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紅
中篇小說《憩園》是巴金抗戰(zhàn)時期的一部重要作品,這篇小說寫于1944年5月至7月,巴金用一個舊公館兩個家庭的故事,寫了“一曲世家子弟的悲劇與人生的挽歌”①,扣人心弦,發(fā)人深省。
小說敘事人是作家黎先生,他回到久別的故鄉(xiāng),遇到自己的同窗姚國棟,住進姚家五年前購置的公館“憩園”里。他見到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每天偷偷地溜進花園摘一枝茶花,黎先生出于好奇心跟蹤他,在一所破廟里,發(fā)現(xiàn)了接受花的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經(jīng)過反復的打聽,黎先生從姚家看門的李老漢口里知道,這就是公館過去的主人楊夢癡。隨著這位作家的眼睛和好奇心,作品引出“憩園”的舊主人楊夢癡的故事,原來他不務正業(yè),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很快將祖上的家產(chǎn)花光;家道衰落后,公館被家里人賣掉,自己也被大兒子從家里趕出來,他雖然悔恨不已,卻因一身積重難返的習氣而失去了改過自新的能力,淪為乞丐和“慣竊”,最后病死在獄中。那個掐花的孩子是他的小兒子寒兒,不顧母親、哥哥的反對愛著自己的父親,原諒他的過錯,并想用自己的純潔的愛拯救他。
《憩園》是巴金小說中意象豐沛的中篇,是“充滿感傷氣息的牧歌式作品”②。在《憩園》中,巴金塑造了楊夢癡這一具有性格深度與靈魂豐富性的人物形象,巴金通過這個人物寫出了舊式大家庭的生活觀念對人性的腐蝕力量。楊夢癡的墮落并不是由于天性,他的悲劇性的根源在于封建家族文化的制度,楊夢癡原本聰明、好強,即使流浪寄寓大仙祠仍翻看《唐詩三百首》,顯示了他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正如巴金在談到這一人物的原型時所說的:“換一個時代他也許會顯出他的才華??墒欠饨ㄅf家庭的環(huán)境殘害了他的生機,他只能做損人害己的事情?!雹蹢顗舭V屬于封建大家庭里的舊式人物,他幼時清秀、聰明,深得父親的寵愛,靠父親留給他的錢財過著放逸享樂的生活,等把家產(chǎn)揮霍一空,公館也賣掉了,他才稍稍醒悟了一點,陷入自責與懺悔之中。但舊日的生活所鑄就的品性已是根深蒂固、積重難返,而且長期放縱無度、游手好閑的生活也使他喪失了堅毅、刻苦的精神。并且舊家庭的那一套倫理道德、門第觀念已經(jīng)深深印在他的腦子里,他想重新做人,卻也無法丟開虛榮的身份意識,即使面對自謀生路的機會,如被推薦去作辦事員,也礙于大家子弟的面子而拒絕接受?!俺钥辔也⒉慌?,我就丟不下這個臉?!痹谑ゲ粍诙@的物質(zhì)條件之后卻仍堅持去過不勞而獲的生活,于是只有走上乞討與偷盜的墮落之途。
巴金在刻畫楊夢癡墮落的一面的同時,還描繪了他作為人的另一面。作為一個父親,他也愛孩子,高興之時常給小兒子講故事,還說要好好教他讀書。當生活將他拋入一個悲慘的境地里,他開始醒悟了,他知道家庭的不幸是他一手造成的,深感愧對妻兒,努力想掙扎起來做一個“好人”,但是環(huán)境造就了他的悲劇性格,悠閑放蕩的生活消磨了他的意志,他沒有力量使自己從墮落的泥坑中跳出來,回到家庭中,做一個正派的丈夫,慈愛的父親。而且,在自卑中他還有自尊,自尊使他不能在妻兒的冷眼惡語中過下去,他冒雨跑出了家門,寧肯死也不回家。巴金成功刻畫了楊夢癡矛盾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巴金在作品中是給這個形象以有力的批判的,巴金也讓楊夢癡陷入悔恨中,讓他否定自己,因為自我批判比通過別的形象來批判他更有力量?!俄瑘@》是一曲世家子弟的悲劇與人生的挽歌,就如楊夢癡離開憩園時對小兒子寒兒說的:“我到現(xiàn)在才明白,不留德行,留財產(chǎn)給子孫,是靠不住的?!痹凇逗笥洝防锇徒鹫f得更明白:“錢不會給我增加什么。使我能夠活得更好的還是理想。并且錢就跟冬天的雪一樣,積起來慢,化起來快。像這本小說里所寫的那樣,高大房屋和漂亮花園的確常常更換主人。誰見過保持到百年、幾百年的私人財產(chǎn)!保得住的倒是在某些人看來是極渺茫、極空虛的東西——理想同信仰。”
