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乃建,楊 品
(渭南師范學院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科研與開發(fā)
NaCl-EC微膠囊的制備及緩釋性能研究*
宋乃建,楊 品
(渭南師范學院 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陜西 渭南 714000)
以乙基纖維素(EC)為壁材,NaCl為芯材,聚乙烯(PE)為添加劑,采用油相分離法制備了NaCl-EC微膠囊。最佳條件為:選用乙基含量為48%~49.5%,黏度為200cP的EC,濃度為2.4%,NaCl與EC的用量比為1∶5,PE用量為0.45%,攪拌速率為450r·min-1,采用水浴緩慢降溫方式。篩選出最佳工藝條件下制備的粒徑在80~120目的微膠囊,研究了其在25℃下的釋放性能。囊芯釋放百分率以2.03%~56.47%之間,按零級動力學方程進行,64h后累計釋放量為70.45%。
EC;水溶性芯材;油相分離法;微膠囊;緩釋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s,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Abstract:Sodium chloride (NaCl)-ethyl cellulose (EC) microcapsu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oil-phase separatingmethod with EC aswallmaterial,NaCl as corematerial and polyethylene(PE)as additives.The optimal conditions were as follows:the EC,with the ethyl content of 48%~59.5%and viscosity of 200cP,was chosen and prepared with the consistency of 2.4%;the ratio of NaCl to EC was 1∶5;the dosage of PE was 0.45%;the stirring speed was 450r·min-1;and water bath was used for slow cooling.The microcapsules,prepared at the optimal process conditionswith the diameter of passing through 80~120 mesh sieve were picked out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performance of sustained-release at 25℃of themselves.Itwas indicated that the zero order kinetics equation was followed by the releasing process of capsules core with the releasing percentage of 2.03%~56.47%,and 70.45%were released in 64h.
Key words:ethyl cellulose;waterborne cores;oil phase isolationmethod;microcapsule;sustained-release
微膠囊是指把固體、液體或氣體包埋在一個微小的、密封的囊中作為芯材,在特定條件下,以可控的方式釋放出芯材的科學技術。微膠囊技術的研發(fā)與應用開始于二十世紀30年代、50年代美國NationalCash Regiser公司利用這一技術研制出了無碳復寫紙,并首先實現(xiàn)產(chǎn)業(yè)化。由于微膠囊具有保護物質(zhì)免受環(huán)境影響、掩蓋不良味道、改變物質(zhì)狀態(tài)、降低毒性、控釋緩釋等獨特的性能,因此,人們對其研究越來越多,近些年來,微膠囊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已被廣泛應用于造紙、紡織、涂料、醫(yī)藥、食品、化妝品及農(nóng)牧業(yè)等[1]眾多領域。目前,國內(nèi)油溶性芯材微膠囊化的技術比較成熟,而水溶性芯材的研究相對較少,只有少數(shù)產(chǎn)品實現(xiàn)了產(chǎn)業(yè)化,如FeSO4、阿斯巴甜、檸檬酸等[2]。
