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國 寧建青
[摘要] 目的 觀察蒲地藍口服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皰疹性咽峽炎患兒145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其中,利巴韋林組73例,采用利巴韋林口服治療,5 mg/(kg·次),每天3次;蒲地藍組72例,采用蒲地藍口服液口服治療,0.3 mL/(kg·次),每天3次,療程均為1周。治療結束后比較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結果 蒲地藍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蒲地藍組患兒發(fā)熱、皰疹、淋巴結腫大、流涎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蒲地藍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亦低于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蒲地藍口服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對于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顯著,可以顯著縮短住院時間,且無嚴重不良反應。
[關鍵詞] 蒲地藍口服液;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25.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7(c)-0155-02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作為兒科常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類型之一,患兒主要臨床表現為發(fā)熱、煩躁、厭食及流涎等,伴或不伴有咳嗽、流涕等癥狀,咽部、齒齦部及舌部可見小皰疹,學齡前兒童多發(fā)[1-3]。臨床報道顯示[4],我國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為自限性疾病, 1~2周可自行好轉[5],但是疼痛、流涎等癥狀常引起患兒厭食、哭鬧,對正常生長發(fā)育帶來不利影響。筆者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患兒72例,采用蒲地藍口服液治療,臨床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小兒皰疹性咽峽炎患兒145例,均符合《兒科學》第5版臨床診斷標準[6]。全部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利巴韋林組73例,其中,男41例,女32例;年齡1~7歲,平均(3.8±0.9)歲;病程2~8 d,平均(2.5±0.7) d。蒲地藍組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齡1~6歲,平均(3.6±1.0)歲;病程1~9 d ,平均(2.6±0.9) d;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利巴韋林組患兒采用利巴韋林口服治療,5 mg/(kg·次),每天3次;蒲地藍組患兒采用蒲地藍口服液口服治療,0.3 mL/(kg·次),每天3次。療程均為1周。
1.3 觀察指標
記錄患兒發(fā)熱、皰疹、淋巴結腫大、流涎等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同時注意觀察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 療效判定標準
根據鐘云華等主編《常見兒科疾病診治》[7]小兒皰疹性咽峽炎臨床療效判定標準進行治療效果判定,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3級。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分析使用SPSS 1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蒲地藍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體征消失及住院時間比較
蒲地藍組患兒發(fā)熱、皰疹、淋巴結腫大、流涎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利巴韋林組患兒中發(fā)生消化道反應2例,皮疹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1%;蒲地藍組僅發(fā)生消化道反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蒲地藍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夏秋季是小兒皰疹性咽峽炎高發(fā)季節(jié),主要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等[8-9]。病毒可經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患兒,預后較好,多為自限性疾病,臨床處理以阻斷感染、對癥治療為主[10]。利巴韋林作為臨床常用廣譜抗病毒藥物之一,能夠有效抑制病毒遺傳物質合成[11],但是消化道及過敏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高。中醫(yī)認為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屬于“喉痹”范疇[12],病機為濕熱邪毒外侵,傷肺胃而生熱,進而上襲咽喉所致。蒲地藍口服液是一種新型中成藥飲劑,主要成分為蒲公英、苦地丁、板藍根及黃芩,其中,蒲公英消腫解毒,苦地丁活血散結,板藍根清熱涼血,黃芩祛濕瀉火?,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13-15],蒲公英、苦地丁、板藍根及黃芩具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同時對于葡萄球菌及鏈球菌殺滅作用明顯。本次研究顯示,蒲地藍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蒲地藍組患兒發(fā)熱、皰疹、淋巴結腫大、流涎等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少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蒲地藍組患兒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亦低于于利巴韋林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綜上所述,蒲地藍口服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對于臨床癥狀及體征緩解顯著,可以顯著縮短住院時間,且無嚴重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趙世紅,王秀菊. 莪術油注射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療效觀察[J]. 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3):50.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 實用兒科學[M]. 7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807-808.
[3]戴憲國,方洪興,莫存堅,等. 更昔洛韋治療皰疹性咽峽炎162例療效觀察[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3):465-466.
[4]歐陽衛(wèi)芳. 更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152例療效觀察[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2):91-92.
[5]方瑜. 炎琥寧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5):584-585.
[6]王慕逖. 兒科學[M]. 5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274.
[7]鐘云華,周玉珍. 常見兒科疾病診治[M]. 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62-72.
[8]李洪波. 炎琥寧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42例臨床觀察[J]. 吉林醫(yī)學,2012,33(1):132-133.
[9]李惠紅. 兒童皰疹性咽峽炎的血清心肌酶譜和心電圖改變及其臨床意義(附125例分析)[J]. 新醫(yī)學,2007,38(3):169-171.
[10]林靖雯,陳謙明,周紅梅. 抗皰疹病毒藥物的研究進展[J]. 中華口腔醫(yī)學雜志,2006,41(1):60-61.
[11]韓殿麗.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輔助治療小兒急性感染性喉炎35例臨床分析[J].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8,6(10):26.
[12]陸紅華.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聯合更昔洛韋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療效觀察[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1(8):122.
[13]劉玉清,丁櫻.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63例[J].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2010,1(9):180.
[14]吳艷. 蒲地藍口服液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90 例體會[J]. 江西醫(yī)藥,2006,41(8):586.
[15]聶青和. 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其臨床診斷與治療[J]. 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8):639-640.
(收稿日期:2012-04-12本文編輯: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