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臨近,校園里跳蚤市場正風行,在各大院校的便道旁可以看到一排排小地攤。這些跳蚤市場有自發(fā)的,有學生會組織的。擺攤的有自己學校的,也有臨校的托著大箱子來“趕場”的。有的平日天天有,有的只有雙休日才集體出攤,有的下午擺到晚上,成了夜市。交易物品從書本、衣服、飾品、杯子等一應俱全,甚至連電腦鍵盤、耳機、開水瓶、水桶、臺燈等小物件應有盡有。
隨著顧客的增多,跳蚤市場上氣氛逐漸變得熱鬧起來,路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男男女女來回穿梭,不時在各個攤位之間流連。叫賣聲、砍價聲不絕于耳。低年級同學非常喜歡逛大學里的跳蚤市場。除了能買到學習用的課外書、復習資料外,還能淘到心儀的小飾品、小文具。大學里的跳蚤市場除了物美價廉之外,就是用著放心。由于大學生用品升級換代更新加快,特別是大學畢業(yè)生,面臨著許多閑雜物品急需處理,因此,大學跳蚤市場應運而生。對于買賣雙方,跳蚤市場不僅僅是一個商品交易場所,更像一個旅游景點,來逛的人往往漫無目的,見到自己喜歡的就買下,用不上權(quán)當看風景。
這里沒有城管的騷擾,可隨意擺、隨意賣;這里沒有漫天要價,但可討價還價;這里沒有強買強賣,無論買與不買都會笑臉相迎,熱情相送。這里沒有斤斤計較的市儈味,反而人情味十足,學生味濃郁。叫一聲師兄,道一聲師妹,可以半賣半送,可以賣一送一。一聲由衷的問候,一句簡單的溝通,換來的是默契的回應和熱情的笑容。校園如同家園,同窗情同手足。對母校的依戀,對舊物的懷念,都深深的交融在這喧鬧的人流中。跳蚤市場不僅吸引了眾多在校大學生的參與,家長、老師及學校附近的許多老人和小孩也紛紛加入了掃貨的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