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72歲的前東德牧師阿希姆?高克宣誓就任德國總統(tǒng)。
此前,在3月18日舉行的總統(tǒng)選舉中,1240名議員中的991人把選票投給高克。有媒體分析稱,高克獲得如此之高的支持率,是因為他曾參與推翻東德并高效處理秘密警察檔案,享有較高聲譽,對自由的執(zhí)著追求為他贏得了在德國人眼中“應(yīng)具有高尚道德”的總統(tǒng)桂冠。。
高克當選創(chuàng)造了聯(lián)邦德國歷史上的多個新紀錄:第一次牧師被選為總統(tǒng),第一次由前東德民權(quán)人士當選總統(tǒng),第一次由無黨派人士出任總統(tǒng)。在聯(lián)邦德國總統(tǒng)排列表的顏色譜系圖上,位于最頂端的高克是灰色的,他不隸屬于任何黨派,因為黨派原則與他畢生追求的自由相悖。
1940年,高克出生于波羅的海邊的羅斯托克城。父親是海軍中尉,母親是辦公室文員,兩人均為納粹黨成員。1951年6月,父親被秘密帶走并被蘇聯(lián)軍事法庭判刑,罪名有兩條,一條是間諜罪,另一條是“煽動反蘇聯(lián)罪”,第二條罪行的證據(jù)是他私藏西方出版的航海學期刊。他隨后被送往西伯利亞勞改營。家人曾向東德有關(guān)部門和總統(tǒng)威廉?皮克寫信,但都石沉大海,毫無結(jié)果。
父親失蹤的那個夏天刺痛了高克,“父親的命運是教育我們的棍棒,對家庭毫無保留的忠誠使得任何與這個制度結(jié)盟的方式都變得不可能。‘咱們不參與,’母親明確干脆地告訴我們。我把母親的禁令爛熟于心,我憑直覺拒絕接受政府為其道德和政治目標所做的宣傳,因為它給我們帶來了傷害和不公?!?
1955年秋天,聯(lián)邦德國總理阿登納訪問莫斯科,敦促蘇聯(lián)釋放德國戰(zhàn)俘。這年10月父親回來了,但這并沒有改變整個家庭對東德政府的拒絕態(tài)度,因為父親成了一個幾乎沒有牙齒的陌生人。
高中畢業(yè)后,高克夢想當記者,但像他這種“黑五類”分子從一開始就被體制排除在外。在舅舅的鼓勵下,高克決定讀神學,因為教會是這個極權(quán)國家唯一無法直接干預(yù)的機構(gòu)。1967年,他開始在梅克倫堡的福音-路德教會擔任牧師。
1974年,前東德秘密警察開始注意到高克,因為他把東德政府稱為“集團”,“與秘密警察和國家人民軍一起奴役人民”,而且他“把德國法西斯主義和東德社會主義進行對比” 。為此,高克還曾被秘密警察約談。
1989年秋天,高克參加了東德反對派團體“新論壇”,并在東德第一次民主選舉中當選為議員。高克提出了重要議題:設(shè)立特別委員會來監(jiān)督東德秘密警察的解散。1990年10月,高克當選為東德秘密警察檔案館聯(lián)邦專員。在他的領(lǐng)導(dǎo)下,秘密警察檔案被完好無損地保護下來,向公眾開放,成為許多受到傷害的市民要求平反的證據(jù),秘密警察許多見不得人的黑幕被曝光,而他也被人們稱為“秘密警察獵手”。從此,高克成了德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2000年,兩屆任滿后,高克離開了前東德秘密警察檔案處。在隨后的十年間,他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主持脫口秀,出版回憶錄,舉辦講座發(fā)表演說,揭露和譴責民主德國的罪惡。
命運似乎總是垂青于高克。已過古稀之年的他成為德國歷史上首位無黨派總統(tǒng)。沒有黨派之見,或許是高克成功當選的重要砝碼。但如何平衡朝野各黨,是他今后仕途的一大障礙。
高克面臨的另一大難題是,自己的個人生活也引來了批評的聲音。1991年,高克就和結(jié)婚32年的格希爾德感情破裂。二人分居多年,但一直沒有正式離婚。從2000年開始,高克和比自己小20歲的女記者丹妮埃拉?莎特生活在一起。身為基督教牧師,卻同非婚女子同居12年,這讓高克飽受爭議。
更讓高克糾結(jié)的是,原配格希爾德最近打破沉默,表示她無意離婚。而女友莎特方面也無意“讓路”,莎特已決意辭去工作,跟隨高克入住柏林總統(tǒng)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