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桂琴
[摘要] 目的 總結(jié)膿毒性休克的護理措施。 方法 將符合入選標準的60例膿毒性休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休克、皮膚、細菌學監(jiān)測等護理。 結(jié)果 觀察組30例中搶救成功28例(93.33%),死亡2例(6.67%);對照組30例中搶救成功26例(86.67%),死亡4例(13.33%)。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jié)論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同時給予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休克、皮膚、細菌學監(jiān)測等護理措施有助于膿毒性休克的早期復蘇。
[關鍵詞] 膿毒性休克;護理措施;常規(guī)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c)-0159-02
膿毒性休克是臨床常見的危急重癥,指在重癥膿毒癥基礎上給予足量液體復蘇仍無法糾正的持續(xù)性低血壓狀態(tài),臨床常以血容量、心臟前負荷和心輸出量減少及組織血供和氧供不足為特征。筆者經(jīng)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合理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期復蘇,現(xiàn)對30例膿毒性休克患者的護理措施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重癥監(jiān)護室住院治療的膿毒性休克患者60例為觀察對象,按治療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最小3歲,最大86歲,平均48.5歲;原發(fā)?。悍尾恐匕Y感染9例,大面積皮膚撕脫傷伴感染5例,急性化膿性膽管炎4例,腹腔感染3例,車禍胸腹聯(lián)合傷伴感染3例,重癥胰腺炎3例,其余3例;早期液體復蘇時間:最短1 h,最長6 h,平均2.3 h。對照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最小4歲,最大82歲,平均47.8歲;原發(fā)?。悍尾恐匕Y感染8例,大面積皮膚撕脫傷伴感染6例,腹腔感染4例,急性化膿性膽管炎4例,車禍胸腹聯(lián)合傷伴感染3例,重癥胰腺炎2例,其余3例;早期液體復蘇時間:最短1 h,最長6 h,平均2.1 h。性別、年齡、原發(fā)病、早期液體復蘇時間等臨床資料兩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入選標準
1.2.1 納入標準(1)所有病例均符合2001年世界膿毒癥大會制定的標準[1]: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應,收縮壓<12.00 kPa,在充分補液的情況下血壓不能糾正,或比原水平下降>5.33 kPa,同時有低灌注的臨床表現(xiàn)。(2)符合知情同意原則。
1.2.2 排除標準(1)排除不符合知情同意原則者;(2)排除資料收集不完整者;(3)排除不符合納入標準者。
1.3 護理措施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同時給予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休克、皮膚、細菌學監(jiān)測等護理。
1.3.1 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護理對于膿毒性休克患者取半坐臥位,并定時給患者拍背、吸痰,以防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fā)生,同時在早期應采用較低的潮氣量,使吸氣末保持在2.94 kPa以下,用呼氣末正壓通氣防止呼吸末肺泡塌陷。
1.3.2 休克的護理對于膿毒性休克患者應使用小劑量鎮(zhèn)靜劑,但應用鎮(zhèn)靜劑后血壓會很快下降,因此需嚴密觀察患者血壓的變化,隨時調(diào)節(jié)升血壓藥物的使用量及輸液速度。
1.3.3 泌尿系統(tǒng)的護理定時監(jiān)測,根據(jù)CVP和ABP調(diào)節(jié)輸液速度和輸液量,注意區(qū)別功能性與器質(zhì)性腎衰竭,及時應用利尿劑,避免器質(zhì)性腎衰竭。
1.3.4 皮膚護理膿毒性休克患者在四肢部位常可出現(xiàn)張力性血性水皰,應抽出其中的液體進行細菌培養(yǎng),同時注意局部皮膚的消毒和保暖,防止皮膚壞死。
1.3.5 細菌學監(jiān)測與護理對能發(fā)生感染或已發(fā)生感染的部位給予系統(tǒng)的監(jiān)測和護理,出現(xiàn)問題時及時評估、及時處理。同時應加強支持治療,提高免疫力,加強傷口的觀察及各類管道護理,以做好術后感染的防范措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處理,組間療效比較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意義。
2 結(jié)果
觀察組30例中搶救成功28例(93.33%),死亡2例(6.67%);對照組30例中搶救成功26例(86.66%),死亡4例(13.33%)。觀察組搶救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膿毒性休克指由于膿毒癥引起的休克,過去叫做感染性休克,其定義是患者組織灌注不足,即容量試驗后持續(xù)低血壓狀態(tài)或血乳酸濃度 ≥4 mmol/L[1-2]。通常是由于革蘭陰性桿菌引起,主要見于急性化膿性梗阻性膽管炎,壞疽性膽囊炎,腎盂腎炎,急性胰腺炎及一些院內(nèi)感染。有關膿毒性休克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由感染細菌產(chǎn)生的細菌毒素可促發(fā)復雜的免疫反應,除內(nèi)毒素(革蘭陰性腸桿菌細胞壁釋放的脂多糖中的類脂組分)外,還有大量介質(zhì),包括腫瘤壞死因子、白三烯、脂氧合酶、組織胺、緩激肽、5-羥色胺和白細胞介素-2等[3]。 目前,膿毒癥已成為世界上膿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4-5]。膿毒性休克好發(fā)于免疫低下的人群如糖尿病、肝硬化、白細胞減少、特別是同時存在腫瘤或接受細胞毒性藥物治療的患者,使用抗生素、皮質(zhì)類固醇治療或人工呼吸裝置的患者,尿路、膽道或胃腸道感染史,有創(chuàng)性內(nèi)置物包括導管、引流管和其他異物[6]。膿毒性休克在新生兒、35歲以上的患者、孕婦或由原發(fā)病所致的嚴重免疫受損者或醫(yī)源性治療并發(fā)癥的患者中較為常見。合理的護理措施有助于患者早期復蘇,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給予呼吸和循環(huán)系統(tǒng)、泌尿系統(tǒng)、休克、皮膚、細菌學監(jiān)測等護理措施有助于膿毒性休克的早期復蘇。
[參考文獻]
[1]Rivers E,Nguyen B,Havstad S,et al. 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 N Engl J Med,2001,345(19):1368-1377.
[2]張晨,王蓓蓓,李麗燕. 1例應用HCCO監(jiān)測儀治療感染性體克的護理[J]. 現(xiàn)代護理,2007,13(5):434-435.
[3]Nguyen HB,Rivers EP,Knoblich BP,et al. Early lactate clea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severe sepsis and-septic shock[J]. Crit Care Med,2004,32(8):1637-1642.
[4]Levy MM,F(xiàn)ink MP,Marshall JC,et al. SCCM/ESICM/ACCP/ATS/SISI ntem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 Crit Care Med,2003,31(4):1250-1256.
[5]Bonssat S,lacques T,Kvy B,et al. Inavascular volume monitoring and 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 septic patient with pulmonary edema[J]. Intensive Care Med,2002,28(7):712-718.
[6]李旭,馬曉春. 外科危重病人液體復蘇的研究進展[J]. 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11(1):65.
(收稿日期:2012-03-21本文編輯:馬 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