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王安憶短篇敘事的審美流變

2012-08-15 00:49:03王玉屏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王安憶短篇小說小說

王玉屏

(惠州學院 中文系,廣東惠州 516007)

王安憶短篇敘事的審美流變

王玉屏

(惠州學院 中文系,廣東惠州 516007)

王安憶的短篇敘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多以青少年、知青及文工團生活為題材,時代色彩比較濃,藝術手法上較多地因循和承續(xù)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特點;1982至1986年,青少年和知青生活的作品大幅減少,上海弄堂生活的作品有所增加,日常生活敘事逐漸浮出歷史地表,對人物性格也有了更多的關注;1997年之后,淮河邊的鄉(xiāng)村生活再次引起作家的關注,敘事也越來越呈現(xiàn)出傳統(tǒng)小說觀念所不能規(guī)范的美學形態(tài)。

王安憶;日常生活;敘事

王安憶的文學成就是以中長篇小說作為標志的。至于短篇小說,作者本人并不特別看重它。2009年,當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她的短篇小說四卷本時,王安憶在自序中說:“短篇小說在我并不是十分適合的體裁?!盵1]1但事實上,短篇小說在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中數(shù)量并不少,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今,竟然有一百多篇。從審美的特點來看,王安憶的短篇與中長篇是互相映襯、交相輝映的。如果說“王安憶的中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匯聚成一道洶涌澎湃的江河”,那么其短篇小說就是“江河上飛濺起的朵朵浪花”[2]21。

1978年到1981年是王安憶文學創(chuàng)作的起步階段,也是其短篇小說寫作的起步階段。題材以青少年、知青及文工團生活為主,內容上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比較強,時代色彩濃,主題積極向上,藝術手法上較多地因循和承續(xù)了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特點。總體上看,這個時期的短篇小說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都不是很高,只有少數(shù)幾個作品可圈可點。

1978年,王安憶從徐州文工團調回上海,同年進入《兒童時代》雜志,擔任該刊的小說編輯。因為工作需要,王安憶經(jīng)常接觸校園生活,寫作上自然對青少年題材比較關注。這方面的作品主要有《誰是未來的中隊長》、《黑黑白白》、《花園坊的規(guī)矩變了》、《小蓓和小其》、《這是不是那個……》、《苦果》、《新來的教練》、《幻影》、《信任》、《晚上》、《墻基》、《分母》等等。這些小說的教育目的性都很強,主題明確,時代色彩濃,反映了當時青少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比如《誰是未來的中隊長》提出了我們的學校究竟應該樹立怎樣的學生干部標準的問題,《新來的教練》描寫了體育訓練中新舊思想和觀念的沖突,《分母》呼吁差生在學校應該得到公平待遇。從思想深度和藝術技巧來看,這些作品普遍顯得比較稚嫩和粗糙,說教味濃,人物性格的描寫有些表面化和概念化,尤其是對少年兒童心理的揣摩不夠準確,人物對話呈現(xiàn)較強的成人化傾向。就拿獲獎作品《誰是未來的中隊長》來說,雖然表達了思想解放的時代主題,作者所掌握的敘事技巧仍然是生澀的,尤其是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存在明顯的公式化弊病。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我”上課正在折飛機模型,突然英語老師走過來,“我”非常緊張,同桌的好友悄悄幫“我”藏好飛機模型,下課后同桌好友對“我”說:“想要嗎?你得發(fā)誓,一定把英語趕上去。否則,我當場把它砸了?!边@哪像初一年級調皮孩子說的話,完全是成人的語言,只不過是借孩子的嘴說出來而已。相對而言,《苦果》和《墻基》算是比較好的作品。從思想的前衛(wèi)看,《苦果》算不上開風氣之先。早在1977年,劉心武的《班主任》率先對“文革”中學校教育存在的隱患進行了批判和反思。而發(fā)表于1980年的《苦果》,從時間上晚了整整三年。但從思想的深度看,《苦果》還是很值得一提的,對教育的反思觸及到了本質。認真、善良、負責的教師趙瑜在教育學生時,忽視、否定、甚至窒息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了他們盲從的思想品質。結果,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按照老師的引導、完成了思想的轉變、失去判斷能力的學生竟然在“文革”中用皮鞭抽打老師。此時的趙瑜,只能自食苦果。這是一篇反諷色彩極濃的小說,對“文革”中學校教育的隱患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寫于1981年的《墻基》以“文革”為背景,描寫了居住在相鄰兩條弄堂、來自不同家庭和階層的孩子們從隔膜、敵意到交往、建立友誼的過程。這篇小說因為以“文革”為背景,又描寫了抄家等事件,因此,還是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和時代色彩的。但作者的關注點顯然不僅僅是批判“文革”,通過來自不同階層孩子的交往,王安憶表達了“人與人是應該相互了解的,隔膜是不了解、不溝通造成的”深刻主題,這在同時代描寫“文革”的作品中還是有些與眾不同。

