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榮彩
心理干預對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依從性的影響
安榮彩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依從性的影響。方法:將100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系統(tǒng)的心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依從性。結果:干預組患者服藥及門診隨訪的依從性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心理干預調動了患者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提高了患者服藥及門診隨訪的依從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心理干預;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依從性
冠心病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冠狀動脈阻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是一種身心疾?。?]。社會心理因素在其發(fā)生、發(fā)展、康復、預后等各個環(huán)節(jié)起著重要作用[2]。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是外科治療冠心病的最佳方案。由于手術創(chuàng)傷大、危險高,手術患者常產生焦慮、恐懼情緒,影響手術療效及術后機體功能的恢復[3]。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選用受過心理咨詢專業(yè)訓練的護士來制定心理干預措施,并親自指導患者,將其融入到日常護理工作中,有效地提高了心理護理質量,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3月~2011年3月在我科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齡56~78歲,平均(61.12+6.81)歲。均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術前經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冠狀動脈呈多支病變,閉塞程度65%~100%。其中合并糖尿病30例,合并高血壓42例,均在全麻心臟不停跳下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將其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臨床表現、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干預組在此基礎上融入心理干預,由受過心理咨詢專業(yè)訓練的護士制定心理干預措施,給予心理干預指導,住院期間每2 d 1次,出院患者每周1次電話隨訪,跟蹤半年。
1.2.1 支持性心理指導 采用解釋、鼓勵、保證、指導的方式給予心理干預。(1)了解本身。告知患者所患疾病及所導致的各種問題,讓其了解自己現在的處境、身體狀況、疾病的發(fā)展情況、治療方法和疾病轉歸。(2)增加自信心。護士可以用自己的經驗或過去成功的實例進行鼓勵,使患者增強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3)消除患者不安全感。護士應引導患者訴說自己的內心需求,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支持他們內心正常的欲望、要求、思想和方法,克服錯誤有害的心理與行為。(4)爭取社會支持。良好的社會支持對患者身心健康有積極的作用,家庭關愛是患者堅持治療、取得良好依從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應指導家屬在患者面前要保持良好的心境,經常安慰、鼓勵患者,以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
1.2.2 認知指導 由主治醫(yī)師為患者介紹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相關知識,如病因、發(fā)病機制、手術方法、治療措施及并發(fā)癥,并提供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光盤教學。告知患者冠心病是一個長期綜合治療的過程,應預防各種感染,避免高脂、高膽固醇飲食,糾正患者的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讓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和手術治療有清楚的認識,糾正其不正確的認知。
1.2.3 個別心理治療 通過與患者談心、溝通,了解他們的個性需求;談患者感興趣的話題,針對每個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心理干預對策,如有焦慮不安者護士應增加交流的機會,并與家屬共同關心患者,讓其感覺自己被關注、被重視,增強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療,盡快適應醫(yī)療護理要求,盡早從焦慮狀態(tài)中解脫;有恐懼心理者,護士應在給患者做每項操作時都要熟練,并與醫(yī)師配合默契,用誠摯的熱情、真誠的話語、耐心的解釋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學會放松,學會轉移注意力,消除其恐懼心理狀態(tài);有麻痹心理者,護士應告知患者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告知他們癥狀與實際的病理變化不盡一致的道理,強調遵醫(yī)的重要性,使患者意識到及時治療的重要性。
1.2.4 集體心理干預 患者的心理是復雜多變的,有共性也有個性,針對此情況,我們每周組織1次,將患者集中開展語言交流會,談護患雙方感興趣的問題,充分發(fā)表各自意見,了解其病情和心理變化,并糾正錯誤的認識、不良行為模式,使其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充分發(fā)揮患者的角色榜樣作用,開展患者之間成功經驗的交流,減輕患者的挫折感,提高患者的自我功效。
1.2.5 家庭及社會支持 協調與調動患者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優(yōu)化患者的支持網絡,向家屬講解家庭支持功能對疾病治療及恢復健康的重要性,幫助家屬成員了解患者疾病信息及心理需求,鼓勵其與患者多溝通,多陪伴、關心患者,給予患者情感支持[4]。
1.3 評價指標 參考費翔等[5]在冠心病患者依從性研究中的治療依從性問卷編制而成,該工具包括服藥依從性、生活方式依從性、門診隨訪依從性3個方面。其中服藥依從性評估包括患者服藥的次數、量、時間及堅持服藥,得分為0~8分;生活方式依從性包括不吸煙、適量飲水、適量體力活動等共8個問題,得分為0~8分;門診隨訪依從性的判斷標準為完全做到8分,基本做到6分,偶爾做不到4分,根本做不到2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PEMS 3.1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服藥、生活方式、門診隨訪依從性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相關依從性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相關依從性比較(分,±s)
注:1)為 t'值
組別 例數 服藥 生活方式 門診隨訪對照組干預組t值P 50 4.4+0.5 3.8+0.6 5.6+0.3 50 6.8+0.4 3.9+0.2 7.1+0.5 26.5036 1.1181)18.1902 0.0000 >0.05 0.0000值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身心疾病,與環(huán)境因素有密切聯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險因素。隨著以人為中心現代護理模式的發(fā)展,護理越來越強調調動和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患者的依從性正是體現了患者的主觀能動性,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其治療效果和病情發(fā)展。依從性對臨床治療以及患者的健康恢復影響很大。本研究結果顯示,心理干預可使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在疾病診療和康復過程中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tài),干預后患者服藥及門診隨訪依從性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采取積極的心理干預措施,可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認知度,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礙,幫助患者全面提高適應能力,調動患者的主動性及積極性,提高患者的遵醫(yī)行為,融洽護患關系。而在干預后兩組患者生活方式的依從性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是一個與效能等相關的復雜過程,亦需要較長時間有關,有待進一步考證研究。
[1]江一清,劉朝中,朱國英主編.現代冠心病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1:345-571.
[2]侯永梅.心理社會因素對心身疾病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12):2358-2359.
[3]高照波,藏 妍,馬愛英,等.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7,36:3569-3570.
[4]許 燕,張建欣.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的心理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A):32-33.
[5]費 翔,游桂英,黃 英.運用護理程序實施健康教育對冠心病患者依從性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yī)學,2007,34(10):1949-1950.
2012-03-13)
(本文編輯 白晶晶)
050082 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心胸外科
安榮彩:女,本科,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