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紅 楊德生 龐嫵燕
護理干預對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抗病毒患者血糖的影響
李永紅 楊德生 龐嫵燕
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抗病毒患者血糖的影響。方法選擇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86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43例,2組患者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進行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2組患者療程均為48周,停藥隨訪24周。結(jié)果兩組患者治療前FB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FBG(12周、48周及24周隨訪)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HbA1 c的情況(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HbA1 c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FBG(12周、48周及24周隨訪)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正確認知疾病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從而強化糖尿病并丙型肝炎患者胰島素的血糖控制效果。
慢性丙型肝炎;糖尿病;護理干預;抗病毒;血糖
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隱匿,有并發(fā)癥多、致殘和死亡率高等特點,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公共衛(wèi)生問題之一[1]。近年來,HCV感染的報道日益增多,HCV已成為一種世界性分布的嚴重疾病。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二者密切相關(guān)[2],使原有病情復雜化,護理的難度顯著增加。如何將兩種疾病結(jié)合一起,尋找合理的護理對策,最大限度強化藥物的治療效果成為醫(yī)護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問題。對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采取相應的系統(tǒng)護理干預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5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86例,診斷符合2004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制定的丙型肝炎防治指南[3],并符合1999年WHO專家委員會發(fā)布糖尿病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糖化血紅蛋白不超過8%,及血清抗-HCV和HCV-RNA陽性,ALT升高或正常,病程1年以上,無明顯肝硬化及糖尿病急慢性并發(fā)癥,無干擾素及利巴韋林禁忌證。排除:①甲、乙、丁、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EBV、CMV等其他重疊感染。②酒精性、藥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脂肪肝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肝病。③妊娠、精神病、甲狀腺功能異常、腎臟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病及其他臟器嚴重病變者。④血清總膽紅素>50 μmol/
L,Hb<100 g/L,WBC<4.0×109/L。⑤近期嗜酒或藥癮者。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齡18~59歲。平均年齡(34.76±8.6)歲。86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43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身高、體重、病程、病情的嚴重程度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胰島素控制血糖,并根據(jù)需要定期監(jiān)測血糖情況。兩組抗病毒治療均采用干擾素ɑ-2a 5 MIu,隔天一次,皮下注射,聯(lián)合利巴韋林900 mg/d。療程均為48周,停藥隨訪24周。兩組患者在治療前丙氨酸轉(zhuǎn)移酶(ALT)水平、丙肝病毒載量(HCV-RNA)、丙肝基因型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FBG的情況(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FBG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FBG(12周、48周及24周隨訪)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干預前后HbA1 c的情況(表1)。兩組患者治療前HbA1 c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FBG(12周、48周及24周隨訪)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的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FBG的情況(±s)
分組 例數(shù)FBG(mmol/L)治療前 12周 48周 隨訪24周干預組43 8.34±3.53 7.34±2.13 6.78±1.58 6.05±1.02對照組 43 8.57±3.69 8.47±1.66 7.69±1.45 6.89±1.63 P值 >0.05 <0.05 <0.05 <0.05
±s)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bA1 c的情況(
±s)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HbA1 c的情況(
分組 例數(shù)HbA1 c(%)治療前 12周 48周 隨訪24周干預組43 9.27±3.49 7.63±1.56 7.08±1.89 6.45±1.26對照組 43 9.24±3.56 8.26±1.83 7.98±0.83 7.23±1.05 P值 >0.05 <0.05 <0.05 <0.05
HCV感染和糖尿病都是很常見的疾病,全世界有1.6億丙型肝炎患者和1.2億糖尿病患者[3]。近年來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HCV感染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明顯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原因所致的慢性肝病患者[4]。研究發(fā)現(xiàn),HCV感染與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是相關(guān)的,通過炎癥反應、改變信號傳導通路、交叉免疫,和直接作用等機制,最終引起HCV相關(guān)性胰島素抵抗,從而促成2型糖尿病的發(fā)生。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又可以反過來影響慢性丙型肝炎的發(fā)生過程,從而增加脂肪變性和肝纖維化[2-5]。
目前已有多篇報道使用干擾素治療丙型肝炎而引起糖尿病或使原已存在的糖尿病加重。di Cesare等[6]對60例慢性肝炎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前后的對比發(fā)現(xiàn),治療前胰島素自身抗體陽性率為3.3%,而治療后其抗體陽性率達13.3%,該研究結(jié)果表明長期使用干擾素可能引起糖尿病。但也有研究結(jié)果得出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Piguer等[7]檢測了277例無糖尿病和26例合并糖尿病的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擾素治療前后抗胰島細胞抗體和抗胰島素抗體的變化,結(jié)果均為陰性。Konrad等[8]報道用重組干擾素治療丙型肝炎不僅不引起糖尿病,而且還發(fā)現(xiàn)重組干擾素能使患者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因此,干擾素能否引起糖尿病有待于更多的臨床觀察。
丙型肝炎和糖尿病在治療和護理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矛盾點,如丙型肝炎患者飲食中多提倡含糖食物,特別是提倡食用果糖,利于補充肝臟代謝消耗的能量,但這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無疑是禁忌的;糖尿病患者提倡運動,而丙型肝炎患者宜臥床休息[9,10]。尤其是抗病毒治療期間會出現(xiàn)諸多的不良反應如發(fā)熱、類流感樣癥狀、骨髓抑制、失眠、皮疹、脫發(fā)、血小板減少及抑郁等,復雜的病情使得護理成為難題。
本研究通過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結(jié)果證實通過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干預組的血糖控制效果(FBG和HbA1 c)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結(jié)果提示,護理干預對患者保持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穩(wěn)定性具有顯著效果,體現(xiàn)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因此。對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堅持不懈地進行護理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遵醫(yī)行為,是有效提高生命質(zhì)量的途徑之一。在以后的研究中尚需擴大樣本量并深入探討相關(guān)具體機制,并在具體的工作中密切配合臨床治療工作,以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1] 沈犁,郭曉蕙.《中國糖尿病護理及教育指南》介紹.中國糖尿病雜志,2010,18(4):310.