1970年4 月,王安憶赴安徽淮北農村插隊,做了一名上山下鄉(xiāng)的知識青年。1972年11月考入徐州地區(qū)文工團,一直到1978年調回上海。這一段生活恰好是王安憶人生當中最青春的歲月,也是她早期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源泉。這方面的作品主要有《雨,沙沙沙》、《從疾駛的車窗前掠過的……》、《命運》、《廣闊天地的一角》、《小院瑣記》、《本次列車終點》等等。這些小說通常以青年女知青作為主人公,反映了特定時代年輕人的追求、迷茫和苦悶,涉及的問題有知青的愛情、婚姻、工作等方方面面。非常有意思的是,王安憶筆下的這些女知青雖然經(jīng)歷了“文革”和各種暴風雨的沖擊,但對生活依然充滿善良純真的向往,執(zhí)著地追求著美好的愛情?;蛟S是對描寫生活熟悉的緣故,這些取材于知青和文工團生活的小說較之少年兒童題材的小說要生動有趣得多。比如《本次列車終點》,不僅是王安憶早期小說的代表,更是那個時代知青小說最為出色和動人的作品之一。事隔20多年后,重讀這篇小說,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感動。小說最打動人的有兩個地方,一是家人之間久別重逢的喜悅,二是陳信回城之后的精神苦悶。插隊返城的陳信一走出火車站,家人紛紛簇擁過來,餐桌上大家忙著給他夾菜,飯后又是倒茶、又是鋪床。家人的忙碌和興奮透露著親人久別重逢的喜悅,這種溫馨的家庭氣氛不僅讓漂泊在外十年的陳信心頭一熱,也深深地感染著讀者。王安憶的小說很少寫到家人之間的天倫之樂和人性之美,但在這篇作品中她飽含深情地描寫了親人久別重逢的喜悅,感情真摯動人。也許是有過插隊回城的共同經(jīng)歷,王安憶把陳信回城之后的精神苦悶描寫得非常真切和動情。朝思暮想、經(jīng)過千辛萬苦回到上海的陳信并不覺得幸福,反而感到茫然和苦悶??旃?jié)奏的生活、擁擠的公交車、三班倒的工作讓陳信備感不適,而久別重逢的親人很快因為擁擠的住房問題心生縫隙,和睦的家庭氣氛被打破。陳信的心情變得異常煩躁,站在黃浦江邊,他不禁發(fā)出感嘆:“也許世界上一切東西都是只能遠看,走近去一細看便要失望的?!毙≌f不粉飾,不掩蓋,懷著溫暖的感情書寫著普通百姓的喜怒哀樂。

王安憶早期的小說大多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而《庸常之輩》的出現(xiàn)無疑是個突破。這篇不太受關注的短篇在王安憶早期的小說中有些孤單,實際上它卻開啟了王安憶小說創(chuàng)作的另外一種才能,那就是關于上海弄堂日常生活圖景的詩性描寫。小說圍繞上海弄堂生產(chǎn)組里的女工何芬置辦嫁妝、張羅新房這些日?,嵤抡归_情節(jié),沒有傳奇,沒有浪漫,更沒有戲劇性,但女孩盡自己的本分,認認真真地生活,用自己的力量創(chuàng)造家庭的那份熱情和堅韌散發(fā)著動人的力量。民間百姓的日常生活是瑣屑、平庸的,但王安憶透過日常生活的表面,寫出了底層民眾人生的飽滿和綺麗。從這篇不起眼的小說中,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優(yōu)勢。

1982年至1986年是王安憶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第二個階段。與早期的寫作相比,這個時期的作品題材上有了明顯的變化,兒童和知青生活的作品大幅減少,上海弄堂生活的作品有所增加,日常生活敘事逐漸浮出歷史地表,更為可喜的是對人物性格有了更多的關注。

