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芳
(福建省永安國有林場,福建 永安 366000)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國南方特有的優(yōu)良速生針葉用材林樹種[1],其生長快、材質(zhì)好,是建筑、家具制造等行業(yè)的重要原料樹種[2]。杉木人工林面積占全國造林面積的28.54%[3],木材產(chǎn)量約占全國商品材20%[4]。全國第六次森林資源清查結(jié)果表明,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廣西、廣東、貴州七省(自治區(qū))的杉木林面積占全國杉木林總面積的89.83%,福建則占13.79%[5],可見杉木在福建省速生豐產(chǎn)林建設(shè)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6]。林分密度指單位面積上林木的株數(shù),代表了一定生境被著生在其中的林木的利用程度[7]。目前由于杉木栽植密度和保留密度均偏高,影響了中大徑材培育[8],所以林分密度作為影響杉木人工林生長的重要因素而被廣泛關(guān)注[9-12]。在不同林木生長階段、立地條件、培育目標(biāo)中,應(yīng)該保留合理密度,以提高林分的生長量、林木的出材量及中大胸徑木材產(chǎn)量。本研究探討了不同林分密度對杉木人工林生長的影響,以期為杉木人工林栽培提供參考。
研究地位于福建省大田梅林國有林場,東經(jīng) 117°30'-117°57',北緯 25°30'-25°52',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四季明顯,雨量充沛,干濕分明。年均氣溫18℃,≥10℃活動積溫5100℃,無霜期265 d,年均降水量1800 mm,年均蒸發(fā)量1361 mm,相對濕度82%。試驗地選擇在該場東邊坑工區(qū)121林班3大班3、2、1小班(表1),海拔580-710 m,坡度20°-30°,土層較厚,表層質(zhì)地為輕壤土,立地質(zhì)量等級均為Ⅱ類地。
表1 試驗地概況及杉木林分生長狀況Table1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trial sites and growth survey of the Chinese fir stand
1977年造林,整地、植苗和幼林撫育等營林措施相同。1983年首次間伐,各小班間伐株數(shù)強度均為58.0%;1992 年第2 次間伐,3、2、1 小班間伐株數(shù)強度分別為 46.0%、43.0%、45.0%;1999 年第 3 次間伐,間伐株數(shù)強度分別為33.8%、24.8%、24.3%,伐后保留株數(shù)分別為450、540和630株·hm-2。2007年10月在各小班內(nèi)分上、中、下各設(shè)置1個20 m×20 m樣地,共9個樣地,合計3600 m2。樣地內(nèi)林木每木檢尺,記錄樹高、胸徑等因子。蓄積量計算公式:V=0.0000872D1.785388607H0.9313923697。根據(jù)《福建省森林資源調(diào)查經(jīng)營用表(二)》計算經(jīng)濟材(規(guī)格材、非規(guī)格材)、薪材、廢材出材量。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林分密度對杉木平均胸徑存在影響。密度為450、540和630株·hm-2林分的平均胸徑分別為26.69、23.46和22.50 cm。由此可見,杉木平均胸徑生長量隨著林分密度增加而降低。經(jīng)方差分析,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林平均胸徑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表4),其中,林分密度450株·hm-2與540株·hm-2差異顯著,與630株·hm-2差異極顯著,林分密度540株·hm-2和630株·hm-2差異不顯著。林分密度450株·hm-2的平均胸徑分別比540、630株·hm-2的大13.8%、18.6%。說明林分密度對杉木胸徑生長有顯著影響,林分密度越大,平均胸徑越小。而隨著林分密度增加其差異性逐漸減小。
表2 不同林分密度杉木胸徑結(jié)構(gòu)1)Table2 Diameter class distribution under different stand densities
不同林分密度對杉木胸徑分布也有影響(表2)。從胸徑分布看,密度為450、540、630株·hm-2的林分胸徑在20 cm以上株數(shù)占總株數(shù)分別為100%、86.1%、78.6%,占比例最大胸徑分別為28、24、20 cm。說明林分密度對杉木整體質(zhì)量有明顯影響,林分密度小的有利于胸徑生長,能夠提高大徑材比率。
由表3可以看出,杉木平均樹高隨著林分密度增大而降低,密度為450、540和630株·hm-2林分平均樹高分別為20.33、18.78和17.29 m。經(jīng)方差分析,差異均不顯著(表4)。說明林分密度對平均樹高有一定影響,但不顯著。
表3 不同林分密度杉木樹高結(jié)構(gòu)1)Table3 Height class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stand densities
表4 方差分析及LSD多重比較值1)Table4 F test values of variance analysis and LSD comparison values