制備微膠囊的技術很多,需要根據(jù)材料性質(zhì)、粒徑要求、釋放模式、應用范圍等因素進行選擇和組合,對于水溶性芯材的包裹,常用方法有原位聚合法,油相分離法、噴霧干燥法和噴霧凍凝法等[3]。EC是一種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是纖維素的衍生物,也是水溶性芯材常用包膜材料,它具有良好的成膜性,不溶于水,化學穩(wěn)定性好,耐冷、熱、強堿、烯酸,力學強度高,制成的膜透明、有彈性、無毒、且具有生物降解性。因此,本文以EC作為壁材,采用油相分離法,研究NaCl-EC微膠囊的制備工藝條件,并探究NaCl-EC微膠囊的囊心釋放過程和緩釋效果。
1.1 藥品及儀器
NaCl(天津市盛奧化學試劑有限公司)、EC(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PE(河北振恒護欄粉末涂料有限公司)、環(huán)己烷(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gNO3(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K2CrO4(天津市富宇精細化工有限公司)、蒸餾水等,均為分析純。
AUY-220型電子天平、PF-101型恒溫水浴鍋、JJ-1型精密增力電動攪拌器、SHZ-D(III)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WGL-230B電熱鼓風干燥箱、SXL-1016型程控箱式電爐、PM6000型光學顯微鏡、Quanta-200型掃描電子顯微鏡、DDS-11A型電導率儀、DJS-1C電導電極、篩子(80和120目)等。
1.2 實驗原理及過程
1.2.1 實驗原理 本實驗采用的油相分離法原理,是基于溫度引發(fā)相分離和聚合物引發(fā)相分離相結(jié)合的方法。EC高溫時溶解于環(huán)己烷中,溫度降低,溶解度下降,常溫下幾乎不溶于環(huán)己烷,產(chǎn)生凝聚相,發(fā)生相分離,使EC在NaCl表面凝聚沉積。PE為引發(fā)相分離的聚合物,溶解在環(huán)己烷,對EC起非溶劑作用,依據(jù)高聚物提純原理,來促進壁材聚合物的相分離,將NaCl包裹成微膠囊。
1.2.2 實驗過程
圖1 NaCl-EC微膠囊制備工藝流程Fig.1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NaCl-ECmicrocapsule preparation
將EC、PE以及50mL的環(huán)己烷混合于三口燒瓶中,固定好反應裝置,開啟電動攪拌機,將EC-PE-環(huán)己烷組成的混合體系在恒溫水浴中加熱至80℃回流,使EC和PE完全溶解。向混合均勻的體系中加入研磨了20min的NaCl6g,控制攪拌速率,繼續(xù)攪拌回流30min,使芯材的微細顆粒均勻的分散于該體系溶液中,然后于水浴中緩慢降溫,使EC的溶解度下降,逐漸在NaCl表面凝聚析出,從而形成了NaCl-EC微膠囊。冷卻至室溫使膠囊固化,減壓抽濾并用環(huán)己烷清洗3次,在40℃干燥箱中干燥,樣品備用。
1.3 測定方法
同時進一步完善外匯儲備體系,積極落實藏匯于民的核心思想。優(yōu)化外匯儲備制度,由商業(yè)銀行、企業(yè)以及個人共同承擔匯率風險。從進一步緩解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壓力
1.3.1 NaCl-EC微膠囊包覆率測定 準確稱取1.2g樣品,用蒸餾水沖洗數(shù)次后干燥。設置電爐參數(shù),在800℃下灰化1h,然后向灰分中加入20mL的蒸餾水,攪拌使NaCl完全溶解,過濾,濾渣反復清洗,濾液定容于100mL的容量瓶,準確移取10mL,用AgNO3標液滴定Cl-,得到實際包裹的NaCl的量。
1.3.2 NaCl-EC微膠囊形態(tài)結(jié)構表征 借助顯微鏡和SEM對微膠囊粒徑大小,包覆情況與外觀結(jié)構進行觀測與比較。
1.3.3 電導率法測定微膠囊的釋放速率 將最佳工藝下制備的微膠囊用水沖洗數(shù)次,洗凈表面殘留的NaCl,干燥后準確稱取2.4g,倒入恒溫杯,再向杯中移入200mL的蒸餾水,電磁攪拌,在25℃下記錄不同時間時溶液的電導率值,求出NaCl的釋放百分比,繪制釋放曲線圖。
