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紀錄片的開篇一句話飽含深意。也在一開始為這部生態(tài)記錄片打下了浪漫的基調。它是“優(yōu)質紀錄片專業(yè)戶”雅克?貝漢的經(jīng)典力作。雅克?貝漢滿懷著法國浪漫情懷詩意地記載闡述了這些候鳥們的生命圓弧。
雅克?貝漢帶著我們近距離接近鳥群,探尋著鳥的靈魂深處,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氣魄,更感受到了自然界生命生存的本能和希望的動力。同時,他還努力傳達了“和諧”的意識:人與鳥類的關系;文明與自然的矛盾。
這部紀錄片的聲音元素令人沉醉展開無限遐想。影片與別的紀錄片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似乎少了那些大段大段的解說詞,片中的大部分段落都唯以配樂與同期聲來一一呈現(xiàn):只有鳥兒們或低沉或高亢的鳴叫;只有它們的羽翼掠過高空的風響;只有它們揚起的水花和海浪的嗚咽;只有唱詩班的頌歌一樣悠揚曠遠的樂聲……而觀眾偶爾才能聽見雅克?貝漢似乎吝嗇的充滿情感的感嘆,但正是這樣的詩意的留白為觀眾留足了絕美的想象空間。片中同期聲音效的現(xiàn)場感加以配樂的溫情舒緩,使得它的聲音極富有質感。法國配樂大師Bruno Coulais為該片量身譜寫的樂章,極盡法蘭西的浪漫情思。有人曾盛贊該片的配樂“擁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陽的氣魄”,充溢著獨屬于夢想時代的宏大情懷。而縱觀影片中鳥類群翔的段落,那適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或而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或而是空靈圓潤的女高音獨唱,與影片中的自然聲效完美地彌合成一體,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蒼蒼的壯闊之感。其后的器樂作品中,制作人Bruno時而以北歐民歌清亮悠遠的氣質加深候鳥們歸來的優(yōu)雅意象,時而以緊張的管弦樂合奏描繪迷途于工業(yè)污染煙霧中的候鳥們,進而用福音合唱贊頌鳥類飛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壯麗景象。所有這些絕美的和諧音符都無不表現(xiàn)出對候鳥們的堅韌頑強和對神秘大自然造物主的溫情與崇敬。同時,在這些聲音中,觀眾也感受到了雅克?貝漢和攝制組成員對這些精靈似的鳥兒們的呵護與疼愛。
這部法國紀錄片的浪漫當然還表現(xiàn)在它那與聲音元素完美結合的唯美畫面。本片最常用的是全景和特寫。航拍的廣角鏡頭跟著候鳥們以高清晰的畫面將它們遷徙途中無與倫比的風光展現(xiàn)無遺,觀眾跟隨著鳥在踱步覓食,隨后在鏡頭的帶領下突然離開地面,一點點升高,穿過湖泊,穿過田野,城市,雪山,和鳥緊挨一起,可以聽到低低的鳴叫,聽到翅膀切割空氣的聲音,看清它們身上細小的羽毛在風中閃動,腳下是埃菲爾鐵塔、自由女神像、大峽谷、長城、英國的牧場、南美的雨林、大海里的航空母艦……無比開闊的航拍景象讓人如癡如醉。配合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畫面,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候鳥飛翔時的狀態(tài)。整部電影都是在飛,在白云之上,在藍天之上,在我們的心靈之上,美麗無比,幾乎每一幅畫面都是可以剪輯下來嵌入相框的。為了突出“遷徙”之意,雅克?貝漢時不時地在其間穿插入一大群候鳥掠過蒼穹的宏觀景象,讓你不由感嘆飛翔的確是一種奇跡。雅克?貝漢更是運用長焦鏡頭將觀眾帶入了鳥的世界,那些展翅求偶,那些生殖哺育,那些一點頭一昂首,全都充滿了靈性。這些都讓觀者覺得自己就是一只鳥兒,正用鳥類的視角來探看這個世界。
最讓人感動和敬佩的,是這部紀錄片攝制組的敬業(yè)精神。《遷徙的鳥》的拍攝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拍攝歷時四年,橫跨五大洲,所用膠片長達460公里,動用了世界上最優(yōu)秀的飛行員和科學考察隊。在拍攝初期,攝制組歷盡千辛萬苦,花費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追隨候鳥輾轉遷徙,并設法親近它們,了解它們的習性,消除候鳥對人類的戒備。在當候鳥們漸漸熟悉了有攝制組陪伴的日子后,面對鏡頭的它們不再害怕,影片才得以順利拍攝。“與鳥類生活了四年,我們似乎成了它們的父母?!毖趴?貝漢強調,拍攝這樣的自然類紀錄片,時間是最基本的保障,“我們要觀察,要盡可能地親近我們的拍攝對象——那些不斷遷徙的鳥類,于是組成了一個有300多名成員的攝制組,花費整整四年時間來跟隨這些候鳥的遷徙途徑。我們歷經(jīng)了所有的季節(jié)變化,幾乎環(huán)繞了整個地球?!睂τ跒楹芜x擇拍攝紀錄片,雅克?貝漢回答說因為紀錄片最為真實,他拍攝的目的是想獲取真實、獲取自然最美好的瞬間。其實,在拍攝過程中,攝制組成員與候鳥們建立起的友誼,也在傳達著一種感動與和諧。讓影片中這些“演員們”向觀者展現(xiàn)了它們最為真實的一面。雅克?貝漢這一群真正愿意把生命奉獻給大自然的法國藝術家,讓人尊敬。
該片名又譯成《夢與鳥一起飛行》。的確,這部紀錄片對夢的構筑是唯美的。這是一部具有無與倫比浪漫情懷的法國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