楊夢癡本是封建大家庭的敗家子,巴金在小說中對楊夢癡的批判是鮮明深刻的,但有一股潛流的涌動卻促使巴金將楊夢癡的命運寫成一曲世家子弟的悲歌與挽歌,如小說寫到當年憩園的主人一夕之間就淪落到沿街乞討,偷竊為生的地步,直如“南柯一夢”,“我也吃了一驚。我站起來,走出了大門。我向街中張望。我只看見一個人的背影:瘦長的身材,粘染塵土的長頭發(fā),和一件滿是油垢快變成烏黑的灰布夾袍。他走得很快,仿佛害怕有人在后面追他一般?!闭l能想到,他就是當年錦衣玉食、一擲千金的大家子弟楊三爺!巴金的筆墨透露出悲天憫人的色彩,使這部小說無意間成為一曲人生的挽歌。從這一意義上說,楊夢癡對故園的感情不只是對祖宗家產(chǎn)的感情,對過去富貴生活的眷戀,望著寒兒摘來的茶花他會癡癡流淚,吟詠“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他會黯然神傷,楊夢癡對于憩園的感情超出了對賣它換取金錢的誘惑,因為憩園里有他生長的全部記憶,花園的出賣帶走了他全部的生命根基?!暗鶢恐业氖肿哌M花園,那個時候花園的樣子跟現(xiàn)在完全一樣。我還記得快到八月節(jié)了,桂花開得很好,一進門就聞到桂花香。我跟著爹在園子里走了一陣。爹忽然對我說:‘寒兒,你多看兩眼,再過些日子,花園就不是我們的了’。我聽見他這樣說,我心里也很難過。我問過他:‘爹,我們住得好好的,為什么二伯伯他們一定要賣掉公館?為什么他們大家都反對你,不聽你的話?’爹埋下頭,看了我一陣,才說:‘都是為錢啊,都是為錢??!’我又問爹:‘那么我們以后就不能夠再進來了?’爹回答說:‘自然。所以我叫你多看兩眼?!矣謫査骸^賣不掉,我們就可以不搬家嗎?’爹說:‘你真是小孩子,哪兒有賣不掉的公館?’他拉我到茶花那兒去。這一陣不是開花的時候,爹要我去看他刻在樹上的字?!豢冒椎乃懒恕,F(xiàn)在只有一棵紅茶花了。爹指著那幾個字對我說‘它的年紀比你還大?!憧催@幾個字,我當初到的時候,我比你現(xiàn)在大不了多少。我想不到今天我們兩個會站在這兒看它。過兩天這個公館、這個花園就要換主人,連我刻的幾個字也保不住。寒兒,記住爹的話,你不要學我,你不要學你這個不爭氣的父親?!f:‘不要哭了。你聞聞看,桂花多香,就要過中秋了。我剛接親的時候,跟你媽常常在花園里頭看月亮。那個時候還沒有花臺,只有一個池塘,后來你哥哥出世的時候,你爺爺說家里小孩多了,怕跌到池塘里去,才把池塘填了。那個時候我跟你媽感情很好,哪兒曉得會有今天這個結果?’他又把我引到金魚缸那兒去。缸子里水很臟,有浮萍,有蝦子,有蟲。爹拿手按住缸子,我也扶著缸子。爹說‘我小時候愛在這個缸子里喂金魚,每天放了學,就跑到這兒來,不到他們來喊我吃飯,我就不肯走。那個時候缸里水真干凈,連缸底的泥沙也看得清清楚楚。我弄到了兩尾‘朝天眼’,你爺爺也喜歡它們。他常常到這兒來。有好幾回他跟我一起站在缸子前頭就跟我們今天一樣。那幾回是我跟我父親,今天是我跟我兒子,現(xiàn)在想起來我仿佛做了一場大夢?!覀冇肿呋氐焦鸹涞紫?。爹仰起頭看桂花。雀子在樹上打架,掉了好些花下來。爹躬著腰撿花。我也蹲下去撿,爹撿了一手心的花。過后爹去打開上花廳的門,我們在里頭坐了一陣,又在下花廳坐了一陣。爹說‘過幾天這都是別人的了?!贝酥械耐聪c追悔,簡直是把楊夢癡的悲劇詩意化了,本是敗家子的楊夢癡,為什么巴金會用這樣的筆墨來對其唱挽歌,這一股潛流就是巴金從基督教而來的懺悔意識。
約翰福音8章3~11:“文士和法利賽人帶著一個行淫時被拿的婦人來,叫她站在當中。就對耶穌說:‘夫子,這婦人是正行淫之時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們,把這樣的婦人用石頭打死。你說該把她怎么樣呢?’他們說這話,乃試探耶穌,要得著告他的把柄。耶穌卻彎著腰用指頭在地上畫字。他們還是不住地問他,耶穌就直起腰來,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谑怯謴澲弥割^在地上畫字。他們聽見這話,就從老到少一個一個的都出去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耶穌就直起腰來,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啊,沒有?!d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楊夢癡誠然是封建大家庭的敗家子,可是我們?yōu)槭裁匆顗舭V的罪呢?有誰不是罪人呢?有誰沒有過犯呢?這世上一個義人也沒有,楊夢癡畢竟是個悔悟的浪子。小說對楊夢癡的懺悔、同情、憐恤與饒恕,源于巴金心靈深處基督教懺悔思想的一次蘇醒。