2.1 EC粘度和用量的確定
EC是非離子型的纖維素醚,纖維素分子的失水葡萄糖基上的氫原子被乙基取代數(shù)不同,其軟化點和溶解度也不同,本實驗選用乙氧基含量為48%~49.5%的EC。油相分離法產(chǎn)生的凝聚相,必須具備液體的性質(zhì),能夠穩(wěn)定地在芯材周圍環(huán)繞流動[4],其表面張力應小于芯材的表面張力,以便完全將其吞沒。實驗研究表明隨著EC黏度的增大,其表面張力也不斷增大,當黏度過大時,EC不易在NaCl表面完全潤濕,而發(fā)生自身的黏連,使NaCl微膠囊的包覆效果變差。通過對黏度分別為 20~30、50、100、200和220cP的EC進行試驗和對比,以200cP為宜,得到的NaCl微膠囊分散性好,裸露少、形狀均勻。
確定其它條件不變,將不同量的EC溶解于環(huán)己烷中,形成濃度不同的混合體系,制備了包覆率不同的微膠囊,實驗結(jié)果見表1。
表1 EC用量和包覆率的關系T ab.1 Relationship of EC dosage and coating rate
2.2 PE用量的確定
PE作為制備NaCl-EC微膠囊的重要相凝聚促進劑,促使微膠囊的形成,同時對微膠囊的粒徑分布、緩釋與屏蔽作用的效果有顯著的影響。該聚合物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不宜過大,在9000~10000最為合適[5],此外,對相凝聚促進劑規(guī)格和用量有嚴格的要求,范國梁等[6]對十幾種不同規(guī)格和密度的PE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它們的溶解性能及分散效果差異明顯,種類與用量選擇不當會出現(xiàn)晶核包裹不好或微膠囊聚集為大團粒的極端情況。本實驗使用低密度高壓聚乙烯,試驗了不同濃度下微膠囊的包覆情況,結(jié)果見圖2。
圖2 PE用量和包覆率的關系Fig.2 Relationship of PE dosage and coating rate
由圖2可知,PE用量增加,微膠囊的包覆率提高,但用量過大時,體系黏度增大,出現(xiàn)EC及微膠囊自身粘結(jié)現(xiàn)象,反而使包覆率下降,NaCl的突顯性增強。因此,選擇PE的用量為0.45%。
2.3 攪拌速率的確定
在微膠囊的制備過程中,攪拌速率影響著體系的均勻化程度,NaCl的分散效果,進而影響微膠囊的粒徑大小,形狀結(jié)構,包覆效果等,因此,實驗需要確定有效的攪拌速率。通過SEM,對不同攪拌速率下的微膠囊進行觀察,結(jié)果見圖3的a~c所示。
圖3 不同攪拌速率下的SEM圖Fig.3 SEM under different sturring rate
實驗得到:攪拌速率增加,混合物體系變得更加的均勻,有利于達到過飽和狀態(tài)析出的EC快速、均勻的沉積在NaCl的表面,速率達到一定的程度時,還能防止芯材、壁材、以及膠囊之間的相互粘結(jié)凝聚。450r·min-1時形成的微膠囊粒徑小、形狀均勻,分散性好,包覆完全,芯材的突顯性小,速度過高則不會有更多的影響,反而造成能源的浪費,所以攪拌速率450r·min-1為宜。
2.4 溫度的確定
NaCl的微膠囊化,是根據(jù)EC的溶解度和溫度的密切關系實現(xiàn)的。降溫的過程,即EC析出沉積在NaCl表面形成膜的過程,所以降溫的速度顯著影響NaCl微膠囊化的過程。多次試驗表明,若環(huán)己烷溶液的混合體系溫度下降過快,EC的析出速度快,會在NaCl表面迅速沉積,形成的膜不均勻,包裹不完全,而且容易造成EC自身的團聚,形成空心的微膠囊。相反,若體系降溫的速度緩慢,EC的析出速度慢,能夠緩慢均勻的沉積在NaCl表面,NaCl裸露少,突顯性小。因此,試驗時將混合體于水浴中,使其自然緩慢降至室溫。
2.5 NaCl微膠囊的釋放性能研究
微膠囊浸入水中,會發(fā)生這樣的過程:環(huán)境中的水透過微膠囊的壁材進入到微膠囊核心中;核心中的囊心溶解形成水溶液;溶解的囊心水溶液由膠囊內(nèi)高濃度區(qū)擴散到囊外不含或含很少囊心的水相中,發(fā)生滲透擴散。水進入微膠囊和NaCl溶解到水中的過程都是很快的,對囊心釋放速率的影響不大,而第3步囊心向外擴散的速率決定了囊心的緩釋速率,這一步為速率控制步驟。
對最佳工藝條件下制備的NaCl-EC微膠囊過篩,篩選出粒徑處于80~120目之間的樣品,于25℃下測定不同時間時的電導率值,在前8h,每隔1h測定一次,8h后,每隔8h測定一次,繪制累計釋放曲線,如圖4中的a、b所示。
