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日常用漢字對比分析與對日學生的漢字教學

2012-12-21 10:13:58
韓山師范學院學報 2012年1期
關鍵詞:常用字現(xiàn)行大綱

張 凡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廣東潮州 521041)

中日常用漢字對比分析與對日學生的漢字教學

張 凡

(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廣東潮州 521041)

漢字教學作為語言要素教學之一,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難點所在。日語《常用漢字表》與我國的對外漢語《大綱》的字表有很大的共性?!冻S脻h字表》中90%以上的字都被《大綱》收錄,而大綱中60%左右的漢字也都被《常用漢字表》所覆蓋。在字形方面,日本常用字中的很大一部分和中國現(xiàn)行漢字完全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異。我們對比和分析中日常用漢字,就能夠確定日本學生學習漢字時的優(yōu)勢和重難點,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日文常用漢字;遷移

一、漢語常用字與《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

漢字教學作為語言要素教學之一,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漢字由于其表意的性質和特殊的方塊形體而與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國家和民族使用的文字有很大差異。且因漢字數(shù)量巨大,結構復雜,筆畫繁多(平均12.8畫),[1]還有繁、簡體,正、異體的差異等,使得漢字成為漢語學習中的難點。不少初、中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語”、“文”斷裂,即會說不會寫,聽得懂讀不懂的問題。

給學習者造成心理負擔和學習難度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漢字的龐大數(shù)量:表音文字通常只需要用幾十個字母就可以書寫整套語言,而漢字總量很大,有的字典收字超過8萬字。[2]雖然現(xiàn)代日常所使用的漢字遠沒有這么多,但也應該在3000字以上。

《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表》收錄常用字2500字,次常用字1000字;《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認識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要會寫?,F(xiàn)行的幾種對外漢語教學大綱所收漢字的數(shù)目都在3000字左右。其中,由國家漢辦組織編寫,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以下簡稱《大綱》)是作為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總體設計、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成績測試的重要依據(jù)的規(guī)范性的水平大綱。《大綱》共收漢字2905個,包括甲級字800個,乙級字804個,丙級字601個,丁級字700個。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初級階段要掌握常用字2000到2200個,剩下的700到900多個漢字應在高級階段掌握。[3]

《大綱》的字表是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集成方法制定而成的具有較高科學性的常用字表。但《大綱》中的漢字對于不同國家的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來說,難易度是不一樣的。漢字文化圈內的日、韓等學習者對漢字的認識能力就遠遠高于非漢字文化圈或沒有漢字背景的學習者。我們下文將以日本為例,簡單介紹日語《常用漢字表》,并與《大綱》的字表做定量對比,分析日本學生學習漢字時的優(yōu)勢和重難點。

二、日語常用漢字表

漢字傳入之前,日本并沒有文字可記載自己的語言。《隋書·倭國傳》記載:“(倭國)無文字,唯刻木結繩。敬佛法,于百濟求得佛經,始有文字?!笨梢姡瑵h字是在公元2世紀之前,隨著佛教的傳播由當時的百濟國(朝鮮半島西南部國家)傳入日本的。

公元285年,百濟的王仁把《論語》、《千字文》帶到日本,并為日本皇太子講授,成為日本第一個漢語教師。隋唐以前,日本完全借用漢字記錄本國語言、進行書面交際?,F(xiàn)存最早的兩部史書《古事記》和《日本書記》全是用漢字寫的。在中國唐朝時期,日本在漢字楷書基礎上設計出片假名,在漢字行書基礎上設計出平假名。從此假名和漢字的混合文字成為日本的民族文字。日語中的全部漢字約有幾萬個之多,常用的也有幾千個。

二戰(zhàn)結束后,占領者美國提出日語改革方案,要日語變得簡易,拋棄全部漢字,采用表音文字系統(tǒng),推薦使用拉丁文字。此方案未被全部采納,但作為簡化日語的手段,日本開始大幅度地限制漢字數(shù)量。1946年內閣告示頒布了1850字的“當用漢字”和一些“人名用當用漢字”,規(guī)定除此以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表記。這一政策使日本使用的漢字減少了六分之五以上。1981年,國語審議會在1850字的“當用漢字”的基礎上新增了95個漢字,公布了1945字的《常用漢字表》,并聲明這個數(shù)目不是使用漢字的限制,而是一個大致的標準。日本現(xiàn)在所使用的漢字遠不止這1945個。

