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少睿,樓文勝,項玉梅,顧建平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南京市第一醫(yī)院)介入科,江蘇南京 210006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開發(fā)與臨床應用
許少睿,樓文勝,項玉梅,顧建平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南京市第一醫(yī)院)介入科,江蘇南京 210006
目的 開發(fā)、制作并使用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防止造影檢查治療過程中肢體的移動和旋轉(zhuǎn),保持解剖學體位。方法 使用木片制成鞋底,鞋跟底部用強力膠固定一長條木塊作為支撐條,使鞋底縱軸與支撐條呈85°,鞋底板兩側(cè)分別用強力膠粘合厚質(zhì)面料向足背延伸出2個側(cè)翼,兩側(cè)縫制尼龍搭扣;將11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使用和不使用固定器行下肢血管造影,通過閱片,分析偽影和體位顯示情況,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不使用固定器組偽影顯示率為62.07%,體位標準化率為60.34%,在控制體位的過程中容易疲勞;使用固定器組,偽影顯示率為22.41%,體位標準化率為86.20%,使用較舒適。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結(jié)構簡單,使用方便,穩(wěn)定性強,能有效防止下肢移動和旋轉(zhuǎn),值得推廣使用。
固定器;下肢血管造影;解剖學體位;移動偽影;像素移位
在下肢動靜脈的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DSA)檢查和介入治療過程中,患者下肢制動、活動和抖動都會造成移動偽影[1],影響血管的清晰度,使病變部位顯示不清,造成診斷困難。為限制患者在DSA檢查治療過程中下肢的移動和旋轉(zhuǎn)運動, 使肢體保持于解剖學體位,我們研制了簡易的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以下簡稱固定器),并應用于日常工作中。我院介入科從2011年6月~2012年2月對116例行下肢動脈或下肢靜脈DSA檢查和介入治療患者進行隨機對照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材料
1.1.1 制作固定器材料
選用厚度為1.5 cm木片;長25 cm、寬6 cm、厚5 cm的長條形木塊;質(zhì)厚無彈性面料;尼龍搭扣;強力膠。
1.1.2 臨床資料
對116例患者行下肢DSA檢查,隨機分為兩組,不使用固定器組58例,男31例,女27例,年齡29~80歲,平均58.4歲,其中,下肢動脈造影28例,下肢靜脈造影30例;固定器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齡31~83歲,平均56.9歲,其中,下肢動脈造影27例,下肢靜脈造影31例。兩組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1.1.3 應用設備與對比劑
西門子Artis zee ceiling數(shù)字化平板探測器心血管造影系統(tǒng),軟件版本VC14 h;LF高壓注射器;對比劑為碘海醇注射液(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固定器制作方法
用厚1.5 cm 的木片制成鞋形底,長27 cm,寬10 cm,鞋跟部分要稍窄,寬8 cm;鞋跟底部用強力膠固定一長25 cm,寬約6 cm,厚5 cm的長條木塊作為支撐條,鞋形底縱軸與支撐條呈85°(左足固定器縱軸向右傾斜5°,右足固定器縱軸向左傾斜5°,見圖1),呈“丄”形;鞋底板兩側(cè)分別用強力膠粘合厚質(zhì)面料,并延伸出2個長23 cm的側(cè)翼至足背8 cm(未完全覆蓋住足背),側(cè)翼一側(cè)縫制3條寬約2.5 cm、長約25 cm的尼龍搭扣,搭扣位置分別位于鞋后跟至腳踝處、足背最隆起處,和足跖骨末端處。固定器實景,見圖2。
圖1 左右足固定器平面示意圖
圖3 固定器使用方法
圖2 固定器實景圖
1.2.2 固定器使用方法
患者仰臥檢查床上,固定器支撐條貼和床面,腳置于固定器內(nèi)(下肢靜脈順行性造影需先行足背或大隱靜脈穿剌后再置入),腳底與固定器鞋形底面貼合,將兩側(cè)翼包裹包緊足背,拉緊并扣住尼龍搭扣,確保腳在固定器內(nèi)的穩(wěn)定性。固定器使用方法,見圖3。
1.2.3 造影方法
將116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各組58例,一組不使用固定器,由工作人員擺放成內(nèi)旋5°的投照體位進行下肢DSA檢查或介入治療(下肢動脈造影28例,其中嚴重缺血疼痛易動者5例;下肢靜脈造影30例,其中明顯腫脹體位不易配合控制者4例);另一組使用固定器進行下肢DSA檢查或介入治療(下肢動脈造影27例,其中嚴重缺血疼痛易動者7例;下肢靜脈造影31例,其中明顯腫脹體位不易配合控制者7例);兩組中各隨機取6例行步進式造影。行下肢動脈造影時,需先佩帶固定器,再行消毒鋪巾及后續(xù)操作;行下肢靜脈造影時,需先行靜脈穿刺后,再佩帶固定器。對比劑1:1稀釋。造影全程記錄患者使用固定器的舒適度。
1.2.4 影像分析
由2名副主任醫(yī)師和1名主管技師以上成員共同分析兩組DSA影像有無偽影,是否為移動偽影,偽影程度,移動偽影形成原因,體位是否達到診斷要求,并使用SPSS18軟件進行四格表χ2檢驗, 以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不使用固定器自行控制體位組的58例下肢DSA檢查或介入治療中,22例影像清晰,無或輕度移動偽影(通過像素移位可以消除偽影者[2]),體位標準,其余36例均有明顯的移動偽影(包括6例采用步進式造影),其中23例伴體位不正,本組58例中共有9例嚴重缺血疼痛易動和下肢嚴重腫脹者偽影都很嚴重并伴體位不正;在使用固定器的58例下肢血管造影或介入治療中,45例影像清晰,無或輕度偽影(包括9例嚴重缺血疼痛易動者和下肢嚴重腫脹者),血管邊緣銳利,血管走行與骨皮質(zhì)無重疊,脛腓骨呈解剖體位,減影徹底;其余13例均有明顯的移動偽影(包括6例采用步進式造影),其中8例伴體位不正,本組共有14例嚴重缺血疼痛易動者和下肢嚴重腫脹者,其中只有5例偽影嚴重伴體位不正。兩組下肢造影(下肢靜脈)影像對比,見圖4~5。兩組下肢血管造影中偽影顯示情況對照,見表1,兩組下肢血管造影時體位標準化情況對照,見表2。