由表5 可以看出,林分密度 450、540、630 株·hm-2平均單株材積分別為 0.5076、0.3745、0.3218 m3。林分密度450株·hm-2平均單株材積分別比540、630株·hm-2高35.5%、57.7%,林分密度540株·hm-2比630 株·hm-2平均單株材積高16.4%。
林分密度 450、540、630 株·hm-2蓄積量分別為 228.405、202.204、202.722 m3·hm-2。其中,林分密度450株·hm-2蓄積量分別比 540、630 株·hm-2高13.0%、12.7%,而林分密度540 株·hm-2蓄積量比630株·hm-2低0.3%。可見,無論從單株材積還是從蓄積量上看,林分密度450株·hm-2均為較佳。
表5 不同林分密度對杉木林分產(chǎn)量與材種結(jié)構(gòu)的影響Table5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and densities on the yield and timber quality of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由表5可以看出,林分密度450株·hm-2經(jīng)濟材出材量最大,分別比540、630株·hm-2高14.4%、15.6%,林分密度540株·hm-2經(jīng)濟材出材量比630株·hm-2高1.0%,其中450株·hm-2規(guī)格材出材量比540株·hm-2高14.4%,比630株·hm-2高 17.2%,林分密度 540株·hm-2規(guī)格材出材量比 630株·hm-2高 2.4%。
3個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經(jīng)濟材出材量占總出材量比例相近,分別為79%、78%和77%。從經(jīng)濟材出材量上看,林分密度450株·hm-2大徑材出材量占經(jīng)濟材出材量比例最高,達到5.2%,而540株·hm-2和630株·hm-2大徑材出材量僅占各自經(jīng)濟材出材量1.8%、1.4%。林分密度450株·hm-2的大徑材出材量分別比540、630株·hm-2高230.8%、319.8%。由此可見,無論是從出材量,還是從出材質(zhì)量來看,林分密度450株·hm-2均為較佳。
通過對福建省大田梅林國有林場30年生不同林分密度的杉木人工林生長量研究表明,林分密度對杉木生長有一定影響。密度為 450、540、630 株·hm-2林分平均胸徑分別為 26.69、23.46、22.50 cm,差異達到顯著水平。林分密度越大,平均胸徑越小,隨著密度增加其差異性逐漸變小。密度為450、540、630株·hm-2林分平均樹高分別為 20.33、18.78 和17.29 m,差異不顯著。
3種林分密度中,450株·hm-2平均單株材積、蓄積量和經(jīng)濟材、規(guī)格材、大徑材出材量均為最大,分別比540 株·hm-2高35.5%、13.0%、14.4%、14.4%、230.8%,比630 株·hm-2高 57.7%、12.7%、15.6%、17.2%、319.8%。從平均單株材積、蓄積量和經(jīng)濟材、規(guī)格材、大徑材出材量上看,撫育間伐后保留林分密度450株·hm-2為最佳。
在杉木林分培育過程中,通過撫育間伐措施對杉木林分進行密度控制,是定向培育杉木大徑材的關(guān)鍵技術(shù)措施。撫育間伐后,最終保留密度450株·hm-2有利于杉木胸徑生長,能有效提高大徑材、規(guī)格材、經(jīng)濟材出材率和總出材量,可以在生產(chǎn)中推廣應(yīng)用。
[1]中國樹木志編委會.中國主要樹種造林技術(shù)[M].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76.
[2]吳中倫.杉木[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4.
[3]雷加富.中國森林資源[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4]鄧衍棟.杉木人工林降位間伐的綜合經(jīng)營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7,34(2):53-56.
[5]國家林業(yè)局.2005中國森林資源報告[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5.
[6]鄭仁華,施季森.福建省杉木良種繁育現(xiàn)狀與對策[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2004,18(2):3-7.
[7]吳承禎,洪偉.杉木數(shù)量經(jīng)營學(xué)引論[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8]盛煒彤,惠剛盈,張守攻,等.杉木人工林優(yōu)化栽培模式[M].北京: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2004.
[9]李仁昌.高產(chǎn)杉木林分合理密度的研究[J].福建林學(xué)院學(xué)報,1995,15(3):272-276.
[10]賀果山,程政紅,陳孝,等.杉木速生栽培技術(shù)的研究[J].湖南林業(yè)科技,1996,23(1):26-33.
[11]林開敏,俞新妥,邱爾發(fā),等.杉木造林密度生長效應(yīng)規(guī)律的研究[J].福建林學(xué)院學(xué)報,1996,16(1):53-56.
[12]李躍華.山區(qū)杉木無節(jié)良材培育技術(shù)[J].湖南林業(yè),2009(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