王安憶早期的短篇小說較多地帶有作者自己的痕跡或影子,人物性格比較單一,多“局限于抒發(fā)‘雯雯’式的女知青的主觀情緒世界”[3]13。這一階段的短篇小說顯然已經(jīng)同“雯雯”告別,作者開始為現(xiàn)實生活中各式各樣的人物畫像,塑造了一個個性格鮮活、絕不雷同的各色人物。譬如《B角》和《舞臺小世界》,雖然都是以文工團生活作為題材,但主人公明顯不同于早期的“雯雯”,他們完全擺脫了作者的影子,呈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的真正的力量?!禕角》中的郁誠是一個極富悲劇色彩的小人物。自從陰差陽錯進了文工團,郁誠十年里從未擔任過有名有姓的角色,但他對藝術有一種執(zhí)拗的熱情,決心一輩子為它奮斗。終于有一次,郁誠得到了演B角的機會。盡管同行們有些嘲笑他,但郁誠還是激動不已,一遍又一遍鉆研角色,苦練臺詞,陪同A角一起排練??墒?,當機會降臨到郁誠的頭上時,他卻緊張得透不過氣來,全身打顫,手腳綿軟,臺詞忘得一干二凈。小說以細膩的筆觸刻畫了郁誠微妙的心理,把一個庸常之輩描寫得很豐富?!段枧_小世界》中的??鼊t是一個具有多面性格的小人物。他和郁誠一樣藝術水平低,在劇團跑龍?zhí)?,但他很能干,連團長都聽他的,離不開他。文工團外出演出時,??邉澛肪€,聯(lián)系車皮,指揮人員搬運道具。??€能吃苦,不耍性子。老團長調走后,有人向新團長告他的狀,新團長決定調走???,這時團里外出演出遇到了困難,??m然情緒不好,但還是爽快地答應新團長的請求,盡心盡力為演出奔走。??袝r也會拉幫結派,報復心強。這是一個極富現(xiàn)實感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凝聚了作者對生活的細致觀察和深刻理解。

《大哉趙子謙》和《話說老秉》塑造的人物則是另外一種性格。趙子謙是一位年過六十的大學老師,是鄰居、同事和領導眼中的大好人。鄰居出門辦事,趙先生幫忙看爐子;單位分房子,趙先生一次又一次地謙讓;袁先生“文革”中挨整,趙先生不怕牽連登門看望;趙先生在單位做著費時費力又沒有名利的份外事,生病臨終時還惦記著入黨,死后甚至把遺體捐獻給科學實驗。小說中的趙子謙是一個清廉正直的知識分子,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好人??墒亲x罷全文,又從心底里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種悲涼。老秉則是一位雜志社會計,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堅持原則,最突出的特點是生活節(jié)儉。在單位,為了節(jié)約成本,老秉習慣往膠水里兌自來水,專門定做小一點的信封。在家里,老秉舍不得花錢,把攢了28年的2000元鈔票放進鐵盒后藏在墻壁里,結果被隔壁鄰居每年生的爐子烤成了灰。小說通過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了一個循規(guī)蹈矩、厲行節(jié)約的老會計形象。而在《阿蹺傳略》中,王安憶另辟蹊徑,塑造了一個殘疾的城市青年形象。作者帶著復雜的情感描寫了這個有幾分令人嫌惡、又叫人同情的殘疾青年。阿蹺小的時候因為身體殘疾,父母放松了對他的管理,于是變得特別頑劣。中學畢業(yè)后,阿蹺進了街道生產(chǎn)組當一名工人,和姑娘們的相處,既讓阿蹺愉快,又使他失落。阿蹺也是有感情和尊嚴的人,他渴望被人肯定,向往愛情,可殘疾的身體總是成為人們嘲笑的話柄,阿蹺感到人生的苦惱、無奈和孤獨,于是常常以極端的方式報復那些傷害自己的人。王安憶帶著復雜的感情塑造了一個可憐又可惱的性格豐滿的小人物。

王安憶此時短篇小說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對上海弄堂生活的書寫,這方面的作品有《一千零一弄》、《母親》、《街》、《鳩雀一戰(zhàn)》、《阿芳的燈》等等。這些小說不僅擺脫了早期青少年題材小說的說教意味,也擺脫了知青題材小說對個人經(jīng)驗的過度依賴,作者把目光投向上海弄堂里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描繪了一幅幅充滿世俗氣息的弄堂生活畫卷,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上海風味。比如《一千零一弄》,以上海弄堂一個公用電話間作為敘事空間,描寫了兩位傳呼電話的老人充滿糾紛卻不乏溫情的日常生活圖景?!赌赣H》圍繞慈母進城看望女兒展開情節(jié),描繪了一幅充滿家常溫馨的日常天倫之樂的美好圖畫?!督帧愤\用白描手法,描寫了上海一條小街每日里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景象。

