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白山黑水靈氣的凝結 ——東北作家美學思想新探

2012-08-15 00:44:28宋喜坤
文藝評論 2012年9期
關鍵詞:端木蕻良蕭軍黑土地

○宋喜坤

作為一種地域文化,“黑土地文化”已經(jīng)成為東北文化的特指。所謂黑土地文化,是指生活在東北地區(qū)的人們所創(chuàng)造出來的全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同其他地域文化一樣,由異域文化、移民文化和殖民文化融合而來的黑土地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小傳統(tǒng),這傳統(tǒng)為黑土地文化打上了固屬于自己的烙印。作為從白山黑水中走出的、受黑土地文化熏陶成長起來的東北作家,自然地就成為這種文化的代言人。他們的身上充盈著白山黑水孕育的靈氣,這靈氣凝聚在東北作家的作品中,詩意地升華成一種獨特的美學思想。

一、白山黑水的美學詮釋

在中國古代物質觀中,“山”屬土,與“水”同屬五行,是構成世界的基質。因水、土分列首尾,故土能掩水,在屬性上相克。在色彩學中,黑白互為反義且涵義不同,是陰陽的代表色彩。然而白山黑水打造的黑土地文化中的這兩組對立元素,在對傳統(tǒng)的繼承中突破了傳統(tǒng)文化的禁區(qū),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在黑土地文化中,與“山”文化對應的是粗獷、豪放,這種文化孕育出來的文學多表現(xiàn)出一種野性的美。與“水”文化對應的是溫婉、清麗,這一文化培育出來的文學體現(xiàn)出的是一種詩性的美。這兩種美雖然各不相同但卻互不妨礙,和諧共存于黑土地美學花園之中,各自噴薄斗艷。

在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領域,野性美是學界公認的黑土地文學的一個美學特征,它是區(qū)別“東北文學群體和其他流派的重要標志。①東北地域文學中,很多作家的作品都閃耀著這種野性美的光芒。他們作品中描寫了東北地區(qū)野性的自然環(huán)境,人們野性的生存方式和野性的精神狀態(tài)。舊社會的東北,“三人行,必有一匪”,②所以東北黑土地文學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土匪敘事”。蕭軍的《八月的鄉(xiāng)村》中的鐵鷹隊長和《第三代》中的海蛟,端木蕻良的《遙遠的風沙》中的煤黑子及《科爾沁旗草原》中的天狗,蕭紅《生死場》中的李青山等都是土匪的典型,他們身上具有原始而粗獷的野性美。不光是東北男人身上體現(xiàn)著野性,東北的女人也不讓須眉。東北女人粗獷潑辣而不拘小節(jié),野性十足。東北作家筆下從不缺少充滿野性色彩的女性形象,蕭軍《八月的鄉(xiāng)村》中的李七嫂、蕭紅《生死場》中的王婆,蘇群《秘密的故事》中的青子,遲子建《白銀那》中的卡佳、《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蔣百嫂、《逝川》中的吉喜等女性身上都呈現(xiàn)出一種原生態(tài)的野性美。

同野性美相比,由水文化幻化而成的詩性美則更多地出現(xiàn)在女性作家身上。當然并不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完全沒有這種美,端木蕻良的作品中就時有詩性美閃現(xiàn)。端木蕻良是一位有著詩人氣質的東北作家,“是一位野性的不合規(guī)范的創(chuàng)作家,是一位充滿浪漫情懷的詩人”,③他的小說是一種詩性小說。在端木蕻良的身上,詩性和野性共存。只不過與蕭紅和遲子建相比要淡化一些罷了。蕭紅和遲子建,尤其是蕭紅,甚至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樣的文體。她的小說《呼蘭河傳》、《小城三月》,與其說是小說倒不如說它是詩體小說或散文體小說更為貼切。遲子建的每一篇小說幾乎都是用心在進行詩化的表述,她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幾乎就是一首現(xiàn)代版的鄂倫春民族史詩。

長白山的雄奇和黑龍江的秀美孕育了東北黑土地文學中的野性美和詩性美,然而令人咋舌稱奇的是這兩種風格迥異的美卻能和諧共存,并且可以完美地體現(xiàn)在同一作家的作品中,蕭紅和端木蕻良的小說就是這樣。在蕭紅的創(chuàng)作中,其前期小說《小城三月》的風格柔婉纏綿,顯現(xiàn)的是一種詩性美。而到后期《曠野的呼喚》的時候,則變得豪放蒼勁、野性十足。對于端木蕻良而言,前期的《大地的海》的美學風格顯得野性張揚,而到《新都花絮》時則變得細致恬淡。

