界杯風云;從女足到中國足球之未來;從動畫片灌籃高手到NBA。我和學生都得到了一種全新的感受:全體學生參與這種課后教學活動,不僅可在活動和運用中學英語,更可以增強參與意識,提高自信心。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有效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總之,通過多種手段,激活課堂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的重要途徑。每一個教師都必須在“解惑”上多下工夫,既教知識,又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促使學生輕松而又敏捷地掌握、理解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