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莉清,高 潔
(新疆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民考民”維吾爾族英語專業(yè)大學生感知學習風格調(diào)查研究
熊莉清,高 潔
(新疆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本研究對新疆喀什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 96名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六種感知學習風格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通過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用SPSS13.0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58%的人具有三種感知學習風格, 24% 的人有兩種感知學習風格;最典型的學習風格是體驗型(89%)和動手型(75%),次要模式為視覺型(65)、集體型(60%)、聽覺型(58%)和個人型(54%);學生在個人型學習風格上的差異最大。
感知學習風格;英語專業(yè)維吾爾族大學生;問卷調(diào)查
學習風格是指學習者對學習環(huán)境的感知和認知方式,即學習者對學習環(huán)境做出的反應及其與學習環(huán)境相互作用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傾向性的方式[1],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學習者可以通過學習策略的操練與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擴展并改變自己的學習風格。Reid (2002)認為,學習風格根據(jù)其模式和性質(zhì)大致可分為三大類:學習的感知模式、認知模式及性格和情感模式[2]。本研究主要調(diào)查學習者的感知學習模式。一般認為學習者包含六種基本的學習感知模式:視覺學習模式(visual)、聽覺學習模式(auditory)、體驗學習模式(kinesthetic)、動手學習模式(tactile)、個人學習模式(individual-oriented)和集體學習模式(group-oriented)。
對學習者感知學習模式的研究是上世紀70、80年代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這個時期的研究區(qū)分了“有利于學習的學習風格”和“妨礙學習的學習風格”,研究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并建立學習風格與語言學習成敗之間的關(guān)系[3]。
近年來,國內(nèi)教育科研人員在研究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多數(shù)是關(guān)于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之間關(guān)系的研究,對學習風格的研究相對較少,主要有:王初明[4]1992年對中國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做了一次學習方式的大調(diào)查,以了解中國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各個階段學習風格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學習風格與學習成績是否有聯(lián)系;余心樂[5]比較全面地調(diào)查了北京三所高校的 149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感知、認知學習風格和對學習條件的偏好等特點;文秋芳[6]、程曉堂[7]分別研究了學習風格對學習策略的影響,認為學習風格的差異是造成外語學習者學習策略差異的主要因素;2004年劉向紅等[8]調(diào)查了湖南工學院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感知學習傾向;高燕、羅長田[9]2007年對高職學生的感知學習風格進行了調(diào)查和研究,發(fā)現(xiàn)獨立學習模式和視覺學習模式是其主要的感知學習風格。這些研究針對國內(nèi)漢族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較多,對于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研究較少,而對新疆維吾爾族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感知學習模式進行研究的就更少了。由于學習環(huán)境、學習目的和學習條件的不同,加上地域的原因,新疆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學習模式與漢族學生可能存在不同。對這一特殊群體感知學習風格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維吾爾族大學生學習風格的總體趨勢,為今后針對英語專業(yè)維吾爾族大學生的英語教學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參考。
由于獨特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新疆的教育具有一些地域特點,英語是少數(shù)民族同學第二語言漢語之外的一門外語。在新疆高校就讀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一般分為“民考民”和“民考漢”兩種類型。有些少數(shù)民族同學從小學起就在普通漢語學校受教育,與漢族學生一起學習,學習了學校開設的英語課,他們跟漢族學生一樣參考統(tǒng)一的普通高考后進入大學普通班學習,這些學生一般被稱為“民考漢”學生。有些少數(shù)民族學生從小在民語學校學習,即通過他們的本族語受教育,他們參加專為民族學生設立的民語試卷高考,進入大學后先進行一年的漢語預科學習,然后再組成全部由民族學生構(gòu)成的班級分入各專業(yè)進行學習,這些學生中大部分是上大學后才開始學英語,一般被稱為“民考民”學生。
2.1 調(diào)查目的和調(diào)查對象
筆者2011年4月對喀什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民考民”維吾爾族學生的感知學習風格偏好進行了調(diào)查。向該校一、二、三年級共110名英語專業(yè)的“民考民”維吾爾族學生發(fā)放了問卷,收回有效問卷96份。
這些學生是進入大學后才開始學習英語的,英語學習為零起點。該校英語專業(yè)針對“民考民”維吾爾族學生的教學設置為五年制,故一、二、三年級仍屬于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
2.2 調(diào)查工具
問卷采用Joy Reid的“感知學習風格偏好調(diào)查問卷”[10],只對個別詞語進行了改動。該問卷包括六種類型的學習風格,即:視覺型、聽覺型、動手型、體驗型、小組型和個人學習型。該問卷包括30個問題,其中每個類型有5個題,答案采用5級分類法:(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無法確定;(4)同意;(5)非常同意。本研究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3.0對收集的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
3.調(diào)查結(jié)果與分析