如果說野性美和詩性美對應著山水之美的話,那么黑白之美則是一種蘊涵哲理的色彩之美。從美術學的角度來看,“色彩”可以分為“無色彩系”和“有色彩系”兩類,黑色和白色屬于“無色彩系”。從陰陽五行角度來看,黑和白又分屬陰陽。無論從哪一角度來說,黑白都與自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東北現(xiàn)代作家來講,特殊的年代和特殊的文學訴求導致他們的色彩以黑和白為主,是無色彩系。而對當代東北作家來講,則是有色彩系。然而,不管有無色彩,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體現(xiàn)了黑與白的哲學本意。黑與白是自然的本色,表現(xiàn)了黑與白就是接近自然?;诖?,東北黑土地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上都屬于一種自然的、率真的無為寫作,尋求自然的書寫是他們美學上的一種執(zhí)著追求。

二、黑土地文化的凝結:東北作家的美學思想

無論是通過文學作品向世界敞開黑土地文化之門的“東北作家群”,還是重又在中國文壇刮起了一股強勁“東北風”的遲子建、馬原、洪峰和阿城等當代作家,整個東北作家群體因同受東北黑土地地域文化的熏陶,有著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相近的生活經(jīng)歷,所以也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文化性格和相同的文化理想及相近的美學思想。這種美學思想顯示出了比較趨中的美學特征:

1.美學核心:以“真”為美

東北作家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真”。對于美的性質,東北作家有著與同時代美學思想不同的觀點。當時,許多美學家認為“善與真必要以美為根底而后可”,④即美是真和善存在的前提。而東北作家的美學思想與之恰恰相反,他們認為“真”是美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真的事物加上善的本質才能產(chǎn)生美,否則美無從談起。關于真和美的關系,蕭軍在《‘青年問題’和〈文化報〉》中說得非常清楚,“只有‘真’,才是一切最好和最美的根源!只有‘美’才是人生最高和最后的努力”。⑤蕭軍提出“一個連真話都不敢講的人,還當什么作家”?⑥一個作家要懂得自己的任務和價值,為了文學的“真”,可以做一個殉道者。在將藝術家和政治家比較的時候,蕭軍認為“一個藝術家需要暴露自己,一個政治家卻要隱瞞自己,他們需要狡詐和假裝,就相同一個藝術家需要真實一樣”。⑦可以看出,蕭軍認為“真實”對于藝術家是至上的需要。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蕭軍的這種美學主張也顯露無遺,《我底生涯》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沒有進行藝術的夸張和想象,這種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得到了完美結合。在《魯迅先生書簡》中,蕭軍仍然是用“真實”的態(tài)度如實地記述了同魯迅先生交往的歷史事實,這種嚴謹態(tài)度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一種厚重的美感。不僅在作品中,生活中的蕭軍一樣堅持真實,他對自己日記的要求是,“我的日記,應該日日求真,事事求真……不能有一點虛飾或顧慮,這是糾正和洗練、堅強我靈魂和行動唯一的鍛煉”。⑧這種對“真”的執(zhí)著追求也被帶進了他的文學作品中,因蕭軍在東北作家群中的影響,以至于“真”成為整個東北作家群的美學思想的核心。

對于“真”,關沫南也在一些文章中表達了相同的美學思想。在《談我們應該怎樣表現(xiàn)》一文中探討到“真實”時,他指出“真實”的重要性。關沫南認為,我們不需要“表面的真實,人人能夠看到的真實,我們是要更深入一步,革命所要的真實”。⑨另一篇文章《談直錄“口頭”及其他》中,關沫南又就“典型的真實”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將“不為時代或地點所限,而比較廣泛又比較強烈的流布開來的傳說,因其具有普遍性才成為典型的真實”。⑩這些文章中,關沫南把“真實”作為文學創(chuàng)作中主題、內容和典型存在的第一標準提出,顯示出對“真實”的重視。除蕭軍和關沫南外,對《文化報》美學核心“真”的論述文章還有陳鷿的《談文藝批評者的任務和態(tài)度——兼以此文就商于劉和民同志》、李學文的《跑到前邊去——“評英雄的父親讀后”》等文。他們有的要求文藝批評要真實,有的提出“表現(xiàn)出什么是實際應該有的,什么是實際應該沒有的,才是藝術的全部”。?這些關于“真”的倡導大都落在文學要素的真實性上,成為解放區(qū)時期東北作家的美學標準。這種以真為美的原則在許多作品中都能看到,如前面提到的蕭軍的《我的生涯》、《魯迅先生書簡》,陳鷿的《碧血丹心錄》,雙翼的《英雄的墓》和《獄中記》等文都是根據(jù)自身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許多作品中的人名、地名,甚至連事件都是真實的。在當代,遲子建、阿城、洪峰等人更是將“真實”作為了自己文學的主旨,直面社會人生,反映底層民眾的疾苦和大眾的日常生活。在東北作家群的繼承上,將真實又提升了一個層面。同前輩作家一樣,遲子建的《原始風景》、《額爾古納河右岸》、《一匹馬的人》、《北極村童話》,洪峰的《生命之流》、《極地之側》等作品也都是把“真”作為自己的美學準則。