圖4 NaCl-EC微膠囊累計釋放曲線圖Fig.4 Accumulated releasing curve of NaCl-ECmicrocapsule
由圖4(a)的累計釋放曲線可將此微膠囊的緩釋分為以下3個階段:第一階段,延遲釋放階段。此階段的釋放量很小,幾乎不向外釋放,發(fā)現(xiàn)1h后僅釋放了0.13%,但此過程相對時間很短,2h以后釋放量隨時間變化基本穩(wěn)定;第二階段,零級釋放階段,也為穩(wěn)定釋放階段,即相同時間段內(nèi)累計釋放量基本相同。根據(jù)物理化學動力學理論,若一個反應過程的速率與反應物濃度的零次方成比例,即和反應物濃度無關,則此過程為零級反應。由圖4(b)可知,釋放時間處于3~40h之間(或釋放量在2.03%~56.47%之間)時,釋放百分比和時間成線性關系,和囊心濃度無關,囊心溶液濃度保持固定的飽和溶液濃度狀態(tài),因此,此階段為零級釋放過程,釋放速率方程式可表示為d q/d t=k,k為直線的斜率;第三階段,后期釋放階段。自40h以后,累計釋放百分比增加速度減慢,這是因為微膠囊囊心中的NaCl固體開始全部溶解,濃度不再保持飽和溶液濃度,濃度梯度開始下降,囊壁內(nèi)外的濃度差減小,擴散的推動力減弱,從而釋放速度減慢,當囊壁內(nèi)外濃度的濃度差相等時,釋放結(jié)束。
采用油相分離法使NaCl微膠囊化的方法是可行的,最佳工藝條件為:EC的黏度為200cP,用量為2.4%,EC和NaCl的質(zhì)量比為1∶5,PE的用量為0.45%,攪拌速率為450r·min-1,緩慢降溫固化,采用該工藝條件制備的微膠囊包覆率好,結(jié)構大小較為均勻,NaCl的突顯性小。對此工藝下的微膠囊進行緩釋研究發(fā)現(xiàn),囊心釋放百分率以2.03%~56.47%之間按零級動力學方程進行,64h以后的累計釋放量為70.45%,證明微膠囊化使NaCl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起到了緩釋作用。但是在實驗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此方法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油相分離法屬于物理化學法,制備出的微膠囊粒徑較大,過程難以控制;使用的溶劑有毒;壁材不耐紫外線,易被氧化等。因此,針對實驗存在的這些缺點,要實現(xiàn)NaCl包裹的產(chǎn)業(yè)化,以后還需要在選材與方法上作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改進研究。
[1]梁治齊.微膠囊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1999.168-361.
[2]郭穎,許時嬰.碳酸氫鈉的微膠囊化[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001,20(6):612-614.
[3]程正偉,包宗宏.固體芯材微膠囊制備技術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0,23(4):55-61.
[4]宋健,陳磊,李效軍.微膠囊化技術及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171.
[5]井樂剛,趙新淮.維生素C微膠囊的制備及應用的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6,25(11):1256-1260.
[6]范國梁,渠榮遴,周維義,等.水溶性維生素微囊包裹研究[J].天津大學學報,1996,29(4):592-597.
Study on preparation and sustained-release of sodium chloride-ethyl cellulosem icrocapsules*
SONG Nai-jian,YANG Pin
O636.11
A
1002-1124(2012)07-0011-04
2012-05-18
渭南師范學院研究生項目(09YKZ013)
宋乃建(1979-),男,河南商丘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化工生產(chǎn)及過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