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需要患者配合制動,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明顯的移動偽影,這也是下肢血管造影時,最常見、最易發(fā)生的偽影類型[3-4]。在下肢部位產(chǎn)生這類偽影的原因在于: 下肢血管造影常規(guī)采用仰臥位檢查,后前位投照,患者下肢通常處于一種自然外旋外展的體位狀態(tài)[5],在這種體位會導致脛腓骨干重疊,根據(jù)外旋程度不同,血管走行與脛腓骨皮質(zhì)重疊,因此,通常造影前囑患者腳尖內(nèi)旋向前,保持標準解剖位患者[6-7],這樣在X線后前位影像上脛腓骨干無重疊,血管展開,但這會使患者處于一種強迫體位,肌肉緊張,容易疲勞,仍會有輕微移動,不自主會向脛側(cè)緩慢旋轉(zhuǎn)運動。 在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療時,手術持續(xù)時間較長,平均2 h,患者很難長時間保持這種被動體位。 老年病人、意識不清患者難以自行保持解剖學體位或長時間配合。 下肢動脈缺血的患者在注射對比劑過程中局部缺血性疼痛加重, 對比劑的刺激,必然會出現(xiàn)不自主活動和抖動[8-11]。以上這些運動大多都伴有旋轉(zhuǎn)運動,難以通過像素上下左右移位進行后處理來消除移動偽影,因此,我們制作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設計思想是:① 能將下肢固定于解剖學位,脛腓骨上下兩端少許重疊,血管走行與脛腓骨皮質(zhì)無重疊,且穩(wěn)定性要好;② 能充分起到制動作用,有效防止下肢左右移動、控制腳踝內(nèi)旋和外旋,達到明顯減少和消除移動偽影的目的;③ 長時間使用固定器,患者無不適感、疲憊感;④ 使用簡單、方便、安全;⑤ 材料能被X線穿透,不能有異物偽影形成,不干擾足部造影。
圖4 未使用固定器影像(移動偽影伴下肢外旋脛腓骨重疊)
圖5 使用固定器影像(無明顯移動偽影脛腓骨呈解剖學體位)
表1 兩組下肢血管造影時偽影顯示情況對照
表2 兩組下肢血管造影時體位標準化情況對照
本組58例未使用固定器行下肢動靜脈DSA檢查或介入治療的患者中,22例無偽影或輕度偽影(可以通過像素移位消除偽影),均為單純檢查患者,檢查時間較短,年齡偏輕,疼痛腫脹不明顯,容易配合檢查者;36例偽影明顯(包括全部嚴重疼痛與腫脹者和6例步進式造影),23例伴有體位不正,脛腓骨結(jié)構大部分重疊,分析原因可能與足跟弧度與床面不易固定,強迫于解剖位置不能保持穩(wěn)定,易疲勞,尤其在疼痛、腫脹、對比劑刺激下更是容易活動、內(nèi)外旋轉(zhuǎn),患者精神狀態(tài),步進造影時機器振動等也有關。在58例使用固定器進行造影和介入治療的患者中,45例無偽影或偽影不明顯,肢體X線投影成解剖位,血管邊緣銳利,血管走行與骨皮質(zhì)無重疊,脛腓骨干無重疊,減影徹底??偨Y(jié)原因是:患者腳被固定器包裹,與固定器之間無活動空間,縱軸一致,固定器縱軸與支撐條呈85°,支撐條又與床水平面平行的結(jié)構,使下肢輕度向內(nèi)旋轉(zhuǎn)呈解剖學體位,并且在支撐條兩端的支撐作用下,利用三角形穩(wěn)定性原理使下肢不能做內(nèi)外旋轉(zhuǎn)運動,支撐條長25 cm,寬6 cm 與床墊接觸面較大,摩擦力也大,不易左右移動;45例造影檢查治療時間最短為22 min,最長為185 min,尋問患者均表示無不適感,肢體較放松,足跟后部在固定器后跟的襯墊下較床面稍抬高約5°,較為舒適。此組另13例均有明顯移動偽影,其中12例表現(xiàn)為骨骼(包括髂骨部位)和血管邊緣均有明顯偽影,像素上下左右位移不能消除,說明這種運動不單純是上下左右移動,含有旋轉(zhuǎn)成分,分析其原因:① 其中4例下肢缺血劇烈疼痛,1例有精神癥狀,患者躁動,全身運動牽拉帶動下肢活動,形成的移動偽影;② 6例骨骼和血管邊緣均有明顯偽影的為步進式造影(這與不使用固定器組一致),進行試驗分析,使用一固定物體模擬進行步進式減影,結(jié)果也出現(xiàn)與血管減影相同性質(zhì)的移動偽影,說明該移動偽影與C臂機架步進方式的結(jié)構不夠穩(wěn)定,振動較大有關[12],排除與固定器穩(wěn)定性不夠有關;1例表現(xiàn)為骨骼偽影較輕,血管偽影較大,分析考慮可能為對比劑刺激,肌肉收縮,牽拉血管所致。本組8例體位不正者,4例因下肢缺血劇烈疼痛、1例有精神癥狀,患者躁動,全身運動牽拉帶動下肢活動造成,3例伴有體位不正者,經(jīng)檢查驗證為腳置于固定器內(nèi)后,尼龍搭扣未拉緊包裹完全,使腳在固定器內(nèi)有一定的活動空間,患者腳自然外旋所致。
綜上所述,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穩(wěn)定性好,固定性強,所有患者投照角度一致,便于分析血管走行和開口變異,利于質(zhì)量控制。成本低廉、制作簡單、使用方便、變換體位快捷,只需在支撐條的內(nèi)側(cè)或外側(cè)加墊小木塊,即可使足外旋或內(nèi)旋,且穩(wěn)定固定性不減,值得推廣和使用。隨著臨床應用病例的增加,我們下一步的目標將從固定器的材料(碳素纖維)、美觀,和角度可調(diào)節(jié)性方面進行改進。
[1] 燕樹林,王鳴鵬,余建明,等.全國醫(yī)用設備使用人員(CT、MR、DSA)上崗考試指南[M].北京: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2009:480.
[2] 燕樹林,牛延濤.醫(yī)學影像技術學術語詳解[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387.
[3] 冼朝暉,莫小聰,王曉白.對比劑實時跟蹤技術在下肢靜脈造影中的應用[J].暨南大學學報( 醫(yī)學版),2004,25(4):498-500.
[4] 歐陽墉.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4.
