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峰 邢現(xiàn)召
(欒川縣公路管理局,河南 欒川 471500)
GPS平面控制網(wǎng)按C級的精度要求布設,最后將邊長投影至海拔1500m的高程平面。
開工前首先對施工區(qū)平面控制網(wǎng)起始坐標點采用全站儀按四等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和精度指標進行復核。在施工過程中,定期對所布設的加密導線網(wǎng)進行復測,以防止因施工而引起控制點的位移變形而影響施工放樣的質量和精度,復測結果應形成文字資料,報送工程監(jiān)理部。
水準路線的確定:在標段施工區(qū)間范圍內,沿線路兩側且距橋中心15m以外的穩(wěn)定位置埋設水準點標志樁并與復測加密的水準基點形成符合或閉合水準路線,相鄰兩加密水準點間距離控制在80~120m,以確保在進行施工測量高程放樣時能引測高程。
測設方法:外業(yè)測量時采用四等水準測量精度的技術要求進行觀測。
定期復核:對已測設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網(wǎng)應隨施工進度的推進,進行定期的復核測量,以確保施工全過程中高程測量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復核測量時按初測時的技術要求進行,復核測量成果應報送監(jiān)理部確認。
高程作業(yè)在溫度過高或折光影響較大時停止測量,往返觀測在較短的時間間隔內進行。同時距離測量進行了氣象改正,高差要考慮地球曲率和大地折光差的影響。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yǎng)小學生基本道德與法治觀念的重要課程,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師教學過程中存在宏觀性太強、教學方式單一和教學資源匱乏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強化社會實踐、開展生活化教學、完善多元化評價體系,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工程在開始放線施工之前,首先要與橋梁設計圖紙一致,認真的進行復核計算對工程施工圖中給出的所有測量放線起始數(shù)據(jù),需用附圖和表格的形式形成書面資料,對于經(jīng)過復核計算與施工圖紙的測量放樣數(shù)據(jù)不一致,需把原圖紙給定的數(shù)據(jù)以及其所在施工圖的位置記錄一起報送經(jīng)理部測量負責人,方便及時與設計單位溝通處理。測量是橋梁工程非常關鍵的工作,由于橋梁通常跨度比較大、樁位也比較深,所以要依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在不同的施工階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不影響作業(yè)情況下,要保證橋梁下部結構測量的通視性,工程周圍都要設立導線控制網(wǎng)。
為了便于控制工程的軸線和減少系統(tǒng)誤差,選擇Leica TCR802和LeicaTC702電子全站儀測設,距離精確度為2mm+2ppm,最小顯示單位為1mm,角度精確度為2,最小顯示單位為1。
為了更加精確的控制標高,選擇Leica NA 724電子自動安平水準儀控制,每公里往返測高程精度:2mm;放大倍率:24×;補償器設置精度:>0.5。
5.1.1 依據(jù)設計圖紙對各樁位中心點坐標計算出來,再采用極坐標法將樁位中心點準確測出,保證樁撅截面尺寸要大于或者等于3cm×3cm,標志點可以采用在樁面釘鐵釘表示。
5.1.2 每一個中心樁位的縱橫軸方向都必須有4個護樁設置。這樣方便樁基施工過程中進行檢校。