日語《常用漢字表》是日本科學教育和日常生活中使用漢字的標準,也是該國學生自幼習得的漢字。因此日本的成年學生在學習漢語之前,就已經有了接近2000字的漢字基礎,這不得不說是他們學習漢語非常有利的條件。當然,日語《常用漢字表》和我國對外漢語《大綱》字表中的漢字并不是完全重合的,而是有著復雜的交叉對應關系。要分析日本學生漢字學習中的重難點,就有必要將《常用漢字表》和《大綱》字表做一個定量對比。

三、日語《常用漢字表》與《大綱》的覆蓋關系

日語《常用漢字表》中多是繁體漢字,而《大綱》中都是簡體漢字,因此我們在本次對比中將繁、簡體視為同一字的不同形式,不看做新字?!冻S脻h字表》中的繁體字與《大綱》中的簡體字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對一的關系;但也有一些多對一的情形,如《常用漢字表》中的“乾”、“幹”、“干”三字對應《大綱》中的一個字“干”、表中“后”、“後”兩字對應《大綱》中的一個字“后”等;此外也有極少有一對多的關系,如表中的一個“錬”字對應《大綱》中“煉”、“鏈”兩個字情況。因此,統(tǒng)計的結果,會使《常用漢字表》中獨立漢字的個數(shù)略有減少,具體數(shù)目是:由1945個減少到1920個。統(tǒng)計后得到結果如下:

表1 -《常用漢字表》被《大綱》覆蓋率統(tǒng)計[4]9

由此表我們可以看出,《常用漢字表》中絕大多數(shù)的字都被《大綱》所覆蓋,其中91.25%的漢字被收在《大綱》之內,而《常用漢字表》所獨有的漢字僅有168個??梢?,日本的常用漢字與《大綱》漢字具有很強的共同性,日本學生在中小學時期學得的90%以上的漢字可以成為他們學習漢語漢字的基礎。

《大綱》按難易程度把漢字分為四級,其中甲級字800個,乙級字804個,丙級字601個,丁級字700個。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大綱》的分級來更細致的分析日本的《常用漢字表》。

《常用漢字表》與《大綱》重合1752字,經統(tǒng)計,其中38.9%是《大綱》中的甲級漢字,31.9%是乙級漢字,17.3%屬丙級,11.9%屬丁級。

從此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看出,重合的漢字中,大部分是《大綱》中最基礎的甲級、乙級漢字,是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需要掌握的漢字。而丙級、丁級的漢字占的比率則較小。可見,越是重要的、基礎的漢字,越是日本學生在中小學時期已經學習和掌握的漢字,這就大大減輕了日本學生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的壓力。

以上我們統(tǒng)計了《常用漢字表》被《大綱》覆蓋的比率。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統(tǒng)計《大綱》被《常用漢字表》所覆蓋的比例?!洞缶V》與日本《常用漢字表》共有的漢字是1752個,這占《大綱》總漢字量的60.3%,換句話說,《大綱》中60.3%的漢字是日本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學習過的,是成年學生已經掌握的漢字。

表2 -《大綱》各級漢字被《常用漢字表》覆蓋率統(tǒng)計

當然,我們也可以細致的統(tǒng)計《大綱》甲乙丙丁四級漢字分別被《常用漢字表》所覆蓋的比率:

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大綱》中最基礎的甲乙兩級漢字,被《常用漢字表》所覆蓋的比率非常高。在甲級中竟高達85%以上。即85%以上的甲級漢字和接近70%的乙級漢字都被收錄在日語《常用漢字表》中,是日本的成年學生已經掌握的漢字。

根據(jù)上面的一系列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日語《常用漢字表》與《大綱》有很多共有字。這些共有字大多都是漢語詞匯中最核心的“根詞”,它們使用頻率高、構詞能力強,是學習和使用漢語的基礎。日本學生在已經掌握這些共有字的基礎上學習漢語,顯然能夠事半功倍。