[5] 于茲喜.醫(yī)學影像檢查技術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51.
[6] 宿寶貴,潘三強.人體解剖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4.[7] 陳燕,黃健.步進式DSA 技術在下肢順行性靜脈造影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1,15(15):78-79,88.
[8] 宋烈軍,羅小平,羅銀燈,等.血管數(shù)字減影步進技術在下肢動脈造影中的應用價值[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4 (1):99-101.
[9] 崔銀杰,劉曉軍,楊敏,等.DSA檢查下肢固定器的研制[J].齊魯醫(yī)學雜志,2011,26(4):366.
[10] 唐建云.探討步進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在下肢動脈造影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90-91.
[11] 葛彥彥,薛艷,楊顯存.對比劑實時跟蹤技術在下肢動脈造影中的應用探討[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6,16(4):654-655.
[12] Darcy MD.Lower-extremity arteriography:current approach and techniques[J].Radiology,1991,178:615-621.
Exploit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wer Limbs Angiography Fixture
XU Shao-rui, LOU Wen-sheng,XIANG Yu-mei, GU Jian-ping
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Nanjing First Hospital,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6,China
TH774;R197.39;R543.6
A
10.3969/j.issn.1674-1633.2012.07.003
1674-1633(2012)07-0021-04
2012-04-03
2012-04-20
顧建平,教授,主任醫(yī)師,博士生導師。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主任,介入科主任。
通訊作者郵箱: cjr.gujianping@vip.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velop a lower limbs angiography fi xture, which is used in preventing limb movement and rotation in the angiography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process and maintaining the anatomical position. Methods Made wood chips into soles, fi xed a long piece of wood as a support bar at the bottom of the glue, so that the angle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with the support bar was 85 degree, joint plus material with the sole plate on both sides with strong adhesive, with two protrudent fl ank, sewing velcro on both sides. 116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and without lower limb angiography fi xtur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 artifacts and body position vision.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using χ2testing. Results Artifacts display rate of the group without using fi xture was 62.07%, and the position standard rate was 60.34%. The patients got tired easily in the control position process. While the artifacts display rate of the group using fixture was 22.41%, and the position standard rate was 86.20%, with comfortable using experienc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 The lower limbs angiography fixture is simple, easy to use, stable, 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lower limb movement and rotation, is worth of promotion.
Key words: fi xture; angiography of lower limbs; anatomical position; motion artifacts; pixel sh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