[2] 蘇英,郭長青,高鵬,等.HCV所致慢性肝病中肝源性糖尿病的發(fā)生率與血糖水平.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47(3):420-422.
[3]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華肝臟病雜志,2004,12(4):194-198.
[4] 蘇少慧,甄承恩.慢性丙型肝炎和糖尿病相關(guān)性研究進展.臨床薈萃,2009,24(21):443-446.
[5] 楊少奇,陳紅松,蔣棟,等.慢性丙型肝炎與Ⅱ型糖尿病關(guān)系的研究.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03,17(1):46-49.
[6] di Cesare E,Previti M,Russo F,et al.Interferon-aIpha therapy may induce insuIin autoantibody deveIopment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viraI hepatitis.Dig Dis Sci,1996,41:1672-1677.
[7] Piguer S,Hernandez C,Enriguez J,et al.IsIet ceII and thyroid antibody prevaIence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interferon.J Lab CIin Med,2001,137:38-42.
[8] Konrad T,Zeuzem S,Vicini P,et al.EvaIuation of factors controII-ing gIucose toIerance in patients with HCV infection before and after 4 months therapy with interferon-aIpha.Eur J CIin Invest,2000,30:111-121.
[9] 程艷冬,孫子林.糖尿病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國外醫(yī)學內(nèi)分泌學分冊,2002,22(1):8-11.
[10] 成軍,陳菊梅,張玲霞.慢性丙型肝炎與糖尿病的相關(guān)性.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4,3(3):233-235.
475000 開封,河南大學淮河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李永紅龐嫵燕),消化內(nèi)科(楊德生)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患者通過門診和病房進行心理、飲食、運動等方面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其措施如下:①心理干預。積極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充分了解其心理情緒狀態(tài),使其提高信心、克服恐懼心理;針對患者對慢性丙型肝炎和糖尿病認識的誤區(qū),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資料,詳細講解慢性丙型肝炎疾病和糖尿病的相關(guān)疾病知識。讓患者正確認識慢性丙型肝炎和糖尿病及抗病毒治療的方案,并向其詳細解釋抗病毒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措施,從而正確對待和積極治療。但要防止干預過度,避免患者產(chǎn)生懼怕而加重心理負擔。②飲食營養(yǎng)干預。糖尿病的基本治療措施之一是飲食治療,需低糖飲食,但丙型肝炎患者則需要適當?shù)母邿崃縼泶龠M肝細胞的再生與修復。因此,對于輕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按正規(guī)糖尿病飲食進行護理;對于中、重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飲食狀況較差,可不嚴格按糖尿病飲食治療。應在藥物治療的前提下,要求忌酒,建議多進食少脂肪、低糖或無糖、少鐵的飲食,足骨補充蛋白質(zhì)及維生素。③休息和運動。糖尿病患者提倡運動鍛煉,但肝炎患者尤其是急性期的患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以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因此,對于肝功能異常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待癥狀改善后,可逐步增加鍛煉;穩(wěn)定期的患者則宜勞逸結(jié)合,根據(jù)患者不同性別、年齡、生活習慣、愛好等因素,運動形式可選擇散步、做操、打拳等不劇烈運動為主,堅持運動,制訂有個性化的運動處方。④皮膚護理。丙肝患者易產(chǎn)生皮膚瘙癢,應禁用對皮膚有刺激的外用藥。而對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護理,應減少刺激,防止抓傷,預防感染。因此要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干燥;多翻身,按摩受壓部位,防止皮膚破潰;注射胰島素及干擾素時,除了要注意動作輕柔,還應經(jīng)常更換注射部位。
1.3 觀察指標及判斷標準 在24周、48周和治療結(jié)束后24周清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 c)水平及定量測定、HCV-RNA。并觀測治療前及治療開始后1個月、3個月、6個月的血清生化:ALT、AST、TBIL、白蛋白及治療后每個月的血常規(guī)。參照美國糖尿病學會(ADA)2006年公布的血糖控制標準:FBG維持在5.0~7.2 mmol/L;HbA1 c<7.0%為理想結(jié)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組內(nèi)治療前后的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