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您好!
我提筆寫這封信時,心在滴血,小悅悅的影子始終在腦海里纏繞。
坐在電腦前,那一幕鏡頭反復地播放:七分鐘內(nèi),小悅悅相繼被兩車碾壓,而18名路人卻視而不見。直到一名拾荒阿姨施以援手,小悅悅才被送往醫(yī)院搶救,終因傷勢過重而離世。
網(wǎng)絡上,到處都是悼念小悅悅的聲音:“天堂沒有來來往往的車輛”,“愿天堂沒有人心冷漠”……
一個年幼生命的離去,帶給我們的是巨大的心靈震撼,也引發(fā)了一場關(guān)于道德危機的大討論。
人們?yōu)楹芜@么冷漠,我們?yōu)槭裁床荒馨研倫偙饋??看完這則新聞,我的內(nèi)心十分困惑和苦惱。
我們在譴責那些路人冷漠的同時,我覺得也應該拷問一下我們自己。
“假如你剛好路過此地,你會上前抱起小悅悅送醫(yī)院嗎?”我問我自己。
“不會。我要急著去上班,我要急著去赴約,我要去接孩子……”總是有太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我,這點“小事”哪管得著!
“你會打一個免費電話給110或者120嗎?”
“現(xiàn)場那么多人,應該有人打了吧!再說,我一個路人打電話,警察會來嗎?醫(yī)生會來嗎?”
…………
再看到類似事件,我已經(jīng)麻木。我的鼠標總是繞開那個可能讓我內(nèi)心掙扎的網(wǎng)頁鏈接而去,我怕傷到跟事件圍觀者同樣自私、懦弱的自己,怕難以接受自己把自己架在道德法庭上進行審判的煎熬。
我是一個公務員。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看到一個挺著大肚子的孕婦上了車。我坐在中間的座位上,心想前面肯定有人會讓座的。
過了好一會兒,沒人讓座。售票員大聲喊道:“哪位乘客給孕婦讓讓座?”
問了好幾句,都沒人回應,我站起來低聲說:“坐我這兒吧?!?br/> 那個孕婦坐下后,一個勁地說謝謝,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嘴里直說:“沒什么?!闭f實在的,我認為這是小事一樁,但我非常不習慣別人異樣的眼光。
經(jīng)歷這事之后,更多的時候,我上車就往后走,往一個輪不到讓座的座位坐下。我不是不想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而是不想當著眾人的面去幫助別人。
為什么在善舉面前躲閃和逃避?
我想可能是羞于做吧!好像別人看到我是為做好事而做好事,為積德而積德。我不想因一點點善舉而得到稱贊。
另一個理由,就是理所當然地想有人去做,不差我一個??偸窃谟^望、在期盼、在等待,最后善心因旁觀等待而冷漠、而變質(zhì)。
我不知道與我有同樣心境的人有多少?
為什么我們不能把小悅悅抱起來?為什么人們越來越冷漠?為什么我們總是羞于行善和習慣于觀望、等待?
一個困惑的公務員 梁實
201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