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端 許婉婉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yī)院外科 362000
2008年1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12例因外傷引起的脾破裂患者經過手術行脾保留性手術(部分切除或修補術),通過嚴密觀察病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和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使患者順利康復,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例外傷性脾破裂中,男9例,女3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66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傷5例,拳擊傷2例,跌傷3例,汽車撞傷2例。致傷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低血壓和腹膜刺激征,B超檢查均提示脾破裂,腹腔穿刺抽到不凝血或腹腔灌洗液查到紅細胞。
1.2 治療方法 均手術探查,手術中發(fā)現脾臟不同程度破裂,根據脾實質及血管損傷情況行脾保留性手術[2]。習慣將外傷性脾破裂分為四級:Ⅰ級為被摸破裂或裂傷,深度<1cm,長度<5cm;Ⅱ級:孤立或多發(fā)的裂傷,長度>5cm,深度>1cm,脾門完整;Ⅲ級:不規(guī)則破裂,脾門破損或脾部分離斷;Ⅳ級:脾廣泛破裂,被膜廣泛剝脫,脾蒂主干受損或離斷[2]。本組Ⅰ級損傷5例,上極縱型裂傷3例,下極橫型裂傷2例,未傷及全層,無脾門血管受累,均做脾修補術;Ⅱ級損傷3例,下極縱型裂傷1例,為全層裂傷,脾組織部分分離,但未完全離斷,無脾組織挫傷,切除脾下極,2例為脾切跡裂傷2cm,部分碎裂予以部分切除后,縫合修補后填塞帶蒂大網膜、止血紗布;Ⅲ級損傷4例為脾上、下極呈星形裂傷,裂傷脾組織呈粉碎狀,上、下極血管受損,行上、下極脾切除;本組無Ⅳ度裂傷。急行術前準備后行剖腹探查術,術中行脾臟部分切除或修補術,術后分別放置脾窩及下腹部盆底膀胱直腸窩引流管,引流量小于50ml/d后拔除引流管,先拔除脾窩后拔除下腹部引流管。對合并顱腦損傷及胸部損傷者進行對癥處理后康復?;颊咝g后均恢復良好,無護理并發(fā)癥。
2.1 手術前加強護理觀察,生命體征監(jiān)測
2.1.1 脾臟破裂患者,病情逐步進展,在急性受傷后,首先絕對臥床,當血壓波動經過治療有所穩(wěn)定后,也不應該放松警惕,一旦患者出現脈搏增快,腹痛加劇及腹脹、口干等表現提示有持續(xù)的內出血。如有1例患者,血壓脈搏一直維持穩(wěn)定,但患者在傷后4h內逐步出現腹脹,按壓腹膜刺激征表現不明顯,只有左側上腹部輕微的局限性壓痛,體檢有移動性濁音的癥狀和體征,經報告醫(yī)生及時復查B超等發(fā)現脾臟破裂,從傷后檢查無腹腔積液到明顯的積液深度5cm,時間跨度4h,及時手術后轉危為安,生命體征在輸液2 000~2 500 ml后仍有血壓不穩(wěn)或下降等表現,應該高度警惕活動性出血的表現,快速輸液過程中報告醫(yī)生以利及時處理。巡視患
者及生命體征監(jiān)測,如脈搏、血壓等,急性期患者可15~30min 1次為宜。平穩(wěn)后再逐步延長到1~2h1次。
2.1.2 醫(yī)護配合,急癥優(yōu)先處理。按照急診原則,快速建立靜脈通道,一般2條為宜,最好有1條深靜脈,1條上肢靜脈,應選用20號以上針管,并盡量避免選擇下肢靜脈。輸入血漿或紅細胞懸液時,要根據中心靜脈壓監(jiān)測及心功能等情況調整輸液速度。按醫(yī)囑及時快速的完成術前的各種準備,當患者出現大汗、血壓下降、表情淡漠等失血性休克癥狀時,考慮失血量大,則立即報告醫(yī)生處理。手術前準備更應該快速完成,如急診術前血液檢查、備血、備皮、插胃管、導尿等,腹腔穿刺的配合或腹腔診斷性灌洗的觀察,合并傷的觀察處理,腦外傷的瞳孔變化監(jiān)測及胸外傷的呼吸道監(jiān)測。注意血氧飽和度情況以及痰液的排出處理,若有血氣胸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注意引流液的量及性質、速度等。診斷明確后,有劇烈疼痛可根據醫(yī)囑止痛處理后送手術室。
2.2 術后處理
2.2.1 加強基礎護理。術后腰麻或硬膜外麻醉6h后生命體征平穩(wěn)改半臥位,常規(guī)取低斜坡臥位 ,有利于腹腔積液下沉到腹腔的最低位,同時減少腸粘連的發(fā)生。因需嚴格臥床,而長時間臥床骶尾部及背部常出現壓紅,嚴重者可出現褥瘡,故注意翻身拍背等處理。手術后注意呼吸道管理,避免墜積性肺炎的發(fā)生,可督促患者進行吹氣球訓練,以鍛煉肺活量。鼓勵患者床上適量活動,指導協助患者活動四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做好口腔、皮膚護理,保持口腔、皮膚清潔,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行保脾手術,應注意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引起手術修補或殘端縫合處再次出血。
2.2.2 術后護理常規(guī)。生命體征監(jiān)護、吸氧,注意各種管道的護理,如胃管、胸管、腹腔引流管、尿管按常規(guī)護理。在術后2~3d,胃腸功能未恢復前,如果出現有明顯的腹脹,考慮是肛門未排氣,或腸蠕動減慢,排除是器質性的梗阻后,可予以開塞露納肛適當的腸道刺激,或雙足三里注射新斯的明0.5mg,也可芒硝外敷肚臍,有利于腸道功能的恢復。肛門排氣或腸功能逐步恢復后從流食、半流食逐漸改為普食,增加營養(yǎng),促進身體恢復[3]。臥床時間久后容易出現便秘,可適當的增加高纖維飲食及軟化大便處理。
2.2.3 切口的觀察。術后患者部分使用鎮(zhèn)痛泵減輕疼痛,但容易引起腸排氣延緩,當患者切口液化或感染疼痛未減輕時,注意換藥時觀察有否發(fā)紅及局部溫度升高,按壓有否疼痛加劇或波動感,若懷疑感染或切口有問題,應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
2.2.4 康復指導。脾臟部分切除或修補手術后局部脾臟的創(chuàng)口,在劇烈運動或再次外傷后容易引起損傷,因此在手術后2~3個月內建議患者注意保護左側腹部,避免再次受壓或撞擊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再次損傷。失血量多者,指導其逐步增加營養(yǎng)飲食,逐步恢復身體機能。
2.2.5 心理指導。脾臟手術后,一般不影響患者的生活及機體的恢復,但部分患者有切口疤痕的心理陰影,應給予疏導,告知患者在生命與美觀之間,首先選擇保命,再考慮美觀,應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重新回到生活和工作中。
[1] 楊正南.外傷性脾破裂治療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8,5(34):33.
[2] 黃潔夫.腹部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