在眾多描寫日常生活題材的短篇小說中,最為出眾的要數(shù)《鳩雀一戰(zhàn)》和《阿芳的燈》。前者描寫上海保姆為爭奪房子而發(fā)生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小妹阿姨從年輕時一直在上海做保姆,孤身一人,眼看年紀大了,卻沒個地方安置,她決定為自己要一間房子。小妹阿姨是一個很精明、很會算計的女人。一方面她與老東家的晚輩們進行著拉鋸戰(zhàn),另一方面不斷慫恿同為保姆的五十七號阿姨向老相好要房子。小妹阿姨做事是很有策略的。向老東家要房子時,先是登門察看虛實,繼而軟硬兼施。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奮戰(zhàn),當房子毫無進展時,她又心生一計,慫恿五十七號阿姨向老相好要房子。這一次,小妹阿姨是精心策劃,步步為營。先是積極鼓動五十七號阿姨去看望老相好,聯(lián)絡感情。繼而單槍匹馬登門造訪,不經(jīng)意間表明態(tài)度。并且適時和五十七號阿姨結伴前去聚餐,營造溫馨的氣氛。經(jīng)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五十七號阿姨的老相好終于同意自己退休后,把房子留給她們住。小說直面鮮活的充滿世俗氣的的生存圖景,把市井小民小妹阿姨工于心計的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同時通過小妹阿姨爭奪房子這件事,揭示了上海外來戶生存的困境,散發(fā)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栋⒎嫉臒簟穭t把筆墨放在日常生活詩意美的展示上。小說中的阿芳是一個擺水果攤的平凡女子,掌心干枯、關節(jié)突出的雙手暗示著她的生活辛勞,但阿芳從不流露出對生活的不滿和抱怨,總是微笑著招呼來往的顧客。阿芳說話不多,但真誠、樸實的態(tài)度讓人禁不住在她的水果攤前停下腳步。沒有顧客的時候,阿芳靜靜地看連環(huán)畫或者織毛衣。阿芳的工作單調、平凡,每日里千篇一律,但阿芳有一種安居樂業(yè)的滿足感。她認真、本分地經(jīng)營著一份生計,淡定地面對生意的好壞。阿芳平庸而樸素的日常生活,讓人體驗到一種扎實的人生力量和人生理想。美并不是虛無飄渺的,美也不是專家學者書中的理論,美踏踏實實地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王安憶的小說寫出了平凡的日常生活所蘊含的詩性力量和美感。

1986年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王安憶把主要精力完全放在中篇和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上,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一度中斷。可是1997年之后,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興趣有了新的變化,她又偏愛起短篇小說來。如果說1986年之前的短篇小說寫作是用來做練習,為中篇和長篇小說寫作積蓄起能量,那么這一次“相對集中而專注的短篇寫作是一次自覺的藝術行為”[4]213。經(jīng)過10年中長篇的創(chuàng)作積累,王安憶對短篇小說有了敬意,也有了興趣。這一次的短篇之旅不僅持續(xù)時間長,藝術形態(tài)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王安憶用自己的藝術實踐為當代短篇小說敘事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空間。

進入20世紀90年代末之后,王安憶短篇小說的題材較此前任何時候都要豐富,上海的弄堂生活、淮河邊的鄉(xiāng)村生活、外來打工一族的生活、形形色色各種小人物的喜怒哀樂,都在作家的描摹當中。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一批鄉(xiāng)村小說,這方面的作品有《天仙配》、《輪渡上》、《喜宴》、《開會》、《青年突擊隊》、《招工》、《花園的小紅》、《小邵》、《王漢芳》等等。20世紀80年代,王安憶也曾創(chuàng)作過一批鄉(xiāng)村小說,如《小鮑莊》、《大劉莊》,那時的王安憶在回望鄉(xiāng)村的過程中,展示的大多是鄉(xiāng)村生活的貧瘠與落后、封閉和保守。而20世紀90年代末的鄉(xiāng)村小說明顯多了幾分溫暖和詩意,從審美的角度看鄉(xiāng)村,王安憶發(fā)現(xiàn)了鄉(xiāng)土世界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鄉(xiāng)村風俗畫和鄉(xiāng)野人物圖。譬如《喜宴》,用紀實的筆法展示了鄉(xiāng)土中國特有的婚俗文化。小說敘述的是六七十年代的中國鄉(xiāng)村,從村民狼吞虎咽的吃相上可以看出,當時的鄉(xiāng)村物質生活非常貧困,但作者并沒有花太多的筆墨來寫鄉(xiāng)村的凝滯、保守和艱苦,而是撩起鄉(xiāng)村世界美麗的一角,凸顯蘊藏于鄉(xiāng)間帶有美好意味的一面。小說的敘述似乎沒有任何技巧,只是如實地記敘了吃喜酒的全過程,但鄉(xiāng)土中國原始的日常生活、樸素的民間道德被充分地表現(xiàn)出來。