2.美學特征:力求自然。

東北作家的作品既粗獷、豪放,又清晰、細膩,風格各異。在他們創(chuàng)作歷程中有一個鮮明而突出的美學特征,這就是在創(chuàng)作方法上因“無為”而引發(fā)的力求自然的寫作。形成自然寫作的原因主要在于創(chuàng)作理論的失語。不同于當代東北作家,現(xiàn)代東北本土作家中除端木蕻良等少數(shù)作家接受過高等教育外,大多數(shù)沒有受過中國傳統(tǒng)文學理論和西方文論的系統(tǒng)教育,尤其是在偽滿洲國封閉的環(huán)境中更談不上國學教育和美學熏陶。先天的文學營養(yǎng)不良導致了他們文學理論的貧瘠。他們從鄉(xiāng)村走向都市,從事創(chuàng)作之前大都沒有受到專業(yè)的寫作訓練,蕭紅曾說:“有一種小說學,小說有一定寫法,一定要具備幾種東西,一定要寫得像巴爾扎克或契訶夫那樣。我不相信這一套,有各式各樣的作者,有各式各樣的小說……”(蔣錫金《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可見,蕭紅的創(chuàng)作不受外來影響。率真而為的她甚至文體不分,故其小說《呼蘭河傳》寫得如同散文,無論稱其為散文也好、詩體小說也罷,總之很好地體現(xiàn)了上面的特點。蕭軍也是如此,只有中學水平的他幾乎也沒有什么文藝理論可言,其創(chuàng)作幾乎都是憑借自身的努力摸索前行,這一痕跡在蕭軍早期小說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東北作家中,蕭軍等個別作家的藝術修養(yǎng)已經(jīng)很高,文學創(chuàng)作上也具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他們仍然堅持自己的自然風格,否認外來理論的影響。蕭軍曾經(jīng)明確表白,“在我的寫作習慣上,對于任何偉大作品的影響全在我的排斥之列,但在客觀上、潛意識上也可能受到某種影響,這是任何作家所難于避免的,也不必包羅萬象,能論什么就論什么,我以為如此可以精彩些”。?基于這種思想,蕭軍在《文化報》上的作品都是率意而作的,從不考慮形式的東西。這種對自然的追求在后來的小說《五月的礦山》中也能看到其影子。與二蕭一樣,端木蕻良也有類似的觀點。他認為藝術“多半是通過直觀喚起來的,它不喜歡把概念做為起點……藝術的本身就意味著創(chuàng)造。藝術是在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在創(chuàng)作上,端木蕻良主張直觀和創(chuàng)造,拒絕機械的對文藝理論的照搬,這與蕭軍和蕭紅的觀點是一致的。

對于當代作家,盡管他們的文學理論修養(yǎng)已經(jīng)很高,但是他們像蕭軍一樣,從內心排斥外來風格和理論對自己的影響。遲子建的作品,尤其是早期的小說,更多的是注重按照內心的感受來進行創(chuàng)作?!妒澜缟纤械囊雇怼肥沁t子建在丈夫去世后因懷念丈夫而寫的一篇代表自己風格轉變的中篇小說;《原始風景》是對“不是月光下神情怡然的老人,他是月光選的精神苦役者”?的父親的回憶。而馬原更是獨創(chuàng)一種屬于自己的“敘事圈套”,在中國當代文壇產(chǎn)生巨大影響,成為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馬原的敘事圈套”也因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小說的“以形式為內容”的先河,從而引發(fā)了一場小說界的先鋒革命。