巴金是有著純白的心、強烈的愛的根底的作家,他的母親給了他沸騰的熱血和同情的眼淚?!霸谖矣仔〉臅r候,她是我的世界的中心。她很完滿的體現(xiàn)了‘愛’字。她使我知道了人間的溫暖,她使我知道愛與被愛的幸福。”“因為受到了愛,認識了愛,才知道把愛拿來分給別人,才想對自己以外的人做一點事情,把我和這社會聯(lián)起來的也正是這個愛字,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柢?!雹芘c基督教有過接觸的巴金的母親影響了巴金,巴金不是基督徒,但巴金一生熱愛基督的人格。1928年24歲的巴金在法國留學時熟讀了新約的四福音書,“那里我也注意到《新約》,我喜歡讀《四福音書》,我也常引證它?!雹莅徒鹪诮o法國明興禮的信札中這么說。當然,巴金對《圣經(jīng)》和基督教僅僅是具有較接近的情感而非純粹宗教徒更神圣的理解,“至于他對福音的態(tài)度,更好說他對《新約》中的幾章或解釋《新約》的幾本作品的看法,是很接近托爾斯泰的。我們教會中對福音的快樂和神圣的解釋,在他的作品中便不會見到?!雹抟簿褪钦f,巴金對基督教的接受僅停留在道德教訓和人格魅力層面,因為巴金的理想不在天國而始終在地上。但為人類的復活而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的基督是巴金所仰慕的,也是巴金毫無怨言的一生追求,他始終為人類的命運和基督一起流著熱淚,悲天憫人地為一切善意卻又不幸的孤苦無告的人祈愿,懺悔。巴金說:“其實我的小說里有時候竟因此含了深的憂郁性,但這憂郁性也并不會掩蔽了那一線光明。我底對于人類的愛鼓舞著我,使我有力量和一切掙扎。”⑦這“深的憂郁性”是巴金懺悔情愫的情感源泉。
因而在《憩園》中對于楊夢癡這個性格復雜、內(nèi)心矛盾的“圓形人物”,巴金“盡管常常近距離地審其丑,卻又不時遠距離地審其美,這種必要時就置換審美視角距離的手法使作者得以將楊夢癡外在舉動和內(nèi)心活動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恰好地表現(xiàn)出來?!雹鄺顗舭V天資聰慧,有很高的文化修養(yǎng),但卻慵懶散漫,在自我設造的詩情畫意中流連徜徉,但社會是無情和殘酷的,所以一旦支撐楊夢癡這份詩情畫意的物質(zhì)基礎失去后,他便一下子處于彷徨無著、措手不及的尷尬境地,他根本就沒有設想過另一種生活和與之適應的方式,“于是錯位可笑直至可悲可嘆的行動便不斷產(chǎn)生。這時候他其實不過是秋風里隨意飄蕩亦隨人蹂躪的一片落葉。”⑨他信誓旦旦、痛哭流涕,“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對寒兒說的:“這是我的報應。我對不起你媽,對不起你們?!薄巴浳遥盐耶敵梢阉赖娜肆T?!钡撬膽曰诰腿缋罾蠞h所說的“人走錯了一步,一輩子就算完了。他要回頭,真是不容易。”因整個大家庭的拋棄而無法實現(xiàn)其歸屬,從而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
《憩園》的懺悔意識并不僅止于楊夢癡面對自身面對過去深深的負疚和自譴自責,而是擴展為巴金感嘆于楊夢癡的眼淚所作的超越式懺悔。巴金在這一人物的思想情感里添加了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正如巴金所說的:“其實這里并沒有神秘不可理解的地方,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場、觀點在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我的缺點不可掩蓋地暴露出來了?!雹膺@不可掩蓋的暴露出來的缺點就成了楊夢癡的缺點,反之,楊夢癡的缺點中也就包含了巴金的缺點,正是如此感同身受地投入,才使我們分辨出巴金在對楊夢癡的惋惜中滲透進的懺悔情愫,應該說這是基于基督宗教式的憐恤與饒恕。楊夢癡本是我們身邊之中的一個,他甚至也曾那么地灑脫俊逸,被寵愛的氣氛團團包圍著,就如巴金在談楊夢癡的原型,他的五叔時所說的:“他人長得清秀,人又聰明,所以我祖父特別寵他。