四、中日兩國漢字存在字形差異的原因

漢字在中日兩國幾千年漫長的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發(fā)生了各種變化,因此日本的常用漢字和中國現(xiàn)行漢字在字形上存在不小的差別。要了解這些差別,我們必須重新審視漢字的發(fā)展歷程。下面,我們就從日本漢字的起源入手,分析兩國漢字是怎樣逐漸產生差異的。

日語中的漢字,按照其起源和發(fā)展,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完全借用中國漢字。在《常用漢字表》所收的1945個漢字中,完全借自中國的有1887個,[5]占97%。這類漢字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日本借用的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正體字,如“我”、“安”、“赤”、“家”、“真”、“物”等;一類是日本從中國不同時期借用的與正體相對的俗體漢字。如“姉”是“姊”的隸變俗體漢字,“恵”是“惠”的俗體,“竜”是“龍”的俗體,“仏”是“佛”的俗體,還有“観”和“觀”、“蠶”和“蠶”、“國”和“國”、“酔”和“醉”、“剣”和“劍”等等。這些漢字中,有些我國沿用了其正體,比如惠、佛;有些采用其俗體作為簡化字,比如蠶、國;有些用其他方式進行了簡化,如龍、觀,等等。而日語漢字則保留了這些俗體,未經簡化。學生如果了解了這些正、異體的對應,就可以類推地進行學習。比如知道了日語里的“恵”在漢語里要寫成“惠”,就知道“穂”要寫成“穗”;“仏”是“佛”可推知“払”是“拂”;從“観”寫成“觀”也可推知“歓”寫成“歡”、“勧”寫成“勸”、“権”寫成“權”;從“酔”是“醉”推知“砕”是“碎”、“粋”是“粹”;從“剣”是“劍”推知“倹”是“儉”、“検”是“檢”、“険”是“險”、“験”是“驗”,等等。

日語中的第二類漢字,是日本通過簡化和改造中國漢字而產生的。日本1981年公布的《常用漢字表》的一大特點是:大量采用了簡化字和俗字。其中比較有特點的日本簡化漢字有:拝(拜)、渓(溪)、塩(鹽/鹽)、発(發(fā)/發(fā))、猟(獵/獵)、売(賣/賣)、実(實/實)、気(氣/氣)、転(轉/轉)、広(廣/廣)、応(應/應)、桜(櫻/櫻)等。①括號外是日本簡體字,括號內“/”前是繁體漢字,“/”后是中國簡體字。其中很多偏旁在學習中也可以起到類推的作用,比如由“売”是“賣”推知“読”是“讀”、由“広”是“廣”推知“拡”是“擴”、由“転”是“轉”推知“伝”是“傳”等。

第三類漢字,是日本獨創(chuàng)的漢字。這些漢字被稱為日本“國字”或“和字”。這類漢字大約有百余個,但是被《常用漢字表》收錄的只有7個,[6]比如表示“山頂”的“峠”、表示“旱田”的“畑”、表示“勞動”的“働”、表示“進入”的“込”等。很多“和字”是日本在明治維新后為了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翻譯西方術語而創(chuàng)制的,這些字有些被我國借用,在相關領域廣泛使用,如腺、噸、癌;有些曾經借用,現(xiàn)已不用,如糎、浬、呎、吋。

漢字在中日兩國經歷了不同的發(fā)展歷程,從而造成了現(xiàn)在兩國漢字的字形差異。但漢字總量龐大,且兩國漢字同源,因此并非所有漢字都存在字形差異。下面我們就對兩國的常用漢字做字形上的對比和定量分析。

五、兩國常用漢字的字形差異統(tǒng)計

我們將日本常用漢字與中國現(xiàn)行漢字做字形對比,可以將其分為“與現(xiàn)行漢字完全同形”、“是現(xiàn)行漢字的繁體形”、“是現(xiàn)行漢字的異體或舊字形”三類:

第一類:“與現(xiàn)行漢字完全同形”。這類漢字在日語常用字中所占的比例接近一半。這些字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中日都未簡化的傳承字,比如上、下、日、月、水、火、天、地等;一類是中日兩國使用的相同的簡體字,比如醫(yī)(醫(yī))、舊(舊)、屬(屬)、國(國)、濕(濕)、亂(亂)、點(點)等。

第二類:“是現(xiàn)行漢字的繁體形”。這類字占日語常用字的兩成左右。比如為(為)、馬(馬)、車(車)、愛(愛)、遠(遠)、協(xié)(協(xié))、進(進)、選(選)、掃(掃)、無(無)等。

