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普松
(重慶工商大學(xué),重慶 400067)
從呂雉到呂后
——淺析其人生轉(zhuǎn)變的悲劇性和必然性
董普松
(重慶工商大學(xué),重慶 400067)
作為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主呂后,招致了后人太多的非議和爭論。從最初一個純真少女呂雉,到最后一代女主呂后,這一轉(zhuǎn)變歷程,充滿了悲劇性和必然性。文章將依據(jù)史實,重點分析這一轉(zhuǎn)變歷程,為讀者展現(xiàn)呂后較為真實、完整的形象。
呂雉;呂后;悲劇性;必然性
司馬遷的《史記》既是一部貫徹著 “不虛美、不隱惡”[1]的“實錄”史籍,又是一部具有高度文學(xué)性的文學(xué)巨著。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女主呂后,給后人留下太多的非議和爭論。從最初一個純真少女呂雉,到最后一代女主呂后,這中間經(jīng)歷無數(shù)坎坷、挫折與無奈,處處充滿了悲劇性和必然性。
呂雉的人生一開始就充滿了無奈。年僅不到20歲的她就因父親一句“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原季自愛。臣有息女,愿為季箕帚妾”就嫁給了已年近四十、“好酒及色”的劉邦。史書上沒有提及呂雉的反應(yīng),就這么溫順地成為了一個老男人的妻子。
然而,呂雉到了劉家才發(fā)現(xiàn),劉邦還有一個長子,也就是后來的齊王劉肥。此時呂雉不僅要初為人妻,伺候公婆、田間勞作;還要一出嫁就為人母,開始品嘗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呂雉從一個富家女,轉(zhuǎn)眼就成為一個田漢婦?!妒酚?高祖本紀》記載:“呂后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呂后因餔之?!盵2]71從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呂雉的性格中不僅有溫順的一面,亦有勤勞善良、樂善好施、富有同情心的一面。
公元前209年,陳勝和吳廣在大澤鄉(xiāng)發(fā)動農(nóng)民大起義。劉邦在沛縣起義響應(yīng),殺死縣令。劉邦的叛國潛逃,當?shù)卣桶褏物糇ト氡O(jiān)獄。盡管呂雉在監(jiān)獄遭受很多磨難,但她仍然沒有抱怨她的丈夫。出獄后不僅繼續(xù)操持家務(wù),詢問劉邦的下落,對他的安全擔(dān)心。在這里,呂雉完全是一個任勞任怨的賢妻良母形象。
經(jīng)過三年的反秦斗爭,劉邦被封為漢王,然而對于妻兒,他還是采取不管不問的態(tài)度。公元前205年,劉邦奇襲彭城,一方面想要打垮項羽,另一方面也想順便接走家人。原本要接家人的劉邦,到了彭城,卻被珠寶、美女所誘惑,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妻兒老小。以致于后來在項羽3萬大軍的突擊下,50多萬的軍隊建制土崩瓦解,離彭城僅200余里的家人都沒來得及去接。妻子呂雉和父親在逃亡過程中, 被項羽派兵捉住押送到彭城,做了人質(zhì),一關(guān)就是兩年半,呂雉自然又嘗盡了囚徒的滋味。此外,作為呂雉和劉邦的兩個親生骨肉 ,在這次逃難中被劉邦狠心踹下車數(shù)次:“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后,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余,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于豐”[2]565。
楚漢戰(zhàn)爭對峙期間,項羽要“烹太公”,劉邦卻說:“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2]67這里雖然說的是太公,但在“以孝治天下”、講究父慈子孝的古代,一個連自己父親都不顧及、連自己孩子都可以舍棄的人,作為妻子的呂雉,要時刻與死亡為伍,強烈的無助、恐懼與憤怒隨之產(chǎn)生。
兩年多的階下囚生涯,對呂雉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她的心理發(fā)生了很大變化。作為一個女人,自己和孩子得不到丈夫的疼愛和照顧,還要時刻與死亡為伍。自己的丈夫卻對此漠視甚至早已有好幾位新歡。在這一時期,呂雉在漸漸死去,未來的呂后在一步步的蘇醒。
后來,呂雉終于重見天日,回到丈夫身邊,卻發(fā)現(xiàn):“漢王(劉邦)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戚姬幸,常從上之關(guān)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如意立為趙王,幾代太子者數(shù)矣,賴大臣爭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廢。[2]84至此,呂后已經(jīng)徹底誕生,那個曾經(jīng)任勞任怨、樂善好施、溫順的呂雉徹底地被粉碎,慢慢在現(xiàn)實生存的需求下死去。
“對權(quán)力的正常追求源于力量,而對權(quán)力的病態(tài)追求則來源于虛弱?!盵3]呂后對權(quán)力的追求那么強烈,因為她不想再過以前的日子,不想再那么無助地活著,更不想自己的子女像她曾經(jīng)那樣被人任意羞辱、宰割。而解決這一切的唯一辦法就是牢牢掌握政權(quán),只有權(quán)力才能讓她得到安全感。凡是威脅到她權(quán)利,讓她喪失安全感的人,都會遭到她瘋狂的屠殺。
呂后無法與戚夫人爭寵,她只能“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為仁弱的兒子鋪平未來的道路。于是作為開國功臣楚王韓信和梁王彭越,就成為了首選對象,經(jīng)過角逐,兩位均被國除族滅,在客觀上有利于國家的長期穩(wěn)定和發(fā)展。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中也有論及:“韓信這一類野心家自以為有大功,應(yīng)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tǒng)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jù)者,即使希望戰(zhàn)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4]司馬遷說: “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這雖是針對韓信而言,但同時也適合當時陰謀叛亂的其他異性諸侯。
后來,呂后經(jīng)過一系列的努力,在與戚夫人角逐中終于勝出,將兒子劉盈推上了帝位。漢惠帝即位后,呂后成為了更為顯赫的太后,以前她遭遇的種種壓制和威脅,現(xiàn)在可以自由釋放。