當時要是有人批評他,哪怕是一句話,也會引起我祖父發(fā)脾氣?!?后來楊夢癡變了,他不再清秀,他的聰明也毫無意義,因為環(huán)境變了,更重要的是家庭周圍的人也在變。沒有了寵愛他的父親,家里的人可以隨意地奚落他甚至羞辱他,而旁觀者也不置一詞地冷眼旁觀,甚至他死了,也沒有任何人對他有任何負疚自責之情。巴金甚至以同情的口吻認同楊夢癡包養(yǎng)的老五更有良心,老五在成為別的闊人的小老婆后還存了三萬塊錢送給楊夢癡,而被趕出家門的楊夢癡有一次走路給他弟弟的私包車撞倒,他弟弟非但不讓車夫道歉,還順口吐了一口痰在他身上。耶穌說:“愛你的鄰舍”,“愛你的仇敵”,但對楊夢癡這個浪子,大家庭的人卻愛意蕩然無存,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嘲諷、惡劣的妒嫉和報復,“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边@句從二千多年前耶穌的口中說出的話回蕩環(huán)繞在我們耳畔,令我們警醒,是的,楊夢癡大家庭的人誰是沒有罪的呢,他們這樣欲用石頭打死楊夢癡,要置他死地,這不是對楊夢癡犯下的罪孽又是什么?若干年后,巴金面對舊的大家庭土崩瓦解而新的溫馨的小家庭悄然建立,這時那片瓦礫殘垣下的靈魂開始和巴金的記憶悠悠地對話,活的靈魂中就有巴金的五叔——那個《憩園》中的楊夢癡,歷史的距離如一盞長夜之燈點亮了生者和逝者共同的情愫——那是超越生死屬于基督的情愫。在這個時候巴金開始意識到那時的五叔身上其實也有著自己的影子、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命,開始意識到自己當時面對日暮途窮、心力交瘁的五叔的麻木和冷漠,開始意識到所有對五叔看似公正的譴責羞辱中的不公正,在上帝的眼中我們其實都是罪人,“我常常犯罪了!因為我不能愛人,不能寬恕人?!?于是巴金壓抑不住的懺悔之情洶涌而出化為《憩園》的主題,化為楊夢癡的形象。巴金對楊夢癡的懺悔也就是對基督的懺悔,因為我們沒有向孤獨不幸、迷失痛苦的人伸出援助的手,獻出饒恕的愛。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定楊夢癡的罪,楊夢癡也許就不會如此地潦倒淪落、心灰意冷,就不會早早地寂寞地離開世界。在這里,巴金也替所有其他的人向楊夢癡懺悔,說到底,還是我們害死了楊夢癡。在這個意義上,“憩園”的悲劇永遠不會止息,因為人們并沒有意識到自己依然會有楊夢癡同樣的境遇同樣的生活內(nèi)容,他們依然沒有為自己懺悔——像楊夢癡臨死前那樣。巴金在《談〈憩園〉》里說過:“作家也有為自己寫作的時候,這些人,可以說是為自己留一個紀念品?!边@里,巴金藉一個楊夢癡埋藏了自己的一段過去,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新的情愫——那種雋永悠深的對生活對人內(nèi)面的宗教式的體驗和思忖。
小說《憩園》真正完成巴金對楊夢癡這一人物的懺悔之情和與之相應的饒恕之愛主要是通過寒兒這個人物來表現(xiàn)的。兒子愛父親是人之常情,可是小說中像寒兒那樣依戀父親,原諒父親,癡心盼望父親回心轉意,苦苦地四處尋找父親,一心一意要改變父親的命運,這是巴金懺悔之情中饒恕之愛的生動體現(xiàn)。
寒兒對父親的愛是超越性的饒恕之愛。他既不是在即將崩潰的大家庭中得不到重視,得不到愛,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全部感情寄放在父親身上;也不是他自己的母親和哥哥待他不好,因此好像父親是他唯一可親近的人,便死死抓住父親不放,不管父親到了怎樣不可救藥的地步,也還是愛著父親。事實上,寒兒一家是和和氣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少了令母親、哥哥討厭的父親,少了吵罵的家庭,一家人反而更顯出溫馨的一面。因此,寒兒對父親的愛是沒有世俗理由的,這種愛是基于一種絕對的道德律令,是一種建立在饒恕基礎上的超越的情感?!澳銈?nèi)舨火埶∪?,你們在天上的父,也不饒恕你們的過犯?!保R可福音11:26)寒兒是巴金筆下理想性的人物,心地純潔得像個天使,他對淪落的楊夢癡的愛與同情超出了“孝”的范疇而具有了更深廣、博大的內(nèi)容。寒兒對父親的不顧一切的愛與哥哥母親的絕情和憤恨,世人的嘲笑與冷漠形成強烈的對比。