第三類:“是現(xiàn)行漢字的異體或舊字形”。這類漢字占日語常用字的三成左右。其中有的是規(guī)范漢字的異體,如淨(凈)、災(災)、徳(德)黒(黑)、焼(燒)、斎(齋)”等;有的是規(guī)范漢字的舊字形,如戸(戶)、(直)、別(別)、(方)、(骨)等。

圖1 -日本常用漢字和中國現(xiàn)行漢字字形異同統(tǒng)計[4]23

按照這種分類方法統(tǒng)計日本常用漢字與中國現(xiàn)行漢字的字形異同,可得到如下數(shù)據(jù):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常用漢字中,與中國現(xiàn)行漢字同形的字占的比例最大,達到44.5%左右,是現(xiàn)行漢字的繁體形的也占到33.7%,是現(xiàn)行漢字的異體或舊字形的則占到21.8%。

將日本常用漢字做這樣的分類,對于研究日本學生的漢字學習很有意義。因為這些常用漢字是日本學生已經掌握的漢字,是已有的知識。已有知識對正在學習的知識會起到影響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遷移”。其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的叫做正遷移,起到干擾、阻礙作用的叫做負遷移。這三類漢字,對于日本學生學習漢語漢字有著不同程度的正遷移或負遷移。其字形、字義與漢語完全相同的部分起到正遷移的作用,其字形、字義有微小差別,容易被學生忽視的部分則會起到負遷移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

第一類漢字“與現(xiàn)行漢字完全同形”,日本學生已經掌握它們的形體,這無疑是他們學習漢語的良好基礎。教師要做的就是帶領學生做意義上的辨析。這些字來源于漢語,與漢語基本字義相同,但存在著細微差異。這些差異可以分為幾種情況:漢語中的某個義項在日語中沒有。比如“布”在兩國語言中都有“布匹”的意思,但是在漢語“宣布”、“散布”、“布置”中的義項卻是日語中所沒有的。第二,日語中的某個義項在漢語中沒有。比如“料”在兩國語言中做名詞時都有“材料”的意思,但在日語中還有“費用、代價”的意思,如日語“無料”是“免費”的意思、“入場料”是“門票費”的意思、“手數(shù)料”是“手續(xù)費”的意思,這是漢語所沒有的。第三,意義相關但有差異。如“宿”在漢語中的主要意義是“過夜、住宿”,而日語中“宿”是“房屋、家、旅館”的意思。第四,意義相同但用法不同。比如“本”在漢語和日語中都可以做量詞,表示“個”的意思,但“本”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一般用于書籍、簿冊,如“一本書”,而在日語中一般用于細長的條狀物,如河流、繩子、褲子、樹木等,如日本地名“六本木”的字面意思就是“六棵樹”。此外,漢語和日語的某些同形字的“同形”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只是形體相同,而意義毫無關系。比如日語中的“蕓”字是“藝”的簡化字,與現(xiàn)代漢語的“藝”相同,而和“蕓蕓眾生”的“蕓”沒有關系。

第二類“是現(xiàn)行漢字的繁體形”的字在日語中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教這部分漢字時,我們要注意提醒學生不要寫本國的繁體字,要勤練簡體?!逗喕挚偙怼分锌勺髌杂玫暮喕趾?4個簡化偏旁,對于類推記憶簡化漢字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教給學生。如日語中屬于“言”旁的漢字就有120多個,屬于“糸”旁的也有120多個,屬“食”、“金”、“貝”、“馬”、“門”等偏旁的也不在少數(shù),只要讓學生理解這些偏旁在漢語中已經簡化為“讠”、“纟”、“饣”、“钅”、“貝”、“馬”、“門”,就可以類推出一大批簡化字。此外,還應該注意兩國漢字繁、簡體的復雜對應關系。比如日語漢字中的“乾”和“幹”,現(xiàn)行標準漢字都簡化為“干”,但做“乾坤”用的“乾”不簡化;漢語中的“獲”對應日語常用字中的“獲”和“穫”兩個字,但在日語中它們的意義不同;日語中的“発”和“髮”雖然現(xiàn)行漢字中都簡化為“發(fā)”,但前者是“發(fā)”,后者是“髮”。這些差異如果不加重視,就可能會對日本學生的漢字學習帶來各種問題。

