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燕培
(中國水利博物館,311215,杭州)
民以食為天,而食則賴以田,田賴以水。漢中雖然土肥水足、沃野天府,但秦嶺南麓盆地北沿一線,因地勢較高,常受缺水之苦,糧食生產(chǎn)多有干旱之慮。于是,人們在褒河口筑堰,截河引水,以資灌溉,這就是著名的漢中古堰——山河堰。
山河堰是漢中地區(qū)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研究其歷史發(fā)展過程,對于探討整個漢中盆地經(jīng)濟開發(fā)和環(huán)境變遷過程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于山河堰的起源有兩種說法。其一認為“山河”原系“蕭何”,傳說是蕭何所建,山河堰即“蕭何堰”。
山河堰為蕭何所建的說法在《宋史》中也有所記述:“興元府山河堰灌溉甚廣,世傳為漢蕭何所作。嘉祐中,提舉常平史炤奏上堰法,獲降敕書,刻石堰上”。另一種說法,“山河”即指今天的褒河。漢中地區(qū)水利大發(fā)展是在宋代以后,宋朝以后對山河堰的記載明顯增多,漢中博物館所藏的水利碑刻對山河堰的記載可以為證。山河堰渠首位于今漢中市漢臺區(qū)河東店鎮(zhèn)褒河谷口。
北宋早期就開始有山河堰的修治記載,山河堰是漢中地區(qū)最早有史可查的水利工程,在發(fā)展?jié)h中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影響到軍食、民用,與軍事上的勝敗、安危都有關系,因而被歷代統(tǒng)治階級所重視。據(jù)《三國志·蜀書》記載:“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諸葛亮四次北伐后,蜀因連年征戰(zhàn),士卒疲憊,國庫空虛,急需恢復。諸葛亮回到漢中后休士講武,勸農(nóng)植谷,積蓄力量,派人整修“山河堰”,以備再戰(zhàn)。有史料為證:“山河堰本蕭何所創(chuàng),……諸葛亮軍駐漢中,踵跡增筑。”
經(jīng)諸葛亮“踵跡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還是漢中地區(qū)灌溉面積最大的水利工程。據(jù)李儀祉先生考察,“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畝,灌南鄭縣田三萬零六百余畝,灌酒縣七千余畝,共四萬六千余畝”。漢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由此可見山河堰灌溉范圍之廣。
上述事實說明,漢中盆地古代農(nóng)田水利設施至今所產(chǎn)生的實際效用,與諸葛亮當年在漢中休士勸農(nóng)時,開拓農(nóng)田、興修水利、發(fā)展生產(chǎn)的豐功偉績是分不開的。
山河堰管理制度宋代已有記載,明清有較詳細的規(guī)定并留傳至今。當年二堰之下一百多里長的干渠分上下二壩輪灌。海輪10天,上壩4天,下壩6天,有專人負責啟閉閘板;各支流閘門也有固定的寬度和深度,放水時間多用燃香衡量。每年維修按畝攤派。灌區(qū)設立獨立的管理機構。全堰有總理,支渠有首士,各堰有堰長,田間渠道還有小甲,各負其責。違反堰規(guī)則按有關條款予以懲處。新中國成立以后,山河堰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1975年建成了以灌溉為主的石門水庫,灌溉規(guī)模和保證率都有很大提高。
《山河堰落成記》又名《重修山河堰碑》,是漢中地區(qū)分布在褒斜古棧道南端的石門隧道及其南北山崖的104種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塊碑刻?!渡胶友呗涑捎洝纺ρ率?,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刻,詳記當時修復山河堰的情況及所用工、料、錢、糧等,《山河堰落成記》一刻尤被推為宋隸杰作,1970年移至漢中博物館。
《山河堰落成記》為南宋紹熙年間南鄭縣令晏袤所刻,共137個字(如圖1所示),碑文內(nèi)容如下:
“紹熙五年,山河堰落成,郡太守章森,常平使者范中藝,戎帥王宗廉,以二月丙辰徠勞工徒。堰別為六,凡九百三十五丈,釃渠四百貳十丈。木以工計,七十二萬四千九百有奇;工以人計,一十五萬九千八百有奇。先是四年夏,大水,六堰盡決。秋,使者被旨兼守事,會凡役,慨念民輸當四倍于每歲之常,乃官出錢萬緡,為民助。查沆、賈嗣祖、晏袤、張柄實董其事?!?/p>
所述內(nèi)容為紹熙四年夏水患,南鄭縣令晏袤等人主持由官方出資修建山河堰的經(jīng)過。是一篇記事、歌功頌德之佳書,采用倒敘的手法,寥寥百字就將這一水利工程的用料、用工、用資及主持修建情況敘述得非常清楚。
這方摩崖石刻不僅是一篇記事散文,實則也是山河堰的竣工報告,是一篇政府公文。整篇文章結(jié)構嚴謹,短小精悍,樸實曉暢,縱橫疏朗,可謂凝練而旨遠,平淡而意深,不飾典故而情理自明。字里行間憂心如焚,忠心可鑒,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民族魂、愛國心、恤民情。它破駢體文浮靡堆砌、晦澀不實之風,敘事簡潔明快,透徹準洽,語言樸素簡潔,文從字順,抑揚開闊,自然平實,淺顯易懂,更加適應于政府事務快捷、準確的需要,促使了公文向健康、適用方面的發(fā)展,也秉承了時人主張的“句之易道,義之易曉”,不失為宋代公文之典范。
山河堰摩崖系 “石門十三品”之一,它既是歷史資料,又是藝術珍品,對研究中國古代交通和水利事業(yè),以及文字發(fā)展、書法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價值:
(1)書法價值
《山河堰落成記》堪為宋代隸書中的佳品。字的結(jié)體在寬博平穩(wěn)中追求變化,有些字上部取平直,下部圓轉(zhuǎn),參差錯落,在方正與舒展的和諧中略帶篆意。用筆橫細豎粗,撇捺波勢的放縱,增強了字的動感。此刻石的書法藝術,繼承了漢魏書體的厚重雄強,唐代楷體結(jié)構的規(guī)正嚴謹,又具有宋人筆法的流暢生動。
山河堰石刻書書法造詣較高,是珍貴的書法藝術遺產(chǎn),不僅國人愛之,日本及東南亞的書法愛好者也以能購得一張拓片而自豪不已,日本書法家稱之為“日本之師”。
(2)補史價值
晏袤的《山河堰落成記》中關于漢中紹熙四年夏大水的記載,可以彌補《宋史》記載的不足。
(3)防洪史研究價值
《山河堰落成記》記載了南宋時期,漢中地區(qū)發(fā)生洪水,六堰全部決堤,南鄭縣令晏袤等人防治洪水的全部過程,該碑文為研究中國古代的防洪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資料,具有重要的價值。
圖1 重修山河堰摩崖
山河堰摩崖作為水利碑刻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為研究歷代興建和保護水利工程等提供了實物資料,是研究漢中水利史的珍貴文物資料。
[1]汪志德.石門題刻與宋代的山河堰[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1).
[2][元]脫脫,等.宋史·志[M].北京:中華書局,1977.
[3]陳壽.三國志·蜀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4.
[4]張元濟.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漢中府[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5]周魁一.山河堰[C]//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科學研究論文集第十二集.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82.
[6]左湯泉.話說漢中山河堰[J].陜西水利,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