從敘事上看,王安憶1997年之后的短篇小說“越來越呈現(xiàn)出一種傳統(tǒng)小說觀念所不能規(guī)范、難以容忍的美學形態(tài),她幾乎拆解了傳統(tǒng)短篇小說以精巧構思和技巧取勝的美學要素”[2]21。譬如《蚌埠》和《杭州》,完全摒棄傳統(tǒng)小說的故事性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吸取了中國歷史書寫中“地方志”或“風俗志”的寫作方法?!栋霾骸穼⒁蛔鞘挟斪餍≌f的主角,依次選擇蚌埠的碼頭、車站、招待所、澡堂、百貨大樓、公園以及家居生活等幾個典型的城市片段進行細致描繪,用文字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個城市局部的速寫,而作為傳統(tǒng)小說的重要元素的人物反倒在小說中變得無關緊要,最終成為點綴環(huán)境的背景?!逗贾荨烽_篇同樣采取了敘述地方志的方法,先是運用抒情詩的筆調描寫了西湖的明麗嫵媚,繼而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描述了杭州話的語音特點,接著又對杭州的吃食、風箏進行了細致描摹。大量的鋪排之后,小說才敘述幾次到杭州的經(jīng)歷,并且在敘事的過程中不斷插入有關杭州的風俗民情和歷史傳說。

《屋頂上的童話》系列在敘事形式上更是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小說摒棄了傳統(tǒng)短篇小說的一切敘事要素,想象大膽奇特,結構松散隨意,敘事詭秘荒誕,作品充滿了密集的意象和大量的象征暗示。其中的《從黑夜出發(fā)》完全由一系列感覺、夢幻和聯(lián)想的碎片組成。小說的主角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思想”,它化作夜游神,穿行在城市的上空,世事萬物則在它的眼里發(fā)生變形而被賦予新的含義。《流星劃過天際》、《縱身一跳》和《剃度》則讓歷史人物進入當下消費社會的時尚生活中。盛唐詩人李白游走在充滿復制品和謊言的現(xiàn)代大都市,傳說中的哪吒在望子成龍父親的強制下練習鋼琴,《紅樓夢》中的賈寶玉化身為T型臺上的時裝名模。小說打破時空的限制,模糊現(xiàn)實與歷史的界限,在藝術形式上顛覆了短篇小說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敘事元素。

短篇小說雖說不像中長篇那樣要求有故事的長度,但還是追求故事性的,可王安憶的短篇敘事在1997年之后明顯呈現(xiàn)出情節(jié)淡化、細節(jié)凸顯的特點。除了少數(shù)幾個作品如《天仙配》、《姊妹行》、《臨淮關》具備比較完整的故事性,其他絕大多數(shù)小說都是沒有故事的,情節(jié)碎不成線,代之而起的是一系列豐富的原生態(tài)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比如《閨中》,時間跨度很大,敘述了一個終身未嫁的女人一生的命運,但作者并沒有刻意去描寫女主人公的情感糾葛和命運遭遇,而是選取母女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中一組組有意味的生活細節(jié)進行敘事。小說前半部分敘述了女主人公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和母親一起收拾房間鉤花邊,互相給對方化妝,結伴逛商店買布料,有時看看電視、打打撲克、跳跳舞。小說的后半部分插入女主人公退休前的張家界旅游之行,敘事空間由閨房移至室外,但敘述內容依然是充分細節(jié)化:和母親一起采購出行的用品,與景點的商販討價還價,在民俗演出中被當做新娘搶進轎中。在這篇本來可以展示時間流程和人物命運的小說中,作者放棄了傳統(tǒng)短篇小說講究故事性的敘事方法,采取了以細節(jié)敘述為主干的敘事方法,準確地描摹了一個老姑娘從容中隱含著焦灼、優(yōu)雅中潛藏著躁動、落寞中包裹著期待的心理。

