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編輯同志:
我是西藏軍區(qū)山南軍分區(qū)某邊防連3197哨所的哨長曾真。首先感謝《黨建》對我們邊防哨所的關(guān)注:貴刊2011年第10期還刊登過我的一篇短文《把〈黨建〉刻在邊哨石壁上》,隨后又寄來學習資料和生活用品,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北京的溫暖。
我所在的哨所位于青藏高原阿底斯山的皺褶深處,因3197海拔得名。通向哨所的臺階像個天梯,也是3197個。
我們哨所加上我共有5名戰(zhàn)士,都是英雄張福林的傳人。老班長張福林曾在渡江戰(zhàn)役、進軍大西南的戰(zhàn)斗中屢建功勛,在修筑康藏公路時犧牲,他生前所在的班被上級命名為“張福林班”。
哨所環(huán)境惡劣。記得第一次來到天梯下時,一條近乎70度的筆直石階橫在我們面前。站在起點往上望,絕壁上的哨所完全被籠罩在云霧中,宛若在天之盡頭。
此后,走天梯成為我們的生活常態(tài),手腳并用的攀爬需要2個小時。經(jīng)年累月,不知要往返多少次。反正很多戰(zhàn)友每年都要走爛十幾雙鞋。去年2月,我背主副食上山不慎滑倒,幸好被兩棵樹卡在半山腰,門牙卻被磕掉半個。
我們的“巴掌哨所”不足20平方米。這里一年有200多天的雨季,曬一曬太陽竟然成了一種奢望。
哨所的戰(zhàn)友對文化的需求強烈,上級決定把文化氛圍濃厚的《黨建》等書刊送上來。從去年開始,哨所每月的政治教育課上多了一個文化專題,起名也叫“文化大觀”,內(nèi)容有不少來自《黨建》雜志。
目前,哨所生活執(zhí)勤環(huán)境在改善,通了水、電,有了閉路電視、衛(wèi)星電話和電腦,四面透風的老營房和木板觀察崗亭都已成為過去,吃新鮮蔬菜的夢想也正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
來哨所的山道上,有我們留下的激勵我們前行的石刻,如“與人民在一起”“黨建”等。每當我們站在高高的哨所,看著腳下千仞絕壁,望著云霧盡頭的異國風光,堅守“國門”意念便隨之在心底升騰。
近年來,我們“張福林班”在建設西藏、維護西藏穩(wěn)定和邊境安全上做出了貢獻,榮立了集體三等功三次,去年哨所還被西藏軍區(qū)表彰為“耳聰目明觀察哨”。
新春將至,我們祝全國人民幸福安康!
曾真于3197哨所
2012年1月1日
?。ㄋ纬A 盛廣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