“藝術的創(chuàng)作可以分為心理型和幻覺型即有意識和無意識創(chuàng)作”,?東北作家便是這無意識的一群。東北作家的創(chuàng)作整體上呈現(xiàn)出一種“盲”性,一種文化上、知識上、文學修養(yǎng)上、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上的貧乏而導致的“盲”——盲目,正是這種盲性使作家在創(chuàng)作上不受任何傳統(tǒng)的和外來文化、哲學、美學等理論影響,繼而可以自由大膽、無拘無束地創(chuàng)作和創(chuàng)新。盡管最初的作品顯得比較簡單且深度也不夠,但是后來作家的創(chuàng)作道路卻越來越寬廣,作品的藝術價值得到凸顯,這就是無意識創(chuàng)作所引發(fā)的有意識書寫,是無為而為的有為。東北作家的創(chuàng)作自成一體,現(xiàn)代作家在創(chuàng)作理論上是失語,而當代作家則是對傳統(tǒng)的叛逆和拒斥。無論現(xiàn)代還是當代,代表作家的創(chuàng)作恰如“一片荒原,一塊雪地,一大片無人踏過的雪地”?可以任意描摹,每一步走的都是自己的腳印。這種自然的創(chuàng)作是純粹的精神抒寫,是樸實的心靈樂章,是未雕的璞玉,是大愛的張揚。

3.美學理想:崇尚人性。

東北地域作家的作品普遍都把崇高的人性作為共同美學追求,這與東北的地域性有直接關系。多災多難的東北現(xiàn)代史反映在文學中的時候,作家們總是試圖將偉大而崇高的人性從中剝離出來。在創(chuàng)作時,他們太喜歡用人性的這只眼睛觀察事物,并將其打上人性的烙印。無論早期的東北作家群作家還是當代東北作家無不如是。從蕭紅的“王婆”到蕭軍的“李七嫂”,李無雙的“秦淑”再到遲子建的“蔣百嫂”,使讀者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這種人性的味道。《八月的鄉(xiāng)村》中蕭明和安娜戀愛是一種人性美,李七嫂被傷害得無法走路,唐老疙瘩耍脾氣要不革命了也是一種人性美,鐵鷹隊長為了革命紀律要槍斃唐老疙瘩仍是一種人性美,但是這些美都是有缺陷的、不完整的,而以流彈結束唐老疙瘩生命才是作者所追求的真正完整的人性,這與李無雙筆下的秦淑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人性如出一轍。在遲子建的小說中,這種人性美更是無處不在,甚至連《岸上的美奴》中弒母的美奴和《采漿果的人》中堅守自然規(guī)律的大魯、小魯傻子兄妹身上都具有一種殘缺的人性美。東北作家崇尚人性,人性和道德抒寫是遲子建、阿城等作家創(chuàng)作的重要母題。在《額爾古納河右岸》中,妮浩薩滿是一個見證生與死的人。她每救活一個不應該救的人,就要承受著自己的一個孩子死亡的事實。這表明,作品中的妮浩薩滿身上的人性戰(zhàn)勝了神性。不僅是人,遲子建的作品中幾乎所有的動物,馬、狗、熊等都被她賦予了人性。

東北作家對人性的崇尚是強烈的,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xiàn)。解放時期的作家們由于文學的轉型,在用人性的眼睛審視外界的同時也開始用階級的眼睛看待世界。由于視角難以對焦的原因,東北作家們的作品中即使運用階級性來分析問題也難以掩蓋住人性。蕭軍的《五月的礦山》、陳鷿的《碧血丹心錄》、李無雙的《英雄的墓》、《獄中記》等作品,盡管運用的是階級分析的方法,也描寫了敵人的狂暴和兇殘的人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對兇殘人性的批判不正是對完美人性的追求嗎?在淡化人性的同時恰好又突出了人性。這種對人性和階級性的恰當處理巧妙地突破了后來文學中以階級性對人性的壓抑?!耙粋€人穿著合適的鞋可能會夾疼另一個人的腳,沒有一個生活的處方適用于所有人”。?這種方法對東北地域作家適用,但對于黨內宗派主義作家來講,他們就很難用兩只眼睛同時看世界了。雖然同樣是左翼作家,同樣從事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創(chuàng)作,上世紀30年代的東北作家群作家和30年代的左聯(lián)作家的創(chuàng)作卻大相徑庭。如果說二者都只用一只眼睛來創(chuàng)作的話,那么東北作家更多是用人性的眼睛看,是盲目的、無意識的、是無為而為的;而左翼作家也是一只眼睛看世界的,但卻是用政治的那只眼睛,是有意識的創(chuàng)作,是有為而為。盡管都是一只眼睛來創(chuàng)作,結果卻不一樣。東北作家們是對人性的自然再現(xiàn),是率真描摹、不受外力的約束,所以他們的作品經(jīng)歷了從粗糙到精細的過程,顯示了比較長久的生命力。而上世紀30年代的左聯(lián)作家的作品恰恰相反,開始就陷入公式和概念的框架中,所以作品后來大都很難被人想起。人們更多談到的是《呼蘭河傳》、《科爾沁旗草原》,而早已忘卻了《到莫斯科去》和《光明在我們面前》。就連那被時代標榜的莎菲,我們也嫌她過于雕琢做作、神經(jīng)質而遠沒有翠姨的自然清純可愛。到東北解放時期,東北作家群作家已經(jīng)可以同時使用兩只眼睛觀察世界,而原左聯(lián)作家們仍然只能一孔窺天?!段幕瘓蟆肥录?,就是這種創(chuàng)作觀念激烈沖突的直接結果。新時期,由于階級性已經(jīng)不再是文學批評的重點,人性的主題得以一枝獨秀,代表作家的作品幾乎全部都存在有關人性的探討。

