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屆柏林電影節(jié)上,第六代導演王小帥的作品《左右》獲得銀熊獎,引起評論界廣泛關注。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場以挽救生命為名而展開的倫理與情感的博弈,讓人觀后對現(xiàn)代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生命意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故事取材于一個真實的新聞事件,導演將人物和故事背景做了藝術化處理。女主人公枚竹與前夫肖路的女兒禾禾患了白血病,雖然兩人都各自有了新伴侶,但不得不共同面對這個困境。歷經(jīng)血型不配對、人工受精失敗之后,枚竹和肖路選擇以自然性行為孕育一個新生命來實現(xiàn)挽救禾禾的最高目標,這一性行為在“挽救生命”的名義下變得合情合理,而倫理卻顯得不合情理了。首先導演設置這一性行為是在一切可行辦法都失敗后的無奈之舉,其次故事背景是在當下的現(xiàn)代都市中,大眾的“生命”意識在西方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已經(jīng)逐步加強,因此觀眾認同這種拯救生命的結(jié)合。
影片將四個主人公能跨越倫理道德的動力歸結(jié)于對禾禾這一生命個體的挽救與尊重,誠然,禾禾的生命是值得也必須去挽救的,但是那個為挽救而孕育的孩子,他的生命價值又是否得到了尊重呢?這是否是在尊重一個生命的同時褻瀆了另一個生命呢?其次,枚竹的現(xiàn)任丈夫老謝,肖路的現(xiàn)任妻子董帆,雖然都默許了兩人的結(jié)合行為,實際上是人性本善和挽救生命的道德重壓之下的無奈之舉,這種道德底線下的卑微與尊重個體生命形成悖論。因此影片在尊重生命鮮明主題下,又造成對其他個體生命的漠視與褻瀆,達到情感與倫理博弈的一個高峰。
導演認為“這部電影應該是最沒有可能出現(xiàn)隔閡的。因為這部電影本身沒太多的民族特色。這是很跨界的一部電影,從整體的角度來說,東西方理解起來都沒有什么障礙。”但實際上根子是絕對中國化的,離開中國的倫理語境,這個故事無法成立。設想一下,如果把故事的背景換在美國或者歐洲,也許影片就不再是如此艱難的抉擇,因為對于一個生命的充分尊重和不惜一切代價的拯救行動,西方比東方更早地邁進,《拯救大兵瑞恩》中為了拯救一個生命,甚至可以以犧牲更多的人作為代價,因此影片中人工授精失敗,必須和前夫結(jié)合才能救孩子,在西方人看來根本就不是一個非常糾結(jié)的問題,可以說,正是中國幾千年來“發(fā)乎情止乎禮”、倫理至上的倫理規(guī)范才使得影片充滿張力。
當下中國,隨著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倫理范式受到全球化、市場化、網(wǎng)絡化的沖擊,新的社會結(jié)構和社會存在,也會出現(xiàn)很多新問題,這些新社會問題,如果局限于傳統(tǒng)文化的范式,就不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新問題的解決呼喚新的解決思路。在傳統(tǒng)思想濃厚的中國社會,不與現(xiàn)有的丈夫離婚而要和前夫生個孩子,盡管是挽救孩子,但是對于夫妻倫理而言,還是極具挑戰(zhàn)性,遵從傳統(tǒng)道德倫理?還是解決現(xiàn)實困境?“左”還是“右”?影片在拋出了兩難問題后,并沒有用任何標準去做任何評判,也沒有設置冷酷的結(jié)局,而是讓四個中年人去面對生命殘酷的安排,并在經(jīng)歷一番痛苦思想掙扎后,達到自我精神救贖?!蹲笥摇诽峁┝艘环N思路,進行了一種嘗試,影片用一個西方的“生命”理念完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啟蒙”。
影片描繪出了四個中年人的疲憊和無奈。影片名為《左右》,但是片中四個人的選擇不是選擇左或者選擇右,而是一種左右為難.被命運左右。而影片開放式的結(jié)局,也使得四個人的“犧牲”能否挽救禾禾的生命成為一個大大的問號,因此這種倫理與情感博弈之后的犧牲更顯殘酷。
女主人公枚竹是個孤注一擲的母親,左邊是女兒,右邊是已經(jīng)重組家庭的前夫,母愛的無私和人性的自私讓她放下一切世俗的倫理,在現(xiàn)實性與理想性的夾縫里沖出一條路來,她的選擇也攪亂了另外三個人的生活,但她是無畏的,不用那些尊重生命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母性可以解釋她素有的行為,因而我覺得這個人物是可信的。
肖路的現(xiàn)任妻子董帆是個直率的人,面對丈夫挽救生命的理由,反對變得無力,她抵住門框,喃喃自語地說出自己的寂寞和恐慌,誰還忍心苛責她的自私,想生不讓生,想走又難割舍……為了愛,又一次又一次的做出讓步與妥協(xié),并最終回到了肖路身邊。在這個“生子”事件中,她雖不算犧牲品,卻是一個受害者,當人們只把同情的焦點集中在枚竹身上時,董帆也成了被遺忘的存在,被傷害的同時被遺忘,很無辜,因而這個人物是可信的。
肖路以一個小人物的形式存在,呈現(xiàn)的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狀態(tài),為了家庭盲目的忙碌著,工作、婚姻、孩子、前妻……除了老謝之外,他生活中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幾乎都對他苦苦相逼。他渴望為家庭帶來最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面對女兒和現(xiàn)在的妻子,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他無路可退,所以也就只好咬牙繼續(xù)堅持,被動的接受。
枚竹現(xiàn)在的丈夫老謝,很多評論說是一個窩囊的男人,但其實在這個木訥的男人身上有著導演給予的善良與偉大,但是這個過于完美的形象,在我看來,并不可信,也給影片的人性主題打了一點折扣。枚竹執(zhí)拗的行為一次又一次的傷到了一個男人的尊嚴,尤其是一個中國男人。老謝的掙扎與糾結(jié)很過就被寬容占據(jù)了,略顯軟弱,我覺得除了“買煙”這一細節(jié)的設置,以及對禾禾濃烈的父愛之外,還應該有更多的筆墨詮釋老謝如何經(jīng)歷痛苦的掙扎,實現(xiàn)自我精神救贖,達到大徹大悟,最終閃耀人性的光輝。
注釋
1、《南都周刊》2008.3:王小帥《左右》是否能讓愛升華
1、從《左右》中思索生命存在 《襄樊學院學報》【J】2008.6
2、“說”與“被說”之間的現(xiàn)代性建構——關于電影《左右》及其評論的社會學考察 《 藝術探索》【J】2009.12
3、女性身體與現(xiàn)代中國的文化想象——《左右》和《圖雅的婚事》評析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J】2011.2
4、《左右》的殘忍與溫暖 《九江學院學報》【J】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