根據(jù)Joy Reid的標準,如果某種學習風格的總分值乘以2以后的得分在38~50之間,表示該學習風格為該學生的“主要的感知學習風格”;25~37之間表示“次要的感知學習風格”;0~24之間表示“被忽視的感知學習風格”。調(diào)查的“民考民”維吾爾族學大生感知學習風格的情況見表 1和表2。
表1 主要感知學習風格的總體情況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96名學生中有58%的人具有三種主要感知學習風格;24%的學生具有兩種主要感知學習風格;15%的學生只有一種主要感知學習風格;3%的人無主要感知學習風格。這說明英語專業(yè)“民考民”維吾爾族學生中58%的學生具有多種主要感知學習風格,能夠適應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下,自覺利用不同的學習風格。這類學生有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在課堂上能積極配合老師。而只具有單一感知學習風格或無主要學習風格的學生,他們學習的適應能力差,遇到不適合自己學習風格的課堂教學時,會感到焦慮不安,不會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所以,他們的學習能力較差,不善于調(diào)整學習策略。
表2 六種感知學習風格的總體傾向
從表2我們可以看出,96名英語專業(yè)“民考民”維吾爾族學生的主要感知學習風格為體驗學習型和動手學習型;次要模式為視覺型、小組型、聽覺型和個人型;沒有被忽視的學習風格。而在主要學習模式中,體驗型模式最受學生歡迎,89%的學生具有該學習模式;其次是動手型,75%的學生具有該模式。在次要模式中,視覺型略占上風(65%),其次是集體型(60%)、聽覺型(58%)和個人型(54%)。
借助統(tǒng)計軟件 SPSS13.0,對數(shù)據(jù)又進行了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jié)果如表3:
表3 少數(shù)民族學生感知學習風格的描述性統(tǒng)計
由表 3可以看出,體驗型(Mean=42.8542)和動手型(Mean= 40.1458)為學生最典型的學習風格。其他幾種學習風格的均值相差并不是很明顯。體驗型的標準差最低(SD=4.95661),說明學生個體之間的體驗型學習風格偏好相似度最高,個人型學習風格的標準差(SD=6.89966)最高,表明學生個體之間的個人型學習風格差異最大。
通過對英語專業(yè)“民考民”維吾爾族學生感知學習風格的調(diào)查,可以得出如下結(jié)論:58%的學生有三種主要感知學習風格偏好,主要感知學習風格為體驗學習模式和動手學習模式;次要學習風格為視覺型、集體型、聽覺型和個人型。
該次調(diào)查至少給我們以下啟示:提高“民考民”英語專業(yè)維吾爾族大學生的學習模式使用意識,鼓勵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在學習中揚長避短;引導學生,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擴展、豐富自己的學習模式;要讓學生主動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適應教師的教學風格,互相配合。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針對學生不同的感知類型,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采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安排相應的練習。 比如,這些學生的體驗型和動手型學習風格比較明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多參與,這樣可以更有效地促進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習。
[1] Keefe,J.W.Student Learning Styles [J].Reston,VA: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1979,(1).
[2] Reid,J.M.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34.
[3] 蔣祖康.ESL/EFL 英語課堂上的學習風格導讀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4] 王初明.中國學生的外語學習方式調(diào)查 [A].桂詩春.中國學生英語學習心理 [C].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5] 余心樂.關(guān)于中國英語本科學生學習風格的研究 [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1).
[6] 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 [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7] 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性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8] 劉向紅,歐陽雙龍,劉婷婷.第二語言學習風格個案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04 ,(6).
[9] 高燕,羅長田,羅晶,何瑤.高職學生感知學習風格調(diào)查與分析 [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10] Reid,J.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 [J].TESOL Quarterly,1987,(1).
An Investigation of Uygur English Majors’ Semsory Learning Styles
XIONG Li-qing,GAO Jie
This paper is a study of six sensory learning styles of 96 Uygur English majors in Kashgar Normal University.Reid’s special questionnaire is used and data collected is analyzed by means of SPSS13.0.The main findings are: 58% of the subjects have three learning styles, and 24% have two styles; the most typical learning style of the subjects is the kinesthetic (89%) and the tactile (75%) styles, and the less typical ones are the visual (65%), the group-oriented (60%), the auditory (58%) and the individual-oriented (54%); and the subjects differ most greatly from each other in the individual-oriented style.
sensory learning styles; Uygur English major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G423.04
A
1008-7427(2012)10-0110-02
201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