第三類“是現(xiàn)行漢字的異體或舊字形”的漢字,是教學中應該注意的重難點。由于它們和規(guī)范漢字往往只有很小的差異,因此很容易被學生甚至被老師忽略。比如和直、歩和步、抜和拔、庁和廳、圧和壓,呂和呂,都只是多一筆少一筆的區(qū)別,別和別、辺和邊,都只是筆畫相交還是相接的區(qū)別,和骨、巻和卷、舎和舍、呉和吳、変和變的區(qū)別也都非常微小。認識和分析這些細小的差別,對于預見和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有很大幫助。

綜上所述,日語《常用漢字表》與我國的對外漢語《大綱》的字表有很大的共性?!冻S脻h字表》中90%以上的字都被《大綱》收錄,而《大綱》中60%左右的漢字也都被《常用漢字表》所覆蓋。這些共有字是日本學生學習漢語的良好基礎。在字形方面,日本常用字中的很大一部分和中國現(xiàn)行漢字完全同形,學生學習起來也占有優(yōu)勢。日本常用字中是現(xiàn)行漢字的繁體或異體的漢字,其偏旁往往可以類推,學會一種繁簡、正異的對應就可以類推出一批相關的字,這是日本學生獨享的漢字學習捷徑。要注意的是日本常用字中與現(xiàn)行漢字有細微的字形或字義差異的漢字。這些細小的差異很容易被忽略,會對日本學生的漢字學習產生負遷移,因此應該引起對外漢語教師和日本學生的重視。

總而言之,日本的常用漢字與中國現(xiàn)行漢字既有很多共性,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對日本學生進行漢字教學的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師應該在了解這些共有漢字的共性和差異的基礎上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案、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存同糾異,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周?。疂h語課堂教學技巧325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46.

[2]周小兵.對外漢語教學導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94.

[3]國家漢辦.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1.

[4]北京書同文數(shù)字化技術有限公司.中日韓常用漢字對比分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5]陳寶勤.日本文字與中國漢字[J].漢字文化,2001(3):47.

[6]汪樹?。勅照Z中的漢字[J].日語知識,2003(1):18.

Abstrct: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and yet difficult par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Japanese also has characters,which are called kanji.They has aCommon Used Kanji Listwhich has many conformities with our characters list inHSK Syllabus.90%characters in Kanji List are included in our characters list,and 60%characters in HSK syllabus are included in Kanji List,too.As to the ideograph,many Japanese kanji are exactly similar to ours,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too.So,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Japanese and Chinese ideograph,we can find out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i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for Japanes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Japanese and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for Japanese

ZHANG Fan
(Chinese Department,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 521041)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Chinese characters;Kanji;transfer

H195

A

1007-6883(2012)01-0098-06

2011-09-06

張凡(1985—),女,河南信陽人,韓山師范學院中文系教師,碩士。

責任編輯 溫優(yōu)華

猜你喜歡
常用字現(xiàn)行大綱
50個重要的知識點 一份“學習大綱”幫您梳理黨的二十大報告
工會博覽(2022年33期)2023-01-12 08:53:34
抓現(xiàn)行
關于常用字覆蓋率統(tǒng)計算法的研究
淺談我國現(xiàn)行的房產稅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1:38
被抓了現(xiàn)行
現(xiàn)行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探討
緊貼實戰(zhàn)落實《大綱》要求推進航空體育訓練創(chuàng)新發(fā)展
根字練習(十九)
常用字辨正——“己-巳-已”
常用字辨正“—豈”
舟曲县| 沾化县| 兴义市| 遂宁市| 广东省| 黎城县| 资兴市| 历史| 青神县| 准格尔旗| 贵南县| 忻州市| 博兴县| 泸溪县| 唐山市| 通道| 望江县| 聊城市| 博兴县| 丹阳市| 哈巴河县| 萨嘎县| 伊宁县| 呼图壁县| 上林县| 常熟市| 米泉市| 安义县| 广宗县| 湖南省| 花莲县| 徐汇区| 荥经县| 白银市| 宝鸡市| 贵南县| 民丰县| 容城县| 天镇县| 莎车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