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山客
精神到處文章辣,學問深時畫品精。讀以雞畫譽滿畫壇的國畫名家施祖銓先生的畫作,人自有一種意境邈遠、氣象豐盈、氣韻深長的感受。其實,先生的花鳥、山水和人物,也無不真情潑灑,意境深遠,色彩奔放,神氣怡然,在意到筆不到,似與不似之間,極具壯闊之美與波瀾之變。正因如此,近日在上海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祖銓先生的畫作,又一次刷新紀錄,拍出令人驚喜的高價,這是藝術(shù)的豐碩收成,也是畫家成就的見證。施先生的繪畫成就不僅局限于群雞百鳥,他的山水、花卉、人物還有詩文皆有上品之作。他以創(chuàng)新不離宗、繼承不離古之理念,以“不工者,工之極也”見長,形成了他張揚霸悍的畫風、古樸厚辣的書風、言情壯懷的詩風。
施祖銓師從諸多大師,但他并非一味步趨,而是人不失本色,畫但求自然,大膽突破,自成風格。先生筆墨所繪之處,恣意狂放而不失法度、天馬行空卻不離精神,往往具掃除膩粉呈風骨之意、有別具一格寫花鳥之妙,讓我們看到了他的畫作中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魂魄,筆下梅蘭竹菊的雅致,高山流水的曠遠,雞鴨成趣的意境,花蝶風荷的諧趣。而施老的正派、正直和剛烈、慈善是出了名的,他的人品口碑在畫界如出谷幽蘭,風中勁竹,彌久吐香,依然挺拔,這讓他的畫作更有了厚實之感和真摯之氣,使“錢塘雞王”人品畫風的美名更加遠播。
祖銓先生數(shù)十年讀書養(yǎng)性,幾十載涵泳墨海。他總是養(yǎng)精蓄銳在書齋,筆走龍蛇于宣紙,以圖文化積淀和獨特的視角眼光。他是一位勤勉的安靜者。為追求字畫神氣和朝氣、氣韻和氣象這種境界,他深知要擺脫傳統(tǒng)的束縛和物象的局囿,心緒逸出紅塵,超然物界之外,須讓自己的心靈先到達廣闊的精神天地,他不懈地投身生活,尋找營養(yǎng)滋補,如達摩面壁,苦心孤詣,研習歷史名家技法,博采眾長,汲取營養(yǎng)。他更以學養(yǎng)作大海,涵泳其間,將素養(yǎng)作靠山,依仗其厚,以低頭思索、關(guān)門讀書、奮然命筆的怡然境界,漫游才情交織的意境,徜徉物我兩忘的天地。
近年來,施老的書法作品也聲名鵲起,獨樹一幟。耐讀先生諸多書法作品,往往給人以美的感受、氣的通暢、詩的吟唱、畫的意韻。我深深感到他的書法有著恣意狂放、飄逸縱情的風韻,有著刀劍出鞘、馬嘶雷鳴的大氣,那是一種有神韻,具氣概的藝術(shù),決不是一些“漂亮”的字。他行書的流暢達意,草書的姿肆汪洋,那份墨凝柳骨,筆挺韓筋的遒勁和狂放,使書品清則韻遠,靜則氣沛,有如虎出深山,鷹擊長空,狂放之下不失法度,在造化中可窺真諦,在意境中抒發(fā)了感情、神韻和氣質(zhì),表現(xiàn)出疏朗、古樸、舒展和奇宕,有一種神飛雅逸之氣,具一種骨力遒健之概。
丹青有味,筆墨多情。施先生在幾十年的藝術(shù)探索上深深感到,脫離生活就下筆千言,漠視生活就空談造化,那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他不斷去審視生活的厚重和情趣,不斷地將傳統(tǒng)化解開來,以形成自己神似的筆墨。他從文學、美學和書法功夫等學科汲取營養(yǎng),使個人的作品更有特色,更富特點。正是不倦的讀書和采風,使得他的畫作注入了深厚的內(nèi)涵,流露出質(zhì)樸的平民情感,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為日漸行色匆匆的紛紜繁華,拂來了一股清新曠達之風。他的作品鉛華落盡,靈性畢現(xiàn),飽含著超越世俗、空明清純的心靈追求和精神境界,先生畫風的日趨生動,更有生氣,更具生意,筆下畫材的寬廣,各類禽鳥、花卉、山水、人物信手拈來皆是佳作,而且造形頗佳,出神入化,富有詩意,文氣彌漫。讓人品味到他的字畫那濃厚的書卷氣息和郁郁古風,其筆墨所繪之處,往往有只研朱墨寫意境,別具一格寫胸襟之妙。
施祖銓,1933 年2 月生于杭州。杭州錢塘書畫研究社社長,北京京華藝校國畫系教授,杭州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幼時酷愛書畫,1952 年拜義烏師范學校校長陳望斗先生為師,后又經(jīng)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陸維釗等名師指導,深得其妙,精于花鳥,亦善人物、山水,尤其善畫雞,被譽為“江南雞王”。
施祖銓先生在北京、深圳、新加坡、臺北舉辦過畫展,《人民日報》、臺灣《聯(lián)合報》等國內(nèi)外80 余家報刊專文介紹,1996 年2 月中央電視臺為他拍攝書壇藝苑(第47 期)人物寫真專題片,并在東方時空節(jié)目中介紹,被稱之為南派花鳥大師,華夏畫壇之星。
出版有《施祖銓花鳥畫集》、《施祖銓水墨畫集》、《施祖銓花鳥畫冊》、《施祖銓畫選》。其傳略被收錄《中國人物年鑒》和《中國大百科專家人物傳集》。祖銓先生獨步藝門,自成一派,畫路頗寬,山水、人物、花鳥、書法無所不精。近十多年來,他在國內(nèi)外舉辦了數(shù)十次個人畫展,80 多家媒體介紹過他的藝術(shù)成就,200 多幅作品參加過國內(nèi)外大展,并屢屢獲得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