小說多次提到寒兒對父親的受苦總有一種不忍之心,總是自責“越想越對不住爹”,“我們都過得好,不能夠讓他一個人去受罪!”當楊夢癡失蹤后,他說:“我哪兒還有心腸讀書?我找不到他,不能救活他,就是讀好書又有什么用,活下去又有什么意思?”當楊夢癡偷竊遭人打罵時,他挺身而出保護一身破爛,遭人唾棄的乞丐父親,紅著臉流著淚推開打他父親的漢子的手,“他又沒有犯死罪,你們做什么打他?你看你把他打成這個樣子!你們只會欺負好人!”寒兒不以父親有罪而拋棄他,只望給他以關懷,使他重新升起生活的信心與希望?!靶『⑻娌∪讼戳四?,揩了身,換了衣服,連鼻孔也洗干凈了,換上了兩團新的藥棉;過后他又給病人吃藥。我注意地望著那兩只小手的動作,它們表現(xiàn)了多大的忍耐和關切。”當作為父親的楊夢癡感動得淚水從眼里迸出時,寒兒卻抽咽地說:“我們都不好,讓你一個人受苦?!敝挥型耆埶〉膼鄄攀沟冒徒鹪诳坍嫼畠哼@個人物時擁有如此的溫情和純潔,也使得愛具有了更寬廣、深邃的內(nèi)涵?!皭凼呛憔萌棠?,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fā)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焙畠旱膼劬褪遣挥嬎闳说膼海彩掳?,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的饒恕之愛。
巴金寫作《憩園》時已屆中年,青春期的狂躁、偏執(zhí)漸漸消失,對事物與人性的判斷不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謀生的艱難使他更多對人生一份同情,逐漸豐富的人生閱歷使他矯正了早期過于偏激的態(tài)度,時間的沉淀使他能用更為客觀的眼光去看待世間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升降沉浮?!俄瑘@》所表達的懺悔情愫與饒恕之愛使得作品具有了深邃的空間,巴金由楊夢癡這一曲折的人物經(jīng)歷以及性格悲劇所生發(fā)出的懺悔,傳達出整個社會、整個民族因缺乏神圣的懺悔意識所必然遭受的痛苦,以及麻木冷酷的心態(tài)。在《憩園》中巴金藉小說敘事人黎先生之口說:“為什么我不能伸出手去揩干旁人的眼淚?為什么我不能發(fā)散一點點熱力減少這人世的饑寒?”藉美麗善良的萬昭華也說:“給人間多添一點溫暖,揩干每只流淚的眼睛,讓每個人歡笑?!薄拔业男母鷦e人的心挨在一起,別人笑,我也快樂,別人哭,我心里也難過。我在這個人間看見那么多的痛苦和不幸,可是我又看見更多的愛。……”我們每個人、整個社會和民族都需要巴金在《憩園》中所表現(xiàn)的追悔懺悔之情、憐恤饒恕之愛。
注釋:
①劉復生:《速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巴金卷》,北京:藍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頁。
②[法]明興禮:《巴金的生活和著作》,轉引自馬佳《十字架下的徘徊》,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頁。
③巴金:《談家》,轉引自劉復生《速讀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大師與名家叢書——巴金卷》,北京:藍天出版社2004年版,第154頁。
④巴金:《我的幾個先生》,《巴金選集》(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508頁。
⑤⑥⑦[法]明興禮:《巴金的生活和著作》,轉引自馬佳《十字架下的徘徊》,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78頁,第78頁,第79頁。
⑧⑨馬佳:《十字架下的徘徊》,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頁,第80頁。
⑩?巴金:《談〈憩園〉》,轉引自馬佳《十字架下的徘徊》,上海:學林出版社1995年版,第80頁,第81頁。
?巴金:《〈滅亡〉·序》,轉引自楊劍龍《曠野的呼聲——中國現(xiàn)代作家與基督教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