5.1.3 每次的樁位放樣不要少于4個樁位,放樣后要及時的檢查各樁位之間的距離和對角線的距離,確保無誤之后要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的技術員。
5.1.4 高程控制
在橋梁每根樁孔護筒上測設水準高程點以控制樁孔的深度,并用油漆做好標記,樁孔檢查以皮尺和測繩結合使用。
5.1.5 樁基砼澆筑完成后,在鑿毛的樁基頂上重新放出樁心,以便對承臺進行控制施工。
5.2.1 要在樁基施工完畢之后,在其面原地了測出高程控制點,來指導基坑的開挖深度。
5.2.2 基坑開挖后,還要及時的進行基坑標高,并對基坑尺寸進行檢查。
5.2.3 基坑檢查完畢無誤之后,可以根據(jù)設計圖紙的尺寸,用極坐標方法測放承臺十字中心線或者各承臺角點控制點。
5.2.4 測量完畢之后,要用鋼尺檢查各間點和對角線的距離,確認無誤之后以書面技術交底交予現(xiàn)場技術人員。
5.2.5 承臺模板立模之后要及時對其檢查,依據(jù)設計圖紙測放承臺十字中心線或各承臺角控點,可以在模板上使用紅漆作標志點,依據(jù)各點的拉線多模板各部位的幾何尺寸進行檢查,確保無誤之后方可以書面的形式進行技術交底。
墩身施工時,在選擇平面測量控制方法時,需考慮現(xiàn)場施工的實際情況,計算墩身各控制點的平面坐標,得到監(jiān)理工程師的確認之后,采用全站儀,用坐標法對墩身進行施工放樣。具體操作方法是:用全站儀照準后視點,測量前還要進行預估,測量的精度還要制在容許范圍內(垂直度控制在5mm以內)。
墩頂水準標高精度應與施工控制水準網(wǎng)復測精度相同,取位至0.1mm。由地面水準點傳遞高程至墩頂時,應以水準儀測讀接高,并懸掛剛卷尺進行復核。
6.1.1 進行墩臺沉降觀測前在基礎頂部臺座或承臺施工時埋設沉降觀測點。
6.1.2 每個墩、臺觀測點埋設穩(wěn)固后必須與高程控制網(wǎng)中的基本水準點聯(lián)測,確定其高程。水準測量精度不低于四等。
6.1.3 觀測以承臺砼澆注完畢后開始,在承臺施工后,在承臺頂面上、下游端或4個轉角處選擇固定的點位,并且進行初次觀測。
6.1.4 當墩身砼施工灌注完畢后,承臺頂部各個高程點再觀測一次,以比較墩身建筑前后的高程變化。同時及時將后一次各點的高程傳遞到墩身頂部附近不會被頂帽覆蓋的相對穩(wěn)固的構件上或墩身側面設置的標志處。當頂帽砼施工灌筑完成后,對上述高程點亦觀測一次。
6.1.5 承臺建成到墩身、頂帽建成,所測高程變化即認為系墩身、頂帽兩修建階段中橋墩可能發(fā)生的沉陷情況,可只將沉陷量記為觀測成果。此后即以墩頂水準標為固定的觀測點,其高程測量同時就與上述觀測點聯(lián)系,以避免沉降觀測的間斷。
6.1.6 沉降觀測成果按觀測時間和實測高程編制時間與高程關系曲線,可以清晰了解墩、臺沉降全過程。
6.2.1 橋梁墩、臺位移觀測通過墩、臺中心點位的位移變動測量來進行,主要目的是確保墩、臺中心點處于平面的正確位置。
6.2.2 墩、臺頂面中心標建立之后,通過中心坐標的不同時期觀測,以了解墩臺縱向(橋梁中心線方向)的橫向(橋墩中心線主向,與橋中心線正交)變異來說明。
6.2.3 墩、臺中心點位坐標不同時間的觀測資料是墩、臺位移觀測的重要依據(jù),建立專門的位移觀測記錄。
總之,橋梁正在向著跨徑大、結構輕、造型美的方向發(fā)展,對橋梁施工的要求更高。施工測量是一項精密而細致的工作,在保證橋梁施工質量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以上通過工程實際運用對橋梁測量方法深入研究,由于水平有限,還存在不足,還望行業(yè)同仁多多批評指正。
[1]王曉麗,吳娜.橋梁施工測量技術探討[J].科技致富向導,2011,(27).
[2]許秀波.論全站儀極坐標法在橋梁測量中應用[J].四川建材,2008,(01).
[3]朱建軍.極坐標法在公路橋梁施工測量中的應用[J].交通標準化,2005,(08).
[4]陳獻軍,黎瑾慧.鄭焦城際鐵路黃河大橋工程測量控制要點[J].鐵道勘察,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