當呂后成為了太后,就迫不及待地制造了“人彘”事件,以懲罰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戚夫人。《史記?呂太后本紀》關(guān)于呂后誅殺戚夫人場面記述令人發(fā)指:“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喑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shù)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馀不能起。使人請?zhí)笤?‘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2]84
然而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子會因為自己這一行為而一蹶不振直至喪命。這讓她更加的不安,于是又開始了對劉姓皇子的大肆誅殺,開始了其瘋狂的晚年時代。
《史記》中的人物往往具有濃重的悲劇色彩。呂后的悲劇歸根到底是由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造成的。在封建帝制的大環(huán)境下:嚴酷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統(tǒng)治階層爭權(quán)奪勢的斗爭等,都在不斷地壓迫和吞噬著她的人性。在殘酷的社會環(huán)境下,她別無選擇,要么殺人,要么被殺。丈夫的冷酷自私、兒子的仁弱無力、斗爭的殘酷血腥,這一切都不得不逼迫她讓呂雉死去,向呂后轉(zhuǎn)變。
呂后并不是冷血動物,即使后來呂雉變?yōu)榱藚魏螅€是對自己的子女從心底充滿憐愛。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引《楚漢春秋》云:“呂后欲為惠帝高墳,使從未央宮坐而見之,東陽侯垂泣曰:陛下日夜見惠帝冢,悲哀流涕無已,是傷生也,臣竊哀之,太后乃止?!盵5]??梢哉f正是對子女的愛戀,才逼迫一個陷入困境的母親反抗,為自己也為子女贏得生存的權(quán)利。
中國古代是男人當政的社會,絕不允許女性過問國家事務(wù)。孟子曾說過“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6],呂后的牝雞司晨行徑,無異會被后世唾罵。盡管呂后生前推行了一系列善政,司馬遷也公正評價: “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wù)稼穡,衣食滋殖”,但這一切還是沒能挽回呂后的被后人唾罵。
韓兆琦評價呂后說:“呂后殘暴忌妒、偏私專橫”,對此我們不能否認。然而,在呂后近似病態(tài)剛毅專橫、狠毒陰鷙背后,恰恰卻是她內(nèi)心的極度荏弱、恐懼和孤獨?!氨┡罢咧猿蔀楸┡罢?是因為他覺得無能,他想彌補這個缺陷,用的方法卻是控制他人,使自己由一只無能的蟲子變成一個神。但他即使有權(quán)力,仍會痛覺到自己人性的無能。他可以殺人、折磨人,但他卻仍舊是一個沒有人愛的、孤立的、擔(dān)驚受怕的人。”[7]
后人同情戚夫人,設(shè)若當年如果勝者是戚夫人,那誰又能保證呂后無人彘之災(zāi)?黑格爾有一句名言:“人們總是很容易把我們所熟悉的東西加到古人身上去,改變了古人?!盵8]當我們了解到這一情形,當我們設(shè)身處地站在呂后的位置去考慮,那我們又會如何選擇呢?
綜上所述,從呂雉到呂后的轉(zhuǎn)變的完成,呂后的性情、社會的大環(huán)境就注定了呂后未來的悲劇人生,這種必然性又導(dǎo)致了她無法抗拒的命運,最終在孤獨和不安中死去。我們在批判呂后的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夠換位思考,多一些人文關(guān)懷,多關(guān)注一下呂后這位女主背后那難以言說的隱痛。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738.
[2]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6: 71.
[3]卡倫?霍妮.我們時代的神經(jīng)癥人格[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
[4]范文瀾.中國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60.
[5]歐陽詢.藝文類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劉俊田等譯.四書全譯[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1988: 313.
[7]E?弗洛姆著.孟禪森譯.人類的破壞性剖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 2000.
[8]黑格爾.哲學(xué)史講演錄[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 1959:112.
From LV Zhi to Empress - Analysis of Changes in Their Lives and the Tragic Inevitability
DONG Pu-song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School of the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s the first Chinese Empress true sense of the care of the household, causing a lot of criticism and debate future generations. A innocent girl from the initial LV Zhi, Empress care of the household to the last generation,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and is full of tragic inevitability. This will be based on historical facts, the focu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more real for the reader to show Empress, complete image.
LV Zhi; Empress; tragic; necessity
K207
A
1008-9128(2012)01-0054-03
2011-12-24
董普松(1985—),男,河南濮陽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敘事文學(xué)。
[責(zé)任編輯 姜仁達]