獲得第九屆上海文學獎的《廚房》則完全沒有情節(jié),時間幾乎凝固,支撐小說完成敘事的是一組組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細節(jié)的碎片。小說從廚房的地板寫起,敘述極其瑣碎。大量鋪排之后,接著描寫了經(jīng)常出入廚房的年輕奶媽、女幫傭、老女人和幾個孩子。他們的面目都很模糊,性格也不突出,相互之間也沒有發(fā)生過沖突和故事。剛讀這篇小說的時候,我們以為會發(fā)生一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可結果什么大事也沒有,作者只是平靜地敘述了發(fā)生在廚房的幾個互不關聯(lián)的日常生活片段。另一篇獲得第三屆魯迅文學獎的小說《發(fā)廊情話》同樣如此。小說的敘事空間是窄小的發(fā)廊,主要人物有發(fā)廊老板、洗頭妹和一個常來閑坐的女人。小說先從發(fā)廊老板的形象寫起,接著描寫了洗頭妹的性格以及洗頭的種種細節(jié)。當小說敘事進行到三分之一的時候,一個新的敘事人出現(xiàn)了,這就是常來發(fā)廊閑坐的年輕女人。她的故事應該是很有戲劇性的,其中牽涉到一個女人和兩個男人的情感糾葛。小說至此似乎出現(xiàn)了某些情節(jié)化的內容,但是年輕女人的敘述并沒有讓情節(jié)得到延伸和發(fā)展,她的敘述穿插躲閃,細碎如拉家常,直到最后也沒有出現(xiàn)情節(jié)化的內容。在其他一些小說如《化妝間》、《公共浴室》、《乒乓房》、《黑弄堂》等作品中,時間的運行同樣被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所填充。

雖然王安憶的創(chuàng)作主要以中長篇為標志,單獨把短篇小說剝離出來探討也許并非明智的做法。但是,王安憶短篇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點與中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的總趨勢是如影相隨、互相依傍的。探討其短篇小說的藝術特點,也就多了一種觀察王安憶文學創(chuàng)作的視角。

[1]王安憶.王安憶短篇小說編年·卷一·墻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陳思和.從細節(jié)出發(fā)——王安憶近年短篇小說藝術初探[J].上海文學,2003(7).

[3]周介人.難題的探討——給王安憶同志的信[C]//吳義勤.王安憶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史出版社,2006.

[4]汪政,曉華.論王安憶[C]//吳義勤.王安憶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史出版社,2006.

Wang An-yi's Short Narrative Aesthetic Rheology

WANG Yu-ping
(Chinese Department of 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Guangdong 516007)

Wang Anyi's short narrative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First,at the end of the 70's to early 80's,Wang used to write adolescents,educated youth and Art Troupe’s life,and there was a strong color of the era and more traditional realistic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in her short works.Second,from 1982 to 1986,Wang’s adolescents and youth life works substantially reduced,Shanghai nongtang’s life works increased,and daily life narrative gradually came to the surface of history.Sh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s.Third,after 1997,the village life beside Huai River once again caused Wang’s attention.Her narrative is showing more and more special aesthetics form which traditional novel idea can not regulate.

Wang An-yi;daily life;narrative

I206.7

A

1007-6883(2012)01-0064-05

2011-06-21

惠州學院校立重點項目(C210·0102)。

王玉屏(1966—),女,湖南邵東人,惠州學院中文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 韓 江

猜你喜歡
王安憶短篇小說小說
中秋
怎樣寫短篇小說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8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悲劇與救贖——談王安憶“三戀”中的女性救贖之路
王安憶小說病象報告
文學自由談(2016年3期)2016-06-15 13:00:50
尋找初戀(短篇小說)
唐山文學(2016年11期)2016-03-20 15:25:49
法國:短篇小說ATM機
說不盡的王安憶
小說月刊(2015年5期)2015-04-19 07:29:19
贺兰县| 城口县| 湘潭县| 沂源县| 济南市| 连州市| 永川市| 丹东市| 华安县| 瑞安市| 运城市| 黄梅县| 曲水县| 海兴县| 济宁市| 双峰县| 桑日县| 小金县| 海南省| 盐城市| 广安市| 乡城县| 呼图壁县| 军事| 个旧市| 郯城县| 娄烦县| 马尔康县| 连城县| 肃南| 平度市| 广河县| 巨野县| 元朗区| 汝阳县| 甘谷县| 安远县| 武陟县| 茂名市| 郧西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