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韻
烈日下的“補貼”
文/ 成韻
隨著酷暑季節(jié)的來臨,室外活動變成了一種折磨。對于早晚上下班的人們來說,盡管地鐵車廂里的空調吹來陣陣涼風,但擁擠的人流與局促的空間依舊使你的衣衫貼著脊背,汗流不止。但是,這樣的上班族仍得慶幸。因為,在寫字樓以外,露天的工作者得有更強的忍耐力,頂著烈日,猶如“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樣從事著他們的勞作。這些露天工作者大都是快遞人員、建筑工人、環(huán)衛(wèi)工人等,他們擁有一個統(tǒng)一的稱謂:農民工。
于是,“高溫補貼”伴隨著夏季的熱流進入我們的視野。這的確不是新的規(guī)定,幾年前各地皆有“高溫補貼”的規(guī)定相繼出臺,做得好不好暫且不說,光是普及率就不那么理想。閑聊時問起身邊一朋友,“你知道‘高溫補貼’嗎?”“什么是高溫補貼?”無奈的反問如同烈日的嘲笑。我的這位朋友經常流連于各大網站,卻對這一政策知之甚少。那么,處在城市底層又無暇上網讀報的廣大農民工們,“高溫補貼”政策到底會有多大成效?看來,對這些人而言,“高溫補貼”究竟能否落實到位就得取決于老板的“良心”了。
中國人歷來是能吃得了苦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惫爬系脑娋湓缇透嬖V我們,每一分耕耘與收獲皆來自你種的“因”,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餡餅”。上天的饋贈在于自身的努力與勤奮。此時的“酷日”,是今后萬般一切“果”的考驗。所以,“熱”這個僅僅是自然屬性的東西勢必打敗不了勞動者,耐熱早已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城市里,“高溫補貼”作為一種額外的福利給予農民工,而在農村耕種的農民們自然是沒有的。反過來,來自于農村的農民工在期盼工資不被克扣的前提下,哪還有意識向老板們爭取“高溫補貼”?即使有意識,他們敢嗎?
不過,好的跡象正在顯現(xiàn),媒體的宣傳與政府的監(jiān)管力度正在加大,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高溫補貼”不再只是一項政策,它更應融入到每個手握權力者的心里,表現(xiàn)在他們對職工或下屬的關懷意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