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偉
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的科學與文化
■孟建偉
我們今天正在迎接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代??梢哉f,這個時代的序幕剛剛拉開。無疑,從講物質、講經濟再到同時講文化、講精神,這是一個無比巨大的進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關于生產方式的巨大進步,即從以粗放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為主的生產方式逐步向以高新科技產業(yè)和文化產業(yè)為發(fā)展重點的生產方式的轉變;二是關于生活方式的巨大進步,即從單純強調物質生活的生活方式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重的生活方式轉變,從而不僅重視人們在物質生活層面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且還關注人們在精神生活層面的自由、解放和幸福。
如何實現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有許多問題需要深入探討。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關于科學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其實,科學本身也是一種文化(可以說屬于廣義的文化)。因此,它同我們今天所講的狹義的文化(以人文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有著很深的關聯。所謂科學與文化的關系,主要是指科學與人文文化之間的關系。今天,我想重點談談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的科學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問題。
首先,科學的劃時代的進步需要依托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背景。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將為科學的發(fā)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動力,幫助科學更好和更加全面而完整地實現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
在文化不夠發(fā)達的年代,科學成長和發(fā)展的背景和動力往往只是單一地依靠社會的經濟和技術的需要,相應地,科學的價值也往往只是單一地表現為經濟價值和技術價值,同時,科學精神也往往被簡單地等同于實證主義和功利主義。社會的過度功利化導致科學的過度功利化;反之,科學的過度功利化又加劇社會的過度功利化。這一切顯然都同社會的文化缺失密切相關,是社會的文化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科學的文化缺失。
然而,到了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年代,科學成長和發(fā)展的背景和動力將發(fā)生很大變化,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的經濟和技術的需要,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社會的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因為不僅高新科技產業(yè)需要科學來支持和支撐,而且精神文化事業(yè)同樣需要科學來參與和扶植。相應地,科學將全面而完整地體現其意義和價值,不僅體現其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技術價值,而且體現其巨大的精神價值和文化價值。最終,科學將作為整個人類文化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員,不僅推動著人類在物質生活層面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且推動著人類在精神生活層面的自由、解放和幸福。也就是說,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不僅在經濟和技術層面賦予科學以動力、目的、意義和價值,而且在文化和精神層面賦予科學以動力、目的、意義和價值,從而使科學在劃時代地實現其全面而完整的意義和價值的同時,也使科學本身劃時代地得到迅猛而健全的發(fā)展。因此,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給了科學又一個新的歷史機遇。
其次,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同樣不能缺少科學和科學精神,同樣需要依托科學的劃時代的進步??茖W的劃時代的進步也為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供前所未有的科學背景和科學基礎,幫助文化更好和更加全面而完整地實現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
科學對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意義和作用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其一,技術層面。包括電視電影、音像制品、傳媒娛樂、藝術表演、動畫動漫、報刊雜志、體育比賽、服裝設計、工藝美術、出版發(fā)行等等在內的當代文化產業(yè),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依靠高新科技的強有力的支持。否則,就難以有巨大的競爭力。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沒有高新科技就難以有高新文化產業(yè)。
其二,方法層面。對文化的研究,屬于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范疇,因而需要借助科學的思想和方法,特別是實證的、數理的、邏輯的、分析的和實驗的方法等等。如何使人文學科真正變成人文科學?如何使社會科學提高其科學性?毫無疑問,自然科學的思想和方法的確有其極為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其三,精神層面。追求真善美是人類文化的終極價值和最高境界,而科學代表著人類文化中求真的維度。求真的維度同求善的維度和求美的維度三者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無論是追求公平和正義的道德之善,還是追求和諧和崇高的藝術之美,都包含著追求真理、真實和真誠的科學之真的元素。人類文化中要是沒有求真的維度,就難以有完整意義上的求善和求美的維度。因此,科學在整個人類文化中的精神意義和精神價值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實現需要依靠科學與文化之間的相互彌補、相互融合和積極互動,從而最大限度地用科學推進文化和用文化推進科學。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需要注入科學和科學精神;同樣,科學的大發(fā)展大繁榮也需要注入文化和人文精神。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既是科學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也是人文大發(fā)展大繁榮時代,更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交相輝映的偉大時代。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