東北作家群的美學思想除了“野性美”和“詩性美”外,其“以真為美”、“力求自然”和“追求完美人性”的特點甚具獨創(chuàng)性。另外,這種獨創(chuàng)的美學思想還在東北作家群的領軍人物蕭軍的身上單獨得以體現(xiàn),那就是他對“力”的追求。這種力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健康的力,一個是思想方面的力。蕭軍在自己的日記和作品中多次表達對健康的重視,他經(jīng)常告誡“強健自己,競取第一……我愛強者,生是戰(zhàn)斗的,一切是力量,強健自己,競爭第一,有勇氣對抗一切”。?在談到新英雄主義時,他認為新英雄主義的思想內容是“首先是強健身體,其次是思想知識,其次是工作能力表現(xiàn)的質和量,一切所學為致用,這就是新英雄主義精神和具體思想內容”。?在這樣的思想支配下,蕭軍一直保持著強健的體魄,終生習武不輟?!吧眢w是社會的基礎,精神就是社會的裝飾”,?物質的力量也相應地促進思想的力量。蕭軍的作品中時刻透露出一種“五四”時代曾有過的力的氣場,這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時代的力量、一種健全而張揚的個性之力。

同上個世紀30年代的“京派”、“海派”一樣,東北作家的美學思想只是其創(chuàng)作群體中個體作家美學觀念的綜合,雖不十分成系統(tǒng)卻仍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對研究東北現(xiàn)當代的文藝美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①馬偉業(yè)《大野詩魂——東北作家群論》[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8。

②劉軍、周樹興《“放談”東北人》[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③馬云《端木蕻良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④張競生《張競生文集》(上)[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

⑤蕭軍《“青年問題”和〈文化報〉》[N],《文化報》,1947年1月5日第25期。

⑥⑦⑧????蕭軍《蕭軍全集》(18)[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

⑨關沫南《談我們應該怎樣表現(xiàn)》[N],《文化報》,1948年1月1日第8期。

⑩關沫南《談直錄“口頭”及其他》[N],《文化報》,1948年1月15日第11期。

?李學文《跑到前邊去——“評英雄的父親讀后”》[N],《文化報》,1948年1月25日第13期。

?端木蕻良《藝術創(chuàng)作的廣闊天地》[A],《端木蕻良近作》[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3。

?遲子建《原始森林》[A],《遲子建文集》[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

?古斯塔夫·榮格《未發(fā)現(xiàn)的自我》[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

?J.希利斯·米勒《解讀敘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

猜你喜歡
端木蕻良蕭軍黑土地
黑土地之子
——端木蕻良
金秋待歸
金秋(2023年20期)2024-01-19 02:39:08
蕭軍
西部學刊(2022年15期)2022-09-09 05:28:14
保護黑土地刻不容緩
蕭軍紀念館
“端木蕻良”筆名背后的故事
黑土地上稻花香
小學科學(2017年5期)2017-05-26 18:24:37
憶青年蕭軍二三事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6
端木蕻良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綜述
阿榮旗保護黑土地的做法
化德县| 浪卡子县| 防城港市| 颍上县| 申扎县| 乌拉特前旗| 临高县| 秭归县| 富阳市| 塘沽区| 老河口市| 通榆县| 邯郸县| 玉林市| 卢龙县| 南靖县| 莒南县| 大余县| 尉氏县| 华蓥市| 临武县| 十堰市| 老河口市| 庆元县| 苍南县| 大荔县| 余庆县| 金阳县| 尚志市| 靖宇县| 泸定县| 新巴尔虎右旗| 和龙市| 青河县| 云梦县| 同德县| 苏州市| 确山县| 玉林市| 马尔康县| 故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